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音樂素養課程內容

小學音樂素養課程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2-04 22:06:48

1. 音樂素養課學習的重點有哪些

音樂素養是學習復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制,它是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是音樂基礎課,必修課。它包括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寫作、音樂欣賞和音樂史等多方面的綜合理論基礎。
是我國各藝術院校、師范院校音樂系各專業的入學必考科目和入校後的必修科目。同時也是目前器樂考級必須配套的音樂理論基礎。是培養學習音樂人的全面音樂素質提高的一門重要學科。

2. 音樂素養需要學習哪些內容

怎麼問這么大的問題!音樂素養很深啊!樂理是音樂基礎!視唱練耳是幫你掌握音準的!

3. 音樂素養課都上什麼的內容哪個的課程比較好

多數就音樂名曲欣賞之類的,比較單一。
不過天使音樂教室的音樂素養課形式和內容還好,他們參考了達爾克羅茲的教學理念,把體態律動、歌唱、聆聽融入到課程中,課程形式很新穎,內容也比其他的豐富了很多。

4.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而且是高級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作為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學會生活更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優良的品質做一個陽光向上快樂的人。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下面我就淺談一下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的。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而音樂教育則是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的途徑。當今社會,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向音樂教育發出新的挑戰。小學的音樂教育是整個音樂教育中最基本的環節,對小學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維、創造力的開發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中發怎樣促進小學生的音樂素質的提高呢?現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才會有一個愉快的學習音樂的過程。往往老師在教學中採用機械的教育方式,經常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喜歡學生音樂課上的活潑勁,以為這是在擾亂課堂,嚴令大家做好,只注重書本的知識,而缺少對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導致小學生對音樂課的反感,更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了,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因為音樂本身就是自由的、沒有束縛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學生學習的音樂的興趣,並善於保護和培養,教師要鼓勵學生動起來,善於表現自己更好的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培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美國著名心裡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當今的教育不再是過去了,教師應式的教,學生死板的學,而是把教育變的更為藝術,把學生的學變的更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的學,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在課堂中學生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思維,表現自己的能力,這也正符合我們學校所倡導的「少講多學、精講多練」,把學生培養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要以教授學生音樂知識、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同時把課堂教學變的靈活多樣,把教學陣地交給學生,教師只做一名「指揮官」,去引導、點播學生,而不是把學生變成「復讀機」,一塵不變的跟著老師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從點滴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可見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注意審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的素質。因為音樂是抽象的聽覺的藝術,要注意培養感知的能力來提高審美能力;音樂是充滿情感的藝術,字里行間都表達著濃濃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樂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的表達來提高學生的審美的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
總之,這些「素養」是需要教師一點一滴培養的,而對學生來說確是受益終生的,為將來具有良好的審美觀、價值觀奠定基礎。歸根到底音樂文化包羅萬象作為教師的我們還要不斷的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多學習、多看書,提升的自己的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摸索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來成就美好的人生。

