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蝌蚪園本課程
1. 中班科學《快樂的小蝌蚪》公開優質課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並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准備:電腦一台,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若干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環境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對生活周圍的小動物,有著強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長得是怎麼樣的,它是怎麼樣奇跡般地變成了小青蛙的?游來游去在干什麼?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通過「有趣的蝌蚪」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小蝌蚪的認識,也增進了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觀察、講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結合《綱要》精神,更加註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幼兒對蝌蚪觀察、了解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積極接納幼兒的觀點,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幼兒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在此活動中通過運用能直觀形象生動地將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將抽象變為生動,將靜態變為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里又多了誰?(小蝌蚪)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著什麼樣?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著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後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隻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置疑問,了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評析:這里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看完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麼變的?尾巴又有什麼變化呢?幼兒可能答: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集體製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評析:通過動作製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2. 園本課程的優缺點
談園本課程的優缺點,目前為時尚早。一是園本課程尚未普及,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了,缺點也表現得不充分;二是目前的「園本課程」多數是忽悠,為了搶生源,為了提高學費價格;三是,多數幼兒園根本不具備開設園本課程的條件,這是口號而已。因而回答這個問題,依據不很充分。那麼 何為園本?何為課程?園本即本園,立足於本園實際,體現本園特色,符合本園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應該是由本園教師進行的,以促進本園孩子的發展為目標的,解決的是本園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而課程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在這里我們所指的課程是狹義的課程,是專指學校教育中的課程。課程是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等在內的非常復雜和系統化的概念,而非只是有幾個教學活動內容就行了。對於目前大部分幼教工作者來說,他們缺少的正是系統的課程概念和知識。顯然這就是 園本課程的優點,即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辦園目標和程序系統,有自己的教材體系和評估體系,讓幼兒園姓|「幼」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絕不能把幼兒園辦成學前班。
其次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要創設園本課程,園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是什麼?這是直接關繫到園本課程開發成效的問題。如果真正是為了改善幼兒園的現有課程,真正從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的角度出發,那麼,課程開發就要分析和尋找幼兒園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並以此為依據,圍繞解決問題的過程去建構本園的課程。由於是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開發,因此,在開發的同時會關注需要學習、領會和應用基本的教育觀念、課程的基本知識和課程開發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話、合作將參與課程開發的所有人員形成的觀念呈現出來,與他人了解和分享,真正形成體現幼兒園本色的園本課程。這是優勢之所在,但目前道路還很長。
最後,我們要思考的是,從中國目前的幼教師資水平出發,哪條路更適合我們的課程改革,是開發「園本課程」還是實現「課程園本化」。目前有許多幼兒園都在大力編制屬於自己的園本課程,但是對於大多數的幼兒園來說,園長、教師還不具備自己編寫課程的能力。在還沒有搞清楚課程是怎麼一回事的狀況下編制課程,是非常令人擔憂的。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教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其結果不僅僅是得不償失,更有可能是延誤了孩子的發展。這是明顯的缺點。
其實實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需要的不是「園本的課程」,而是「課程的園本化」,也就是說,如何在已有的課程實施中,根據自己本園的實際情況,加入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和改編,創造性地運用課程,使之更能適合自己的教育對象,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和諧發展,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也是符合我們實際的。所以,結論為時尚早。道路需要探索前進,先不下結論,是最好的結論。
3. 幼兒園中班示範課《小蝌蚪的變化》
設計思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在這個季節里,總能看到很多小動物,小昆蟲,孩子們對這些充滿了興趣。剛好,班裡正在進行童話劇的排練,選材就是《小蝌蚪找媽媽》,孩子們對這個故事充滿了興趣,總能積極的投入表演。我想,為什麼不更深入的讓孩子們去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呢?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還可以激發他們關心小動物生長的情感。另外,考慮到目前西南大旱,乾裂的土地引人深思,因此結合這節課的內容,在最後加入了一定的節約用水知識,希望從小培養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4. 什麼是幼兒園的園本課程
根據本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及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也可結合當地的一些特色融入到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是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從而形成一種屬於幼兒園自身的一種課程體系。
5. 幼兒園園本課程是什麼簡答,謝謝,急 請幫我解答
園本課程(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的提出應該源自於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園本課程開發的理解可以從「園本」、「課程」、「開發」三個方面著手。「園本」即是以幼兒園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過程。雖然幼兒教育的具體執行者——教師,廣泛參與 課程決策,但園本課程不能局限於(或等同於)教師本位的課程開發。教師本位的課程指個別教師根據自己狹隘的經驗編寫的科目教材或資料,其結果往往是過於封閉、缺乏交流,使得園本課程不連續、不均衡。所以園本課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幼兒園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開放民主的決策過程,即園長、教師、課程專家、幼兒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幼兒園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等活動。在園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是參與性的,而最終的決策應當由所有參與教育經驗綜合的人共同決定。
6. 小型幼兒園特色課程:適合小型幼兒園的園本課程有哪些
這個問題好大,不好說,因為園本課程是在你的幼兒園開展基本教學成熟之後發展起來的,園本課程主要與本園的地理環境,社會特色,幼兒物點,家長群體素質有很大的關系,請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