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禮儀教育課程記錄
A. 小學生課堂禮儀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因此,學生應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與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後,方可坐下。學生應當准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後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後,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並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後,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於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庄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校內公共場所禮儀:應該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自覺將自行車存放在指定的車棚或地點,不亂停亂放,不在校內堵車。在食堂用餐時要排隊禮讓,不亂擁擠,要愛惜糧食,不亂倒剩菜剩飯。
B. 小學現在有專門的閱讀課和禮儀課了,第一次上課真不知道該怎麼去上
禮儀是實用性的,抄是個人素養和處世之道以及良好習慣的養成,早就應該從小學開設這一課程。
小學禮儀課應該教會孩子們在與教師、家長、長輩和同學之間的交往中,從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兩個方面進行規范表達和有效溝通。
小學第一課可以從課堂禮儀中上課問候、下課道別的禮儀開始教學。告訴孩子怎樣用語言、微笑、眼神和鞠躬禮全方位地表達對老師和長輩的尊敬。禮儀是習慣的養成,還應該告訴孩子們回到家怎麼跟自己的父母問好,怎樣用語言請求別人幫助等。
C.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禮儀篇(所有內容)
一、校園禮儀:
(一) 基本禮儀:
1.參加升旗儀式要求穿校服,衣著整潔,戴好紅領巾,校徽胸卡。脫帽,面向旗桿方向立正站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不得交談、走動或做其他動作。唱國歌時神態庄嚴,歌詞正確,聲音響亮。
2.參加集會,聽講要頭正頸直,抬頭,挺胸。
3.在樓道、教室行走時,慢步輕聲。
4.使用好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也可以用英語交流。
5.使用好體態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等。
微笑:是對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齒,嘴角微上。
鞠躬: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個人對群體的禮節。行鞠躬禮時,脫帽、立正、雙眼注視對方、面帶微笑,然後身體上部向前傾斜自然彎下15-30度左右,低頭眼向下看。有時為深表謝意,上體前傾斜可再深些。
握手:起身站立,用右手握,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多人同時握手不要交錯,待別人握後,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公共場合遠距離遇到相識的人或送別離去的客人,舉手打招呼並點頭致意,招手時手臂微屈,手掌伸開擺動。
鼓掌:表示喜悅、歡迎、感激的禮節。雙手掌有節奏地相擊,鼓掌要適時適度。
右行禮讓;在校園,上下樓梯,樓道或街道上行走時,靠右側行進。遇到師長、客、老、幼、婦、殘、軍人進出房門時,主動開門側立,讓他們先行。
(二)尊師禮儀
1.每天第一次見到老師要止步立定鞠躬問好:「老師早」或「老師好」、「校長好」,「客人好」。
2.排路隊五人以上向教師招手、點頭問候。
3.進出校門、教室、上下樓梯時遇到老師,應讓老師先行。
4.上、下課起立,站在座椅一側,雙手自然下垂,向老師行鞠躬禮。
5.課堂上准備提問、回答問題、有事報告先舉手,老師同意後方可發言。
6.進入教師辦公室要先喊「報告」或敲門經允許再進入,聲音以室內人聽見為適度。
7.與教師談話應站好,認真聽,不可東張西望,兩眼應注視老師。
8.對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地指出,要讓教師有思考和商量餘地。
9.見到領導、家長、客人應先主動問好。
10.師生常用語:
(1)師生相遇:「老師好!」「老師再見!」 「叔叔好!阿姨好!校長好!」
