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禮儀課程探索
A. 如何講禮儀課程
(1)禮儀的概念
禮儀是一個區域內人們交往時所認同的准則和行為規范,是在較大的較隆重的場合,為表示禮貌和尊重而舉行的禮賓儀式,是在國際交往接待時,在禮遇規格和禮賓次序方面應遵循的禮貌禮節要求。
(2)交際中常用的一些禮儀用語
1、初次見面:久仰
2、好久未見:久違
3、問年齡:高壽(對老人)、貴庚(一般人)
4、問姓名:貴姓、寶號
5、贊美別人主意:高見
6、請求原諒:包函
7、請出主意:賜教
8、請求批示:請教
9、請人讓路:借光
10、請人幫助:費心勞駕
11、要先離去:失陪
12、讓人勿送:留步
13、送客回家:請慢走
14、請客人來:光臨
15、表示等候:恭候
四、禮貌、禮節的意義:
(1)講究禮貌禮節是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2) 講究禮貌禮節是保障社會安定團結,促使人際關系和諧的需要;
(3) 講究禮貌禮節是文明公民應有的行為規范;
(4) 講究禮貌禮節是娛樂業員工的基本素質要求之一。
有了這些
你心理應該就有底了,你就不用擔心你什麼了啊.
其他的都是附帶,,上面的那些才是重點,,,一個開場白後,就可以進入正題了啊 ,比如大家好我叫某某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禮儀 就像這樣,,,然後就按上面的 次序往下說,,其中點幾個你比較熟的,,舉幾個形象的例子
最後結束時 來一句話來點明重點 最後 謝謝大家...結束搞定 走人!
B. 如何開展禮儀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方法
1:神奇的話
「您好、請、謝謝、不客氣」,是開啟良好人際關系的金鑰匙。少兒經常聽到這些話版,就會進行權模仿,繼而成為個人熟悉而自然的語言。不卑不亢地說「不」也是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通過觀察與實踐,孩子會逐步理解到採用適當的態度,即使拒絕也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稱贊和被稱贊
人們都願意獲得稱贊,卻都吝於稱贊。尤其在中國,人們更不善於表達感激、喜悅和心儀。調研證明,經常接受稱贊的人,更願意贊美別人,而更願意贊美別人的人擁有更好的人際關系和幸福指數。家長們通過捕捉孩子成長中的點滴,多多贊美表揚會更大程度激發和樹立孩子們的自信。當然,教會孩子禮貌面對贊美,對別人的贊美說聲「謝謝」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沒有必要以贊美回復贊美,但直接否定別人的贊美可是不禮貌的。如「你的這件衣服很漂亮」,回答:「我一點都不喜歡。」
C. 小學生禮儀教育有哪些方面
1、從「坐、立、行」起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活動離不開「坐、立、行」這些最基本的行為動作。雖然每個學生的行為動作都不一樣,但是「坐、立、行」的姿勢總是有個規范。俗話說:「坐如鍾、立如松、行如風。」訓練學生的「坐、立、行」等行為動作時,就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坐要坐得端正,立要立得精神,行要行得穩健。
2、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入手,培養學生文明的禮儀習慣
學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學校和老師可以利用「在國旗下講話」和品德與生活等各種機會,經常不斷地、深入淺出的給學生講解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則內容,教會學生文明交往的基本做法。
3、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家鄉開始,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懷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愛國主義這個概念還很難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文明應該持低起點,重實際的做法。首先引導學生懂得愛護班級、愛護學校這個集體。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4、從勤學好問、熱愛勞動抓起,培養現代人應有的基本品質
勤學好問,熱愛勞動,這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也是人類發展的基本前提。現代社會的進步與創新,同樣離不開人的這一基本品性。因此,學校教育應當十分重視這一點。小學生從踏入校門的第一天起,就應該讓他們深深的懂得,人的進步與發展靠的就是勤學好問,熱愛勞動。
(3)小學禮儀課程探索擴展閱讀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我們在教小朋友要講究文明禮儀時,我們也應該以身作則,從行動上去改變小朋友的行為習慣,給予小朋友關愛,讓小朋友明白愛,體會愛,分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能夠真正辨別美與丑。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
D. 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的教案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案:問候
問候
教學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問候語。
2.願意學習並使用問候語。
3.以正確使用問候語為榮。
4.知道向別人問候敬意,。對象、時間、唱歌、結清不同,要採用不同的問候語及問候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願意學習並正確使用問候語。
教學准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紅花數朵。
教學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相遇、相處,比如爸爸媽媽、叔叔阿姨、老師、同學等等。那麼,和不同的人相遇,該怎麼打招呼呢?禮儀小使者要出發了,我們趕快跟隨他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示課件,感知禮貌用語。
今天的禮儀小使者是小明。早晨,小明起床從自己房間出來,看到媽媽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呢?
