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整合課程心得體會
1. 小學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當一個深夜睡眼朦朧的我看到BBS上二班團領導發的務必於周二之前上交「團情學習心得」的通知時,第一反應是,為什麼大學生還會這么無聊的活動,為什麼很久已經被團組織忘記的我們,或者被我們忘記的團組織,還要緊鑼密鼓的彼此大聲提醒:「我並沒有離開。」我意識到久已隱藏於我內心的懶惰,但深信「比我更忙」的人還有很多。
果然接下來兩天便是大家集思廣益的最好體現,團支書給每位同學發來郵件,發來範文,發來學習材料。「先進」的同學紛紛在網上介紹寫作心得,當然這些心得和團情學習幾乎毫無關系,無非是怎樣剽竊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罷了。想必這場風波之後,一些著名段落將會再一次被廣泛復制,唯一變化的是它們的排列形式。
這種現象我並不是初次見到,前幾天才剛剛經歷了一次。那天晚上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去旁聽黨員們保先活動的思想匯報。在這之前黨支書說明要各自進行思想上的全面總結,各位黨員按照要求寫出總結並挨個朗讀。……聽下來真正使人頭昏腦脹。這些總結除了寥寥二三篇外,幾乎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不外是嚴厲自我批評,然後提出幾乎相同的解決方案。我聽完了將近十篇之後,只好舉手問道:「自我批評真得要這樣做嗎?為什麼還要說『以黨員的要求來衡量自己』而不是『以優秀黨員的要求來衡量自己』?發言時能不能抓住一個重點來說?」潛台詞是,如果真相如同你們自我批評那樣,我很懷疑你們當初怎麼能入黨!當然木已成舟,我的發言對接下來的兩篇總結報告沒有產生任何作用。如果大家拿著多胞胎稿子去念,真不如不去念,要知道黨小組生活會並不只是黨員參加,難道表率作用就是這么做出來的嗎?會議發言就是讓黨外監督者們看笑話的嗎?天下總結一大抄,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想來我太缺乏政治頭腦,但旁聽過那次會議之後不免憤然一次。
追根溯源,我們和這種總結形式實在太熟悉不過了。還是懵懂小童的時候,紅領巾就已經繞到了脖子上面。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究竟懂得什麼,不外乎是看過幾部老影片,跟著老師念了幾遍「我愛天安門」「我愛中國共產黨」罷了。小孩雖然什麼都不懂,但大腦一片空白,極具可塑性。回憶起小學生活,有經歷的同學肯定能回想起每天早上在學校門口戴著紅領巾迎接師長的畫面。而小學的中隊長、大隊長,在學生中也算頗有人望的職務,因其常能組織活動,並以少年綿薄之力服務社會之故。雖然少先隊員們純潔向上,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每一個小孩都有紅領巾,這已經埋下了一顆地雷。
小學生變成中學生,少先隊員們14歲就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問題。令人「欣慰」的是除了極個別的「害群之馬」,大家都是好同志,少先隊員們全部變成共青團員。學習好的同學先變,學習稍差的同學則要發揚風格謙讓一下,但最後團支書不免要在班裡大喊「不是團員的同學請在某日之前交申請書」。不久之後大家在政治地位上再次一律平等,申請書大家都寫了,也全部通過了,看看每份申請書,就很能看到以後雷同的思想總結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最著名的申請書當屬中學某本語文書後一篇,當真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只是再感人的心聲,聽多了也就麻木了;再激昂的口號,聽多了也就審美疲勞了。張隻眼閉隻眼,凡是申請書,一律pass。
進入中學,每個班都會有一名團支書,下轄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各一名,可能還會有別的官員若干。團支書在某些時候會很忙碌,這些時候通常是交團費時、團員注冊時,其他時間這個「坑」被人想起的時候不多,N年之後寫簡歷時或許有用。中學生和小學生的待遇基本一樣,時間被教師和家長操縱,不同的是,中學生頭上還懸著把令人瑟瑟發抖的考試之劍,因而中學生更應該做的事情是學習。陶冶思想也很重要,因為作文在高考中比重不小,但「思無邪」就算了,事實上在各種社會思潮的輪番沖擊下,現在中學生「思很邪」。
在思想紛紛走上邪路的時候,團支書在哪裡?他手中拿的肯定不會是團章,不會是各種教育材料,他每天考慮的也肯定不會是怎樣培養自己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精神。他會自稱對於團章、對於各種會議精神再熟悉不過,沒有人比他更忠誠於共產主義事業。團章么,寫入團申請書時肯定已經看得爛熟了。問題是,寫申請書時,你真的看過團章嗎?
