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刷新課程不考有什麼影響
㈠ 大學選修課掛科要不要緊啊會不會重修有什麼後果
選修課掛了該門選修課的學分就沒有了,大學畢業對選修課的學分是要的,如果選修課的學分不達標,將畢不了業。所以選修課還是要重視的,大學非專業選修課掛了可以選擇補考。
大學選修課可以概括分為兩類: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
公共選修課一般要求的學分不高,在10個學分左右,部分學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幾個學分的人文類和科技類課程。
專業選修課一般只有本專業的學生可以選,大多為專業課程,總學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
(1)大學刷新課程不考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大學選修課類型
就性質來說,大學選修課可以概括分為兩類: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
就內容來說,基本上學校有什麼專業,就會相應開設什麼選修課,還有一些其他課程(教育,藝術類的)
文學類:比如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方面的。
語言學:各種外國語言,有的還有地方方言(比如有些學校就有粵語選修課)
理學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專業。
計算機類:計算機基礎,各種軟體使用,編程語言,多媒體設計等等。
工學:比如機電工程類,建築學等等工科技術方面的專業。
藝術類:比如音樂,舞蹈,美術類的專業。體育類: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如籃球,羽毛球……
教育類:如心理學,思想政治,大學生戀愛,青春生活等等關於大學生教育的課程。經濟管理類:經濟學,管理學,比如國際貿易,工商管理等。
娛樂類:各種牌類游戲課程等。
醫學類:比如葯理學,衛生學,基礎醫學等等。
實事政治類:如當前國際形勢,國內趣事評論等等。
選課注意
大學生有很多課程可選,只要在學校提供的課程范圍內選夠學分,就可以拿到學位。但同時因為多了自由,選課也變得極為重要,選課決策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的順利進展,所以,選課可是一門大學問,選到好的課,不僅讓你學到很多的東西,而且興許可以得到很不錯的成績。
一句英語諺語說得好:Well begun , half done .(能善其始,事成其半)。記得曾和一個學生聊起選課的事情,他說,「剛入學時,面對課程表一頭霧水,上了半學期還看不到彼岸。當時就是因為沒有人來告訴我,才讓我走了不少彎路」。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些選課的注意事項,以便你就讀期間能夠事半功倍。
第一個注意事項:選課中一定要留有選擇餘地
在最終確定課程之前,應盡量多聽不同的課程,以擴大自己的選擇餘地。認准一門課一修到底的做法既不明智,也很被動。因為個人的主觀願望可能與現實有很大差距。一門自以為很感興趣的課程可能會在上過幾次課後變得興味索然,到那時無論是放棄此門課,或是另選一門課都已為時過晚。新生更要避免這種教訓。
一般學校都會給學生試聽的時間,因此你可以在課程注冊截止日期前盡量多選。具體來說,如果你決定在本學期選修2門課的話,可以先注冊4~5門課,然後在「挑課期」內,趕著到各個課堂去試聽,看具體內容、教授的水平和風格,以選出2門最喜歡也最能夠勝任的課程。當然,對那些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中心的學生,可以緊緊圍繞自己的方向和中心,有針對性地選習有關的課程,為造就自己成為某種專家而配套。
第二個注意事項:要作好調查,做到「知彼知己」
在選定一門課之前,要多方收集課程內容的資料,多方了解授課教師的表現、考核要求、作業難度及課堂閱讀量等多方面的情況,最好事先了解課程內容是否對你有用、你是否感興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為人如何、教學方式如何等等,以求「知彼知己」。
你要通讀這學期、下學期、前一兩年的課程簡介。因為選課應該是針對整個學位的運籌帷幄,不是一學期兩學期的一城一池。同樣的必選課,由不同老師教,可以是天壤之別。如果第二年是一個德高望重的教授教,那麼值得等到下一年再修。
另外,不必細讀各門課程的簡介,這個基本沒有用。每個老師都會用美麗的學術語言描述自己的課程,從中根本看不出課程質量以及是否對自己的路子。最好的捷徑是找到一位有見解、熱心腸的學長,他可以幾句話指出一門課的精妙,因為他或者選過此課,或者了解授課教授的功底和風格。要相信,只要有交流,就會有收獲。
