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如何開展整合課程

幼兒園如何開展整合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30 11:49:09

⑴ 幼兒園整合課程中教育活動設計的組織策略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老師每天必須要精心設計准備的活動,也可以說是幼兒獲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徑。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究竟要教孩子學習什麼,獲得什麼,它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具...有導向作用,引領著教學過程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制定符合幼兒實際的教學目標。 如何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參與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情景一中,教師沒有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把目標定得過低,局限在幼兒已知的三種形狀,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幾種形狀,更符合幼兒的實際經驗。情景二中教師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知識經驗來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運用幼兒已有的拋丟沙包經驗參與學習,解決接沙包的難題,還掌握了新學的「頭頂沙包」等技能。 「一切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制定目標才是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歌唱教學總是坐在教室里,老師唱幼兒跟唱,一遍一遍的重復學習,幼兒沒興趣,老師也教得累,因此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要創新,如情景二中的這位寶寶班的老師利用幼兒的無意識記憶,在遊玩中輕松讓幼兒學會這首歌曲。教學形式的創新對有效教學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提問引導的設計 繪畫活動老師巡視指導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幼兒再創作的興趣,充分喚醒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滲透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教師在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時,要注意用得當的啟發性的語言,隨時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如果老師這樣說:「點點,一隻小雞多孤單啊,你看我們小朋友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呢,小雞也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玩才高興,我們再給小雞畫幾個好朋友吧!」利用具體的情感參照,容易喚起幼兒再度創造的慾望。 四、教具的設計和使用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要目的明確、指示規律。情景一中教師使用的螞蟻教具,其實完全可以做成圖片貼在胸前。每一種教具在使用前,教師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備,自己先練習操作一遍,以免教學活動時手忙腳亂,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情景二中教師由於事先沒有操作過教具,而且把教具設計的過於瑣碎,因此在使用中出現了差錯,效果適得其反。教具的應用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為核心,這樣教學才能有效。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幼兒有所收獲。

⑵ 課程整合的途徑有哪些幼兒

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術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真正實現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及教育模式的根本變革,將是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關心的問題。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也是我國面向二十一世紀新課程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踐必將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幼兒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為此,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的研究,探討信息技術如何服務於幼兒園科學、藝術、語言、健康和社會等領域課程。利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幼兒保持卓有成效的高效率的學習和體驗,以適應知識量飛速增長和知識更新速度日漸加快的局面,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素質,養成探索、求新、獨立、求實的個性品質,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更新觀念,加強硬體和教師現代信息素養建設,使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走入更為廣闊的天地。
設備和觀念更新一起抓,硬體和軟體建設同時上,是推進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之兩翼。因地制宜建設低成本高效益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環境是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前提。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我們將光纖引入我園,目前園里擁有教師、幼兒專用的計算機教室及大量的配套軟體,建成了電子備課、課件製作室。園多功能機房的建立,教學設施的網路化,使得學習資源可相互檢索,共同利用,使學習資源的使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實現學習資源共享;每班多媒體學習環境的完備,使教師和幼兒學習的信息環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完備;教學軟體的建設,使得教學資源庫日漸豐富,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全園實現了公文上傳下遞、教案論文交流,教育教學課件、軟體資料共享,教學管理網路化。