5. 天使音樂的音樂素養課程包含些啥內容

天使音樂的課程分為五個模塊

6.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 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范疇, 音樂是使人達到完整的人, 即人之本性的人和人格健全的人; 是構建人的感性與理性協調發展的文化心理結構; 是開發直覺思維進而增強與抽象思維相配合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學生音樂課音樂素養 羅傑?諾斯曾說過「音樂之目 的有二, 一是以純凈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 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人的熱情。」 ①, 音樂不僅可以讓我們充實、 愉快、 輕松, 它還可以調節我們的心情, 陶冶我們的情操, 錘煉我們的意志,以及培養我們的個性。 「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②。 的確音樂它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 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 我們不能單一的去教授學生知識, 更因該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 什麼是音樂素養? 他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什麼作用? 「音樂素養」 它包括了音樂素質與音樂修養, 簡單來說「音樂素養」是指人的全面、 綜合音樂能力 , 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礎。 通常的音樂素養課程包括基本樂理、 視唱練耳、 名曲欣賞、 作品分析、 和聲學等。(但是在小學里我們主要是學習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 即能夠 演唱已學兒歌的譜子, 在高段還要求可以聽記簡單的單音。)。 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美育正是青少年成長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營養,藝術在美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而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 也有其非凡的位置。 然而在音樂課上加強音樂素養, 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創造意識的培養、 集體合作意識的加強等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音樂素養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形成技能的過程中有助於智力的發展。 二、 為什麼說音樂課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最好途徑呢? 第一、 學生僅僅通過學校里的音樂課來學習音樂素養是遠遠不夠的,除了音樂課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外, 我們還要結合家庭和社會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學校里我們可以通過節日里舉辦文藝活動, 來鼓勵學生踴躍參加; 在家裡學生可以參加一些特長班的學習, 像聲樂、 小提琴、鋼琴、 等。 通過各種途徑, 來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合作、 探究、 交流、 實踐的過程中, 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 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發展藝術感受與鑒賞能力、 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提升藝術素養, 最終使其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趣, 健全的人格品質, 健康的身心素質, 全面和諧發展的現代人。 第二、 我們要肯定音樂課是提高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最好途徑。 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 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首好的音樂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 美化人們的情操, 激發人們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④。例如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就是在非常的時期起了 積極的作用及影響。 但是現在的學生受網路和電視的影響, 小小年紀唱情歌得現象很普遍, 對於 這種現象只能說明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判斷能力還有所欠缺, 這就需要我們做老師的來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 對於流行音樂我們既不能盲目的全部接受, 也不能一桿子打死, 而是要將其區分對待。 三、 如何通過音樂課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注重個性發展、 重視音樂實踐、 鼓勵音樂創造、 提倡學科綜合、 弘揚民族音樂、 理解多元文化、 完善評價機制⑤。 本著這一原則為基礎, 在日常教學中我進行了 以下幾點嘗試。 第一、 加強音樂理論的教學。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我嘗試著改變以往一貫的教學方法死記硬背。 例如: 在學習《機器貓》 這一課時, 我不讓學生看書, 先給出一個沒有附點節奏的樂譜, 讓學生打著節奏讀歌詞,再給出帶有附點節奏的樂譜, 讓學生讀歌詞, 請學生說出兩次讀譜有什麼不同。 學生們都說前一次比較死板, 後者充滿活力。 當問到為什麼時候,卻沒有學生能夠說清楚, 這時候我在來講什麼是附點節奏, 它應該怎麼讀,為了讓學生記憶深刻, 我還講了它是怎麼來的(當然這是我依據理論知識自己創編的), 我先給出兩個八分節奏, 問一個八分節奏等於幾個十六分節奏, 學生說等於兩個十六分節奏, 我將兩個八分節奏中的一個八分節奏換成兩個十六分節奏, 接著我告訴他們有一個十六分節奏他很淘氣, 把自己抱成團就變成了一個小圓點, 於是就變成了附點節奏。 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學會了 歌曲的演唱, 還記住了什麼是附點節奏, 以及它在樂譜中的作用。還有一些其它的知識如切分節奏、 力度記號、 強弱記號等, 我也是利用相同的方法來進行的, 這樣既使學生容易理解, 又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 健康的藝術能使人生更加豐厚,良好的音樂則可以使人的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但是在小學階段, 我們不能急於求成, 一上來就要求學生欣賞那些交響曲、 小奏鳴曲、 小夜曲等,而是應該由低段到高段循序漸進, 從一些簡單的歡快的兒歌開始, 逐漸的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例如《多來咪》(電影《音樂之聲》 插曲)、《最美麗》、《溜冰圓舞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種太陽》 等歌曲。 到了高段也可以聽一些健康的向上的流行歌曲, 像前面提到的羅大佑的校園歌曲、 配合節日創作的歌曲等。 第三、 教學方法是獲得音樂教育的重要途徑。 教學是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活動, 教學方法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自從人類有教學活動開始, 也就有了 教學方法的創造和應用。 每次在備課時我都會問自 己幾個問題,(1)、 這節課該創設什麼樣的情境?(2)、 怎樣引導學生討論知識點?(3)、通過什麼方法去表演歌曲? 針對不同的課, 尋找不同的教學方法。 例如:河北民歌《對鮮花》 我採用了 創編法來學習歌曲, 先教第一段歌詞在讓學生根據日常知識來創編歌詞, 最後自學其餘三段歌詞; 《蝸牛與黃鸝鳥》我採用了 表演法, 先學會歌曲的演唱, 在進行小小音樂劇的表演, 既鍛煉了學生的動腦能力, 同時也因為要做道具而鍛煉了 學生的動手能力。 人們常說,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 凈化靈魂, 這當然和音樂的特性以及人們對音樂的心理感知是分不開的。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 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 最有影響力的音樂教育家, 在他的教育哲學中, 道德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的。「安上治民, 莫善於禮,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其中「樂」 即取得和諧的意思, 他提倡的是以音樂來 提高品德。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強調音樂對人思想的凈化作用, 他說:「音樂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 ⑥。 他認為, 音樂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教育以外, 還承擔把人教育成美的人、 完善的人。 所以, 一個人從小到大, 對音樂情感的體驗會隨著社會實踐、 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而得到提高, 同時也將會從中豐富自己的情感。

