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地域文化課程報告
A. 關於地域文化調查報告
何謂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專家主張,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的人民在特定歷史階段創造的具有鮮明特徵的考古學文化。一些學者則將地域文化劃分為廣義和狹義,認為狹義的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范圍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廣義的地域文化特指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時間上是指從古至今一切文化遺產。經過再三研究、反復探討,多數與會專家學者認同「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
寧波地域文化的優良傳統
誠信,是寧波地域文化的優良傳統。自北宋「慶歷五先生」倡導教育和學術以來,誠信就為歷代浙東學者所津津樂道,但議論顯得玄虛、高妙。明代浙東學派的領軍人物王陽明,用「致良知」三個字把誠信的道理通俗化了。按王陽明的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就是一個致良知的問題:「隨時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實去致良知,便是誠意,著實致良知,而無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傳習錄·答聶文蔚》)黃宗羲說得更為直截了當:「誠則是人,偽則是禽獸。」(《孟子師說》卷七)朱舜水也說得分明:「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餘事」。(《誠誠二首》)
浙東學派通過傳道解惑的教育手段,用誠信來滋潤四明大地,潛移默化地域主體的心靈,使之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倫理道德規范。王陽明認為,人人都能通過致良知而達到誠信,哪怕是被儒家最瞧不起的商人。他說,「治生亦講學中事」,只要「能於此處調停得心體無累,雖終日做買賣,不害其為聖為賢」。(《傳習錄拾遺》第十四條)所以,誠信對寧波人民的影響,可謂淪肌浹髓。「做人要憑良心」,至今仍是我們的口頭禪。
古人談論誠信,側重於己之「慎獨」與待人之「信用」。誠是對自己,信是對別人。內心之誠發於外便是信;對自己能誠,對別人自然能信,兩者相輔相成。而當西潮東卷、門戶開放、中國社會開始由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急劇轉型,作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寧波,人們又與時俱進,將誠信從傳統社會的單純道義轉向近代社會道義和功利的雙重推動,將誠信從農本社會的情感依據轉向商業社會的理性依據,講求誠信待人與誠信立業並重。
誠信確乎不是和功利無關的純粹形而上的理念,而是利益追求中所必須遵循的道德原則。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所謂契約,就是市場經濟時期誠信的具體文本。它是一種在內容上明確具體、操作性強的行為規范,把內在的自我軟約束轉為外在的法律化的硬約束。契約要能生效,義務得以履行,必須以忠誠信守為先決條件。離開了信用,正常交易就無法進行,市場經濟就難以維系。誠信的要求貫穿於經濟生活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沒有誠信,商業就是欺詐的代名詞。
「寧波幫」商人早就意識到誠信立業的至關重要性,知道商業道德具有實際的利益基礎,不但於人有利而且於己有益,所以他們視信譽重於效益,誠信是他們最為看重的品格。寧波錢庄業,正是由於良好的信用,被工商界譽為「信用碼頭」、「多單碼頭」,稱雄於金融界。又據潘子豪的《中國錢庄概要》稱:晚清至民國的民間郵機構民信局,「為寧波之專業,資本甚大,信用亦佳,凡一經民信局保險之信札,內中銀錢匯票,倘有遺失等情,一概由該局賠償。」所以「民信局為寧波人獨占」,業務遍及海內外。而西服業中的紅幫裁縫,也始終以誠信作為立業之本,寧可拒絕十次,絕不食言一次,寧可賠本道歉,也絕不讓一件次劣商品出門。即使在生活、行為方式越來越遠離傳統的當代國際社會中,許多寧波人仍然堅持誠信立業。世界船王包玉剛,無疑是當代「寧波幫」乃至全體寧波人的典範,他曾明確表示:「在商業道德這上頭,還是老傳統好。要有信譽,要有信用才行,這裡面關系很大。」
