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健康課程心情播報
㈠ 幼兒園健康社會中班(生活中的標志)視頻
一、活動目標: 1、理解什麼是長大,激發幼兒對成長的嚮往,體驗成長的快樂. 2、能用動作、表情、語言表達小動物們成長的喜悅心情. 二、活動准備: 1、幼兒事先收集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照片若干張,活動前請四位幼兒漂亮情景表演的內容. 2、小熊、小馬、小象和小兔的頭飾個一. 3、幼兒每人帶小時候穿過的衣服、鞋子等物品若干. 4、幼兒用書27~29頁. 5、掛圖《小熊長大了嗎》. 6、語言磁帶. 三、活動重點:激發幼兒對成長的嚮往,體驗成長的快樂. 四、活動難點:能用動作、表情、語言表達小動物們成長的喜悅心情. 五、活動過程 : 1、情景表演,激發幼兒興趣. (1)請四位幼兒帶上小熊、小馬、小兔和小象的頭飾,表演小動物的語言和動作. (2)小熊、小馬、小兔和小象都說自己長大了,小熊長大了嗎?我們一起聽聽故事吧! 2、結合掛圖,欣賞故事. (1)教師結合掛圖講述故事一遍. (2)小熊的朋友是誰?為什麼小動物都說自己長大了?引導幼兒用動作、表情、對話來表達動物成長的快樂心情. (3)小熊長大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說說不知不覺中小熊已經長大了,他的衣服、鞋子、帽子都變小了,連原來跳不過去的小河也能輕而易舉地跳過去了. (4)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3、尋找"小時候"的我. (1)你們小時候長什麼樣子?和現在相比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相互欣賞小時候的照片,說說自己成長的變化. (3)你長大了嗎?我們班了有哪些小朋友最大呢?為什麼你覺得自己長大了?引導幼兒從身體長高了、體重增加了、學會做很多事等方面來講述有關自己長大的事情. 六、活動反思: 《小熊,你長大了嗎?》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故事中小馬、小兔、還有大象都長大了而且都有了很多本領.但是小熊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也長大了,它的衣服、鞋子、冒子都變小了,連自己跳不過去的小河現在也能輕而易舉地跳過去了.
㈡ 幼兒園健康領域方面的學習心得體會
三——四歲外來民工子女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培養的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已經日益彰顯和突出,然而,這一地位的穩定和更加顯著,則有賴於建設上海力量的源源不斷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化的城市需要現代化文明的支撐,而文明的程度除了經濟和精神的指標以外,個人衛生習慣也是一個重要方面。社會是由無數的個人組成的,社會的文明進步實質是個人文明進步的體現,只有個人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才成為可能,而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長大以後才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文明的社會人。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要想造就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必須從小抓起,這就為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說過,教育是未來的事業,教育的目的為完成生活做准備。為了使幼兒未來能具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必須高度重視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三——四歲幼兒正處於動作、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品行習慣將伴隨人的一生,並對完整人格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這又是一個好模仿的年齡階段,各種行為尚未定型,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具有塑造其行為模式的功能,所以幼兒園和家庭是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重要場所,教師和家長則相應成為了幼兒的行為示範。隨著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的逐步確立,上海城市人口中外來人口的比重已經佔有了相當分量,而且這種比重還有逐漸加強的趨勢。隨之帶來的便是外來人口子女入園增多的現象,就本園今年入園的生源情況分析,外來人口子女比例佔85%,其中尤以民工子女為多。由於外來人口的素質參差不齊,個人衛生習慣也各有差異,這就使得本來就良莠不齊的家庭環境和家長示範作用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特點,有的甚至對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產生負面影響。於是就出現了剛入園的民工孩子穿戴不夠整潔衛生,不懂得保持自身潔凈及環境衛生,不懂得洗手、擦臉與入廁的正確方法,不懂得吃飯時保持自身及桌面、地面的清潔。這種不良傾向如果不加遏制,後果將不堪設想。社會心理學家勒溫的場內力學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兩股力量或是在單獨的條件下或是在相互依賴的條件下,相互抗衡的結果。所以,我們應採取同時增加轉變力和減弱抵抗力的策略去克服幼兒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形成良好的習慣。加上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個人衛生意識尚處於朦朧狀態,可塑性非常強,這就更要求教師在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積極採取有利措施,幫助幼兒及時改正不良傾向,形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不僅正確體現了教育與生活的關系,而且為幼兒以後具有健康的體魄和高質量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利保障,更利於把幼兒培養成一個適應社會發展的完整的社會人,從而有助於整個社會的高效發展和文明進步。