⑶ 幼兒園多元整合活動課程包括哪些

上學期我班作為開展《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的試點班,我們當時的心情跟大家現在一樣,充滿了困惑,畢竟自己對這個新課程了解不多,該如何開展工作?怎樣做資料的積累?……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我們,不知該從何做起!後來,在園長的幫助下,我們查找了一些資料,並參考別人在這方面的經驗,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我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現談談我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熟悉教材,理解多元整合課程的理念。
《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是依據《綱要》和《規程》而建構的。本課程就體現了教育觀念、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教育資源、教育方法手段、幼兒發展系統的有機、有序、有效的整合。它通過圍繞幼兒生活的核心經驗選擇主題、設計活動,使各領域及領域間得以有機整合。因此,當我們拿到書本時,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教材的內容,了解課程的理念和所包含的主題有哪些。
二、根據幼兒園和本班幼兒的實際,結合季節、節日和幼兒的興趣選擇主題。
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我們開始選擇主題。我們在選擇主題時並不一定按書本安排的順序,而是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並結合季節或節日來確定主題的。例我們剛開展主題活動時正值金秋,於是我們選擇了書本中的第三個主題《綠色的植物》,書本中的第一個主題《長大的我》則安排在元旦前後開展。總之,主題的選擇是靈活的,必須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情況來確定。
三、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利用。
主題確定以後,就要制定主題網路和主題發生輪。然後再著手進行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利用。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採取了教師、幼兒、家庭多向互動方式。家庭資源是主題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源。因此,在開展《綠色的植物》主題活動時,我們首先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開展的一些情況,並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積極通過多種途徑,去查找有關資料,調動幼兒用多種感觀去吸納信息。家長和幼兒收集的資料種類繁多,有圖書、圖片、卡片、各種模型、實物、電腦上下載的文字資料等。通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綠色植物的知識,又提高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熱情。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物質和精神的保證。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強調幼兒園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的思想,突出區域活動、游戲活動、體育活動、生活活動、親子活動、社會活動、混齡活動、參觀活動等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尋找不同的活動切入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在《綠色的植物》主題中有關蔬菜的內容,我們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如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蔬菜的資料,製作蔬菜小報等;參觀活動,帶幼兒參觀種植園,從中獲得對蔬菜的感性經驗;科學活動《好吃的蔬菜》;美術活動《蔬菜造型》;生活活動《切菜》等,讓幼兒從多方面去感受和認識各種蔬菜。活動的內容還可以進行有機的整合,組織綜合式的主題活動。(舉例說明)
五、做好資料的積累工作。
開展主題活動需要做好哪些資料的積累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文
字資料(包括主題的生成或主題說明、主題目標、主題網路圖、主題發生輪、主題進程中的活動設計、主題評價等);另一種是圖片資料(包括照片、圖片等)。建議每個學期每班製作一本主題活動資料集。
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效果分析。
以《綠色的植物》主題活動為例,談談主題活動開展的效果。
《綠色的植物》主題活動進行了七周時間,在活動中,有充裕的時間給老師和幼兒去開展主題,改變了以往匆忙的、蜻蜓點水的做法。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可以自主地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自發地探究問題。在七周的活動中,可以說老師和小朋友在是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這次活動,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小朋友來說都具有深刻的體驗。
1、主題活動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展示各種才能的機會,更好地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以製作《蔬菜小報》的活動為例,孩子們通過親手畫蔬菜或剪貼圖片,鍛煉了幼兒的繪畫能力;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和家長商量、合作;蔬菜小報完成後,孩子們還要拿回來與同伴分享、交流。這些不同形式的活動過程,給孩子們提供了表現自己不同才能的機會,也促進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拉近了教師、家長、幼兒之間的距離。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提供了更多親子活動的機會,如家長與孩子們一起收集資料、設計《蔬菜小報》、帶孩子參觀市場等等,不但增強了親子之間的交流與共同學習,還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啟發了家長的教育觀。
六、主題教育活動階段小結後的思考
1、在主題活動中,課程安排要靈活有彈性。
如在主題的開展中,本來認識「菊花」的環節我們安排的課程是比較少的,但在開展過程中,喜逢小欖十年一遇的「菊花藝術欣賞會」,於是我們適時增加了認識菊花食品、畫菊花、說菊花的內容,讓孩子們了解小欖的菊花文化,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2、教師必須與孩子們一起創設多元環境,為孩子提供多元材料,讓孩子更好的參與活動。
如在認識菊花的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了圖片、照片、剪報、實物等,在孩子們看看、說說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一步探索菊花的品種、外行、顏色、造型等知識。我們還讓孩子們製作菊花,布置我們的主題牆《金色的秋天》。在各種參與活動中,既鍛煉了幼兒的能力,又能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爭取家長的配合至關重要。
家長的支持是主題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在主題活動的開展
前,我們必須先做好家長的宣傳工作,讓家長了解主題的內容,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

⑷ 如何將幼兒園主題教育與課程進行整合

為了進一步深入貫徹新《綱要》精神,我園於2001年起開展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課題研究,該課程貫穿了綜合、主題、多元等思想來進行幼兒園教育教學,能進一步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的發展,為新課程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有效的途徑,這是一個頗具理論價值、現實意義以及發展前景的課題。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並將如何體現新《綱要》精神,探索融生活、游戲、學習為一體的整合課程做為課題研究的重點。 一、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背景 第 一、順應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的潮流。 近十多年來,國外學前教育改革中,出現了許多教育課程改革方案如美國的「早期開端」、紐西蘭「新課程方案」,特別是義大利的「瑞吉歐方案教學」,它強調的是從兒童出發,選擇符合兒童天性的主題來實施活動整合課程,並在預設的計劃中,根據兒童發展的需要允許生成課題。國內如南京、上海、台灣在幾年前就開展了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是以「活動」、「整合」來建構課程的主要形式,依據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主張尊重每一個兒童的獨特性,而不能將他們單一化。在新教材實施近兩年來,各地幼教研究會及幼兒園也紛紛對「主題活動課程整合」進行探討與研究,這些教育改革的共同點就是「以兒童發展為本」,將課程改革的研究視為教育研究、視課程為聯結實踐與理論的一個橋梁。偉大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我們不能把幼稚園里的課程象大學的課程那樣獨立,什麼音樂是音樂、故事是故事,相互間不發生影響。應把幼稚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因此,為順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潮流,立足於國際視野,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步伐,我園不失時機地提出「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的研究。 第 二、符合新《綱要》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注重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以上論述反映了幼兒教育課程整體觀的導向。而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強調的是健康、語言、社會、認知、藝術五大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樹立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的整合觀,將課程融入幼兒一日生活、游戲、學習之中,使幼兒在學習、生活、游戲過程中整體、和諧、全面的發展。