(2)請求老師幫助:「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沒有聽明白,您能不能給我再講一講?」
(3)匯報工作:「老師,這是我們班的作業本,全部收齊了。」「老師,我有事找您,您方便嗎?」「老師,近來班裡發生了一些事情您什麼時候有空,向您匯報一下。」
(4)受到批評:「老師,您批評得對,我一定改正。」得到表揚:「謝謝老師!」受到冤枉:「老師,我也有責任,但我不是故意的,以後我會注意的。」
(三)同學間禮儀
1.同學之間要互相問候、打招呼。早起說聲「早」,平時見面點點頭、笑一笑或說 「你好」。
2.尊重女生,不與女生爭搶座位,表現出「女生優先」。
3.不嘲笑或者惡意評價同學的考試成績,不以傷害別人感情的方式取笑別人。
4.不形成小圈子或者為了排擠別人組織小團體。
5.按順序排隊,從不加塞,不推擠前面的人,或者故意拖延時間阻礙後面的人。
6.不故意推倒同學,不向同學扔學慣用品、樹枝、石塊兒或沙子。
7.不搶同學的物品或對同學的物品作輕蔑的評價。
8.喝水時不用水噴吐同學。
9.玩游戲、運動設施的時候要自覺排隊等候。不要為了超過別人而去推搡同學。
10.在運動場上多幫助比自己小的孩子。
11.男同學應彬彬有禮,做個小紳士;女同學應文雅大方,做個小淑女。
12.同學間不起綽號,不講粗話、臟話和庸俗的傳聞。
13.同學間常用語:
(1)課間,碰掉了同學的東西:「哎呀!對不起!」「沒關系!」
(2)在教室,無意踩著同學的腳或撞同學了:「對不起,看看傷著沒?」「沒關系!」
(四)會議活動禮儀
1.按規定時間提前入場。在集合中不應隨便走動或發出聲響。進入後不經允許不講話,保持會場的安靜。報告和節目完後要鼓掌,對精彩的報告、節目要不斷報以掌聲。切不可鼓倒掌或發出噓聲。
2.在指定位置就坐,雙腿不要晃動,更不要踢前排椅子發出雜訊。
3.集會中如安排有自由發言程序,想發言時也應先舉手,得到同意後才能上台發言。
4.對別人的發言要認真聽講。如有不同意見可在會後有禮貌地指出。
5.參加各種活動都要遵守活動時間和活動紀律,做到提前入場,有紀律地退場。
6.觀賞性活動要認真觀賞、尊重表演者的勞動;參與性活動要積極參與,並注意同學間的互相禮讓。
7.當有賓客進教室聽課,參加活動時要鼓掌歡迎,當賓客離開時鼓掌歡送。
8.會後應輕輕扶起座板,杜絕隨意放置或弄出響聲。
二、家庭禮儀
(一)家庭交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孝敬、體貼、關愛長輩。
2.對兄弟姐妹不要連名帶姓地稱呼,一般稱哥哥、姐姐或小妹、弟弟等。有時,弟妹也可直呼其名字,以示隨便。
3.回家時要與父母、長輩打招呼,離家時,要與他們道別,高年級的同學還應說一些表示關心、體貼的話。
4.到同學、朋友家串門要注意在休息時間,要避開處理個人生活的時間,不要逗留太久,不要妨礙他人學習、休息。
5.到同學、朋友家去玩,要徵得家長的同意,臨走時要告知家中要去的地點、時間。若延長時間,應設法告知家中,以免家人擔心。
6.沒有徵得家長的同意,不能在外宿。
7.問候常用語:
(1)早起:「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前:「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長輩過生日:「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爸媽外出:「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爸媽外出歸來:「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主動招呼,遞接物品。
(7)告別家人:「您放心吧,我自己會照顧好自己。」 「爸爸(媽媽),我走了」「再見」;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歸家說:「我回來了,爸(媽)好!」
(8)需要父母幫助:「媽媽,請您幫我找一下我的校服,好嗎?」「謝謝媽媽。」「媽媽,請您快一點好嗎?不然遲到了。」
(9)徵求家長意見:「媽媽,這個周末我想請×××到咱們家和我一塊寫作業,再玩一會兒,您看行嗎?」
(10)老師請家長:「媽媽,我們老師請您明天抽時間到學校去一趟,您別著急,沒有什麼大事,是我的錯,我一定改。」
(11)家中來了客人:「×叔叔,您來了,快請進。爸爸、媽媽,×叔叔來了!」「×叔叔,您請坐,我去沏茶。」「×叔叔,您慢走,再見!」
(14)隨家長外出做客:「×伯伯好!×阿姨好!謝謝!」「×伯伯,×阿姨再見,請您留步。」
(15)去看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好!您倆最近身體可好嗎?我可想您們了!」「爺爺、奶奶,我回去了,您倆要多保重身體,下周我再來看您們。」
(二)用餐
1.請長輩先就座,自己方可入座,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2.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咽,閉嘴咀嚼,盡量不發出響聲。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唾液、飯菜濺到他人的杯盤之中。
