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小學課程上的區別
⑴ 幼兒園學科課程與中小學學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幼兒園非強制性,小學必須要會
⑵ 幼兒園教學和小學教學的區別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之間的差距仍然較為懸殊,表現為:(1)開始正規的學習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兒園是保教並重的機構,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幼兒主要進行靈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動,教師對幼兒的約束少,不像學校教育那麼規范。而小學是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以上課為主要活動形式,必須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要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2)幼兒園幼兒是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獲得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的,教師不給幼兒打分,幼兒無壓力,更談不上對學習的責任感,而幼兒入小學成為小學生後,學習成為一種社會義務,開始系統地接受各門學科的基本知識,進行基本的學習能力訓練,這是社會的責任,這就迫使兒童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同樣還要學習不感興趣的內容,並且要求取得好成績,這就需要有意識的努力。(3)學習內容從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要求心理活動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難度增大。(4)學校實行升留級制,學習程度以分數衡量,分數的高低會受到周圍人們的評價和成人的獎懲,兒童之間的競爭,必然引起壓力、緊張和情緒上的恐懼。(5)生活制度的變化。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游戲為主。動靜交替,每天上課(或集體教育)時間不過一小時。其他時間以游戲為主,還有2小時午睡。小學生除早讀課外,上午上課3~4節,下午l~2節,課間休息,游戲時問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證。因此,使兒童身心負擔加重,疲勞,不願上課。(6)師生關系的變化。在幼兒園中,老師像母親一樣關心孩子,對幼兒的睡眠、生活、飲食、清潔衛生等都關懷備至,與幼兒的個別接觸多,老師與幼兒關系密切融洽。幼兒入小學後,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往減少,態度也較為嚴肅。(7)生活環境的改變。幼兒園的生活環境注意娛樂性和趣味性,比較自由,而小學多數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對兒童缺乏強烈的吸引力。
⑶ 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
幼升來小是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過源程,這也是幼兒成長道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如果沒有銜接好,會給孩子的小學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家長要重視幼小銜接訓練,幫助孩子適應小學學習生活。那麼幼兒園和小學有哪些區別呢?
1、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師一般布置地非常美觀,而且形象生動,不僅擁有豐富的物質環境,還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小學教室沒有這么美觀的環境,只有桌椅和黑板。
2.生活內容的變化:幼兒園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並沒有嚴格要求他們掌握什麼具體內容。而小學學習是社會義務,孩子需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所規定的課程。
3、師生關系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師就像父母一樣,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師生之間的關系也非常親密。而小學教師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孩子生活的關心比較少。
4、教學方法的變化: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邊玩邊學。而小學強調知識文化的訓練,需要孩子的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幼兒園課程可能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快樂成長,而中小學課程一般是屬於應試教育,以考試升學為目的哈。你可以上雲課吧去查查資料,上面有很多教育學資料哈。
⑸ 幼兒園和中、小學課程區別
不知你具體指那方面的區別。他們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有區別。
⑹ 幼兒園課程和小學課程的區別與聯系
幼兒園來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相比自較,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著較大的區別,這是由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任務、目標以及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決定的。
(1)幼兒園課程融合於一日生活之中。幼兒的保育中包含著教育,教育中蘊含著保育。從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來看,由於幼兒教育不是單純傳授系統的知識技能,而是注重幼兒全面和諧的整體培養。
(2)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幼兒園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形式就是上課。
(3)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幼兒只有通過感官確切地接觸到事物,並操作他們,才會比較容易地真正達到理解。幼兒園課程應積極發揮幼兒感官的作用,讓他們正確地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進行學習。對幼兒來說,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這一點也是與中、小學生學習的區別之一,因為中、小學生是進行系統的學科知識學習,以間接經驗的學習為主。
⑺ 如何理解幼兒園課程與小學課程的差異
