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2011年初中英語新課程標准

2011年初中英語新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2-05 07:26:12

❶ 2011年版的初中英語課標和2017年版的有什麼區別

沒有太大的區別,可以把兩個標准對比一下。

❷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01年和2011年的區別

主要學習的方面沒有什麼變化,相對比2001版的有以下幾點變化:

  1. 引言

  2. 2001:英語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英語教育尚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3. 2011: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增進中國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語課程有利於提高整體國民素養。英語課程對青少年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 2.總目標:

  5. 2001: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6. 2011: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

  7. 3.基本理念:

  8. 2001:

  9.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10. 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11. 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12. 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13.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14.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2011:

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4. 課程性質

2001: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主要語種之一。英語的學習既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發展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2011: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

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5.評價建議

2001: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注意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各級別的評價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


2011:

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依據課程目標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准;

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

形成性評價要有利於監控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

合理設計和實施初中畢業學業考試。


然後是在目標啊,語言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有了很多改動。

❸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內容

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職業選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英語課程有利於學生體驗中外文化差異,豐富思維方式,增進國際理解,提高人文素養。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並重,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性

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課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性化的活動,學習者由於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靈活多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等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連續性和漸進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等級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

(四)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採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五)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並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思和健康人格的發展。評價體系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日常教學中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

(六)豐富課程資源,豐富和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路信息為學生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三、課程設計思路

英語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和先進的外語課程理念為指導,綜合考慮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建立一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系統而持續漸進的英語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最終目標,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從五個方面設計整體課程目標和分級目標,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它們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使英語課程既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優化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較強的文化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❹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外研版

到網上收一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