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一日活動方案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一日活動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2-03 18:22:20

⑴ 如何實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

生活化課程要注意整體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

生活教育是綜合性活動,我們無法將其確切分類。生活教育對幼兒有著重要的意義,幼兒在生活中通過自身實踐,經驗得以傳遞、整合、凝聚,這些從不同現象、事物中獲得的經驗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進而形成完整的經驗、完整的世界和完整的人格。

陳鶴琴先生提倡的「整個教學法」,就是把兒童應該學的東西整個地、系統地教給兒童,這也是與新課改後國家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整合化相輔相成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是整體性的課程,而不是獨立的課程。

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過程,所以教育者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在日常的教與學中,我們圍繞主題課程網路、一日生活作息、節日娛樂等細節,層層鋪展活動。如以「水」為主題的生活課程網路,包括「水」的來源、水的用途和危害、參加消防演習、參觀農場、了解水災知識等活動,都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

在整個主題活動中,圍繞「水」的自然知識,融合了多個領域的學習內容,引導幼兒有效遷移多種經驗,從對水的了解衍生出若幹活動,提升有關經驗。再如,節日娛樂活動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具有對人類情緒生活的普遍渲染作用。

抓住節日契機,可以很好地達成對幼兒的教育效果。像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民俗節日,我們引導幼兒了解感受民族文化;三八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等社會性節日,引導幼兒了解社會生活;植樹節、無煙日等現代文化性節日,引導幼兒了解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質量和環境變化的重要關系。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將各種知識點融入其中,不籠統地將某一項歸類為語言、社科或是藝術領域,而是統一劃為幼兒對世界的整體性認識與學習。

不預先設計死課程也不盲目隨意

捕捉孩子的興趣點共建課程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也就是說,幼兒的興趣是課程實施的核心。

生活化的課程本身應使幼兒產生自發的興趣,而不是教師努力去調動幼兒的興趣,更不能無視幼兒是否有興趣。良好的課程資源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探究和感受。課程的趣味性,除了能夠激發幼兒的感知慾望,吸引他們積極參與,還具備一定的挑戰性,能夠引發幼兒持續的關注。

在瑞吉歐的教育觀念中,生成性課程吻合了教育對兒童全面發展的要求,成為影響未來課程發展的根本特點與主流方向。

生成性教育是指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教育者對幼兒的需要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的及時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教學活動,以促進幼兒更加有效地學習課程的教育形態。它既不是教育者預先設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改變的僵死計劃的執行,也不是兒童無目的、隨意、自發的活動,而是一個動態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建構的過程。

幼兒園課程應該體現這種理念,讓我們善於觀察並捕捉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興趣點,使幼兒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課程。

建立生成性課程,幼兒以體驗的方式參與其中,學習更主動、更有效,有利於發揮和發展幼兒的主體性,培養創新人才。這似乎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要以幼兒為本,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和一顆應對萬變的慧心,與幼兒共同學習。

3—6歲幼兒由於年齡特點,對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學一學。集體活動中由於受活動形式、時間、內容、教具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幼兒的好奇心得不到充分滿足。為了更好地延伸教育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求,我們在活動室內設立娃娃家、小超市、建構區、科學區、表演區、自然角等各種區角,投放豐富的操作材料並及時更新。

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表現得十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的需要,對培養幼兒平等意識、創造精神、交往合作能力及自律習慣等有積極的作用,而這些正是幼兒教育主體性的表現。

讓幼兒親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

生活化課程需回歸生活實景

《綱要》指出:「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幼兒是生活的探究者。幼兒的思維是在活動過程中完成的,那麼,幼兒的一日活動就是在不斷地探究中學習。教師要讓幼兒多參加一些活動,為他們提供思維、想像的機會和環境。

生活化的課程積極支持和維護幼兒的探究,注重為幼兒提供有利於探究的生活場景,讓幼兒真實面對現實的情境和問題。兒童通過與環境的作用、與他人的對話和大腦的思考反應,最終找到真實的世界、完整的生活與探求的滿足感。

在生活實景中,我們注重引導幼兒探索並積累生活經驗,創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注重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活動內容的豐富性。