選課在很大程度上是選老師。有的課老師給的成績高,考試容易過;有的課老師管得比較嚴;有的老師口碑好,學生喜歡他的課,覺得能學到東西,而且對他的成績評定標准感到滿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時某門課的名稱、內容相當吸引人,但若打聽出該教授是個「Killer」,你又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這門課上,可考慮放棄該門課。
所謂「殺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試、作業,而且分數給得不高,一般而言不受學生歡迎。當然,有心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同學,可以著重考察教授的學術能力和觀念等等。
在對對象有了詳細的了解後,再根據個人的基礎和潛能,選擇不同深度和難度的課程。另外,還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大學的考試不同於中學,中學的考試方式幾乎全是筆試,大學課程的考核有的憑考試,有的憑作業,有的則兼而有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所習慣的考核方式來決定課程的取捨。最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考核方式,以求揚長避短,減輕學習壓力。這是自知之明的需要。
記住:充分和翔實的信息可以減少選課中的盲目性。反之,在選課中憑興趣或實用辦事,不講究個人的條件及學習中的策略性,不作好調查,則可能在後來的選課中吃大虧,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可以多聽聽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選課之前可以問問師兄師姐,哪些課老師講得比較好,哪些課可以學到東西,畢竟選課是花時間去聽的,付出了就該得到相應的回報。另外,還可以從他們那裡了解一下專業課數量和難易程度,以便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知己知彼,選起課來才會有的放矢。
第三個注意事項:功課成績很重要,但並不排斥興趣
每年到選課的時候,學校的BBS上就會有很多人問哪個老師給成績高,哪個老師脾氣好,這似乎成了自主選課的「並發症」。尤其現在大學生找工作要看成績,出國要看成績,評獎學金更要看成績,成績被看成是評價一個學生能力的首要指標。
所以有一部分學生在一番折騰之後,鎖定全校有名的「好人」,哪管興趣和有用沒用,只要成績高就選,樂得悠閑自在。面對壓力,選課時對成績的關注固然沒有錯,但成績高低不應成為選什麼課的惟一標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自己喜歡的,才不會後悔。
而且,從興趣出發,就會有學的沖動,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過去,會去鑽研,不惜時間與心血,一般來說成績也不會差的。記住,早點讓自己習慣於憑著興趣做事,會讓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你的人格更具魅力。
第四個注意事項:要避免幾個現象
(1)避免「貪多」
莘莘學子們有幸躍入煙波浩淼的海洋,踏上攀登高峰的道路,他們深恐竭盡四年的青春年華,還望不到大海的彼岸和高峰的光輝頂點,所以,很多學生望著選課單上許多誘人的課程,恨不得一次都選上,結果使自己處於艱難的境地:要麼疲於應付,一天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把自己搞得很累;要麼精力和能力有限,導致有的課成績很低,沒學到什麼東西自己還很疲憊。現在很多學校都以GPA來評估學生,既要看學習的量,也要看學習的質。
因此,為了獲得高質量的學習,你應該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課程分清主次,作好輕重緩急之安排。剛開始就讀的第一個學期,特別要注意課不要選得太多、太重,以免為自己帶來沉重的功課負擔。要知道,時間的空隙並不需要被填滿,而是可以用來整理思緒,消化所學。假如你每分每秒都在學習,你將無暇自省,慢慢地就會搞不清自己究竟在做什麼,以及目的何在。
建議諸位放慢節奏,避免將日程安排得太滿並不意味著我們提倡胸無大志,正相反,這是鼓勵大家量力而行,設計自己的成功之路。其實,學會忙裡偷閑,利用空閑時間放鬆及獨處,有利於保持足夠的動力,從容面對學業中的挑戰。