這裡面的關系的確很大,因為現代市場經濟本身,正是立足於道德文化與契約文化的基礎之上;可是,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當代中國,卻正面臨著愈演愈烈的誠信危機。各種機構、傳媒、學校、商場、交通、運輸、生活必需品,讓我們真正信得過的,似乎越來越少。這樣的誠信危機,破壞了經濟社會的秩序和環境,腐蝕了正常的商業信用,侵害著老百姓的利益。現階段出現的所有的社會問題,幾乎都與誠信有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誠信建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現成的模式。如何加強當代中國的誠信體系?只有制度建設和教育引導雙管齊下,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硬約束和軟約束相統一。用於他律、硬約束的制度建設,重在建立健全的社會信用制度。而用於自律、軟約束的教育引導,則顯而易見,上述浙東學派的誠信觀念值得提倡,歷史已經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寧波市委把「誠信」列為寧波精神之首,既符合歷史事實,體現了浙東學術文化和寧波商貿文化的獨特內涵,又切中當前症結,更有利於今後的發展,十分妥貼。事實上,無論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還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都離不開誠信。誠信等於生存,等於效益,等於前途,等於城市品格!唯有誠信,才能立人、立業、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希望在「寧波精神」的感召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歷史在這里沉思,讓今天告訴未來:宣揚誠信,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來源: 寧波日報 作者: 戴光中
B. 關於《地域文化》 (專)課程考試
2016春貴州電大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2考試試題及答案
C. 美術報告怎麼弄
實習學校: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
實習時間:2007年月28日—2007年6月1日
指導老師:刑山山、廖關宏
實 習 生:潘建彬
實習班級;初中一年級2班
實習目的:了解中學美術教育,進一步了解中學美術課程,以便牢固地樹立起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地勝任中學美術教學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實習內容:
我實習的學校是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是杭州市東部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她的前身是三里亭中學和天杭小學,短短七年如朝日噴薄發展起來,辦學水平逐年提升,社會聲譽良好。優質高中升學率近年高居江干區前列。
一牆之隔的原天杭小學創建於1960年,是部隊子女學校。1965年起更名天杭小學,歸屬地方管理。1998年開始搬遷新校址至三里亭,工農小學並入,至今擁有四十多年歷史,辦學經驗豐富,「古詩吟誦吟唱」更是辦學亮點。擁有「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稱號,隨著「錢塘江時代」的到來,杭州城市東擴,江干區逐步成為大都市中心城區,地處江干北部的三里亭地區,亦將由現在的城郊結合部發展成為大都市中心城區的居民住宅小區。為了應合城市發展步伐,適應新課程實施和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育資源組合,滿足社區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江干區教育局經過多方面調查研究。2003年決定把三里亭中學和天杭小學合並為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兩校合並後,佔地面積達25267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6000平方米。學校現有2000多名學生,傳統的文明和現代化理念的結合,造就出了一支勤於研究、敢於創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浙江省特級教師3人,浙江省教壇新秀3人,杭州市教壇新秀21人,江干區名師3人,區級以上各類先進、教壇新秀、優秀教師82人,佔全校教師78%。名師導學,桃李滿天下。
大學的三年來,我一直以做一名高素質的優秀師范大學生為目標,全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
經過一個星期的實習,使我真正體會到做一位老師的責任,與此同時,使我的教學理論變為教學實踐,使虛擬教學變為真正的面對面的教學。短短一個星期的實習生活,使我終生難忘。
實習期間,令我感慨頗多。我實習的班級是初中一年級702班共有30名學生,一群十三、四歲的孩子,既懂事,又聽話。
