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評課記錄
⑴ 急著要5篇信息技術小學聽課小稿,記錄,有的幫幫下,謝謝!
班級 五(1)班 教師 周林文 課題 文件操作 教學過程簡單記錄: 一、 引入 教師:小明為了參加電腦繪畫比賽,畫了6幅畫,他把它們保存在「我的文檔」里,他想請大家幫他挑選一張送去評選,把他復制到「優秀繪畫作品」文件中,可他不會對文件進行操作,大家一起來學習文件操作,幫他完成這個任務。 二、 新授 板書:第21課 文件操作 1、選定文件 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演示連續選定和不連續選定文件,讓學生觀看圖標排列和變化。) 教師:滑鼠器每次只能選中一個文件,怎樣才能選中連續和不連續的多個文件呢? 板書: 1、選定文件 連續選定 Shift 不連續選定 Ctrl 分別講解操作方法。 學生練習選定多個文件。(學生也可從課本中獲取操作方法,P84「試一試」。) 今天我想同時打開多張圖畫,觀看時在任務欄切換,就很方便的瀏覽他的作品了。只要在選定多個文件後按一下回車鍵、雙擊或右擊選擇「打開」就可以打開多個畫圖窗口,大家試一試。請各個小組對每張畫評分,挑選最好的一張。 學生自主練習,分組討論,評定圖畫。 各小組匯報結果,確定最優的圖畫。 2、復制文件 教師:最好的畫確定下來,下面就把小明的這張畫復制到D盤「優秀繪畫作品」文件夾中。在學習畫圖的復制的時候,我們操作的過程是:選定——「編輯」——復制——目的地——粘貼,文件的操作類似,只是要對目的文件夾中再粘貼。 板書:2、復制文件 演示操作過程。 學生練習,用剛演示的方法完成文件的復制。 提出問題:你能想出另外一個復制文件的方法嗎? 小明想把這幅畫復制到軟盤中,應該怎樣操作呢? (小組分別討論、操作,鼓勵發現新的操作方法。) 小組匯報、小結:哪一種操作最簡便? 3、移動文件 教師:我們已經把需要的畫復制到「優秀繪畫作品」這個文件夾中,小明還在D盤建立了「小明的文件夾」,他想把「我的文檔」中的最好畫移動到他建立的文件夾中,怎樣完成呢? 板書:3、移動文件 演示操作方法。選定——「編輯」——剪切——目的地——粘貼 學生練習,用剛演示的方法完成文件的移動。 提出問題:你能想出另外一個移動文件的方法嗎? 小明想把這幅畫移動到 軟盤中,應該怎樣操作呢? (小組分別討論、操作,鼓勵發現新的操作方法。) 小組匯報、小結:哪一種操作最簡便?引導學生比較移動與復制操作中觀察目標盤的變化。 4、刪除文件 教師:在「我的文檔」里剩下的都是沒有用的文件了。下面老師給大家演示刪除一個文件。(用編輯菜單中刪除命令。) 邊演示邊講解,介紹回收站的作用,還原文件和清空回收站的操作。 提出問題: 能選定連續或者不連續多個文件進行刪除嗎? 你還知道哪些刪除文件的方法? 清空回收站後能再還原文件嗎?(注意不能隨意刪除文件。) 學生自主練習刪除和撤消刪除操作。 三、小結(略) 聽課後的意見及建議: 教師能緊緊抓住學生的需要,以「任務驅動」的方法引入本課的內容,讓學生產生了迫切的內需力,並且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情感需求:選「最好的作品」上交比賽,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何來完成自己的目的。在設計中各各環節緊緊相扣,承上啟下,遙相呼應。讓學生自主地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賽,獲知不同方法的不同用途與不同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主評價。 師在傳授過程中演示方法用得較多,缺少讓生探索的意識。在過程中,缺乏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生操作的點評幾乎沒有,鼓勵性的、表揚性的話語也沒有,對於各種方法的內在聯系,對於知識的各種遷移,教師沒有起到適時點拔,從而費時費力,對於「教」的方法的應用,少了些趣味性,連續性。
希望採納
⑵ 小學信息技術聽課記錄4篇。教案四篇(五年級下學期)
⑶ 信息技術課堂,如何進行評課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研員,聽評課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那麼如何評課呢? 作為學校來說,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離不開聽課和評課。每個學校最重視的就是教育質量。它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每個老師都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為追求目標。所以進行著一系列的聽評課活動。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原方法和手段。聽評課是我們一線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我們信息技術教材上就有這樣的材料,肖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以後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以後,每個人就是兩個思想。」所以,教師之間開展聽評課活動,就能達到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教藝的目的。聽評課有著幾大功能:一是教研科研功能。事實上,聽評課既是教研活動,又是科研活動。它都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它既是一個驗證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操作、升華為理論的過程。在聽評課中可以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教改信息,在執教中去運用。也可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循環反復,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二是激勵發展功能聽評課對開闊教師的視野,激勵他們上進,發展他們的教學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導教師走教學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三是教學診斷功能有針對性地去聽課,在評課時,對課做出綜合分析。分析過程中,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問題。要對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教學程序的設計諸方面做一透視,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後提出具體改進的意見。這是一個「診──斷──治」的過程。四是溝通協調功能。它能協調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教師與領導之間的溝通能力。信息技術課聽評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角度不同。信息技術課聽評課除了要從常規的評教學目標;評教材處理;評教學程序;評教學方法和手段;評教師基本功;評學法指法;評師生關系;評教學效果外,還要注意評價兩個方面:一是評價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我們信息技術課的最終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信息素養是一點一滴的貫穿在每堂課中的,每堂課中不但是要教會學生使用這項技能,還要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掌握這項技能,掌握的這項技能在生活和學習中如何運用,今後遇到此類問題時會運用所學技能進行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在聽評信息技術課時要注意評價這方面。二是評價學生的學。信息技術課對學生的評價要求應該更高。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表現在能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問難,積極動手實驗,主動和同學協作學習。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廣度如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較多,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多樣,除常規的讀、寫、練外,適時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適度。做到教師講解不超過1/2,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少於1/3。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否有效: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同伴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能從所給情境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提高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總之,有效的聽評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提高自身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