如此一來形成了頗為吊詭的事實,堂堂支部一把手,在理論方面和普通團員竟然相差不遠。不過這也沒關系,高考和這些思想根本無關,政治課也並非只是考這些東東,即使有關我們也有自申請書年代以來的優良傳統。大家怎麼說我怎麼說,參考書上怎麼說我怎麼說,標准答案怎麼說我就怎麼說,能得分的就是正確的。
既然支書泯然眾人,那麼普通團員既無爭權奪利之心,自然對團員意識不管不問了。即使平常心機一閃有事關人生社會大事的思想問題,苦無人予以解答,那根神經也就慢慢壞死了。「團」在團員心目中與團支書同樣變成不死不活之狀態,我們只記得,啊,團是要交團費的,每年是要注冊的,如此而已。
在這種普遍冷漠的環境下,仍會有不少積極分子破冰發芽,並在大學甚至高中光榮地成為共產黨員。但他們畢竟也曾身為團員,或多或少浸染了所謂的「共青團文化」。因而閱讀各種總結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一點並不奇怪。在那次會議上,我親耳聽到黨支書念總結時說到「入黨之時頗為草率」,不禁想,你高中就已經入黨,就不能推遲兩年以繼續鍛煉學習?難道會有人逼著你入黨不成?由此看來在很大程度上入黨,和入團有某種相似之處,就是「加入」並不代表你已懂得黨團的要義,而代表著你應該從此開始學習黨團的精神,這個理解似乎和當初黨團創立時的宗旨偏離不少,但令人遺憾的是即使偏離不少,也很少能有人真正按照這個已經降格的標准去做。這一點看看黨員們的思想總結就能看出。當然我不是黨員,可能對於黨員生活並不了解,大概會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說到這里,很明顯,從入團前的加入少先隊,到寫入團申請書,到共青團生活,到寫入黨申請書,對共青團、共產黨等組織的章程、內涵精神,一般人根本很少會去自覺了解。所謂「團員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一個消解的傳統,這一傳統在如今已經變得如此脆弱。絕大多數少先隊員不可能說得清少先隊的目標,絕大多數共青團員不可能認真體會共青團的精神。在這個環境之下,突擊要求被拋棄到角落中的團員們在「百忙之中」寫出思想認識材料,是一件多麼令人為難的事情。難怪團支書們要設法去尋找思想認識材料的「解題指導」了。這一件事說出來是多麼可笑,然而又是多麼可悲啊。
既然傳統的團員意識已經消解,那麼必然面臨著它的重構問題,否則長期的名存實亡會帶來更大危害。而重構普通團員的思想意識,對於已經渾渾噩噩度過多年時間的老團員們是多麼艱難。將一把火熄滅並不困難,但將灰燼點燃則要花費極大的能量。這不免要給每個有志於共青團建設的人提出一個難題,這個難題的解決,不能依靠蠻力把冷漠的團員全部開除,不能依靠利誘讓團員進行投機,不能困守於傳統思想教育的圍城中難以自拔。這個難題的解決,必須和青年人思想的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必須能夠使青年人真正認識到團員意識的可貴性與先進性。重構團員意識的工作是如此偉大,如此必要,又是如此艱巨。那麼更可靠的辦法無疑是走向問題的源頭,標本兼治,但那樣需要所有基層團組織負責人都要真正以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需要中央進行真正的重視,其中涉及到很多重大的根本問題,我在那個層面已經無從插嘴。,wΧ┾g#yg#yscn②peㄩbg#y2571356813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呵呵2570245781如果採納就請加分額..2570245781我的回答不錯吧,多謝多謝.
2. 對《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1000字作文
寫作思路:可以談論溝通層面的問問題技巧,也可以談論問題的價值性,而這又是問題的另外一個層面。如果你通通雜糅在一起寫,恐怕花一天的時間都寫不完。這時候你就要找准切入點,定下標題,才能穩穩地隨著標題的引導順利展開論述。
正文: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
試想,在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
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
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發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
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
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網際網路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
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地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3. 如何整體把握小學數學課程學習心得
為使每個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而且要把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目標有機結合,整體實現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需要日積月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涵的、與上述四個方面目標有關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 小學學習心得體會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准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准。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准,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