板書:媽媽,早上好!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說?(媽媽,早晨好!媽媽,早安!)
上學路上,小明看到鄰居奶奶買菜回來,他怎麼和問候奶奶的?
板書:奶奶,您好!
如果是你,還可能怎麼問候?
三、禮儀活動實踐:
1、看課後題:說說下列場合該如何問候?把序號填在括弧中。
A問聲:「您好!」
B點頭微笑/
C招招手。
D面帶微笑靜靜的看著。
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看見熟人正在講台上講話,就面帶微笑靜靜看著,而不是招招手、聞聲「您好?」
在圖書館大家都在安靜的看書,為什麼一個小朋友看到同學迎面走來不問候「您好」而是點頭微笑?
2、比比看,那個小朋友記得快
太陽升,早上好,
見面說您好、您早,
遇到老師忙問候:「老師早上好!」
老師對我點頭笑。
晚上星星不滿天,
爸爸加班才返還,
「爸爸晚上好,您辛苦了!」
爸爸誇我長大了。
四、禮儀鏈接
貝老師講故事: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一個美好的故事發生了……
美的回聲
一個孩子對著群山高喊:「喂,你干嗎?」群山回應道:「喂,你干嗎?」媽媽告訴孩子說:「你對他說『我們是朋友!』,聽聽他會說什麼。」孩子又大聲喊:「您好,我們是朋友!」大山回應道:「您好,我們是朋友!」孩子聽了非常高興。媽媽說:「孩子,你用什麼樣的語言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有用什麼樣的語言對待你。」
五、課堂禮儀實踐
1、同學們,你們有什麼樣的語言對待別人呢?
2、以組為單位排演課堂劇:參觀的客人來到我們班
板書:
問候
早晨好、晚上好、您好、辛苦了
E. 探索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強化文明禮儀
禮儀教育是文明行為的訓練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中要經常性地、持之專以恆地、因勢利導地堅持行為訓練屬,並給予幼兒具體的指導與必要督促,幫助幼兒將行為內化成習慣。如家長要樹立「孩子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做,自己的活動天地自己整理,家務勞動讓孩子積極分擔」的思想,從小培養幼兒的家庭責任感。孩子做事前提出具體要求,在孩子做事過程中及時指導,在孩子做完後及時鼓勵。每天安排孩子和家長做家務,讓勞動成為孩子的生活樂趣和生活習慣。
F. 求小學禮儀課程 和老師相處的禮儀教案拜託了各位 謝謝
8 、尊師禮儀 (1)見老師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2)進出校及上下樓梯給老師讓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問老師要用「請問」,老師答後要道謝,說「再見」後再離開;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 (4)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 (5)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師長的教育。 (6)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7)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8)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9)在校道上遇見老師主動停下,微微鞠躬問好。遇見兩個以上的老師,問「老師們好」;排隊在行進中遇見老師,由領隊帶領全體同學問「老師好」。(10)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並主動給老師讓坐。) (11)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在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躬身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後再找老師。 (12)老師進入學生宿舍,學生主動站起問好讓坐;老師離開時起身送出。
G. 有誰知道漳浦縣實驗小學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么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
《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學生日常生活禮儀訓練創新研究》開題報告
我們申報的《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學生日常生活禮儀訓練創新研究》,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課題批准號FFB090503)。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科規辦函[2009]15號文件)的要求,今天召開開題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落實研究方案,正式開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各位領導、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審議、指正。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學校德育的相關研究較多,其中2001年江蘇句容市後白中心小學開展了《整合教育資源,努力實現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研究,現已結題,較系統地研究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和基本策略等。
(2)2001年湖北武昌中華路小學開展了《小學生禮儀規范目標體系》的研究,2005年山西晉城市城區紅星小學開展了《小學生行為指導和禮儀教育》的研究,安慶市四中最近也開展了中學生禮儀教育相關研究,這些研究較好地探索了中小學生禮儀教育的內容、方式和禮儀規范評價標准等。