2007年5月28日星期一早上7點,剛到杭州天杭實驗學校,就受到了老師的歡迎,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第一次召開了簡單而又特殊的實習教育座談會。說簡單,因為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鍾;說特殊,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實習老師的身份參加的會議。我們先了解了學校的一些情況,隨後參觀了整個校園。下午正式以實習老師的身份開始了平生第一次聽課,看到教學老師在講台上談笑自如,收放得當,我被深深的感染和打動了,為我在以後的教學實習期間做下良好榜樣。在課堂上我認真聽課,做好聽課記錄,總結老師的教學經驗。課後,我們又召開了一個簡單的學習會議,大家一起討論如何寫教案,如何上課,如何應付上課期間的突發事件等等。
晚上,一回到家,我便坐在電腦桌前開始准備起自己的教案,因為是第一次寫教案,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拿著初中一年級美術教科書和教師教案書翻來翻去,總是寫了撕,撕了再寫,好不容易我寫好了第一篇教案《素描基礎》,此時已經是深夜1點了,心中有幾分喜悅和自豪感,做老師真不容易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開心地拿著自己昨晚精心准備地教案,來到指導老師的辦公室。老師看了教案以後,先是對我寫的這個課題給予了肯定,後又提出了很多不足之處。譬如出現了「講課重點不突出,講課順序不清等等。經過一次次修改,我的教案算是完成了。由於自己平時在教學方面的經驗不足,第一次試講有些差強人意,指導老師馬上組織了一次小會議,提出了些關鍵的意見,比如授課的方式,怎樣調動課堂氣氛等等,一步步地,認真指導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指導老師們不吝嗇於自己的經驗,不吝嗇於他們的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使大家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會議室我一次次的演練,從是講課的重點、順序、時間,到自己上課時的言行舉止,指導老師和同學們都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2007年5月29日下午1點30分第一節課,我拿著石膏幾何和自己寫的教案走進702班級,第一次走上講台,剛開始心裡還有一絲初為人師的緊張,看到這班學生,馬上便沒有了緊張感。彷彿自己又回到了初中時代,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在這個小小的講台上,我盡情的發揮,用心教學這是我人生舞台一個新的起點。
從握筆到觀察石膏幾何,從線條到明暗五調子,我都十分地投入,很快一堂課就過去了。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和學生們打成一片。我們配合的十分默契,學生總是很樂意請我幫他們改畫,總是把他們畫好的畫給我看,在一幅幅畫前,在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前,讓我更加深刻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設法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在教學活動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而且教師要把自己當成活動中的一員,是學生們的良師友。課程結束後,走出教室的時候,有幾個學生叫住了我,「老師,你以後還能來給我們上課嗎?」我很感動,面對著他們稚嫩的臉,笑著對他們說:「老師,有機會一定會的!」回到辦公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指導老師對我上課的內容和方式給予了肯定。我非常清楚這些還遠遠不夠,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更加地努力創新。
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還溶入到了學生們的課外生活中去,學生喜歡和我們一起打打球;喜歡坐在校園的石板上和我們聊聊天。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就要結束本次實習了。到了離別的時候,我們和學生們一起合影留念,總有種別離的傷感籠罩著我們------彷彿那天的傍晚,天空特別的昏暗,坐在回程的車上,大家都望著窗外沉思,就這樣,我們結束了杭州天杭實驗學校的實習生活,離開了親愛的學生們------
現在想起來時間過得真快,短短的近一個星期實習生活結束了。這近一個星期的實習使我的教學經驗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知識是永無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績的同時,我時刻不忘提升自我,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將鼓舞著我不斷前進。今後當我再次走上講台的時候,我相信自己會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終生奉獻教育事業是我人生的追求目標。
....