建議不要貪多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學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的社會團體,有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尤其是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它既是大學師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了解學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你要善於利用,在與優秀群體共同生活中學習活的學問,吸取新的知識,學會怎麼合群。課程安排既緊張又輕松,適當留出彈性時段,你就能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上發揮自己的才智與潛力。
記住:你真正應該掌握的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進行適當選擇的能力。
(2)避免「盲目選課」
有些學生,尤其是新生,因為經驗少、閱歷淺、自主能力弱,選課時容易造成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覺得四年時間還很長,可以慢慢選,結果等到高年級大家都忙著實習、作畢業設計和找工作的時候,他們還在為學分奔波;另一個極端是有些人對許多課程同時發生興趣而難以取捨,或是因過分看重某些課程的實用性而不顧一切地加以選修,其結果是陷入學習上的被動。
建議新生把培養手冊仔細讀幾遍,了解四年應該修滿多少學分,自己又打算在四年之中學哪些東西,粗略規劃一下。各個學校一般都有不同的新生選課方法和指導,學生注冊後最好向有關負責人咨詢清楚,以免一時疏忽誤了大事。現在很多學校都配有導師,導師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幫你選課。你在選擇課程之前,應和導師商量,充分聽取導師的建議。
如果導師不主動找你,甚至你沒有導師,不要怕羞,主動請教。要想這是他們的責任,不要覺得我給您添麻煩了。臉皮子薄,會吃不少暗虧。
另外,選課時須注意難易搭配要恰當,不要一學期全是輕松易懂的課,下學期卻又累得透不過氣來。尤其是第一學期,剛從高中進來,會有些不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選課一定要多加考慮,細心選擇,最好能多選比較容易、熟悉的課程,對較難的課最好放到以後去選。
㈡ 大學有一門專業課掛科會有什麼影響
掛科的影響:
1、掛科會影響入黨、保研、評獎學金等一系列事宜。一旦掛科,該學年的入黨、獎內學金就都與你容無緣了。不管你的綜測成績有多麼的好,參加了多少活動,只要掛過科,便會被一票否決。
2、掛科對於大學生畢業後就業也會造成影響,因為掛科在大學生的基本檔案裡面都會有記錄,大部分用人單位或企業都會看成績單。一旦有掛科記錄,就很有可能給用人單位或企業造成不良印象,那麼被錄取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影響大學生就業。
(2)大學刷新課程不考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關於掛多少科目就會無學位證的問題,不同的高校的規定是不同的。大學生如果掛的科目較多,那麼有可能留級或者直接勸退。但是在掛科後一般都會有補考,補考一般是在下個學期開學的前幾周進行。補考試題的范圍、難易程度和評分標准與學年考試相同。
而掛科後補考分數最高是60分,沒達到60分才會給具體分數。一般來說大四還會有一次補考的機會,若兩次不考不過,只有重修這門學科並且延緩畢業。
㈢ 大學曠考的後果是什麼
大學曠考就是那個科目掛了。
大學里是學分制的,每學期的考試每個科目版60分為及格權,只要過了即可獲得該科目的相應學分;
如果當次考試曠考或者沒考過60分就算掛科,沒有懲罰,但是在下學期開學前會舉行補考,按時參加,過了即可;
如果開學的的補考沒參加或者沒考過,就要重修,即跟班重新上這門課,然後參加規定的考試,過了即可,沒過繼續重修(部分學校重修按學分收費)。
最壞的情況,到大四畢業時所有的補考重修機會都沒抓住都掛了,參加清考(部分學校無此項目,直接延長學制),清考不過延長學制,到規定時間還沒過,就取消學位資格(大學白上了)。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曠考不是大事很常見,但是此事不小,因為如果那門課較難,有可能就要參加清考延長學制了,只有第一次考試過的機會才是最大的(這裡面還有一些評分制度,此處不細說)。
㈣ 大學專業課掛科,需要重修,如果不重修會怎樣
像這種情況我的周圍同學發生很多,重修在大學比較常見,他們有的是大一掛科,大二、大三都沒過,大四考試他們基本都做小抄,有的考完後直接給老師打電話說明一下情況,老師會看著大四學的面,閱卷能松一些,基本都能過,這個你不要擔心。需要提高GPA!大學教務系統改分,改掛科的加 ( 教務系統改GPA,改成績:212433686 夜行者 )的同時請註明來意。