(3)國外的禮儀教育較為普遍,其中日本、英國、美國等中小學一般都開設了專門的文明禮儀課程;國外的學校德育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相關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
(4)面向農村中小學生,將德育工作與日常生活禮儀結合起來,與少先隊、共青團組織建設結合起來,作為獨立的課題研究,目前國內外尚不多見。特別是對日常生活禮儀訓練的創新來提高德育水平,培養人的品格,提高少先隊與共青團的整體素質,本人所知尚屬首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1、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任務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況,中小學德育工作還很不適應……。」因此,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創新,把禮儀教育作為德育的切入點和載體,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少先隊和共青團的建設,在現階段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農村中小學生家長和部分教師普遍缺少對孩子的日常禮儀教育,使不少中小學生缺乏基本的禮儀常識,缺少少先隊員、共青團員應有的素養,甚至在為人處事中態度粗野,行為失范,導致人際關系淡漠、緊張,所以將學校德育融於日常生活禮儀教育之中,從日常生活禮儀訓練中培養學生崇尚禮儀,鍛煉健全的人格是農村中小學德育教育的迫切要求。
(3)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小學生易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滋生一些不良的行為舉止,嚴重影響了校風、學風建設,影響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的形象。因此,訓練學生的日常禮儀行為規范,將德育工作融於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對人的品格培養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4)中小學教育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在中小學階段,少年兒童的道德判斷和人格發展正處於關鍵期,由此決定了中小學也是禮儀教育的關鍵期。兒童從道德他律走向自律,從缺乏基本禮儀到識禮、崇尚禮儀、踐行禮儀需要一套行之有效、易於操作、切合實際的教育模式。
2、研究的條件
卅鋪中心小學是一所完小,是桐城市素質教育實驗校和安徽省少先隊重點聯系學校。(全安慶市共8個聯系點,是桐城市唯一的聯系學校。)學校的四○一班少先中隊2009年被評為全國少先隊優秀中隊,該中隊輔導員薛寶琴老師2008年被評為桐城市少先隊優秀輔導員。2009年10月,桐城市團委帶領我們到樅陽陳瑤湖中心小學學習少先隊工作的具體方法和措施,為進一步做好本課題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轄學區內共有10所小學,有學生2230人,教師129人,各校教學設施較為齊全,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均二類達標。同時參研單位和教師有大關初中、大關中心小學、黃鋪中心學校、桐城八中、龍頭初中、市實驗小學、東關小學、北街小學等單位和部分教師,參研人數眾多,層次涉及小學、初中和高中。
(1)已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及其社會評價。
自課程改革以來,卅鋪中心小學一直以課題研究為抓手,走特色辦校之路。有多人參與了省級課題《小學數學學科發展性學習評價的研究》和省級課題《對農村小學數學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探索》的研究。課題負責人吳惠平同志負責主持的省級課題的「農村留守兒童不良習慣矯正方法研究」獲2009年度安徽省教科研成果二等獎,主持的安慶市課題《農村初中語文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農村中學留守學生成長狀況調查與解決方法探究》已如期結題,研究的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農村初中、小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方法研究》也如於2009年6月結題;擔任大關中心學校校長期間,學校被中央教科所確定為教改實驗學校;2007年編輯出版的《中小學生安全與心理健康教育讀本》(200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獲安慶市校本教研成果一等獎。
(2)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成員結構。
課題負責人,吳惠平,原大關中心學校校長,2009年8月任卅鋪中心小學校長,是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分會會員,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理事委員。曾主持負責兩個安慶市級課題、一個省級課題和一個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並且如期結題。主編《中小學生安全與心理健康教育讀本》已於2007年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表過10多篇教育論文。
朱正茂,桐城市教研室主任,中學高級,特級教師,主持多項省級課題,發表論文20多篇。
金仁來,桐城實驗小學副校長,中學高級,小學特級教師,主持的省級課題於2007年12月結題,發表研究論文10多篇
施仁和,卅鋪中心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發表論文多篇。
方勝林,卅鋪中心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安慶市教壇新星,安徽省骨幹教師,兩次參與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有多篇教育論文發表。
陳昕,卅鋪中心小學辦公室主任,小學高級教師,發表過教育教學論文多篇。