西江寫生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玉要求:訓練及提高美術功底,提高審美情趣及專業認識
二、實習時間: 7月21日至31日
三、實習地點: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四、實習內容: 參觀寫生
五、西江概況:
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位於河流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來,勤勞了濃郁勇敢的苗族同胞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在苗寨上游地區開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的農耕文化與優美的田園風光。由於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這里的苗族居民根據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在每個村寨的坡頭都種植了成片的楓樹林作為護寨樹,成為當地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
六、西江建築:
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斗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觀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資料。西江吊腳樓不但造型美觀實用,而且在以下幾方面表現出很高的科學文化價值。
1、西江苗族吊腳樓源於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欄式建築,是中華上古居民建築的活化石。這種建築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的干欄式建築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苗族最早的文明發源於長江中下游一帶,西江苗族就是傳承了這種古老的建築風格。2005年,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西江吊腳樓結構嚴謹,建築工匠巧妙運用力學原理,運用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的組合,柱柱相連,枋枋相接,構成了三維空間的網路體系。這種建築看似上實下虛,但牢實堅固,非常實用,在建築學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
3、一棟棟的吊腳樓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棟吊腳樓相連成片,形成一個整體的環形,形成了單個吊腳樓所不具備的視覺效果。吊腳樓群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相得益彰,使得西江吊腳樓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4、西江苗族將吊腳樓建在斜坡上,將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平地用於耕作,反映了苗族居民珍惜土地、節約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國當前人多地少的形勢下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5、西江苗族在建房時,對發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講究和禁忌,特別是上樑的祝辭和立房歌,具有濃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因此,苗族的吊腳樓不但具有較好的美學和建築學價值,而且還是苗族傳統文化重要的承載者。
除了吊腳樓外,風雨橋也是西江千戶苗寨的重要建築之一。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慮,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西江以前有風雨木橋,主要有平寨通往歐嘎的平寨風雨橋和南桂村關鎖整個西江大寨風水的南壽風雨橋。由於是木質結構,幾經修復又被洪水沖毀。現在西江唯一的風雨橋是連接大寨和西江中學的弓形水泥橋,是在過去風雨橋的基礎上恢復重建的,由於採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結構,使得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七、寫生的日子:
我與全班同學一起,在兩位老師的帶領指導下在西江千戶苗寨實習基地進行了持續兩周的色彩寫生實習。西江寫生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到達寫生實習基地之前,我是非常期待的,這種期待是不同於以前的,因為作為大學生的我,到目前還沒有這么長的時間在外面寫生。在生活方面,也是滿懷期待。
對於我這個從北方省份來的學生來說,在來的路上就有很多風景讓我興奮不己,當經過了8個小時的顛簸即將到達西江千戶寨的車站時,從山上可以俯視整個寨子,我被它可稱為壯觀的建築群體所激動。所以下了車就迫不及待的到處逛。經過了一天的時間熟悉環境,接下來就應該步入正軌,開始我們的寫生了!然而我本身就不怎麼喜歡畫畫,加上天氣燥熱,就更加不願意畫了,所以我是玩了幾天後才開始畫的,基本上寨子的角角落落我都去過了。
老師要檢查寫生作業,我也就開始畫了,我想著由於我不是藝術專業,曾經也沒學過美術,基礎較差在遊客眾多的西江畫畫不僅是考驗我的畫畫技術,更是考驗我的承受能力與適應能力。來了就應該有所收獲,即使畫沒有畫到什麼很高的程度,但收獲總是有的!對於技法等的掌握也會有一定的提高!我也不在乎哪裡人多人少的,只要哪裡涼快我就坐那看到什麼就畫什麼,
西江的房屋都是木架結構,我在木製表現上有很大欠缺,加上比例透視,我自己畫的我都看不下去了,但我還是堅持著一張一張的畫,看自己的畫都麻木了吧,管不了那麼多了。畫單體建築還好點,有幾次畫整體寨子,我都要瘋掉了,各個建築都有自己的朝向,有些有自己的風格,畫的心煩意亂,烏七八糟。兩個星期的前幾天對這里滿是興趣,畢竟這里對我來說是個很新鮮,很美麗的地方,可是時間久了就開始覺得枯燥了。
我覺得寫生的日子沒必要寫的太多,怎麼寫它都是生活中每個人發生的點點滴滴,而我在那裡重要不是生活,而是身在那種環境下感受以及寫生的感受。寫生,最重要的是去感受當地的風情,然後把它抒發在畫紙上。換言之,畫紙也只是載體,而真正的感受只存在於心裡,捕捉心裡的感受是畫出好畫的前提,而感受是很難被捕捉到的,所以畫出好畫也決非易事,好在西江能帶給人大量的所謂感受,這樣一來就不擔心寫生的最直接的收獲的問題了。
生實習結束,回到校園中,對以後的學習目的我更加明確,對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對人對物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不同角度去觀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問題,進而更好的解決。