補考是各辦學單位為考試不及格或因故未參加考試的學生而舉行的考試。修過每一門課程才有畢業證,績點夠1.5才有學位證。也有很多大學對於補考超過一定學分的學生不給予學位證。
學生的學年成績不論有幾科不及格,均需進行補考。學生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未能參加考試者,准予補考。對考試違紀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後,可准予補考。補考一般安排在開學初兩周內進行。試題的范圍、難易程度和評分標准應與學年考試相同。
相對於大學考試來說的,學生在大學每學期的期終考試中,對不及格的科目,學校會安排在下一個學期的初再給那些考試不及格的同學一次重新考試的機會,就叫做"補考",如果補考不及格的話,則必須進行重修,重修後補考不及格,則可能拿不到畢業證。
21世紀高校放寬了對補考的要求,規定只要曾經不及格課程少於某一學分、且在畢業前修完曾不及格課程,仍發給畢業證和學位證。
㈤ 請問大學里重修一門課有什麼後果或影響嗎
沒有影響,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課程重修管理暫版行規定》對其權有相應的規定:
第二條 各學院應在每學期第一周內整理上學期考試課程不及格學生名單,並下發學生重修通知書;第四周前上報本學院學生重修統計表及學生課程重修情況登記表。
學生接到重修通知書後,須於兩周內到所在學院綜合辦公室辦理課程重修手續,繳納課程重修費,領取「課程重修證」,並根據學校安排參加課程重修學習和考核。
(5)大學刷新課程不考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課程重修管理暫行規定》相關法條:
第五條課程重修原則上隨下一年級的開課計劃中所開設的相同課程進行。重修的時間和所隨專業年級一經確定,不得更改。無故不參加重修,不再安排重修。
重修課程學時數一般不低於專業培養計劃中本門課程總學時數的三分之二,單獨開設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單獨開設的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論文、畢業論文(設計)等必須全部重修。
第七條 重修課程在最近一個學年因開課計劃無相同課程或教學計劃和專業設置的變動而無相同課程時,安排重考,單獨開設的實踐教學環節不能免修。
㈥ 大學補考不過會有什麼後果啊
大學補考的後果就是下學年得重修(重新學習相應課程,期末再次參加考試,合格之後才能獲得相應學分)。因為中國採用的學分制,只有相應的課程成績合格後才會獲得相應學分,不合格(掛科)就得補考,補考不過就得重修。
一般來說大學規定都是學分不夠或掛科次數過多會拿不到學位證書,所以掛科還是要盡量避免。
掛科後會有一次補考機會,補考不通過可以選擇重修。但是補考通過畢業成績上會顯示補考記錄,重修則會覆蓋原來成績。
㈦ 大學選修課棄考有什麼後果
如果是大一、大二的話選修課不考影響不會很大,大不了後面在多選一門選修課,如果大三大四了,而且自主化學分還不夠的話將來會影響到你拿畢業證和學士證的,最好早點修滿學分吧
㈧ 大學期末考重要麼不考有什麼後果
重要程度因人而異啦,這學期不考的話就要在下學期的開學補考,補考不過就重修,反正大學畢業前要把所有的考試過掉,無論什麼方法,不然拿不到畢業證。僅此而已。
㈨ 大學課程(本科)不及格重修對以後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朋友!您好!
不用太擔心的。大學里重修屬於正常情況!
對以後沒有影響!
但獎學金肯定是沒有的!
祝生活愉快!
㈩ 大學考試補考和重修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1、最終成績不同
補考成績通過,無論卷面分多少,登記分為60分。而重修一般內按照實際分數進行登容分。
2、 檔案記錄不同
補考科目在檔案中的成績單上,有「補考」字樣;而重修科目在檔案中的成績單上無任何異常字樣。
拓展說明
1、何為補考?
定義:補考是相對於大學正式考試而言的,學生在大學每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如果有科目沒有達到60分或某門科目的總評分少於60分,那麼此學生的該科目就不及格,對不及格的科目,學校會安排在下一個學期的初再給那些考試不及格的同學一次重新考試的機會,就叫做「補考」
2、
何為重修?
定義:大學考試某一門課未通過(一般是必修),下一個學年重新上這門課,並重新考試稱為重修。補考和重修都是掛科之後的選擇!
3、補考和重修的區別在哪呢?
1) 程序不同
補考就是再考一遍;而重修就是再學一遍後,才考試。
2) 次數不同
補考只有1次機會;而重修只要有開這門課程就可以選,重新上,次數可以累計。
3) 考試時間不同
補考時間在下個學期的開學初進行,一個假期的時間准備;而重修考試時間是在學期末,重新上一學期的課程相對能更好的提高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