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教師的角色

新課程教師的角色

發布時間: 2020-11-29 02:53:36

1. 新課程改革條件下教師角色的轉變包括哪些方面

1、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徹底變革了原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觀念,對新時期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實踐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這些促使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對其做出回應。這種回應首先要體現在教師對傳統角色的刷新和對新角色的定位上。

2、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積極參與課程改革,以教育思想觀念的突破帶動教育教學行為的轉變,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綱要》提出的對教師角色的期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
綜上所述,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行新課程的前提與關鍵,因為他們最終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走向。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課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教師再也不是由專家編寫的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再也不是一種只知教書的「匠人」,而是一批擁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於合作的探究者。因此,現代教師要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新課程改革,就必須相應地轉變自己的角色。

2.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變化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發展轉變;
(2)由「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3.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3)新課程教師的角色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4. 簡述新課改提倡的教師角色

1、「教」的角色: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且要精通本學科的思想理念和各種體系的脈絡.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路人。從這一方面講,教師扮演著「教」的角色。

2、「學」的角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會教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徵和生活實踐,站在學生的立場,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所要學習的知識。在新課改下,教師更應該與學生互相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學生一起成為學習的探索者和知識的追求者。從這個方面而言,教師扮演著「學」的角色。

(4)新課程教師的角色擴展閱讀: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於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於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

5.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扮演哪些角色

新課程對教師的六種角色定位是: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第二,教內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容者;第三,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者;第四,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第五,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第六,老師是把課堂引向社會的開放者。

6.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有何變化

1. 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課堂的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傳統教師在信息上具有壟斷性、權威性的特點,師生關系似乎從學校產生開始就是一種權威和服從的關系,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始終抱著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學生,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服從地位,「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觀念根深蒂固。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和諧,切不可認為我怎麼教你就怎麼學,我塑造你什麼你就是什麼,這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在課堂上,我們應充分發揚民主,允許提出不同的見解。只有教師關心和信任學生,學生因而具有一種良好的心境而提高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教師與學生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從而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在現代的師生關系,基礎是法律關系,紐帶是情感關系,核心是人格關系,信息傳播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或者核心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既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的人,又作為學習者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也能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與價值體驗,並感受到自主和尊嚴,也才能真正表現出自身的主體行為特徵。
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
新課程要求注重學生素質全面地發展,教師的角色職責應該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發展。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善於了解學生的興趣、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育學生健全的性格、養成學生良好的品德。
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
基礎教學的教學方式主要教師的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經常布置作業多數為書面習題與閱讀教科書,很少布置觀察、實驗、製作、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課程標准中,教師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的師生關系,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夥伴關系、朋友關系。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利用學生求知的本能,給學生充分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課改以來,教師不再是單向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知識,而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一定的活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研討、提問和動手操作,在現實的參與、體驗和實踐中學習;同時,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研究一些問題,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學生的特徵即興發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實驗中學的張進新老師上「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她先是以一張動物的「全家福」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導出「你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呢?」通過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再導出「什麼是遺傳?什麼是變異?」提問學生後,最後歸納出其含義。又以生活中的俗語說明遺傳與變異的現象,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等。塑造課堂的文學氣氛,陶冶情操。最後,通過讓學生小組進行相互觀察人的性狀,如有無耳錘、美人尖、單雙眼皮等,讓學生討論。聽了這堂課,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的知識,還必須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討論能力的教學方法。
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
2學生行為的改變
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單純地聽、記憶,而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學習,通過思考以及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邏輯思維提高。也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桂林中學的一位老師講《生物與環境》這一節書中,可以說她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她是這樣設計的,只用幾分鍾的時間導入:為什麼設立《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節?以前知道什麼?學這章節有什麼作用?接著讓學生回答,像這種問題屬於開放性的一種,有利於學生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看法。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後,引出生態學這個概念,最後由課前安排好的3個小老師上講台講課。當一位小老師講完後,老師在學生間走動,問學生聽了小老師講課提到的哪些實例,老師又找學生上黑板去板書,也恰當地補充一些內容。接著,小老師繼續上去講課。我覺得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講台不再是老師一個人主宰的了,學生也可以在上面有所表現,教師走到學生之間對話式交流,進一步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加彼此的情感,面帶微笑同時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同時讓學生上講台講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搜集整理資料能力,也為學生塑造一個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創新的課堂。
3.學生學習的形式改變
學生的學習純粹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例如:張進新老師講《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時,當她講完這節課的內容時,就問:同學們,對蛙的發育過程有沒有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能提出什麼問題與同學交流嗎?接著也是分小組讓學生討論3分鍾,再由小組代表說出本小組所提出的問題,於是張老師聽後,又逐個地點評,方案是否可行和科學。於是她有把自己預先准備的一些課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如:1.小蝌蚪的尾巴後來怎麼沒有了;2.小蝌蚪靠吃什麼長大的;3.小蝌蚪很像魚,這說明什麼?當老師把這些問題展示出來時就讓學生意識到提出的問題並不像自己提出的范圍太廣或者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這也是給學生一個典範,讓他們以後提出問題時有一定的啟發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個有機整體,只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更新、改造,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7.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是因為:首先,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傳統地位被動搖了。其次,教師作為學生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四、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8. 新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什麼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什麼? 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要求教師講得清楚,或者教師一環套一環的提問,乒乓球單打式的你來我往,牽著學生一步一步走,最後說出教師要求的結論。這樣培養的學生,必然是循規蹈矩,死記硬背。《標准》中指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怎樣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呢?我們要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加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營造一個新的課堂文化。 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教師要計劃好每節課組織哪些教學活動,精心組織每一個活動,提供問題情境,安排活動形式,提出活動要求,明確步驟任務,進行合理分工。 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學活動: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干什麼?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不是干其它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在干什麼,是不是都在認真思考,還是神遊在外,是在主動探索還是被動接受,了解合作的效果。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需要老師哪些幫助,給予適當點撥,發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評價,或有的放矢地進行全班交流。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