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評價是啥
① 幼兒園課程評價怎麼寫
幼兒園聽課評語
1. 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2. 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新知。
3. 整個活動教師的思路非常清楚,環環相扣,老師的語言豐富生動,師幼互動起來。
4. 在學生探究口算算理時深入淺出,使學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這可從學生的反饋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5. 在課堂中,教師花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結論。
6. 在教學設計時充分利用認知基礎,組織生用論的方式比較原來學習的應用題和這節課學習的應用題有哪些地方不同,讓學生明白這節課新知識「新」在由一個未知數發展到兩個未知數。
7. 越越是個文靜、自律的小姑娘.平時和小朋友相處較好,大家都願意和她交朋友;課堂上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對很有把握的問題能舉手回答,對畫畫、唱歌較感興趣,並能很主動的參加各項游戲活動,自我服務能力較強.希望越越下學期能大膽舉手、響亮發言,老師相信你就是最好的,最棒的,你有信心嗎?
8. 有「創新」和「創意」。能活用教材,愛想點子。新課改的理念體現得很突出。
9. 要求學生將掌握的方法用於解題實踐.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的同時提高學生解題方法的水平。
10. 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11.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較「怎樣算比較簡便?」使演算法得到了更優化,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小小的腦袋瓜里不知道裝了什麼東東,讓人琢磨不透;小小的身體不知道哪來的這么多精力,讓你這么活潑好動。其實你真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你認真時畫的畫做的作業都是那麼優秀!老師知道,其實你很想和小夥伴做好朋友,可是你和他們友好的方式有點不對哦,所以大家都有點怕你,不敢接近你。你有沒有發現,最近你真的乖多了,好朋友也越來越多了,對嗎?淳淳,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②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內容包括什麼和教師工作兩大方面
幼兒園課程評價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平常的管理過程,這兩大方面因為幼兒的孩子主要是與玩耍中學習為主,而不是一教授知識為主。
③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方法
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指對幼兒園課程的評價應實事求是,客觀、真實地對待一切人和事。把通過觀察、測量、訪談、問卷等方式搜集來的信息,如實地,不摻雜主觀想法的真實記錄下來,然後按照科學的標准進行分析和判斷,做出合理評價。這是對課程評價應持的一種科學態度,也是達到課程評價目的地保證。
發展性原則不應把評價僅僅作為對教師工作或幼兒發展水平的鑒定手段,課程評價不是為了給教師貼標簽,給兒童分等級。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最終目的在於發現課程中的問題、找出原因、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措施,解決問題,調整、改進和完善課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目標性原則幼兒園課程有明確的目標。要教給學生哪些知識、技能和技巧,形成學生哪些思想、觀點和信念,養成學生哪些言語、行為和習慣,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等。課程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導向,看看課程實施以後,這些目標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
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要求幼兒園課程評價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評價標准,評價的指標要與《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和原則相一致,評價結束後還要對評價結果進行科學的解釋。正確把握科學性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把握評價的客觀性,切忌主觀臆斷;二要把握信息的全面性,切忌依據片面的信息作結論;三要尊重被評者個體的差異性,切忌在評價標准、方法上的一刀切現象。
④ 幼兒園課程評價類型包含哪些,舉例簡要說明
幼兒園課程評價類型與方法
1.類型
目前經常使用的課程評價類型有:
按評價的參照點來分,有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人發展評價。相對評價是根據兒童在集體里占據的相對位置進行評價;絕對評價是根據教育目標達成度來進行評價;個人發展評價是評價該兒童的各種能力的前後比較,掌握其進步的情況。
