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最新課程
1. 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課程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1、 課程目標不同。
計算機課程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方面,而且只是最為基礎的方面;信息技術的課程目標是由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轉變為信息素養的培養。
2、 課程內容不同。
計算機課程內容主要是圍繞計算機展開,如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程序設計、計算機工具軟體的使用等;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技術展開的,如信息技術基礎、多媒體技術使用、網路技術使用、數據管理技術、演算法與程序設計、電子控制技術等等。
3、 課程教學內容不同。
計算機課程在工具本位(「知識本位」課程觀在計算機課程中映射的結果)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指導下,以技能訓練為宗旨,所以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主要是講練結合,而且練習的內容都是教師已經講授過的技能,學生的練習基本停留在模仿的層面。
信息技術課程是在培養信息素養的目標指導入,首先是強調教學方法與模式的多元化,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為重視學生的能力發展,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形成個性化的過程,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信息素養。
4、 教學評價不同。
與計算機課程相比,信息技術課程在評價功能上,由甄別與選擇、選擇「適合教育
5、 課程資源不同。
計算機課程的資源僅限於計算機和網路。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信息資源可以是數字化資源,如教學軟體、專業資源網站等,也可以是非數字化資源,如報紙、書籍、期刊、錄像等。
2. 怎麼學好信息技術課
信息技術的應用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影像等)。
自學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動手是培養技能的基本途徑,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關鍵。應用是培養技能的有效途徑,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根本目的。總之,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的學好信息技術課。
3. 信息技術學哪些課程
南理工可能會偏重反入侵,你要學的話做好心理准備哦、電磁場與天線,學這個很苦很累、通信原理、C4I原理及對抗,所以才有點了解、光源電源與對抗、微機原理與系統設計,一般來偏重硬體電子的有有、計算機軟硬體對抗技術、信號與系統、GPS原理與對抗。
我就是學這個的、計算機病毒原理等必修課與30多門選修課:電路分析理論、信號截獲與分析、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設計,這和學校本身的領先學科有關系。
這個專業各個學校不同、網路對抗原理、信息網路基礎。
如果是網路安全方向還有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基礎,西安電子科大會偏重密碼學、信息戰與信息對抗技術、網路安全與保密、遙感遙測等必修課程及30多門選修課程。比如像北理工、計算機網路、雷達原理、入侵檢測技術原理、信號估值與檢測理論、信息站導論、常見黑客技術原理及防止、C4I原理及對抗技術、模擬電子線路基礎、隨機信號處理、數字電路及系統設計、網路對抗技術、網路安全理論與技術這個專業各個學校的偏重點不同、電子對抗原理、現代通信網路、資訊理論與編碼理論基礎、數字信號處理、軟體技術基礎、通信原理,要看很多的書
學信息安全都要學什麼專業?: 這是我們專業課~加星是重點~!其實把幾個特色學好就很NB了~****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及應用...
信息安全與管理要學什麼課程?: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習的內容涵蓋計算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核心課程。管理學科方面有 會計學、經濟學、...
大學信息安全專業學生應學好的課程及掌握的技術有哪些: 信息安全專業是計算機、通信、數學、物理、法律、管理等學科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確保信息安全的科學與技術...
學信息安全都要學什麼專業: 學信息安全都要學什麼專業 liuhua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條回答 這是我們...***信息安全理...
信息安全技術有哪些: 大二:離散數學 信息安全數學 計算機網路 數據結構 密碼學 信安概論 和其他...2009-08-2...
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有哪些課程: 庫技術、數據挖掘、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網友都在找: 信息...
如何自學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技術、網路信息安全、計算機網路組成原理等等計算機基礎的知識。網路 ...2009-08-24...
哪個學校的信息安全技術專業好: 天津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的信息安全好一些,在天津市都是有名的,今年...2009-08-24...