⑸ 如何將現代 信息技術 與幼兒園課程整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幫助幼兒形成和發展信息素養,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現代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之進入最佳的學習與活動狀態。因此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應用能更好地促進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索式學習,能有效地轉變幼兒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調動主體創新積極性,增強和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教學活動 作用

正文: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應該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信息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因此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幫助幼兒形成和發展信息素養,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應用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且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能更好地促進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索式學習,能有效地轉變幼兒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調動主體創新積極性,增強和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能更快速、更准確地傳遞教學信息,與幼兒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方式相適應。可以使幼兒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創造慾望。比如學唱歌曲《小紅帽》時,讓幼兒看有關《小紅帽》的動畫片,孩子們對《小紅帽》所要表達的故事一看便知,音樂形象展現在幼兒的腦海里,這樣也為表現與創造音樂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賞音樂由於沒有歌詞,幼兒一般難以體會音樂形象,如用媒體就可以把抽象的音樂形象具體化,比如欣賞《獅王進行曲》時,運用多媒體可以把獅子的吼叫聲與動物們被嚇壞的情景展現出來,使音樂情感與藝術形象完美的結合起來。有了對音樂的理解,再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兒表現與創造音樂就容易多了。

同樣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單調、刻板的「口傳身授」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限制了幼兒主動性的發揮,從而也壓抑了幼兒的創新精神。而有了信息技術在其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能更快速、更准確地傳遞教學信息,使幼兒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方式相適應。如大班舞蹈《小青蛙熊和小孩》的活動中,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先讓孩子聽一段比較低沉的音樂,引導幼兒想一想,猜一猜可能誰來了,發生了什麼?接著傾聽網路歌曲,熟悉歌曲,了解情境。然後通過想像創編,給了孩子更廣闊的空間。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化技術正不斷的走進我們,服務於我們的教學。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觀念的轉變,一幅掛圖、一個游戲、一盤磁帶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兒童的求知慾,電腦多媒體技術正越來越多的被運用於幼兒園教育中,它以較強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將聲音、圖像、文字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生動、形象、直觀、視聽結合的情境,使教師樂教,孩子樂學,使我們的教育手段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全新時期。如把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幼兒語言活動中,為故事、兒歌等配上生動形象的聲音和動畫,不僅能使教學過程童趣盎然,還可以喚起幼兒的真摯情感,激發幼兒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建構想像空間,提高幼兒語言運用的創造性,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創設交流空間

  2. 生活是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幼兒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才會有話可說,才會有樂於表達的內部動機。只有認識范圍的擴大,生活經驗的加深才能豐富幼兒的語言,擴大交流的空間。因此讓孩子多接觸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多帶他們出去玩,欣賞昆蟲飛鳥的美麗靈活,才可能豐富幼兒的語言。可每年由於孩子年齡的太小條件的不成熟,春遊、秋遊活動大多都沒有去成,無法讓孩子們多接觸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讓他們去觀察大自然花草樹木的千姿百態,體驗春夏秋冬景色變化。而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我們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們,都紛紛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觸到了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多媒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隨意選擇所需的畫面,彌補孩子們視野較窄、直觀表象儲備較少的缺陷,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交流空間,讓幼兒看到真切的畫面,聽到有聲的示範,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 為此,運用信息技術營造一個豐富熱烈的動態語言環境,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如在活動《動物之最》中,我們不可能把各種各樣的動物請到課堂上來讓孩子們認識,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讓孩子們見到這些動物,並了解它們的生活特徵、習性等。。它能幼兒提供了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像,讓我們的孩子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生活經驗,也讓我們的孩子見多識廣、有話可說。