為此,提出本課題。 主要參考文獻: 《學前教育新方略》 金予菡 編著 《幼兒園保育》 閹岩 主編 《生活活動(2—4歲)》 教師參考用書(試用本) 二、研究目標 從本園所三——四歲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出發,認真分析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形成的原因,探索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的方法措施,使幼兒初步認識到個人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通過老師的組織指導,使幼兒逐漸改變不良的衛生習慣,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家園協同達到提高幼兒父母衛生文明程度的目的。 分目標: (一)幼兒發展目標: 情感:喜歡干凈衛生的個體感受,樂於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參與養成個人衛生習慣的各種生活活動。 認知:初步了解個人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了解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各項基本內容。 技能:學會保持手部、臉部、衣服、鞋子等干凈衛生的基本方法,學會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 習慣: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二)教師能力目標: 1、能創造性地提出各種形成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方法措施。 2、能進行仔細觀察並及時做好記錄及反思。 3、會利用多種材料,採用多種形式,使幼兒初步認識到個人衛生習慣包含的內容,並通過多種渠道,靈活多樣地進行實際操作,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4、 完成與課題相關的測評分析。 三、研究對象與時間 研究對象: 良清托兒所 幼小班 三——四歲幼兒 三十名(其中民工子女佔85 %) 研究時間: 2003年11月——2004年8月 四、研究內容: 1、研究三——四歲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制定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包含的內容。 2、研究糾正三——四歲幼兒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及形成其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方法措施。 3、研究三——四歲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形成中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作用。 4、研究各項措施的實際效果及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的改進和形成狀況。 五、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測評法、對比法、調查法。 六、研究過程 (一)准備階段:2003年8月——2003年9月 組織課題組老師學習相關理論,提高對個人衛生習慣重要性的認識,研究幼小班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及培養良好個人衛生習慣要達到的目標,提出課題設計思路,完成課題方案及測試表格設計。 (二)實施階段:2003年9月——2004年6月 (1) 對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進行前測分析。 (2) 對研究內容及專題進行研討,做好觀察及效果記錄。 (3) 相關教師互通課題進展情況,交流相關資料。 (4) 對幼兒個人衛生習慣進行後測,並以圖表等形式進行分析。 (三)總結階段:2004年6月——2004年8月 (1)完成結題報告。 (2)組織課題展示活動。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4)將課題進行過程中教師的觀察筆記、個案分析、措施設計、效果實例記錄等以文字、照片等形式進行整理匯編。 七、課題組成員 組長: 良清托兒所所長 組員: 良清托兒所幼小班教師 八、完成課題條件 1、 課題組老師通過學習,意識提升,已經充分認識到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對幼兒個人、對幼兒家長、對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以及對全球環保工程的重大意義,並且會運用各種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的措施,通過各種途徑使幼兒明確個人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及內容,會耐心細致的指導幼兒,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幼小班師資力量較強,老師是新老搭班,豐富的教學經驗與靈活的創造性相結合,更有利於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有效的養成個人衛生習慣。 3、 教育經費投入有保證,為課題進行創造了物質前提。 九、結題形式 1、研究報告 2、結題報告 3、專題小結 4、幼小班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展示。 5、糾正幼兒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及培養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中教師的方案設計及效果分析匯編。 6、對教師能力及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形成進行測評分析。(表格式、圖表式)
