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理念教師角色

新課程理念教師角色

發布時間: 2021-01-29 03:13:48

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性。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具體目標是: ①改變過於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 ②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③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 ④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死記硬背,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的能力。 ⑤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的現狀,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教學的功能。 ⑥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

❷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2)新課程理念教師角色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❸ 新課程教學中如何轉變教師角色

如何在新課程教學中轉變教師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呢?首先是教師要轉變觀念。當今知識的迅速更新使教育的任務越來越繁重,教師的工作和學習似乎達到極限,教育再也無法實現「將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理想。」這就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們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傳統教學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積極主動學習。已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願望。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學習動機和學習願望變得越來越重要。基礎教育正是人一生中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教育應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基礎教育要改革,而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現高質量基礎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盡快從舊的教學觀念中掙脫出來。其次,在實際教學中要努力作到以下六「變」。第一、變「教案」為「學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努力體現新課程的特點,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備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工作,在傳統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備課成了「背課」,上課成了「課本劇」的演出,一切均為教師的教服務。而新課程則要求我們從備課、教學設計開始,力爭做到「以生為本」,為學生的學而教。教師應該致力於了解、研究學生認知結構、知識結構的最佳結合點,以利於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備課中,一定要充分體現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等新的教學方法,要克服備課中就設計好教師怎樣問,學生只能怎樣答陳舊的教學方法,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努力體現新課程的特點。第二、變講授式為座談對話式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以往的教學往往是教師講為主,學生完全是被動接受的「收錄機」,根本沒有自主性,更談不上主動性。學生作為 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所好的個性,思維方式,理解層次、注意力等也就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要承認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允許學生獨立思維,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我們應該通過座談,對話等交流形式,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在互動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就會促進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動機。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第三、變師問為生問。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不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做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可以從實際問題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躍躍欲試,產生某種知識的慾望,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完整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給予一些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勇躍發言;當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是,教師要給予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自覺地在學習中問,在問中學。變「教師要做什麼」為「學生要學什麼」滿足學生的心理情感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第四、變「教」為「導」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換角色,退出主宰課堂的角色,變知識傳播者,灌輸者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變「教」為「導」,「導」即引導,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其中包括:導向、導讀、導思、導想、導問,導行。第五、變「講理」為「悟理」 新課程改變了過去注重知識的傳統傾向,強調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少講、精講,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比如新課程教學中的語文教學,要避免深怕學生不理解而反復拉雜的講,而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去理解內容,感悟道理,體會情感。又如品德與生活要避免空洞的說理,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去悟理,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第六、「變師」導為「自導」。從常規教學方法來看,在辨析導行環節經常是教師提出一組一組地辨析題,而學生是被動地來回答,反饋。這種「師導」不僅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學生心中仍遺留尚未解決的疑惑,如果變一下方式,適當地讓學生替老師出題,大家研討回答,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通過學生與學生的提問、解答、反饋,教師因勢而導,對症下葯,最終才能真正取得教育實效,同時培養學生敢於參與、敢於創想的意識。總之,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新課程的實施必將給教育帶來嶄新的局面。作為教師,我們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在新課程教學中辦演好自己的角色。

❹ 簡述新課改提倡的教師角色

1、「教」的角色: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且要精通本學科的思想理念和各種體系的脈絡.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路人。從這一方面講,教師扮演著「教」的角色。

2、「學」的角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會教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徵和生活實踐,站在學生的立場,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所要學習的知識。在新課改下,教師更應該與學生互相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學生一起成為學習的探索者和知識的追求者。從這個方面而言,教師扮演著「學」的角色。

(4)新課程理念教師角色擴展閱讀: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於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於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

❺ 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思考的前言

新課程改革以不可阻擋的洶涌之勢,對每一個教育者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什麼是教師?教師在教學中有什麼樣的地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進行教學?……許多原本是常識的問題,現在也似乎變得模糊起來。時代要求我們教育者必須對固有的東西作出思考,在困境中去求得新的發展。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什麼是新課程?
專家認為,新課程的理念應當是:以學生發展為本。那麼,什麼是「發展」?什麼是「學生為本」?所謂「發展」,就是指全體學生的發展,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持續的發展,個性特長的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所謂「學生為本」,就是指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這就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這個理念的解讀中,學生這個元素無疑是居於核心位置,自然,相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應當圍繞著這個核心元素來進行。
既然這樣,那麼教師呢?在新課程下教師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們先弄清楚在新課程中課程環境發生了或者即將要發生哪些變化,認清在新課程標准的教育中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積極作好角色轉變的准備。新課程目標向我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參與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作為教師的我們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的同時,也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
新課程對教師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對其理念中的核心元素的始終關注,將有利於我們順利走進新課程。這更要求老師不要再做蠟燭了,終日以淚洗面,卻越燒越短,內o­越來越少。生活質量低,工作質量低。教師不僅要有蠟燭的奉獻精神,而且需要自己不斷充電,成為恆亮的明燈。教師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用常鮮,使「一桶水」變成自來水;不斷地學習,是成功實施新課程的保證,才能使教師在迷茫的思考中,尋回自我。
……

❻ 新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什麼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什麼? 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要求教師講得清楚,或者教師一環套一環的提問,乒乓球單打式的你來我往,牽著學生一步一步走,最後說出教師要求的結論。這樣培養的學生,必然是循規蹈矩,死記硬背。《標准》中指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怎樣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呢?我們要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加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營造一個新的課堂文化。 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教師要計劃好每節課組織哪些教學活動,精心組織每一個活動,提供問題情境,安排活動形式,提出活動要求,明確步驟任務,進行合理分工。 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學活動: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干什麼?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不是干其它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在干什麼,是不是都在認真思考,還是神遊在外,是在主動探索還是被動接受,了解合作的效果。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需要老師哪些幫助,給予適當點撥,發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評價,或有的放矢地進行全班交流。

❼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扮演哪些角色

新課程對教師的六種角色定位是: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第二,教內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容者;第三,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者;第四,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第五,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第六,老師是把課堂引向社會的開放者。

❽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