如在幼兒園「超市」購物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帶5元錢購物,有的幼兒不看標價牌隨意選購,結果發現什麼也買不了。孩子們經過討論研究後,提出幾個人合買某件「商品」的建議。最終他們也懂得,購物時要看好標價牌,不能超出自己的購買能力。這是孩子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有益經驗,是口頭說教所不能及的。

在「怎樣找到家」的活動中,孩子們結合自身生活經驗,想到了隨身帶地圖、牽上自己的狗、問警察路人、記路標、做標記……這些想法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再造想像,表現出他們創新解決生活問題的良好思維。

我們帶孩子到農場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有的幼兒對各種農作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有的則對泥土、昆蟲和鬼針草、蒼耳等植物產生了興趣,還有的幼兒對農民伯伯澆水感興趣。由此,孩子們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莊稼是怎麼長大的?它們是怎樣變成可以吃的糧食的?農民伯伯如何護理農作物?」由此引發了孩子們關於農場信息收集和探索的系列活動,最終生成了有價值的主題探索活動。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深刻含義,理解了新世紀以來教育理論界所提倡的「教育生態化」。

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和成長,正如屠美如教授在《關於生態式融合課程》一文中強調的「以兒童直接經驗為基礎,把教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相聯系,使兒童在與文化、社會、自然科學知識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人格不斷發展」。

⑵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版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權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

⑶ 小班一日活動中科學活動課程游戲化實施方案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版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權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

⑷ "怎樣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

一、 《課程指導》的現實意義
新教材是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綱,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課程目標、內容及活動組織等較完整的課程框架和實施方案,對我們實施課程、提高教育質量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課程指導》還簡明扼要地給我們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的重點,將課程設計建立在兒童發展的基礎上,並創造性地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五大領域目標分解為四個年齡段的各領域目標,構建了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目標。這讓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更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也是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放棄了原來的以學科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備課方式,開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區、本園實際的園本課程模式。更好的促進孩子的發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兒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方面都有很明確的要求。通過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我的收獲
1.預設活動的內容與要求應更貼近和適合班級的孩子。
我現在能將近階段主題與本班幼兒現有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互相銜接,選擇確定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內容與形式。
2.活動中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內容。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生成活動很難把握,因此只能盡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讓我們深切的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他無時不有,無所不在。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與環境材料發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體驗和需求,形成自發生成活動。
3.將課堂教學與學習性區域活動有機結合。
在實踐中我們還意識到幼兒的任何一種知識經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區域游戲同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有意識的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內容有機整合,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
4.學會了反思和調整。
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主題活動的「生成與預設」,教育教學案例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新課程理念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5.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新教改讓我更深刻認識到要注重個別引導,要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盡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
三、新教材實踐中的問題
在實施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和困惑。
1.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還存在局限性,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背景和地域鄉土特點,有的與實際跟不上。它的主題教材的設計更多的針對了城市的幼兒園,甚至很多更適合大城市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和氛圍,部分教材內容與實際情況不適合。有些語言故事、音樂歌曲內容不及原有教材中傳統故事和少兒歌曲。
2.教師實施方面的問題。
理念與行為的脫節。教師們無論在思想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不能運用自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朱家雄教授對幼教改革的評價也曾說過:「如果說這場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麼主要還只是表現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方面,在教育實踐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體設施及家長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等許多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同幼兒園場地綠化,種植園區,活動場地的大小和設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還有許多包括周邊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訓,教學具的資源等等,還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長的配合。某些主題方面的資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長的支持和幫助。雖然家長的參與能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成長,但是過多的要求和收集,也會給工作繁忙的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
4.班級人數的問題。
新教材明確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幾年來,隨著我們對新教材的不斷深入理解,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我們也在逐步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要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關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級人數還影響到了教師對不同幼兒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個別幼兒的指導。對減少幼兒間的差異增加了難度。
還有新教材以主題網路的形式來開展課程,可是每一主題中的五大領域分配不均勻,有時一主題中音樂活動很少而美術活動很多,有時社會活動很多而語言活動很少。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