D. 寫一篇有關"地域文化(貴州省情)"課程內容的調查報告.
地域文化(貴州省情)"課程內容的調查報告.如果需要可以按照你的思路創作。。
E. 求一篇小學美術課程見習報告~~~快~~~1500字左右。。
這一年的見習期中,我主要擔任一年級美術課及兒童水彩畫的教學工作,通過一年的學習和工作實踐,我得到了很多,收獲了很多,進步了很多。
在教學工作方面,剛剛當上一名教師的我對學生的管理,課堂組織,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都還非常缺乏,對於這些問題,我虛心向其它教師交流學習,可與時間找對教學有利的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並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課前研究教材、教參,盡量吃透教材,設計好教學環節,課堂注意環節對學生是否合適,注意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等,課後總結課堂上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一年的鍛煉,我在教學方面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積累了一些對以後教學非常有用的經驗。
在教學科研方面,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和眾多的老師們一起參加了課題 「開發社區資源拓展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的研究」及《兒童水彩畫》校本教材的編撰,這一項課題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是一個鍛煉自我,提升自我、豐富自我的機會,通過這個課題研究我學到了許多教學、教研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在看到第一本校本教材出版時,我也決心以後要更加努力的學習、思考、工作。 一年在一個人的工作生涯中是一段不算太長,也不算太短的時間,這段時間是對我的鍛煉和考驗,而以後迎接我的是更長久,更嚴峻的考驗,我將盡自己的力量去迎接未來,創造未來。
F. 有小學美術課題研究的方案和結題報告嗎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梁山縣第一實驗小學 陳峭岩
摘要:隨著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現代美術教學正朝著求立體、多層次、重效果、講效益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對與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文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從本質出發分析影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原因,提出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創設民主、平等氛圍,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學生自主選擇操作,運用多種評價機制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
關鍵詞:自主 探究 成功 體驗
一、「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一)正在進行的新的教育改革把學生的發展作為目的,重在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是我們教育者所面臨的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具有時代性與挑戰性的課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跨世紀的新一代具有自主探究精神,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善學者。
(二)盡管當前廣大美術教師針對各種教學實際也探索出了各種有效的手段,也用各種新鮮的組織形式豐富了課堂,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方面並未發生深層次的變化,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角色投入太多、學生自主發揮太少的問題,大多數美術課堂仍處於指令性、灌輸式等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中。
(三)當前,小學評價制度雖然已經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但是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依舊未出現較大的改變,評價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分出「高低優劣」,評價的結果照舊是製造出一批「失敗者」。
在「自主探究·體驗成功」研究領域里我之所以選擇了教學模式研究主要基於以下考慮:推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歸根結底是個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迫切需要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而眼下各地尚在探求之中。教育家朱紹禹教授說:「為什麼研究教學模式?因為教學模式就是教學的一切,它包含教學的所有內容。教學目標只有通過一定的模式方能完成,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某種模式才能體現出來,教學方法只有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得到運用,課本只有放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發揮特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把握了教學模式就把握了教學的整體,就把每一局部納入了全部之中。總之,我們進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育實驗,構建美術教學新模式,是為了扎實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當然,建立模式是為了最終超越「模式」,擺脫「模式」。
二、構建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哲學的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強調人的認識的能動性,認為主動性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教學只有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將知識內化,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才能求得主動發展。
(二)素質教育的理論——素質教育就是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方面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三)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的思想可追溯到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的個別化教學以及杜威「做中學」思想。其基本理論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尊重學生自主性。後來米勒等人總結了自主探究的一般特徵:(1)自主學習是基於學生的一種個別化學習。(2)自主探究要適用於中小學的各科教學。(3)自主學習是一切距離教學的本質特徵。(4)自主學習提倡學生積極參與。我國進行自主學習已很長一段時間了,認為廣義上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達到實現自主性發展。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要以課內學習為主,同時強化學生在課余的選擇性學習,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性學習機會和空間;學生要以書本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對實踐的學習,不斷地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產生活的體驗相結合;學生要以接受學校教育為主,同時要強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生要以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技能的訓練和實踐的鍛煉,在學習掌握「是什麼、為什麼」的知識的同時,要強化「怎麼做」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技能的訓練轉化為素質,通過實踐的鍛煉升華為素質。