按評價的功能來分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就是確定兒童在接受教育前的「准備程度」;形成性評價是確定兒童學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確定教學任務實現程度;終結性評價是在課程實施一個階段之後進行評價,評定達到的程度。以上評價方式各有利弊,應配合使用,取長補短。
課程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當今課程評價發展的一個趨勢。評價中實施多元主體的評價是很有必要的。教師作為課程的直接實施者是課程評價的主體之一,這是沒有爭議的。家長作為教師的合作者和教育的促進者,也應當參與課程的評價,而兒童作為課程系統的三大主體之一,也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因此也應當擁有課程決策和評價的權利,而且,兒童的自我評價可以讓兒童意識到自己的成長、進步過程,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熱情、興趣和信心,促進其對今後的生活學習活動更加投入。因此教師評價、家長評價與兒童自我評價要相結合。
2.評價方法
評價應該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應該根據評價目的與內容,綜合採用觀察、談話、測驗、作品分析、調查、檔案分析等多種方法。
強化練習
【單選題】下面那一項不是按照評價的功能來分的()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個人發展評價
答案:D。解析:按評價的功能來分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⑤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過程是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5個階段: 1.確定目的,即課程評價人員要確定他們要評價什麼,並由此決定如何設計評價方案。在這一階段,課程評價人員要詳細說明評價的目的,要識別評價是在哪些政策和限制條件下進行的,要決定評價在哪個課程范圍(如整個課程計劃,還是某個課程領域,等等)中進行以及如何...安排評價的時間,要認定在實施評價後所達成的決策程度,等等。 2、搜集信息。在這一階段,課程評價人員要認清評價所需的信息來源,以及能用於搜集這些信息的方法、途徑和手段。 3、組織材料。在這一階段,課程評價人員要對所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編碼、組織、儲存和提取,使之有效地運用於評價。 4、分析材料。在這一階段,課程評價人員要選擇和運用適當的分析技術,對經由處理的材料進行解釋。 5、報告結果。課程評價人員要根據課程評價的初衷,決定課程評價報告的性質,包括報告的閱讀對象、報告的形式(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是描述性的,還是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等)以及有關報告的其他事項。
⑥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幼兒園課程的評價
課程評價是對課程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
評價課程的價值,
可以診斷課程、
修正課程、
對各種課程的相對價值進行比較、
預測教育的需求,
或者確定課程目
標達成的程度等。
一、幼兒園課程評價的要素
幼兒園課程評價是針對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和組成成分,
分析和判斷幼兒園課
程的價值的過程,即評估由於幼兒園課程的影響所引起的變化的數量和程度。
(一)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作用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作用大致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可以滿足教師、
課程專業人
員、
幼兒園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其他負責課程編制人員的需要,
通過課程評價,
檢
驗或完善原有的幼兒園課程,
或者開發和發展新的幼兒園課程;
其二是可以滿足
幼兒教育政策制定者、
幼兒園行政管理人員以及社會其他成員獲得教育方面信息
的需要,以便管理課程,制訂出影響課程的各種決策。
由於課程評價具有診斷功能,
因此,
它能被用於及時發現課程中所存在的問
題,並以此為依據,調整和改進課程,使原有的幼兒園課程更為完善;或者從根
本上改革課程,
開發和發展新的幼兒園課程。
作為編制課程的教師、
幼兒園課程
專業人員、
幼兒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或者其他課程編制人員,
有可能通過課程評價
的過程,
提高課程編制的水準,
從而更有利於原有課程的完善或新課程的開發和
發展。
在課程管理的層面上,
幼兒園課程政策制定者、
幼兒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以及
社會其他成員需要獲得有關課程方面的信息,
以此作為對幼兒園課程質量的鑒定
或推廣的依據。
由於課程評價具有鑒定功能,
因此,
可以通過對課程中各種成分
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或者可以通過對不同課程的比較,
對課程的實際
效果進行評定,
對課程是否值得推廣、
在什麼范圍內推廣以及如何推廣等做出結
論。
幼兒園課程評價可被用於
3
個方面:
其一是對課程方案本身的評價;
其二是
