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名詞解釋1幼兒園課程
A. 名詞解釋幼兒園課程,幼兒園課程內容,幼兒園課程實施
幼兒園課程即為專為幼小兒童量身訂做的學習課程。 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課程設置以《幼兒園新教育綱要》為依據,根據東海學校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重在培養孩子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快速學習。課程設置如下: 課程宗旨: 「非智力因素」為一級目標,「智力開發」為二級目標,「知識學習」為三級目標,建構「動力系統」、「能力系統」、「知識系統」的成功教育系統。 課程內容: (一)對幼兒全面實施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教育; (二)開展"珠腦心速算"、"幼兒游戲識字"、"雙向故事"、英語等教學活動; (三)開展鋼琴、古箏、架子鼓、舞蹈、美術、書法、手工製作等興趣教育,同時開展大合唱、集 體舞、韻律操、奧爾夫打擊樂等活動。 (四)開展球類、體操、武術、手指運動等科學的體育運動。 (五)開展蒙台梭利教育:即感官訓練、數概念、科學與常識、操作與實驗。 (六)開展計算機教育 操作:分辨、組合、分類、比較、推理,充分開發幼兒大腦潛能; 創造:探索、發揮,讓每個幼兒盡情展示自己的想像; 資訊運用:掌握運用互聯網學習和工具,沖浪、搜索信息。
B. 名詞解釋:1、幼兒園課程 2,小組活動 3、吸收性心智 4、園本課程
1、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理論,包括幼兒園課程的定義、理念、特點、價值取向與四大要素等內容;接著,介紹了一些東、西方幼兒園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流派,包括中外近現代著名的幼兒園課程模式和早期教育方案;此外,本書還深入幼兒園課程實踐層面,先介紹了幼兒園課程編制的理論與技術,然後,具體對幼兒園課程的五大領域教育進行了課程實踐方面的簡要介紹;最後,結合目前幼兒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現狀,論述了幼兒園課程的預設與生成主題 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說,人並不只在大學里才發展,而是在出生之時就已經開始了心智的成長。 在生命的頭三年中,其發展的程度最為可觀。每個孩子都有自發的學習潛力幼兒盡管經驗,但他們所擁有的最豐富的潛力能使他自己適應外部世界,幼兒具有一種下意識的感受力, 積極地從外部世界獲取各種印象和文化模式,並且有一定選擇的進行吸收,成為他心理 的一部分,稱為有吸收力的心理。「吸收性心智」是一種內在的助力。蒙台梭利認為,大人在面對一項新的事物時,可以藉助經驗來學習,而孩子從黑暗的母體中來到這個世界並沒有 帶來任何經驗。但是,孩子隨時都有吸收新知識的慾望,並且有一種內在的特殊力量來幫助他從復雜的環境中選擇成長所需要的事物。「吸收心智」這種內在助力會驅使兒童「潛意 兒童在「吸收性心智」驅動下學習,速度十分驚人,為以後的智力發展奠定了基礎。教育則要注意充分發揮兒童三歲前的這種功能。
C. 什麼是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電大考試
有關課程文化的諸多理解對當前幼兒園的課程實踐具有啟示作用。有人將課程文化視為一種課程觀念和課程活動形態。有人認為課程文化包含兩部分, 一是體現一定社會群體的文化,一是課程本身的文化特徵。有人從文化視角, 認為課程文化包括課程物質文化、課程制度文化和課程精神文化; 從課程角度, 認為其包含課程目標文化、內容文化、實施文化與評價文化。 也有人認為, 課程文化顯然不是 「課程+文化」或 「文化+課程」, 它是一種具有自身質的規定性的文化形態。它包括課程和文化這兩個概念內涵的共同本質, 即主體發展的文化資源。 …… 幼兒園課程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 它必然具有上述課程文化的諸多涵義。我們可以具體理解為課程觀念和活動形態, 也可以寬泛看作一種文化形態。但是, 面對幼兒園如火如荼的課程實踐, 我們就不僅僅要弄清楚幼兒園課程文化的內涵, 更要用它來檢視與解決我們的實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