笪久武,黃鋪中心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發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
胡賢國,大關初中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發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
葉助勝,課題組骨幹成員,小學校長,安徽省小學特級教師,多次參加省級課題研究。
王存彬,課題組骨幹成員,小學內設中學高級教師,省市級骨幹教師,多次參加省級課題研究。
王梅華,小學高級教師,東關小學教務主任,主持過安慶市級課題,參與安徽省級課題研究,發表教育論文多篇。
陳向陽,小學高級教師,北街小學副校長,多次參與省級課題研究,發表教育論文多篇。
……
課題組其他成員都是卅鋪和大關學區一線上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大部分參加過課題研究,有多篇論文發表。
(3)完成課題實驗的保障條件。
①技術支持:安慶市教研室和桐城市教研室給予具體指導。桐城市教研室主任朱正茂同志親自參與課題研究。蘇州大學汪衛東教授、合肥工業大學朱長久教授和安徽大學笪久江副教授給予理論指導。
②實驗主體:卅鋪中心小學有學生800多人,教師35人,所轄學區內10所小學共有學生2230名,教師129人。擬把這10所小學和大關學區內的部分學校及大關初中、黃鋪初中、龍頭初中、桐城八中的部分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實驗學校中,有一部分實驗教師是省市級優秀教師。
③環境支持:卅鋪中心小學及轄區內的其它小學位於桐城北部, 206國道橫穿學區,交通便利。1930年這里曾是紅色根據地,現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是桐城市中小學德育基地。2007年秋,以創建文明校園、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主題,扎實開展了文明校園的創建工作。有優良的少先隊工作基礎,是省少先隊工作的聯系點。通過近兩年的文明禮儀教育實踐和探索,廣大教師深刻地體會到,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靈魂,是做好其它工作的保證,而文明禮儀的教育,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是當前學校工作的又一嶄新課題,它為新的環境下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思路。這一切為新課題的實驗與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④經費支持:我校教科研在桐城市較有特色,桐城市教育局一直大力支持,本次市教育局同意資助課題研究經費2萬元,由桐城市卅鋪中心小學管理,供本課題研究使用。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禮儀是由社會風俗習慣逐漸演化而成的道德規范,是一種內在制度。「禮」不僅是各種禮節、儀式的規范,也是規范人際交往行動的規則;「儀」是指人的舉止、儀表、待人接物的禮節、社會活動的儀式等。禮儀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講文明、懂禮儀是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表現之一。農村中小學生德育工作中日常生活禮儀訓練的創新研究,目的是面向農村中小學生,以《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將德育融於學生日常生活禮儀教育中,提高學校的德育工作成效和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主要內容、假設和擬設置的創新點
1、研究目標
(1)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將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禮節與現代社會交際禮儀相結合,訓練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增長農村中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知識,建立優秀少先隊、共青團組織,培養一批優秀少先隊員、共青團骨幹。
(2)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研究將學校德育工作融於學生日常生活禮儀教育的方法措施,促進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創新,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水平。
2、研究內容
(1)結合農村中小學生的特點,探索把農村中小學生德育工作融入禮儀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通過日常禮儀訓練,讓學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如通過升旗、祭掃烈士墓等愛國主義活動禮儀的訓練,讓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通過日常生活禮儀訓練讓學生受到「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等。
(2)加強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創新,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德育工作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本課題研究的德育創新,重在關注細節,把德育工作有效地融入日常生活禮儀之中,讓學生懂禮、守紀,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3、研究措施
(1)以我們編寫的《中小學生日常禮儀教育讀本》(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為實驗用書,有條件的學校每周用一節課輔導學習禮儀知識(也可以安排學生課外學習),讓學生知禮。