3.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
4.要學會給長輩添飯夾菜。夾菜時要用沒人用過的筷子、勺。
5.先吃完飯要說「大家慢吃」並對父母說些感謝的話「今天的菜真好吃!」「謝謝媽媽做了這么好吃的菜」。待大家都吃完後,主動協助大人收拾餐具、擦桌子、掃地等。
D. 小學生禮儀常識
儀表、言談、儀態舉止。又分為見面禮儀,公共場合禮儀等。
E. 有關小學生禮儀教育的要求和方法,
一、學校禮儀
(一)形象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扣齊鈕扣或拉好拉鏈,整理好衣領。
2、按要求佩戴好紅領巾:先把紅領巾折四折,置於衣領內,紅領巾的三角尖對正脊骨,打好領結,翻下衣領。夏天天氣炎熱時可於左胸前佩戴隊徽。
3、每天早晚必須洗臉、刷牙,保持面部干凈。
4、不留長指甲,不塗指甲油。指甲內保持無污垢,飯前便後要洗手。
5、經常整理儀表。頭發適時梳洗,發型大方得體,不染發,不燙發。男生前發不覆額,側發不掩耳,後發不及領;女生前發不遮眼,側發不掩睛。
6、坐有坐相,站有站樣,走有走姿,面帶微笑,舉止文明,落落大方。
(二)課堂禮儀
7、預備鈴響起,應迅速回教室入座,做好課前三件事(1、做好課前准備;2、整理好桌面;3、整理好衣服。)靜候老師。上課鈴響,老師進教室,值日生喊「起立」,全班同學立正後向老師問好,老師回應,值日生喊「坐下」後再坐下。起坐時做到桌椅無聲響。
8、上課時,如有特殊情況晚到班級,應於教室後門口站定,經老師示意進入後方可回座位。
9、注意讀寫姿勢,做到: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手離筆尖一寸。
10、課堂上,各種物品要輕拿輕放。應全神貫注地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並舉手發言。不做閑事,不講閑話,不沉於閑思。
11、別人發言時,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不取笑他人。要通過真誠的眼神和表情給發言者以鼓勵。
12、課堂小組合作時(如專題討論等),要有合作和全局意識,聽從組長安排,分工協作,積極與夥伴溝通,完成份內任務的同時兼顧組內夥伴,共同贏得團隊的成功。
13、上課時,如遇到同學身體不適等突發事情,不要圍觀或表現出厭惡情緒,要主動關心同學,聽從老師安排,協助老師妥善處理。
14、下課時,應做好下節課課前准備後(課本、文具盒置於課桌左上角)再離開教室。離開教室時,讓老師先行。
(三)活動禮儀
15、課間活動時,不大聲喧嘩,不追逐打鬧,積極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文體活動。遵守游戲規則,愛護游戲夥伴。
16、集體外出活動要服從管理。同學間要相互謙讓,主動關心和照顧好體弱的同學。分組活動時,要服從大家的共同意願,遵守時間,不單獨行動。
17、參加競賽活動時,遵守比賽規則,尊重競爭對手,不故意傷害對方,對對方的冒犯或過失寬宏大量。遇到有爭議的問題,要按照程序向有關人員提出,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 18、觀看比賽,做文明啦啦隊員,不喝倒彩。不為己方的勝利而得意忘形,不諷刺挖苦失利者。真誠地為賽場上的每一位選手喝彩。
19、積極參加學校的「四節」(讀書節、英語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在展示自我的同時,注意謙虛禮貌,尊重他人的長處。
20、積極參加綜合實踐、社區服務與社會調查等活動,遵守交通規則,遵守社會公德,說話、提問有禮貌,舉止大方,彬彬有禮。
21、出入教室、功能室、會場等活動場所時要輕聲慢步,有秩序按指定線路行走,不擁擠,不搶道。
22、各種活動中,都要注意保護環境,培養「綠色行為」,如:愛護花草樹木、節約水電、隨手撿紙、垃圾按指定位置分類放置等。
(四)集會禮儀
23、舉行升旗儀式或集會時,集合列隊要迅速、安靜、整齊,並提前進入操場,在指定位置坐(站)好,靜候儀式或集會開始。
24、靜心傾聽發言人講話,講話結束後禮貌鼓掌。活動結束後,目送領導或來賓先退場,再聽從指揮有序退場,不搶先、不喧嘩。
25、在集會過程中不交頭接耳,不擅自走動或離場,不在會場吃零食,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會場清潔衛生。
26、頒獎典禮中,受獎者應整理儀表,穩步入場,面帶微笑雙手接獎,接獎後應致謝並回敬隊禮。頒獎完畢按指定路線歸隊(座)。
(五)交往禮儀
27、進校門時,見了老師面帶微笑,站定後行隊禮或鞠躬禮問候,老師回禮後再走開;見到同學互相問好。
28、放學時,主動與老師和同學說「再見」,不無故在校內或校園周邊區域逗留。
29、進入老師辦公室要先輕聲敲門,老師同意後方可進入。與老師談話時,眼睛不要左顧右盼,說話要輕聲細語,盡量不影響別人。老師辦事或與別人交談時,不隨意打擾,等老師忙過後再說明來意。
30、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老師電腦。如果要找的老師不在,但確實有急事,可給老師寫個留言條。如果是與老師事先約好,則要按時到達約定地點。
