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數學課程創新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創新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1-29 03:00:25

㈠ 如何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師需要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情感,他們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真正利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進而促進自己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2]而傳統的教學課堂,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教師教學的手段又比較單一,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根本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他們的積極性必然大打折扣。教師需要懷著與時俱進的心態,深入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完善,將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有趣的數學活動等形式中,真正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形象生動的課堂,使得學生們的潛能得到激發,促進他們創新意識的提高。
二、為學生留有探究思考的空間
創新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並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講解上,缺少引導點撥環節和學生思考的時間。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只能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無法利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這也造成了他們思維的閉塞,綜合素養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並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自己的教學地位,並要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探究空間,讓學生們自己去想一想、探一探、做一做。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以發揮,真正實現全面的提高。
三、提倡合作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說明了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依靠個體是無法實現大的成就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傳統的課堂模式下,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們各自聽各自的,沒有一個交流合作的氛圍。同時,在課下他們也獨自解決問題,缺乏一個與人主動交流合作的意識。自主學習並不意味著不與他人合作。

㈡ 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前提
小學數學的知識脈絡框架圖整體上非常地清晰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有著一定的科學方法。通過學生日常學習中創新思維的作用,可以快速地掌握這些聯系各個知識點的科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的有效開展從根本上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能夠建立基本的數學思想,將小學數學各個體系中的知識點通過自己的探索准確地挖掘出來,為後續不同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新教育目標的實現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加深他們對於創新教育的理解,並能通過一定的方法准確地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方法有:(1)老師在布置一些課外作業時,要求學生們主動地尋找不同的解題方法,並對他們相關的解題思路做出一定的評價。這種評價必須是從客觀真實的角度出發的,幫助學生樹立更多的學習自信心;(2)在課堂教學中,對於一些重要知識點的講述,老師必須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細致耐心地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內容。對於某些知識點講述過程中學生提出的質疑,老師應該通過合理的方法為學生們答疑解惑,激發他們數學思維的創造性;(3)積極地 開展各種課堂小組討論活動,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對於一些數學知識點學習的看法。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從根本上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工作帶來更多的推動力,為後續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理念的形成,需要學生具備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主要是由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大綱決定的。新課改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這種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根本上為自己創新意識的增強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帶來更多的推動力。比如,在一些發散性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習題,老師首先應該積極地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這類問題的具體方法,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探索過程中自己自主學習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從而為以後的數學學習存在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創新教育的推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小學數學教學管理工作者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講究一定的方法,為學生數學教育工作帶來更多的參考規范,提高各項工作的整體效率。而學生自主學習良好習慣的形成,間接地加快了創新教育目標實現的步伐。

㈢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

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聽,然後練習"的模式。往往一堂課老師滔滔不絕,講得口乾舌燥,而學生卻雲里霧里,甚至昏昏欲睡,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不會學以致用,且思維呆板,動手能力差,即所謂的"高分低能"。在許多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加之生怕學生弄不懂,聽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瑣細的分析、講解。但過多地訴諸純理論的分析、講解,學生的創新就失去了展現和培育的空間。為了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教育教學需要創新,而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更是一種精神。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改革與創新。筆者從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多年,深感教學的創新首先是教學思想的轉變,過去是重"教",現在是重"學",過去關注教師行為,現在更關注學生"創造",打破了過去教師"滿堂灌",學生"全堂聽"的教學習慣,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全面提高綜合素養。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農村小學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麼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2.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採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麼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在重新設計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後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既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3.創新教學思路,捕捉亮點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課堂更是迸發著生命活力的課堂。學生的思維隨時隨地都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如在給學生上《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有位學生說"百分數的分子只能是整數",我適時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舉出實例或證明或駁斥這一觀點,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了百分數分子可以為整數還可以為小數,並運用這些知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數。有的同學舉例"今天我們班的出勤率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為80.5%"等等,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們還得出,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於一百,可以為0等等。在講《圓的認識》一課時,去利用多媒體演示一組畫面,圓的車輪、圓的飛碟、圓邊的餐具等等,有個學生小聲說"怎麼都是圓的?"我抓住這一思維亮點,組織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車輪在顛簸的行駛,方邊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的認識。可見,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只有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4.拓展教學視野,讓師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美對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喚起人們的愉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審美化的教學,充分揭示數學美,能使學生對蘊涵於數學知識中的美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如在《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說出許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隨機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角,說明角無處不在,有了角,我們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講《對稱圖形》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距離學生較遠,不能親眼所見的生活場景再現的優勢,讓學生欣賞教師從搜集的大量具有對稱現象的美麗圖景,如"埃菲爾鐵塔"、"法國凱旋門"、"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門"、"故宮天壇"等,將新知識深入淺出地隱含於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自主發現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引發學生對這種對稱現象的探究慾望,體會到數學與自然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自然的意識。然後請學生利用計算機製作出各種對稱圖形,這種審美心理活動能啟迪和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活動,觸發智慧的美感,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數學蘊含著豐富的美:有符號、公式和理論概括的簡潔美與統一美、圖形的對稱美、解決問題的奇異美,以及整個數學體系的嚴謹和諧美與統一美等。但是學生未必能感受到這些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之美。數學公式是人們運用概念、法則進行推理判斷的成果,是數學規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簡潔、應用廣泛,充分展現了數學美的一種形式、一種意境。總之,如何探索一條適合農村小學生主動發展、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品質培養的教學方式,如何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所有數學老師共同努力,不斷摸索總結經驗,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只有堅持不懈努力,我們才能真正地將素質教育與教學創新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很好的完成教書育人這一神聖的歷史使命。