㈢ 幼兒園開展的健康課程,主要都講什麼
幼兒園目前開展的健康課程,對於孩子的健康以及安全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幼兒園的兒童,很多是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所以幼兒園的主要健康課程的重點也在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安全知識上。
孩子通過對健康課程的學習,可以慢慢地培養一些生活中的基本能力,同時讓孩子具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開展的課程。
孩子的健康課程父母也要積極地參與進來,不光靠幼兒園的教育,孩子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手把手的教學,讓孩子學得更快,進步得更快。
㈣ 幼兒園 健康課 怎麼上哦
1、課本上的基本常識交給孩子。 2、提醒孩子注意生活中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問題。 3、學習幼兒廣播體操《大公雞喔喔叫》。
㈤ 幼兒園大班教案健康《不開心怎麼辦》
活動目標 1 、教幼兒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2 、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高興快樂有利於身體健康。 滲透目標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為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奠定基礎。 活動准備 1、多媒體《別來煩我》 2、微笑卡,音樂磁帶,錄音機 3、區域活動准備工作 活動過程 (一)《我高興,我快樂》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當行為。 1、師:今天來了這么多老師看小朋友做游戲,你們高興嗎?來表示一下吧!(鼓掌歡迎)老師為小朋友們製作了許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來看一看,上面是什麼表情呀?(生氣、微笑、傷心)小朋友做一做這些表情。 現在小朋友自己選擇你喜歡的表情,然後把它戴在脖子上。 2、教師觀察幼兒戴的是什麼表情。 3、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介紹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總是愛發脾氣、生氣,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總是為一些什麼事發脾氣,生氣好嗎? 幼兒看多媒體 看完後,教師和幼兒圍成圓圈坐好。 4、提問: (1)小朋友喜歡青青嗎?為什麼? (2)她總是為一些什麼事發脾氣,生氣呢? (3)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呢?(從早晨起床開始說起,對照例子,幼兒說自己) (4)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過不高興,或生氣的事嗎?幼兒(說一說)如果遇到不稱心的事或要求沒有被滿足,你可以用什麼更好的辦法解決? (5)師:小朋友知道生氣、傷心、發脾氣為什麼不好嗎?你生氣的時候周圍的人怎麼樣? 5 、師小結: 小朋友都知道隨便發脾氣,生氣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失去很多小朋友,經常發脾氣,生氣,時間長了會不愛吃飯,不愛運動,不愛和小朋友交往,會影響身體健康,會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的。那麼保持什麼樣的心情才有利於身體健康呢?(高興,快樂)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在你們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讓你們高興開心的事情呢?(幼兒熱烈討論) (1)師;你會為爸爸媽媽小朋友們做哪些事情,讓她們高興呢?你為爸爸媽媽做事,爸爸媽媽說什麼? (2)師:對,小朋友們不但要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情,還要想辦法讓別人感到快樂,開心。當你幫助了別人,別人的心情怎麼樣,別人會怎麼說?那你的心情呢?
㈥ 幼兒園大班7月健康課程
【活動設計】 現在的家長和老師都很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對孩子在情緒情感方面關注得不夠。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發現孩子在活動中有時候出現情緒不穩定,不能夠作及時的自我調節。幼兒園的生活相對於幼兒來說,還是很輕松和愉快的,壓力不是很大,而小學的生活和幼兒園的生活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從作息時間和作業量上幼兒可能不能一時適應。因此,我設計了情感教育活動「看得見的情緒」,讓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初步的調節情緒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情緒,並能辨認幾種基本情緒。 2、能對自己的情緒作出確切的表達。 3、了解不同情緒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初步知道調節自己的情緒。 【活動准備】 1、六個情緒臉譜(興奮、高興、悲傷、憤怒、害怕、煩惱)。 2、做有六個情緒臉譜的大色子。 3、每個幼兒一個情緒溫度計。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兩段音樂(高興和悲傷的)。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曲子,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好後告訴老師你的感覺怎麼樣? 聽曲子「趕花會」。 提問:聽後你的感覺怎樣?(高興、快樂) 再請小朋友聽一首曲子,告訴老師聽的感覺怎樣? 聽曲子「北風吹,扎紅頭繩」。 提問:聽後你的感覺怎樣?(傷心、難過)。 教師小結:「傷心、高興都是人的情緒,今天教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張表情臉譜。