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美術課程設置
1. 小學美術課型分為哪些
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是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
美術課程標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特點,按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四個學習領域:
①「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
②「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
③「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鑒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
④「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
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1)中小學美術課程設置擴展閱讀
小學美術教育的特點
1,教學內容的廣泛性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占據一定平面和立體空間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繪畫、設計等各門類。
而中小學美術教育除涉及到以上各門類外還不同程度地編寫了美術欣賞、美術史、書法、篆刻、手工製作等課程,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將美術學科的課程內容歸納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幾個板塊。
2,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小學美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
除了傳授美術技能基礎之外,還可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體,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他們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
3,側重培養學生素質
社會的需要和人的發展這兩個方面決定了我國的美術教育應以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基本點。
小學的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還是在課堂里,學校的美術教育除了傳授美術的基礎教學外,還應向學生展開全面的人生素質教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向他們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等。
2. 中小學藝術課程如何分類
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國家標准》的實驗稿。這次頒布的《美術課程國家標准》(以下簡稱為《課標》),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下面幾方面的特點。
(一)以往的美術教學大綱往往把美術學科作為技能學科。而這次的《課標》卻把美術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來看待,強調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以往美術教學大綱的學習內容是以美術的門類(如:繪畫、工藝、欣賞)來劃分,這樣的劃分顯然是強調學科中心,關注美術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而這次的《課標》卻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如:「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顯然,這樣改變了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
(三)這次的《課標》還加強了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尤其是「綜合·探索」領域更是強調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展能力。
(四)以往美術課的學習內容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這次的《課標》卻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須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五)在學習方式上,以往教師是權威,是傳授知識的主導者。而這次的課標卻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探究性的學習,以及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學習,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推一主角的現象,提倡師生間的平等關系。
(六)在評價方面,以往只有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而這次的《課標》卻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提倡採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3. 小學美術課程主要由哪些內容
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等。它們分回別闡釋美術課程改革答的背景、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的總目標與階段目標;內容說明和內容標准;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編寫建議。
4. 小學美術課型分為哪些
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是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美術課程標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特點,按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四個學習領域:
①「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
②「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
③「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鑒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
④「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
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總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有較高審美素養的國民。
5. 小學的美術課一般都教些什麼呢
首先對你的愛心致敬意。再者根據你說的情況可以進行這些課程:一是線描,也內就是我們所說容的塗鴉,在美術教學上實質上是速寫的一類,在學習過程中,僅僅一支鉛筆就可以畫出優美的圖畫來。二是立足於做小泥塑,合成泥巴,教學生做出各種動物,人物,物品等等。這充分表達了孩子們的天性,又是對審美和美術技能的訓練,玩中學,學中玩,會取得較好的效果。三是了解一下當地的民間藝術,化繁為簡,和學生共同做,也是很好的教材內容之一。
給你幾張圖,可了解一下
6.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6)中小學美術課程設置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7. 基礎教育美術課程包括哪些范疇
美術又稱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靜態藝術。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它主要包括課內外的美術創作教學活動和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以往的基礎教育美術課程內容按專業美術的主要門類,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等類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范疇也發生新的變化。其范疇包括一切與視覺有關的藝術作品、藝術想像和日常生活中各種視覺影像,既包含傳統的繪畫、雕塑、工藝和建築的知識和技法,也包括新興的設計、攝影、攝像及未來的視覺藝術作品和現象,還包括日常生活中能建構並傳達個人態度、信念和價值觀的各種視覺影像。並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 美術課程標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特點,按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四個學習領域: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鑒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總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有較高審美素養的國民。
8. 中小學美術課程標准與美術教學大綱有哪些區別
中小學美術課主要教學目的是;美術鑒賞和美術名作和名人的了解。不要求美術學繪畫成績。而。美術教學大綱是要求學生聯系繪畫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