一、幼兒園課程的界定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內容體系,是構成學校教育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校教育是多層次的,從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一直到中學教育、大學教育,每一階段的教育都是針對特定年齡的教育對象而實施的,這些教育對象的發展和學習都有相應的特點和規律,面臨相應的發展任務,因此,特定教育階段的教育都有特定的規律和任務,且都有相應的課程,這些課程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一般意義上的課程定義及相應的研究能說明各類課程共性的方面,但不能說明相異的方面。因此,課程研究還必須關注各個教育階段的課程及其特質,關注其設計、實施和評價方面的特定問題。 學前課程是專為學前教育階段的教育開發和設計的。學前課程的學習者是0~6、7歲的兒童。其中,0歲課程也稱胎教課程;由於l~3歲的兒童主要在托兒所生活和學習,與之相應的課程經常被稱為托兒所課程或嬰兒課程;3~6、7歲的兒童主要在幼兒園中生活,與之相應的課程被稱為幼兒園課程。此外,在經濟較落後或人口較稀少的地區為學前階段兒童開設的學前班課程或混合班課程也是學前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學前班及混合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與之相應的課程也是我國學校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與其他教育階段的課程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與小學教育課程緊密相關。本文主要討論幼兒園課程。我們認為,幼兒園課程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地選擇、組織和提供的綜合性的、有益的經驗。這些經驗的初始形式可以是主題、單元、學科、領域等,但它們最終都將轉化為經驗的形式,即以感性的、具體的、活動的形式對幼兒的身心產生作用。
⑻ 幼兒園教育與中小學教育區別
幼兒園和小學,雖然是承接的關系,但卻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大致有以下8個方面的區別:
一是性質上,幼兒園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孩子有選擇權。小學屬於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普及性;二是學習形式上,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老師以講授、問答、讀書、練習等方法進行教學;三是學習內容上,幼兒園主要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則有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等規范課程;四是紀律規范,幼兒園約束力不大,小學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和守則要求;五是學習環境上,幼兒園鮮明活潑,小學功能場所比較細分;六是作業上,幼兒園沒有硬性作業,小學作業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七是老師上,幼兒園一個班有兩位老師,保育責任和教育責任共擔。小學一個班老師更多,但老師負責的主要是教育職責;八是形象上,幼兒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打扮,而小學生除了特殊情況,在校必須穿校服。
一 性質
幼兒園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孩子可以選擇上還是不上。小學屬於義務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所以,上小學具有強制性、普及性,必須上。
二 學習形式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孩子主要是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是自主性學習,老師會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孩子有興趣就學習,沒有興趣就不學。小學生的學習開始系統化,一節課不學就容易跟不上後續的學習。老師以講授、問答、讀書、練習等方法進行教學,很少用游戲形式。
三 學習內容
幼兒園主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方面,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愛好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習掌握生活中一些比較淺顯的知識和簡單的技能。如果說有課本的話,幼兒園的課本主要就是各種各樣的繪本。小學課程包括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美術、品德、科學、外語等課程,有規范的教學大綱,老師要按教學計劃嚴格實施。小學課本以文字為主,插圖為輔,數學等課本還會有公式、定理等抽象知識。
四 紀律規范
幼兒園雖然有行為規范,但約束力不大,遲到早退請假相對隨意。每節課時間較短,沒有硬性而具體的時間限制。小學有明確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上、下課會有鈴聲,上課時學生要全體起立,向老師問好及行禮。一節課在40分鍾或45分鍾,課間一般也就在10分鍾。
五 學習環境
幼兒園孩子的生活、游戲、學習一般在同一個場所,活動、學習、飲食、室內游戲等都在同一區域,桌椅配置,鮮明活潑,注重個性。班裡就有廁所,一般不分男女。小學的功能場所比較細分,教室里有講台,桌椅擺放固定,沒有玩具。一個學生一張桌子,活動場地主要是操場,廁所在教室外邊,單獨的男女生廁所。
六 作業
幼兒園除了特殊情況下布置的一些表演、手工外,沒有硬性作業,現在不允許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知識,更沒有學習性的作業。小學每天都有作業,是必須完成的任務。現在的小學生,作業已經是家長要深度參與的一件事,不僅要督促完成,還要檢查,有的甚至還要批改或簽字,給家長也帶來了比較大的壓力。
七 老師
幼兒園一個班配有兩位老師,而且大多是溫柔的女老師,保育責任和教育責任共擔。老師會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隨時幫助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小學雖然一個班老師更多,除了班主任,還有5、6位任課教師,不同的課有不同的老師,有的溫柔,有的嚴厲,老師負責的主要是教育職責,學生其他的問題一般要自己解決。
八 形象
幼兒園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打扮,穿漂亮的衣服,不背書包,上學就是蹦蹦跳跳,開開心心。而小學生,除了特殊情況,在校必須穿校服,一直穿校服,還要背上沉重的書包,有的書太多背不動,還會備上拉桿書包,上學壓力山大。小學還會對孩子的外表統一規范,比如不許燙發染發、染指甲、化妝、戴飾品等。
⑼ 幼兒園教學活動與中小學上課有什麼區別
幼兒園活動應以游戲為主 或設置一定活動 或不設置一定的目標 在活動中掌握一些生活習慣 發動幼兒的主動性 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 基礎性 非義務性 啟蒙性 幼兒園與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幼兒園的教學不應追求過高的目標 幼兒園活動應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沒有具體限制 吃飯也是一項幼兒園的活動 教育 至於小學 課程目標較為明確 以偶爾教為主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識為主 進行一些基本字詞 算數為具體內容 而幼兒園以游戲為主 「上課」時間很短 主要培養一些幼兒的習慣 為他在以後的小學甚至更長遠的生活打下基礎
⑽ 幼兒園課程論 幼兒園學科課程與中小學學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幼兒園課程論》為指導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理論依據,系統地介紹了《綱要》所包含的基本框架、知識觀、整合思想、環境創設以及反思性教學和教師成長等教育理念,從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回答了幼兒園課程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教得怎樣等問題;在分析幼兒園課程組織與實施的實質的基礎上,系統地論述了幼兒園課程活動組織與指導方式的選擇,並用教育實踐中的實例驗證了教學實施中的經驗和問題,進一步提出了組織課程內容的具體安排要求。另外,教材還詳細介紹了幾種國內外較有影響的、典型的課程方案(或模式)和「單元主題活動」、「項目活動」、「區域活動」等幾種幼兒園常用的教育活動形式,以及近年來幼教界常常提到的「園本課程」、「生成課程」、「『支架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