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課程目標
① 小學一年級的課程目標
(一)繪畫
1、學習記憶畫、想像畫的畫法,用這些形式表現自己熟悉的、喜愛的事物,體會表現的喜悅。
2、用硬筆線描的方法,繪制簡單動植物。
3、繼續學習以平塗為主的硬筆著色方法。
(二)工藝
1、學習簡單的紙工、泥工、拼貼、拓印等技法。
2、用撕、折、拼貼等方法,製作以紙工為主的簡單圖形。
3、用團、搓、壓、捏、拉、接等方法,製作簡單的泥工模型。
(三)欣賞
1、觀賞有趣的動、植物。
2、欣賞富有童趣的兒童畫。
3、欣賞兒童題材的美術作品。
② 尋找有關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教學論文如何科學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一、《找規律》的內容
「找規律」是我國第一次把它列為小學數學的一個獨立的教學內容,是數學課程標准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其目標是:發現給定的事物中包含的簡單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筆者認為,探索規律的主要內容是:探索形、數形結合、數、式的規律。
1、探索形的規律
探索形的規律就是要觀察並發現圖形的排列特點,《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地、安排這部分內容,先找簡單圖形的規律,再觀察較復雜圖形的變化規律。如: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下冊P88、P89中的例1—例4,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材下冊P115中的例1。
其中例1、例2、例3是最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例4是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而二年級下冊例1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這樣安排充分體現了《標准》中「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這一要求,同時教師在教學時,先由教師「扶」著學,再到教師邊扶邊放最後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一定的成就感。
2、探索數形結合的規律
教與形是數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將數與形的規律加以聯系,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探索規律」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非常重視數形結合訓練,順應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藉助直觀圖形深化學生對數和數的運算的理解,如:一年級下冊P91中的例6,二年級下冊P116中的例2。
它們的變化規律,不再是一組事物重復出現的規律,而要通過計算相鄰兩項數量的差來找出規律。又如:一年級上學期,在「和是10與10減幾」的教學中,教材藉助點子圖(如下圖),讓學生有序地觀察和是10的加法算式,發現其中的規律。通過相關算式的對比,學生感知加減法的互逆關系,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3、探索數的規律
探索數的規律主要是讓學生觀察並發現數與數之間的關系,並運用已經發現的規律進行推斷。《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非常重視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的探索。如:一年級小學數學下冊P91中的例7,它的抽象程度比前面的例題要高,沒有圖形進行對照,也不擺圖片,而是直接通過觀察、計算找規律。通過此例題的教學,使學生一步理解找數字排列規律的方法,加深對數的理解。
4、探索式的規律
把一些算式排列在一起,讓學生去發現其中的規律也是探索規律的內容。在數的運算的教學中,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索方法、總結規律,而不是死記結論。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如,整理10以內加減法表,整理20以內加減法表,整理乘法口訣表等,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從橫行、豎行、斜行去進行觀察,發現規律,經過討論、交流、猜想、驗證等方法歸納出一般結論,讓學生經歷了「觀察規律——建立模型——解釋和應用」的學習過程,體會到了規律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注意熟悉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引導學生探索,發現規律性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和符號感,滲透有序思考,概括與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
2、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有規律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
3、在教學中要注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拓寬解題思路。
4、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教學中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創設開放的情境,並用開放的心態引導學生認識規律。
5、注意重視差異教學,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③ 以下哪個選項適合作為一年級下冊《找規律》教學的知識目標
沒有給出具體的選項,無法給出正確的判斷
共3課時 《找規律》教學設計(第1課時)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現代實驗學校洪志秋(初稿)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教研室齊勝利(統稿)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85~86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理解規律的含義並能描述和表示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和邏輯思維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識。
3.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感受到數學的規律美,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並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准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理解規律
(一)生活引入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班要舉行一個聯歡會,你們打算怎麼來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學生交流匯報
2.老師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現例1的情境圖中的上半部),你們看,漂亮嗎?
