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化學新課程
A. 跪求:魯教版 九年級下冊 化學新課程成長資源 最新版答案。也可以私發,各位大神,拜託了!!!!!!!
是這本書嗎,如果是你可以在網路文庫
B.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新課程要求是什麼
好好學習
C. 求九年級下冊化學新課程學習輔導人教版答案-謝謝
你把題拍下來,我線上給你做。
D. 九年級化學新課程答案
你可以上網路查 上面基本上啥都有 或多或少能查到些你要找的東西
E. 九年級化學同步篇新課程新策略
深圳九年級沒有化學呀!是最後一屆用科學教材的吧
請採納。
F. 初中化學新課程理念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側重於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能的關系,以及物質轉化的規律和調控手段。今天,化學已發展成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的重要基礎,成為推進現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並正在為解決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危機,如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糧食危機等,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一、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能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方面的有關問題,了解化學製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污染,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學生在面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決策。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應該體現啟蒙性、基礎性。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
二、基本理念
1.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2.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
3.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5.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學為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將繼續發揮它的重大作用。
6.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
三、設計思路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和實施建議四個部分,如下圖所示:1.依據國際科學教育和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以及國內化學課程的現狀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標准》確立了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2.化學課程通過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來體現對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據此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具體目標。
3.《標准》一方面強調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內容標准中對各主題的學習提出了探究活動的具體建議,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將科學探究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在內容標准中單獨設立主題,明確地提出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內容與培養目標。同時,《標准》對科學探究的教學實施和評價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4.化學課程內容的選擇依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反映化學學科內容特點,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確定了「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內容主題,規定了具體的課程內容標准。這些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載體。
5.《標准》中的「活動與探究建議」是為了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設置的。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實現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辯論等也是積極的學習方式。這些活動本身就是化學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實現化學課程目標的基本保證。
6.《標准》中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包括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這些素材旨在幫助教師理解課程目標,教師可在相關主題的教學中利用這些素材來創設學習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體驗化學與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標准》對目標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詞語分別指向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設有不同的水平層次。對同一層次的學習要求所採用的詞語有對學習結果目標的描述,也有對學習過程目標的描述。
G. 新課程實踐與探究叢書九年級下冊化學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吳文侃,《比較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張奠宙,李士 ,《數學教育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羅小偉,《中學數學教學論》,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傑,《數學教學理論選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學數學教學與實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數學課程標准研製組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准研製組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新課程與學生發展》,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新課程理念與創新》,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15][蘇]AA斯托利亞爾,《數學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蘇]斯涅普坎,《數學教學心理學》,時勘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年。
[17]張奠宙,《數學教育研究導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爾升,《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總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展望——大眾數學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組,《21世紀
中國數學教育展望》(第一.二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
[20]馬忠林,等,《數學教育史簡編》,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1]魏群,等,《中國中學數學教學課程教材演變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年。
[22]張奠宙,等,《數學教育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3]嚴士健,《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數學教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
[24]傅海倫,《數學教育發展概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
[25]李求來,等,《中學數學教學論》,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
[26]章士藻,《中學數學教育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27]十三院校協編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8][美]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方企勤等譯,《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北
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29]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0]潘菽,《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31]查建敏,《中學數學教育學新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
[32]林六十,等,《數學教育改革的現狀與發展》,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年。
[33]陸書環,《數學教育學概論》,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7年。
[34]張奠宙,《數學素質教育設計》,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35]劉安君等:《數學教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36]李玉琪:《數學教育概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11月
[37]孫瑞清: 《數學教育實驗與教育評價概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8年
[38]布盧姆等編:教育評價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8年
H. 《新課程同步練習》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答案
00電飯鍋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