4. 高中信息技術現在都開了什麼課程
信息技術基礎 演算法 多媒體 網路 資料庫
5. 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有哪些課程
程序設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普通物理、計算機科學回導論、數字電路答與邏輯設計&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概率統計、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實驗、資料庫系統、編譯原理、分布式計算、軟體工程、計算方法、人工智慧、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演算法分析與設計、計算機介面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高級資料庫技術、數據挖掘、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
6.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有哪些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分為基礎課程(2學分)和選修課程(2+2+x學分)。基礎課內程(必修2學分)主要是信息技容術基礎和信息技術與社會,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加工、分析、存儲以及表達的能力。選修課程包括五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2學分:演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資料庫管理技術和人工智慧初步五部分內容。學生只需要選修一部分即可。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7. 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有哪幾種課型
信息技術課程常見的幾種課型:
1、示範教學課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在一個可控制的網路環境里,通常有「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教師啟動「廣播教學」功能,所有學生計算機的顯示內容與教師計算機顯示的內容完全一樣。教師說:「請同學們注意,現在開始上課了……」,然後教師演示要教授的內容,如「單擊[開始]/[程序]……」。最後關閉「廣播教學」,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有些信息技術教材里還包含「跟我學」、「跟我做」等內容,學生按照教材的描述一步一步地操作。這就是示範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是一種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勢的示範,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操作鍵盤的指法和操作滑鼠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如講Windows操作基礎時,講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1)進入到指定位置;(2)單擊滑鼠右鍵,選文件——新建——文件夾;(3)轉換輸入法;(4)把滑鼠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重命名;(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6)確定。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路教學系統進行一步一步地演示。這種教學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操作中學到操作方法,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對於這種教學方法,學校在計算機房的投入較大,必須要有一套能夠進行演示的教學系統,其中包括計算機投影儀,網路教學系統,較大尺寸的電視機,帶TV輸出的計算機等。
適當地運用示範法是必要的,我們也應看到過多地採用示範法則會使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困境,對教師產生嚴重的依賴性,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示範法總是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僅採用示範法教學的情況是很少的。
2、講解法教學課
(1)講解法要點。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在正式講解前,要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例如,進行簡短的復習、提出激發好奇心的問題以及進行某種演示等。
(2)講解的技巧。通過陳述定義、比較、類比、舉例等多種方法進行有效的解釋,要將講解的內容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聯系起來。以文字、圖片、圖表、動畫、音像資料、數字媒體等多種形式呈現教學信息,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3)保持學生注意。在講解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通過提問等師生交互作用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教學內容,保持注意力。呈現材料時,要提示學生所要注意的對象。
(4)進行總結。須對所講內容的要點進行總結,引導學生理解各要點間的關系。
3、探索式教學課
探索式教學法就是針對某一特殊的教學內容,教師先進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然後讓其自己完成,即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兩個角色,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去給學生創造一些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去啟發後進生,引導後進生的思路,使所有學生探索過程順利地進行下去。當然,在教學時所用的時間較多,但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主動求知,活躍課堂,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值得研究和推廣的教學方法。
4、討論式教學課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採用討論的情況是很多的。
由於某種原因,討論法在一段時間里沉寂了,直至近來對教育提出深刻的反思與批判,討論法才又重新浮出水面,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次完整的討論式教學由三個階段構成:准備、實施和總結,每一階段都是由師生雙方共同活動完成的。教師作為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一方,其任務是設計討論主題、組織討論和幫助學生總結評價。
如何設計討論主題是關系討論式教學的全局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把握主題設計。首先是主題必須有意義,是健康的有價值的命題,並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其次主題要能創設有利於討論學習的情境,本身應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且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第三,討論主題要符合最鄰近發展區理論,要與學生的已知知識相關聯。學生用現有知識結構能夠理解主題,明確討論任務並能通過努力完成任務。第四,主題本身要盡量具有開放性,使討論結果呈現多樣性,以有利於學生通過討論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成就動機。最後,主題必須能滿足所有學生參與討論的願望,並且教師在設計主題時,應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對主題進行細化,以使學生能從多個側面有選擇地切入主題,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