小朋友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情緒,並學一學。」 幼兒學完後,個別提問:說出你什麼時候興奮?什麼時候高興?…… 二、游戲:玩色子。 1、請小朋友上來扔色子,色子扔到一處情緒時,這位小朋友要試著做也這種表情,並說說在怎樣的情況下會有這種情緒。 2、玩色子的小朋友根據指到的情緒,做相應的表情,讓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扔到的是什麼表情。 三、討論如何調節不良情緒。 1、你喜歡哪一種情緒,哪些情緒你不喜歡? 2、如果你生氣、害怕、難過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怎樣才能讓自己有個好心情? 3、教師小結。 每個人遇事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那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是憤怒、悲傷、痛苦等不良情緒對人的身體健康是不好的,而愉快、平靜等良好的情緒是有利人的身體健康的。當我們生氣難過的時候,要想想快樂的事情,或找別人談談自己的心情、感受,讓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情。我們小朋友快要離開幼兒園變成一個小學生了,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還會遇到許多的困難,發生許多不開心的事,小朋友要想辦法讓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情。老師希望我們大(2)班的小朋友能夠天天高高興、快快樂樂。 四、游戲:玩情緒溫度計。 師:小朋友發熱的時候你怎樣才能知道你發燒多少度?(體溫計) 我們又怎樣知道今天天氣多少度呢,用什麼來測量? 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情緒溫度計,請小朋友自己玩一玩。在10度以下是悲傷的情緒,在10-30度之間是高興的情緒,在30-50度之間是興奮的情緒。你玩到什麼情緒,你就說一說你在什麼時候是這種情緒。 小朋友自己玩,教師個別詢問。 玩後提問:你最喜歡什麼情緒? 五、舞蹈:娃哈哈。 活動延伸:繪畫活動《有趣的表情》。 啟發幼兒畫出自己常有的幾種表情,或者畫自己喜歡的表情,鼓勵幼兒邊畫邊與同伴交流自己當時的心情
㈦ 幼兒園健康教案怎樣讓自己的心情變好
  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丹竹頭幼兒園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  主題教案  班級:zk3c         周次:第八周         授課老師:屠新 課程領域 健康  活動名稱 《 心情變好的方法 》 教  學 目  標  1.學習讓心情變好的方法。  2.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  教 材 分 析  重 點  讓小朋友都知道可以用哪些方法讓心情變得好起來。 教具  1.「生活小絕招」 :《心情變好的方法》  2.掛圖: 《心情變好的方法》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一、拿出一個不高興的布娃娃,讓幼兒猜一猜它為什麼不高興。  二、請幼兒講一講生活中遇到的不高興的事和如何讓心情變好的方法。     1.曾經有什麼事令你不高興,為什麼?    2.不高興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3.怎樣使自己的心情變好的?     4.如果看到別人不高興,你有什麼辦法讓他高興起來?  三、同幼兒一起閱讀《心情變好的方法》畫面,請幼兒一起說一說:    1.畫面中的小朋友都用了哪些方法讓心情變得好起來?    2.這些方法有效嗎?為什麼?     3.在幼兒講述和談話過程中,提醒幼兒盡量使用清楚完整的語句,鼓勵幼兒獨特的想法。  教學反 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難以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下次 類似課程,我會讓幼兒提前思考組織自己的語言,課堂對有準備的 幼兒進行表揚。
㈧ 幼兒園健康課上些什麼
幼兒健康教育分類目標、內容 幼兒健康領域內容的選擇 「既適合幼兒身心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事件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健康的經驗和視野」。 1.生活習慣 (1)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衛生習慣。 (2)幫助幼兒了解初步的衛生常識和遵守有規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義。 (3)幫助幼兒學會多種講究衛生的技能, 逐步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2.飲食與營養 (1)幫助幼兒認識常見食物名稱、種類及其特點, 知道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 (2)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3)幫助幼兒了解膳食均衡的簡單知識及其意義, 培養幼兒不偏食的良好習慣。 3.人體認識與保護 (1)幫助幼兒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並了解其主要功能。 (2)幫助幼兒獲得預防常見病的簡單知識, 初步培養幼兒不怕傷痛,樂於接受預防接種和疾病治療的態 度及行為。 (3)幫助幼兒理解心情愉快對身體有好處。 (4)幫助幼兒學習保護身體主要器官的最基本的方法。 4.保護自身安全 (1)幫助幼兒了解水、火、電、煤氣、刀具、 常用葯物的使用常識和注意事項。 (2)幫助幼兒認識遵守交通規則的意義。 (3)幫助幼兒獲得應付意外事故(尤其是火災、雷擊、地震、 台風等)的常識,懂得要及時避開危險場所。 5.運動能力 (1)在教師的幫助下,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 (2)引導幼兒樂意參加嘗試著玩各種小型運動器材並能玩出花樣, (3)冬季,引導幼兒樂意參與室內熱身活動,堅持在戶外進行短時間運動。 (4)在教師、保育員的提醒,幫助下,注意隨時增減衣服,知道用毛巾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