7. 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從普通高中的音樂核心素養來看,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自主音樂需要
自主音樂需要是學生自覺進行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基本動力,也是學生自主發展素養在音樂學科的具體體現。發展學生自主音樂需要有情感、認知和意志等不同層次,其一是對音樂產生興趣愛好,將參加學習音樂和音樂活動作為獲得快樂生活,滿足審美需求的一種途徑;其二是在有實際體驗的情況下,主動將音樂作為保持心理健康和諧的工具;其三是把學習音樂作為提高文化修養、促進自我發展與完善的自覺追求,將參加音樂活動作為一種文明生活的方式。對於經過十餘年學校音樂教育的高中生來說,自主音樂需要主要表現在:能積極參加各類音樂活動;對音樂具有一定的興趣愛好;能經常用音樂給自己帶來快樂情緒;能主動選擇合適的音樂活動調節情緒、平和心理;參加音樂活動時具有較主動的審美意識。
二、音樂實踐能力
音樂實踐能力是學生音樂素養的重點。普通高中學生應具備的音樂實踐能力主要包括音樂表達與表現能力、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音樂創造與想像能力、音樂交流與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樂表達情感的能力。學生掌握音樂實踐能力應以用為本,圍繞學生在校時和畢業後經常進行的音樂活動,重點培養選擇合適作品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現優秀作品的能力,即興表演和創作的能力等。音樂能力的基礎源於音樂實踐經驗,因此,學生應具有較豐富的歌唱和聆聽經驗積累,應熟悉經典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應熟悉各類常用的音樂活動形式。作為音樂實踐活動的基本技能,學生應能夠較准確地歌唱若干首中外著名歌曲和公共活動常用歌曲,能視譜歌唱或演奏簡單作品,能較好地融入集體歌唱或演奏等表演活動,以便在需要音樂的場合選用合適的形式與作品參與音樂活動。
三、音樂情感體驗
音樂情感體驗是指學生在聽、唱、奏、動等音樂活動中,通過直接體驗(音樂感知覺直接產生的情緒體驗)和間接體驗(音樂表象及聯想產生的情感體驗),用音樂表達與抒發情感,或從音樂感悟與激發情感,這是音樂從音響形式轉化為情感本質的關鍵過程。音樂情感體驗能力是重要的音樂素養。高中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有三種主要實踐形式:一是在音樂實踐中體驗美感;二是用音樂作品抒情詠志;三是通過音樂活動怡情養性。培養學生音樂情感體驗能力應側重高中階段音樂課的實際育人功能:學生在興致所至時能選唱昂揚、歡樂、抒情的音樂作品抒發自己向上向善愛美的志向與感情;在心理失衡時能選聽勵志、和諧、優美的音樂作品調節情緒和修養性情;在參加集體音樂活動時能有意識地從優秀音樂作品中感悟美德、陶冶情操;能對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網路、演出和影視中的音樂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判。
四、音樂文化理解
音樂文化理解是重要的社會人文素養。高中學生對音樂作必要的文化理解,有助於學生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認識音樂,也有助於學生從音樂發展的角度認識社會。音樂文化理解應包括認知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特徵;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系;理解音樂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影響。考慮到學生高中畢業後參加音樂實踐活動的實際需要,學生對音樂的文化理解應以四方面為重點:識別中國與世界音樂的主要種類與特徵;認知音樂的主要形式、藝術特徵與文化價值;了解音樂在舞蹈、戲劇、影視中的應用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知曉音樂發展的時代背景與社會意義。

8. 什麼是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音樂的核心素養不單純是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專要有對於音樂較高屬的認知
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較深層的感悟能力。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 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

音樂能使我們充實、愉快,輕松,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8)小學音樂素養課程內容擴展閱讀

只有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才會有一個愉快的學習音樂的過程。往往老師在教學中採用機械的教育方式,經常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喜歡學生音樂課_上的活潑勁,以為這是在擾亂課堂,嚴令大家做好。

只注重書本的知識,而缺少對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導致小學生對音樂課的反感,更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音樂的興趣了,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

因為音樂本身就是自由的、沒有束縛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學生學習的音樂的興趣,並善於保護和培養,教師要鼓勵學生動起來,善於表現自己更好的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