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故事中國的京劇
⑴ 我想讓孩子學習一下中國傳統的戲曲(快三歲),象京劇,越劇這類,北京哪有讓孩子學習這類東西的地方哪
北京西城、東城少年宮都有少兒京劇班,宣武區有個風雷京劇團少兒班。。。。可以回打聽下。3歲,不必答著急學戲,,,,多讓她看戲,聽戲,看CCTV11。。。先熏陶,5歲以後真有興趣在去京劇班學戲。當然,如果那時發現孩子稟賦好,能找到老師一對一的學,最好!
⑵ 適合幼兒園大班幼兒唱的京劇有哪些
蘇三離了洪洞縣
大吊車真厲害
⑶ 幼兒園學前教育社會《京劇角色人物》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體會京劇與美術的關系。感受京劇人物獨特的服飾、造型、和表演。 學習沒骨法、勾填法等表現技法;提高學生的國畫表現能力。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欣賞評述能力及綜合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京劇人物,感受京劇藝術帶給人們的美以及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京劇人物獨特的服飾、造型、表演特點,以及京劇藝術帶給人們的美感。 教學難點:學慣用國畫技法(沒骨法、勾填法)表現京劇人物。 作業要求:運用國畫技法表現你喜歡的京劇人物,要求表現出京劇人物的造型特點和動態。 課前准備: 教師:課件、生宣紙、京劇人物圖片。 學生:課前參與查找京劇人物資料、美術書、國畫用具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 引入新課: 1、 欣賞京劇片斷。 思考:你認為觀看的京劇片段中什麼最吸引你? 2、 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京劇的知識? 3、 出示課題:京劇人物 服飾、造型、和表演最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思考並提問 激發學生興趣、體會京劇藝術特色。 培養探究精神 二、 講授新課: (一)回憶 1、說說京劇中人物分為哪幾個行當? 2、說一說你喜歡的京劇人物的特點。(教師板書、課件配合) (二)京劇人物獨特的服飾、造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也是許多中國畫家樂於表現的題材。 欣賞中國畫——京劇人物 (三)分組討論: 第 一、二組:分析沒骨法、勾填法的技法特點。說一說課本中那些作品運用了沒骨法,那些運用了勾填法。(教師課件配合) 第三、四組:在繪畫中如何表現不同角色的人物特點?(造型、服飾、性格特徵) 第五、六組:在繪畫中如何表現不同角色的人物動態? 第七組:勾填法、沒骨法畫出的作品給你什麼不同感受? (四)教師演示:運用勾填法、沒骨法結合畫出京劇人物。 生、旦、凈、丑 生—文、武、小、老 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 凈—花臉 丑——反面、幽默滑稽 生—儒雅、俊美 旦—嬌媚、女性 凈—粗獷、暴躁 末—類似 丑—幽默風趣 學生欣賞 分析書中的作品 沒骨法:直接用顏色或墨畫出臉、身體、五官和衣紋。(孫悟空) 勾填法:先用墨線勾畫出人物形象,然後填上相應的顏色。(白蛇傳) 抓住人物性格、造型、服飾特點 抓住人物動態特點並進行誇張 學生分析: 勾填法:精細中帶有干練 沒骨法:豪放、大氣 也可同時使用勾填法及沒骨法,效果也很好。 學生感受京劇藝術中人物造型的多樣性。 感受京劇藝術中人物塑造的魅力。引出表現方法,使學生了解本課教學意圖。 互動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 解決教學重點 解決教學難點。 三、 布置作業、學生作畫 欣賞京劇人物圖片,畫一幅你喜歡的京劇人物。 作業要求:運用所學沒骨技法表現你喜歡的京劇人物,要求表現出京劇人物的造型特點和動態。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了解作業要求並開始作畫。 培養學生學生造型表現能力。 四、 評價、展示階段: 1、 填寫評價表 2、 小組互評:分析運用畫法、造型特點、動態特點。 3、 師評 學生自評、互評 培養學生評價意識及習慣 五、 課後延伸: 可以用更多表現方法表現京劇人物。 學生領會不同表現手法的藝術作品。 培養發散思維 第二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組織教學: 准備用具 穩定情緒 二、復習引入新課: 1.沒骨法:直接用顏色或墨畫出臉、身體、五官和衣紋。 2.勾填法:先用墨線勾畫出人物形象,然後填上相應的顏色。 三、教師演示:運用勾填法、沒骨法結合畫出京劇人物。 抓住人物性格、造型、服飾特點 抓住人物動態特點並進行誇張 3.學生分析: 勾填法:精細中帶有干練 沒骨法:豪放、大氣 也可同時使用勾填法及沒骨法,效果也很好。 學生感受京劇藝術中人物造型的多樣性。 解決教學重點 四、布置作業、學生作畫 欣賞京劇人物圖片,畫一幅你喜歡的京劇人物。 作業要求:運用勾填法、沒骨法結合表現你喜歡的京劇人物,要求表現出京劇人物的造型特點和動態。 教師巡視指導。 五、評價、展示階段: 1、 填寫評價表 2、 小組互評:分析運用畫法、造型特點、動態特點。 3、 師評 六、 課後延伸: 可以用更多表現方法表現京劇人物。 學生了解作業要求並開始作畫。 學生自評、互評 學生領會不同表現手法的藝術作品。 培養學生學生造型表現能力。 培養學生評價意識及習慣 培養發散思維
⑷ 適合幼兒園大班孩子唱的京劇