  4. 2.拓展想像空間,發展語言想像力

  5.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為幼兒拓展更寬的想像空間,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想像力。如大班語言活動詩歌《夏夜的夢》在幼兒對詩歌內容有了較深理解的基礎上,為啟發幼兒發揮想像,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仿編詩歌。教師利用多媒體提供如:蝴蝶、小鳥、小魚做夢的多種圖片,讓幼兒根據 「××在××上睡覺,××的夢是××的」句式進行仿編,孩子們很快的能運用圖片想到了小魚在大海里睡覺,小魚的夢是藍藍的;蝴蝶在花叢中睡覺,蝴蝶的夢是香香的等等,將整個活動過程推向高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拓展了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在自由愉悅的學習過程中仿編詩歌,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使幼兒的語言得到進一步升華和擴展。

  6. 而在大班語言《借傘》活動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先讓幼兒欣賞無聲動畫,使幼兒初步理解詩歌內容;接著完整欣賞課件並配合教師層層深入的提問,以及課件的反復播放,讓幼兒對詩歌的理解由表及裡的領悟了詩歌內涵,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當動畫中的小雨點、綠傘、小青蛙等出現在孩子們眼前時,幼兒的想像力、思維能力、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這畫面的設計幫助幼兒把零散、瑣碎的想法整理清晰從中獲得說明或描述簡單事物的語言經驗,為仿編和創編打下一定的基礎。幼兒園教學中巧妙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變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虛為實,讓幼兒在流暢、輕松的聲像環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為孩子的思維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使課堂教學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從而拓展了幼兒的想像空間,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7. 三、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能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與能力。

  8. 科學活動大多數內容比較抽象,對於抽象的知識概念,幼兒就不容易理解,而信息技術利用其自身的優勢把一些科學現象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把認識的對象由抽象變為具體,把原來較為生疏、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為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具體事物,從而使幼兒得到較多的感性知識。如大班數學活動「6的組成」,原本只用枯燥的數字和圖片讓幼兒擺放進行分成。而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小動物們製作成動畫:早晨,雞媽媽帶著寶寶們到草地上玩耍,看它們排著隊的走了過來,一共來了幾只雞?幾只大的幾只小的?幾只黃的幾只花的?猜猜看它們准備做什麼?這時候幾只小雞捉蟲?幾只在奔跑?這些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形象生動的動畫始終貫穿其中,幼兒的注意力很自然跟著動畫走,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9. 信息技術嘗試帶領幼兒從媒體中了解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調查科學技術對幼兒生活的影響;探索讓幼兒利用生活經驗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關系的方法、途徑;探索讓幼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的策略。 如科學活動《沉與浮》、《奇妙的七色光》等等,就是用攝影機、數碼相機將孩子的探索過程、動手操作過程拍錄下來,然後與電腦或電視連接,將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場景回放,引導幼兒邊觀看、欣賞同伴操作邊討論,讓孩子感受光的有趣現象,鼓勵幼兒動手操作,知道七色光產生的原由,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達到掌握正確的尋找七色光方法,在二次探索中,幼兒用光碟、水等材料製造七色光。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觀察、探求與操作感知和體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10. 信息技術將抽象化、概念化的知識逐步轉化為形象化、具體化,降低了幼兒理解的坡度,有效地突破難點,使幼兒輕松地掌握新的知識點。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視覺、聽覺和動態的互動式環境,增強幼兒學習的主體性,拓展幼兒積極思維的空間,培養創新精神,實現教學的最優化。總之,信息技術走進幼兒園,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種程度上真正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原則,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變為現實。我相信,隨著幼教觀念的不斷更新,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化,信息技術教育活動課將會以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為幼兒教育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⑹ 幼兒園主題式整合課程小班主題活動怎麼寫

小班主題來活動《好朋友》

好朋友主題介自紹:

朋友在孩子們的世界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說到好朋友,孩子們表現的很積極,紛紛把自己心目中的好朋友表達了出來,而且還以不同的方式和朋友親親熱熱。因此我們預設了這一主題,通過此主題的開展,使孩子們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到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小班下學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正逐步形成,他們的交往范圍也發生著變化,他們正用關注的眼神觀察周圍的玩伴。我們引導幼兒在樂於與同伴交往的同時,進而和同伴一起分享食物、玩具、快樂和秘密,從而逐漸構建和諧的夥伴關系。

內容和要求:

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分享快樂。

情感和態度方面

體驗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樂,逐漸建構和諧的伙

伴關系,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認知和能力方面

能發現生活中許多物品之間的關聯。

語言和表現表達方面

1、喜歡聽故事並樂意用各種方式學說故事中的情景對話。

2、用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與朋友在一起舞蹈的快樂。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