(2)建立實驗班和對照班,重點把有不良習慣的學生作為重點實驗對象,建立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師具體負責,每組5-7人,進行明禮和習禮的教育。
(3)評選優秀少先中隊和共青團小組,培養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對日常禮儀訓練由他律轉為自律行為,培養文明達禮的優秀學生。
4、擬設置的創新點
(1)以禮儀訓練為載體,培育健全的人格,培養感恩、關愛、奉獻為目標的精神品質。禮儀只是個人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通過訓練讓這一形式富有深刻的德育內涵。
(2)把日常禮儀訓練和創建文明校園結合起來,與創建優秀少先中隊、優秀共青團小組結合起來,提升校園文化的品味。
實現這兩點創新,具體落實以下幾點:
(1)關注在小,落實於恆。日常生活禮儀誠可謂小,如何以禮儀之「小」培育品德之「大」?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2)關注在生,落實於師。日常生活禮儀訓練,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而落實者是教師。研究如何讓教師長期關注學生禮儀訓練,關注學生的德育,特別是對留守兒童的培養。
(3)關注在「舊」,落實於「新」。日常生活禮儀既要遵守傳統禮儀規范,又要重視地方習俗和約定俗成的禮儀規則,同時還要融入現代德育內容,落實於新的容易忽視的領域,如利用手機和網路等現代媒介的人際交流的禮儀規范,創建文明校園等。
(4)關注在面,落實於點。禮儀訓練,要關注全體學生,要重視每一個細節,重點是落實。研究如何矯正學生具有的不良習慣,掌握禮儀規范,把禮儀訓練納入優秀少先隊員和優秀共青團員的標准和要求之中,培養良好品德,建立一支優秀的少先隊和共青團隊伍。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研究思路
(1)調查當前農村中小學生德育和禮儀教育的現狀。召開學生家長會,溝通家校聯系。發放調查問卷,收集相關資料。實現學校、家庭齊抓共管,力求德育工作實在、具體。
(2)結合農村中小學生的實際,開展日常生活禮儀教育活動,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如禮儀訓練的方式:校園禮儀,師生聯手,責任到人;家庭禮儀,家長配合,同村莊學生相互督促;社會禮儀,學生、社會監督勸導員員聯合協助檢查。傳授知識依據《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禮儀教育讀本》,重在課堂,引導自學。反饋信息依據信息反饋卡,各班按月檢查,納入文明班級評分,尋求規律,不斷改進創新,最終探索歸納出有效的訓練模式。
(3)探求將農村中小學生德育融於日常生活禮儀教育的有效模式,探索把日常禮儀訓練與少先隊、共青團建設緊密聯系的方法和途徑。
2、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為主,同時運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和文獻研究法等。
3、技術路線
(1)請蘇州大學教授汪衛東教授、合肥工業大學朱長久教授和美國馬歇爾大學方柏林教授作理論指導,請安慶市教研室謝余良主任、桐城市教研室朱正茂主任兩位專家作具體指導。
(2)充分利用網路技術,要求課題組成員必須會操作電腦。本次參研人員面廣,以後發放通知及開會盡可能利用網路平台。參研人員必須按照研究計劃及時報送上傳材料,連續兩次不報送材料的即視為自動退出課題組。
六、課題組織機構
為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設立顧問小組。
1、顧問小組
聘請以下領導、專家為課題組顧問:
省教科院王賢進、徐貴亮主任;
汪衛東,蘇州大學教授;
朱長久,合肥工業大學教授,教務處主任;
方柏林,俄克拉荷馬州聖基督大學諾斯教學研究所主任,馬歇爾大學教授;
笪久江,安徽大學副教授 ,校團委書記;
謝余良,安慶市教研室副主任;
朱正茂,桐城市教研室主任,中學特級教師;
許思啟,桐城實驗小學校長,小學特級教師,安徽省中青年專家.
2、課題組主要人員分工
課題組負責實施並完成課題研究工作。
組 長 吳惠平
副組長 施仁和 負責實驗人員、場地的安排。
副組長 方勝林 負責實驗材料的安排、資料的審閱。
秘書長 陳 昕 負責相關材料、通知的起草、發放。
金仁來 負責城區學校實驗安排、材料收集、審閱。
崔小龍 負責大關中心小學學區的實驗安排。
胡賢國 負責大關初中的實驗安排。
笪久武 負責黃鋪中心學校(初中)的實驗安排
七、課題研究步驟及內容
(1)籌備階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學習有關理論資料,調查當前農村中小學生的德育和禮儀教育的現狀,並形成初步分析報告。選定課題,申請立項。
(2)開題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成立課題組,請教授、專家指導,確定課題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召開開題報告會,布置課題實驗研究任務。
(3)實施階段:2009年11月——2010年10月
展開課題實驗研究,開展學生日常生活禮儀教育活動,探索德育融於禮儀教育活動的有效模式,並總結經驗。召開一次成果交流會。
(4)結題階段:2010年11月
整理各實驗研究單位上交的資料並匯編成冊,出版《中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讀本》,撰寫結題報告,召開結題會,請專家鑒定研究成果。
八、課題成果及負責人
(一)主要成果</pre>
<div class="replyask-box u-63593972-e last" id="replyask-1011273">
<h4 class="ask">追問</h4>
<div class="replyask-content">
<pre class="replyask-text" id="content-1011273">真誠感謝您的詳細解答,理論很扎實,也很受用。但是針對於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的活動計劃的開展和實施似乎感覺不夠明白,因為牽扯到立刻要實施活動的開展,可以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但是形式可以多樣化,我就想要一些活動的形式具體妙招,希望您能繼續給我指點一二,再次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