31、上下樓梯時,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師或客人時主動問好,並向右側避讓,讓老師和客人先行。
32、要誠懇接受老師的教導。和老師、同學有不同意見時,要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不賭氣,不吵鬧,不在背地裡非議他人。
33、尊重同學,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游戲時遵守游戲規則,相互禮讓,對同學的過失或冒犯要寬宏大量。
34、不給同學取綽號或花名,不挖苦諷刺他人,不說讓對方難堪的話。如果傷害了他人,應該及時真誠地道歉。
35、向別人借東西,要先徵得別人同意;對別人的東西要加倍愛護,並且信守諾言,按時歸還。
36、任何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都要及時表達謝意。
(六)就餐禮儀
37、餐前洗手。在指定位置就餐。排隊不參隊,不吵鬧。
F. 小學生課堂禮儀的故事
、 教學目標
1. 明白課前作準備,課堂效率高。知道上課遲到喊「報告」,得到教師允許進教室。
在課堂上學會傾聽與交流,學會尊重別人。
2. 通過創設情景導入課題,學生演一演、議一議、辯一辯、寫一寫等環節,理解、鞏固課堂禮儀的要求。
3. 改進課堂禮儀方面的一個不足之處。
二、 課前准備
1. 學生准備:收集古今尊師的小故事;課前教師指定一位學生准備「活動一」中情境。
2. 教師准備:禮儀小故事。
三、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 揭示課題
1 、情境創設:師生問好,一位學生遲到,站在門口喊報告,教師准許他進教室,回座位,這位學生開始准備課堂用具。
2 、教師提問:××同學遲到了,他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 、揭題:我國自古以來被稱為「禮儀之邦」,炎黃子孫歷來崇尚文明,注重禮儀。岳飛問路,頗知禮節,得已揚名,成為英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名傳天下;楊時程門立雪,誠心感動老師,令人敬仰……今天的課,我們一起來探討「課堂禮儀」的問題。
活動二、故事導入 明白道理
1 、師講述故事坊內容:課堂上,師生問好:「同學們好。」
「老師好!」明明上課遲到了,在教室門口喊道:「報告老師……我遲到了。」課堂上明明雙手從老師手中接過試卷。課上明明踴躍舉手發言,師生鼓掌表揚。下課了,明明和同學讓老明明今天也遲到了,明明在課堂上的表現你滿意嗎? 為什麼?
2 、同學討論交流 。
3 、教師小結:在課堂上,除了要遵守課堂紀律外,我們還應注重課前、課中、課後必要的禮儀,顯示我們應有的文明素養。
活動三、演演議議 歸納要點
1 、選擇「故事坊」中的內容,小組合作演一演。
2 、上課時,我們還應該做到哪些要求?
3 、小組討論——班級交流。(向老師提問要注意語言謙和、誠懇。師生、生生之間交流要注意用語的禮貌。課堂上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老師講課和同學發言。當同學說錯話,或解答錯誤時,不應嘲笑別人。課堂小組討論,注意控制說話音量,要有序地進行交流,營造一種寬松、平和的學習氛圍……)
4 、師小結:大家說得非常好,課堂是學校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同學間的交流,師生間的溝通都離不開文明禮儀;此外課堂活動是有秩序有組織的,它不僅關繫到自己,還影響到他人。所以課堂需要一定的禮儀來規范它。讓我們共同完成一首兒歌,讓它來激勵我們做個文明的小學生。
上課鈴響進教室,
學慣用品擺整齊。
師生問好懂禮貌,
假如遲到喊報告。
認真聽講勤思考,
學會傾聽和交流。
活動四、辨析討論 深化認識
1 、出示「萬花筒」五幅圖。
2 、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並說說理由。
3 、班級交流。(關鍵要說出對、錯的理由,提高認識)
活動五、同桌互動 共同進步
1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明白了課堂禮儀的具體要求,其實有的小朋友在這方面做得還真不錯,大家評一評,誰能當班級課堂禮儀小先鋒呢?
(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2 、給「禮儀小先鋒」頒獎。
3 、完成「實踐園」 2
聯系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想一想哪方面做得還不夠。 以後爭取做到同桌簽名
4 、師總結: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個個能當「禮儀小先鋒」,那時我們的集體就是文明班集體了。看大家的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