三、教學模式研究目標及應用范圍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研究,從微觀領域著實於研究教學策略。旨在探究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突出體現對人的教育,通過審美教育,藝術實踐,藝術體驗,以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及獨特的個性品質。在交流中架起連接師生情感、傳承美術文化和審美思想的橋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在愉悅的體會成功的情感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並依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構建的教學模式。此模式適用於小學美術課堂,應用於:「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究」四個學習領域。
四、「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特點
本模式的特點: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以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基本條件為前提,以教學活動為中介,以探究研討為關鍵,以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主動發展為結果。
五、操作要領與評估標准
(一)遵循的原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藝術學科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教學原則:教學目的性原則,美術教學活動要明確教學目的,師生要圍繞著教學目標而組織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提高學生美術文化素質和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的目標。
民主開放原則,高度民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體現和諧友愛。充分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激發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審美性原則,突出以美育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審美價值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美的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
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原則,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與思想,因材施教。
教學相長原則,注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通過互動作用而實現師生在各方面雙向得到發展。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發展和創造。
(二)操作流程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景——自主探究——自主質疑——反饋調整——體驗成功五個環節。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圖
六、 教學模式應用顯現的效果
(一)教師方面
1、.創境導學目標明確引發學習動機.運用語言與非語言調動學生參與.尊重學生的見解使人人都能加入,給學生之間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
2、初步積累了經驗,在美術教學中,不但重視知識形成,而且十分重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探索和自覺反思的學習能力,努力尋求一條美術教學的新路子。
3、提高了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並使實驗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二)學生方面
1、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自主質疑、自主交流,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從多種解決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2、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完成作業情況很好作業完成質量較以前有了很到提高
由於傳統教學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的態度是可有可無,經過一學期後,試驗班已經沒有這種態了。由於自主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學生感到美術課有意思,實驗班的學生對課的興趣高於對照班,可見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次在課堂教學上,試驗班的學生繪畫積極性和表現欲遠遠大於對照班的學生。特別是兩個班的「後進生」比較,試驗班比對照班表現出更大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並能積極主動參與思考,自已主動提出總題,主動參與討論,在體驗成功的喜悅後進一步探索。作業的完成率和質量上,試驗班明顯的高於對照班。
七、模式結論
1、「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的美術學習中生理、心理的需求的,運用於美術教學中是可行的。
2、「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課堂模式,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養成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
3、「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並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實踐,從實驗的理論依據到應用,從模式的流程到教學評估標准,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便於教師操作和發揮。充分體現了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和美術課程標准的要求,更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相信在貫徹實施美術課程標准和深化教學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應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走進美術》尹少淳 主編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
《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兒童美育概論》 杜衛 等 主編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教育 的 智慧》 林崇德 主編 開明出版社
《創造性思維論》 何克抗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研究與實踐》 徐芬 趙德成 2001年第4期
G. 一篇有關「地域文化(貴州省情)」課程內容的調查報告。可以是工業、農業生產的情況,也可以是礦產資源、
「地域文化(貴州省情)」課程內容的調查報告。可以是工業、農業生產情況,也回可答以是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要求:註明調查時間、地點,有調查對象和內容,根據調查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提出建議。字數控制在500——1000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