㈣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什麼是創新教育呢?從本質上來說,創新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並以這一目的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基本價值取向。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新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是學生進行更高級別的數學學習的基礎,它的主要研究目標就是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以及數量關系,因此,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同時,它的應用也極為廣泛,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
如果學生具備創新性的思維能力,他們的思想所受到的束縛就會比較小,也會具備和產生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積極地對事物的變化規律進行探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想進行培養是對他們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數學學習中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它能夠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也具備很大的優勢。在科學家進行發明創造時,逆向思維也是一種常用的、重要的思維方法,經常對學生的逆向思維進行訓練,就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縱橫聯系思維
縱橫聯系的思維方法就是將所需解決的問題與其他的知識相互聯系,從中得到啟發。這種思維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事物之間的聯系引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與活動,使他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進行「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時,我就在課堂上為學生出示了這樣的例題:
1/2+1/4=?
1/2+1/4+1/8=?
1/2+1/4+1/8+1/16=?
1/2+1/4+1/8+1/16+1/32=?

㈤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創新教育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專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屬、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㈥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向縱深,改變傳統教育思維模式,更新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真正落實素質教育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從而實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作為在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起決定作用的教師。特別是作為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從「一切為學生的將來」,「為整體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目標出發。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實施創新教育。
一、教師應努力領會新的教育理念,轉變過時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嘗試新課程教學,帶領學生親自去體驗數學學習,充分發展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加強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比較,明確在新理念下的教師應扮演的角色,定好位。在新課程標准的引領下以教科書為傳授知識的引發點,而更好地讓數學學習為現實生活服務。實現數學從生活中來,而服務於生活的數學真諦。這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得經驗、技巧來幫助他們學習好數學,使他們願意主動的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每個學生達到有自己的見解、看法,並能將所想到的、發現的疑問提出來,促進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這樣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交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和練習的時間,最終達到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渠道獲取有關的數學知識,而教師只起協助學習的作用。
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引子」。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作用於生活,作為對小學生的啟蒙教育更應切實體現這一「真理」。這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有利於其將來的學。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如果是自己身邊所熟悉的,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願意去進行學習,並能快速地掌握。因此,我們應盡可能的利用好教材這一「引子」,聯系本地區的現實生活實際來逐個完成各個知識點的教學。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數學學習的枯燥、抽象,使其富有教育意義、富有吸引力。如:在教學人教版第八冊P24頁的例4時,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原題目改編成了「四年級二班領來一批作業本,每個同學發了4本,發給了全班33名同學後,還剩268本,四年級二班共領來多少個作業本?」這樣比較於原題,更讓學生易於理解接受。從而在後面的教學中效果也較好。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將學術形態的數學通過二度開發轉化成教育形態的教學。使數學中的形式理論能夠在學生面前呈現出無窮的魅力和深層的內涵,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進行學習。

㈦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農村小學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麼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2.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採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麼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