對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
其三是對課程效果的評價。
對幼兒園課程的每一種評價
都有可能涉及這
3
個方面,只是其側重點有所不同。
對課程方案本身的評價,
主要是考察和評定幼兒園課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以
及所強調的主要價值取向是否與幼兒園所在的社會文化背景相契合,
是否與幼兒
園教育實際狀況相契合;
考察和評定幼兒園課程的目標、
內容、
方法和評價等課
程的各種成分是否在課程理念的統合之下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
並發揮其總體的
功能。
對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主要是考察和評定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動態因
素,
如師生互動的質量、
幼兒和教師在課程運行過程中的態度和行為、
幼兒園環
境的創設和利用,以及動態變化中的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等等。
對課程效果的評價也是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功用。
課程效果,
有的是顯性的,
有的是隱性的;
有的是長效的,
有的是短效的;
有的是預期的,
有的是非預期的。
對課程效果的考察和評定,會涉及什麼是效果以及如何去衡量效果的問題。
(二)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人員
幼兒園課程的評價人員由誰承擔,
取決於課程評價的目的、
種類、
評價人員
與被評價者的利益關系等因素。例如,如果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總結性的(如:向
教育行政部門做有關課程發展的報告、決定課程的優劣等)
,那麼課程評價人員
應從那些不受評價對象制約和影響並具有評價知識和經驗的人中去選擇;
如果課
程評價的目的是形成性的
(如:
為課程編制和改進提供指導意見、
發現課程實施
中存在的問題等)
,那麼課程評價人員應從那些接近評價對象並具有評價知識和
經驗的人中去挑選。
(三)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標准和指標
在評價課程時,
都需要有能衡量課程設計、
課程實施狀況和課程效果的標尺。
課程評價的標准就是這種衡量的標尺,而評價指標則是評價標準的具體化。
從一般的意義上說,
課程評價理當客觀、
公正和標准化,
課程評價的標准和
指標也應規范化。
但是,
課程評價是極為復雜的事,
它是對課程的價值做出判斷,
而價值觀是相對的,
不同的價值觀會對同樣的課程做出不同的判斷,
由是,
從不
同的價值觀出發,
就有可能運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和指標作為課程評價標尺;
以不
同的目的、
用不同的方式所作的課程評價也會運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和指標作為課
程評價標尺。
例如,
在對以目標模式設計的幼兒園課程的效果進行評價時,
常以課程確定
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評價指標,
這些課程目標本身比較行為化和具體化,
從上一
級指標到下一級指標,
多層次的指標構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
課程目標中所確
定的許多具體的、可觀察的行為,都是評價這種課程效果的指標。
又如,
在對某一以幼兒經驗為主展開的主題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時,
評價指
標就不會十分具體,
常常會採用無記名方式,
讓一些評價人員根據其經驗,
運用
等級評定方式,
評估各要素在評價指標中的重要程度,
並進行加工,
以此作為評
價該課程效果的依據。
在對同一主題活動的實施狀況進行評價時,
則可在課程評
價專家的指導下,由教師為評價主體,由幼兒園園長、其他教師、家長以及其他
人員參與評價,
分析、
發現和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使課程的實施得以改
進。
項宗萍
(
1995
)
根據因果關系模型及一些相關因素分析,
提出對教育過程進
行評價的一些指標:
1
、教師對兒童活動的安排:
(
1
)讓兒童使用玩具材料的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
2
)讓兒童自選玩具材料與操作內容的時間占學與玩時間的比重;
(
3
)夥伴可交往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讓;
(
4
)安靜、紀律與等待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
5
)非學前技能的學與玩時間與玩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
6
)無目的、無材料、無教師差異的自由活動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2
、教師行為:
(
1
)教師在一日活動中對兒童親切溫和與尊重兒童人格的態度與用語;
(
2
)教師聽兒童說、關注兒童情緒態度變化的頻度;
(
3
)教師對兒童積極肯定的評價頻度;
(
4
)教師參與兒童學與玩的頻度;
(
5
)教師面向每一個兒童的行為取向;
(
6
)教師完全脫離兒童活動的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3
、兒童活動的積極性:
(
1
)兒童在園的言語伴隨頻度;
(
2
)兒童在園時的夥伴交往頻度;
(
3
