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法治課程有什麼
⑴ 2015年小學法制安全教育內容有哪些
分析如下:
主要內容:
一、你對法律知多少:
1、說出你所知道的有關青少年的法律法規的名稱。《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請你舉例說說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1)曠課、夜不歸宿,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攜帶管制刀具等等。
(2)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別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規定,小學生不應當違反這些規定。要自覺做到:不逃學、不進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看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書刊、錄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1)隨著年齡的增長,未成年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未成年學生的獨立自主的意識是很可貴的,有些未成年學生對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缺乏正確的態度。如認為父母「趕不上潮流」,對父母的話聽不進去,甚至動不動就與父母頂撞,耍態度,發脾氣;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很反感,認為是和自己過意不去。如果連教師、家長的正確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現偏差。
(2)觀看一個動畫,主要內容是:一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因為害怕第二天的家長會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後父親知道他成績很差就辱罵他,逼得他與父親頂撞之後離家出走。 請大家思考:你是怎樣看待故事中的父子倆的做法的?
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未成年人應該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維權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維護法律的尊嚴。
四、知識結構 善用法律保護自己:
(1)求助有路 法律是維護權益的最有力武器 非訴訟手段是維護權益的常用手段 敢打官司 打官司是最有效的手段, 訴訟的三種類型。
(2)善於斗爭 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違法行為做斗爭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機智勇敢,不能硬拼 。
四、教學目標 :
(1)逐步提高依法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2)學會與他人合作,機智勇敢地面對不法行為。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增強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勇氣和信心。
(2)樹立法律保護意識,逐步形成善於斗爭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探究式學習。其中,探究式學習的模式: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各組交流集體歸納教師指導整理歸納鞏固反饋 四、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
(1)調查學生的法律知識基礎、存在的問題,歸納分類。
(2)准備相關案例,案例以問題方式呈現。
(3)製作教學課件,提供相關網站、相關法律書籍、資料等。
2學生准備。
(1)收集相關案例,提出問題。
(2)查閱相關法律書籍資料。
六、家居安全要注意什麼:
1、用電安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電常識。
(1)認識了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電源。
(2)不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
(3)電器使用完畢後應拔掉電源插頭。
(4) 使用中發現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5) 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斷電源;或者用乾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氣:
(1) 燃氣器具在工作時,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出的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泄露而發生火災。
(2) 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七、 游泳時要注意安全:
(1) 游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
(2)要慎重選擇游泳場所。
(3) 下水前要做准備運動
(4)飽食或者飢餓時,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後不要游泳。
(5) 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跳水。
(6)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
八、 交通安全:
(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
(3) 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穿越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綠燈行,紅燈停」。
(5)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騎自行車上街。
九、 發生火災怎麼辦:
(1)要打火警電話119報警,報警時要向消防部門講清著火的地 點,還要講清什麼物品著火,火勢怎麼樣。
(2)一旦身受火災的威脅,千萬不要驚慌,要冷靜,想辦法離開火場。
(3)逃生時,盡量採取保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
十、小結:只要我們處處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煉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的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地成長。
拓展資料
1、《小學生安全知識》主要講述關於小學生遇到緊急情況時的一些處理方法和預防措施,以及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和注意事項。
2、教育部、公安部、團中央、中國殘聯、全國少工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3月28日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是「強化安全意識,提高避險能力」。
3、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倍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家庭生活中也有安全問題。
4、課間活動注意事項:
(1)在每天緊張的學習過程中,課間活動能夠起到放鬆、調節和適當休息的作用。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2)室外空氣新鮮,課間活動應當盡量在室外,但不要遠離教室,以免耽誤下面的課程。
(3)活動的強度要適當,不要做劇烈的活動,以保證繼續上課時不疲勞、精力集中、精神飽滿。
(4)活動的方式要簡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5)活動要注意安全,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⑵ 如何理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在我的教學工抄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⑶ 把法制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什麼課程
法治教育進課堂 將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熊旭
實習生胡少雄)昨日下午,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主辦的「12.4」國家憲法日主題教育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三里河三小、國際關系學院等學校的學生,通過童謠、微視頻等方式展示了今年北京市各級學校的法制教育情況。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黃興勝表示,要鼓勵教師積極講法,學生們自覺學法,積極構建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校園氛圍。憲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從青少年抓起,從學校抓起,讓2億多中小學生普遍知曉憲法,牢記憲法的基本原則和核心內容,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憲法的理解,增強並鞏固憲法意識奠定基礎。
據悉,教育部正在抓緊研究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置法治知識課程的實施方案;抓緊研究在高等學校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具體舉措。將從教材編寫、課程安排、教學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抓緊完善憲法和法治教育的保障機制;抓緊研究將憲法及基本法律內容納入升學考試的辦法,進一步突出憲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⑷ 新編小學道德與法治與過去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有什麼區別
道德與法治的重心在於保證學習素養道德的前提下,側重於法制這個方面。
品德與生活的話,則是在保證素養品德的前提下,側重學生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⑸ 真心建議從小學開始加一門法制課程,我覺得普及下法律常識,太有必要了!
非常贊同你的觀點,這種觀點是非常正確的,從小就應該增加法律意識,法律常識從小培養是非常好的。
⑹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⑺ 小學道法是什麼課
這是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內在當今容世界,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方向發展。
在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重任,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7)小學法治課程有什麼擴展閱讀:
本課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生活性
本課程視兒童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本身是兒童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活動性
本課程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⑻ 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有什麼意義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回入開展法治答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