《智取威虎山裡》的《智斗》,黃梅戲的《女駙馬》
⑸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出戲就其情節發揮想像編寫一個小故事 不少於500字
小時候,在沉悶的假期里,按動電視遙控器,不時地會發現有一些關於「社戲」的節目,但我卻毫不猶豫地跳過了,看那些有趣的動畫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來自社戲。比如黃梅戲《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媽媽嘴邊掛著,不時還會哼兩下: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我非常需要認識「社戲」,恰好我上了一節關於「社戲」的課。 課上,我們先聽了一首歌叫《唱臉譜》,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歌里有現代的音調,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來是交流資料,因為我准備充分,自然也會學得很好。 社戲的角色分四大類:生旦凈丑,是按胡須的顏色分的。「生」分為老生(須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凈」分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劇的角色。我國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 我們還欣賞了幾種戲曲劇的簡介:昆劇——中國戲曲之母;京劇——東方「歌劇」;黃梅戲——芬芳的泥土氣息。我們欣賞了我最熟悉的黃梅戲《天仙配》、粵劇《分飛燕》、豫劇《花木蘭》。 我們還學了京劇的臉譜: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性質、角色和命運。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戲曲」這個詞突然變新鮮了,我真想回到從前,看那古代的戲曲表演
⑹ 有開京劇課方面的幼兒園嗎
(哈爾濱市道外區機關幼兒園京劇表演班的孩子們,受哈爾濱市育民小學邀請,為該校二年級學生表演京劇,引起了學生們對京劇的好奇與興趣。) 基礎教育開京劇課有感如果把生命意識看成科學,我們的基礎教育就是學生學習意識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的黃金時光。這段時光的教育內容應該放在培養孩子生存能力和社會交往道德能力上。這種培養應該從科學發展觀入手,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培養出學生生活能力的真本事。 最近看到基礎教育開京劇課的報道,使我十分差異。京劇是一種高級表演藝術,擺到基礎教育里進行普及,是失當的。基礎教育面對的是所有青少年,他們的總和是中國的未來。中國的未來人說話都伸蘭花指,並不是我們教育的理想。 由此可見,中國基礎教育高層決定開設京劇課的領導,是有不知基礎教育任務之嫌的。基礎教育培養的是特色社會主義真正的實幹家,決不是表演藝術家。讓連歌都不會唱的孩子唱戲,有點異想天開吧。 呵呵.俺們是這樣認為的.??!!
⑺ 1.幼兒園展開傳統文化的活動班裡有一個小朋友說他的媽媽是學京劇的,你會怎樣
.幼兒園展開傳統文化的活動班裡有一個小朋友說他的媽媽是學京劇的,有可能這個小朋友也會唱。
⑻ 誰有適合幼兒園小朋友表演的關於「我愛祖國」的京劇
紅燈記 都有一顆洪亮的心 打不盡豺狼不下戰場 (李鐵梅唱段)或是洪湖赤衛隊的唱段
⑼ 京劇的故事30個字
1790年秋,為慶祝乾隆八旬壽辰,揚州鹽商江鶴亭(安徽人)在安慶組織了一個名為「三慶班」的徽戲戲班,由藝人高朗亭率領進京參加祝壽演出。這個徽班以唱二簧調為主,兼唱崑曲、吹腔、梆子等,是個諸腔並奏的戲班。
這次北京的祝壽演出規模盛大,從西華門到西直門外高粱橋,每隔數十步設一戲台,南腔北調,四方之樂,薈萃爭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還沒有歇下,後面又已開場,群戲薈萃,眾藝爭勝。在這場藝術競賽當中,第一次進京的三慶徽班即嶄露頭角,引人矚目。
三慶班的高朗亭是安徽安慶人,入京時才十六歲,演旦角,擅長二簧腔,技藝精湛。《目下看花記》稱他:「宛然巾幗,無分毫矯強。不必征歌,一顰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軟神情,幾乎化境。」
(9)幼兒園課程故事中國的京劇擴展閱讀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斑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二簧、西皮為主要聲腔。
京劇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文場以胡琴為主奏樂器,武場以鼓板為主。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雜、武、流等行當,後三行已不再立專行。各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藝各具特色。京劇以歷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內容,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在三四百個以上。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