)兒童在園的無所事事的行為頻度。她認為,運用這些指標,
"
能使評價
所致力於改進的方向與促進兒童發展的方向一致。
"
二、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取向
在對幼兒園課程做出評價時,
必然會表現出某種基本的取向,
反映出課程評
價者關注的是幼兒園課程的哪些方面的價值。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中,最為常見的取向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
旨在通過對課程發展過程中所獲得的材料的分
析和判斷,
調整和改進課程方案,
使正在形成中的課程更為完善。
形成性評價可
以在課程設計階段和早期試驗階段進行,
通過評價,
使課程設計和編制者獲得有
關信息,
在教育理論探討、
課程框架構思、
教育目標確立等方面發現問題和診斷
問題,及時加以修正;形成性評價可以在課程實施階段進行,通過評價,檢查課
程在實施中的有效性,
逐步修正或改革,
逐步使課程定型;
形成性評價還可以在
課程推廣過程中進行,
通過評價,
使課程的示範和推廣過程由於調整和鞏固而更
切合課程採納者的教育實踐。
總結性評價是一種結果評價,旨在對課程實施以後所獲得的效果進行評價,
以驗證課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廣價值。
但是,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過程中,
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並非是非此即彼
的,
例如,
在為課程發展而進行的形成性評價過程中,
可包含對某個階段教育的
短期效果做估計的總結性評價;
在以評定課程效果而進行的總結性評價中,
也可
包含一些形成性評價,作為課程判斷和決策的參考依據。
三、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模式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中,
有許多可供選擇的評價模式和方法,
如目標評價模式,
背景、輸入、過程、成果評價模式,外觀評價模式,目的游離評價模式,差距評
價模式,等等。
(一)目標評價模式
目標評價模式主要是在泰勒的
"
評價原理
"
和
"
課程原理
"
的基礎上形成的。
泰勒的
"
評價原理
"
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大致可以分為
7
個步驟:
(
1
)確定目標;
(
2
)根據行為和內容界定目標;
(
3
)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
(
4
)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
(
5
)設計獲得記錄的方式;
(
6
)確定評價時使用的計量單位;
(
7
)設計獲得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目標評價模式的主要關注點是確定課程預設的目標與課程實施的結果之間
的契合程度。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評價從目標入手,
因此,
明確地闡述目標是課程評價的重
要一環,
因為這是課程評價者要能知道課程目標實際達成程度的基本保證。
其次,
要確定課程評價的情境,
使兒童有機會表現出課程目標指向的行為。
第三,
目標
評價模式也特別強調評價的工具和手段,
因為它們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
度。
目標評價模式因為便於操作而又直接見效,曾在課程評價中佔領主導地位。
但是,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了預期的課程目標,
而相對忽視課程實施的前提和過程
⑦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觀課形式
1.領導和教師隨時進教室觀課,對其教學情況進行評價.
2.每位專教師每月出屬一節公開課,村小學以校為單位,中心小學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評價.
3.每學期選不同學科的優秀教師上觀摩課,全鎮小學教師參與聽課和評價.聽課教師認真填寫<課堂評價表>在會上進行交流,以達到提高教師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二.評價辦法
1.評價採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強調評價者與評價對象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
2.實行多向評價.除領導,專業人員外,更強調同行的參與,在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家長.學生參與,以全面了解各種信息.
3.評價方法多樣,採取研討.訪談.觀察.問卷.測驗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4.評價不但要評教,而且要評學,不但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5.評價不但要對現狀作出診斷,而且要關注改進和發展,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達到促進發展的目的.
6.出公開課的教師,在聽取聽課教師的評價後,要在兩天之內寫出教學反思交於主管領導.
三.評價原則
1客觀性原則
評價標准要客觀,不帶隨意性.
評價學生要客觀,不帶偶然性.
評價態度要客觀,不帶主觀性.
2整體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