3.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老師的設計有什麼特點。
4.引導學生說出:彩旗、燈籠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順序來排列的。並指出:這樣的排列就叫有規律的排列。
5.教師說明:一般來說,一組實物依次不斷重復地排列(至少重復出現3次),我們就可以稱為有規律的排列。
(二)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圖形與數字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最簡單的規律(顏色)引入,讓學生直觀感受、理解規律的含義,為後面的「找」規律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引導探究,尋找規律
(一)尋找彩旗的排列規律
1.找一找:讓學生自己觀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規律。
2.說一說:
(1)讓學生說出彩旗的排列規律,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黃旗一面紅旗的規律來排列的。
(2)教師提問:
①彩旗是每排幾面就出現重復的?引導學生說出:每兩面出現重復。
②那我們能不能把這兩面看成一組,所有的這些彩旗都是這樣一組一組的重復排列的呢?
③這一組中的第一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的?
3.圈一圈:讓學生圈出彩旗重復的部分。
4.畫一畫:你能按照彩旗的排列規律再繼續畫出這樣的一組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比較詳細、具體,先讓學生自己去找小旗的排列規律,學會用語言表述規律,同時利用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一組」旗子在彩旗的規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並通過對圈出、畫出重復部分的操作活動,突出規律的「核心」,加深學生對於規律的理解,也為學生下一環節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
(二)尋找小花、燈籠與小朋友的排列規律
1.圈一圈:讓學生圈出小花、燈籠與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組重復部分。
2.說一說:
(1)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小花、燈籠與小朋友的排列規律分別是什麼?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語言表述的准確性與完整性。
(2)分別說一說:小花、燈籠與小朋友是把什麼作為一組,一組中的第一個分別是什麼?特別強調:燈籠是三個為一組。
(三)反饋練習
1.擺一擺:你能用手中的小花,按照書上的規律再擺出4個來嗎?
2.補一補:課件呈現小朋友的排列圖,從中去掉3個小朋友,讓學生將空缺的人補上去。
3.塗一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規律來塗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4.我來擺,你來說規律:讓學生每兩個人一組,一人利用學具有規律的擺放,另一人說出規律(一人擺一次,說一次)。
【設計意圖: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規律」,幫助學生通過對比性的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認識規律。並通過多角度、多形式的學習活動,將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將觀察與推理相結合,促進學生不斷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與理解。】
三、數形結合,認知規律
(一)呈現例2的第(1)題,讓學生先觀察:
1.說一說:
(1)你發現了碗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組嗎?
(3)碗的排列規律與前面所學的規律有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顏色上沒有變化,但數量上有變化。而且數量上的變化規律還可以用數字表示出來。
2.試一試:
(1)你能將碗的數量上的變化規律用數字表示出來嗎?請學生說出相對應的碗的下面的數字。
(2)完整呈現例2的第(1)題:
3.議一議:碗的排列規律與數字的排列規律相同嗎?
(1)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理解:數字表示的是相對應的那種圖形的個數,所以圖形的排列有什麼規律,數字的排列就有相應的變化規律。
(2)同時讓學生感受:它們可以表示相同的規律,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現例2的第(2)題:
1.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完成填空。
2.說一說:圖形與數字有什麼排列規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題。
4.如果再讓你繼續擺下去和寫下去,你應該怎麼擺?怎麼寫?能擺得完、寫得完嗎?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形的變化規律來教學數字的變化規律,有助於學生認識規律中關系的多樣化,在「數」和「形」之間建立起聯系。同時引發學生的想像,從「看到」到「想到」,從「有限」到「無限」,不斷豐富學生對規律的認識。】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一)數學游戲
做動作,猜規律:
課件分步呈現每個動作,讓學生跟著一起做。做了三組後,讓學生猜下一個動作是什麼。並說出這些動作的排列規律。
(二)基本練習
練習二十第2題。
(三)提高練習
練習二十第1、10、13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與基本練習,讓學生在辨析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與理解,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和歸納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提高練習,讓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規律的表達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背後體現的規律可能是同一個,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找規律就是要找到這些不同形式背後隱藏著的不變的東西。】
四、欣賞設計,總結延伸
(一)課件呈現:生活中的規律美
(二)學生自己設計一幅有規律的作品。
(三)全課小結:其實,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律帶給我們的美,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做一個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四)課外延伸:請每個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上,去尋找身邊的有規律的事物,可以拍成照片,也可以上網去查找。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規律美,讓學生切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自己設計作品,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創造美,並且通過課外延伸,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再次走進生活,培養學生發現與欣賞數學美的意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