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怎樣教

新課程怎樣教

發布時間: 2020-11-29 05:10:43

Ⅰ 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1. 胡春洞、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中小學外語教學法》版,1996 年;2. 張正東,權《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 年;3. 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年;4.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 2002 年。

Ⅱ 淺談怎樣進行農村語文的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是構成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所以我個人認為:改進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1、教師要改進閱讀教學方法
(1)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意義。「知識不是被動地從一個人傳輸給另一個人,有效的課堂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課堂教學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但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並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去學習、體會、交流;另一方面,當學生出現意見分歧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更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時也要做出果斷的結論。如:我在教《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時,就讓學生實行了自主、合作、探求學習方式。教學中,學生對「故事的結果已經有了,作者還寫最後一節」產生疑問,為此我把學生分為提問組和回答組兩組。提問組要求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回答組要根據課文內容自尋答案。經過讀書,小聲的商議,一番提問回答後,學生明白了最後一節不能刪去的原因是這一節點明了中心。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2)注重學生的整體感知。總的來說,「整體感知」 就是讓學生從宏觀上了解文章在「寫什麼」和「怎麼寫」的過程,是對文章初步的領悟和體會。因此初讀課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應該放在課堂教學的第一位。因為只有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後,才能作進一步的分析及感悟。而在全文重點分析後,對課文的整體回歸,會再次溝通學生的整體意識。例如:在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學生回答後,我再引導學生圍繞「徐悲鴻為什麼勵志學畫,怎樣勵志學畫?」去重點分析課文。當學生理解課文後,在進行課堂總結時我問學生:「學習了這篇課文後,你懂得了什麼?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麼」,這樣讓學生再次去整體把握文章,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要激發學生的「情」,在激發時要講策略,轉換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聯想、想像也同樣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閱讀中的表情是從句子中、詞語中理解出來的,並不是強加進去的。例如,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軍神》中沃克醫生給劉伯承做手術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文本背景、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沃克醫生由衷的敬佩之情,以及劉伯承堅強不屈的性格。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學生的感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
「新課程提出要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雖然僅僅調整了兩個字的位置,但是裡面蘊含的教學思想卻非常豐富。」《新課程怎樣教》中也講到:「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起點,是培養探索精神的直接動力。」而在農村這塊「閱讀的沙漠」中崛起「閱讀的種子」並非易事。如何激勵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我所採取的一些做法是:
(1)教師范讀,感染學生,激發興趣
考慮到農村學生的識字程度、朗讀水平和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品賞能力差的弱點,教師的有感情范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師自己進入了角色、動了感情,才可能使學生領會「文美」,才可能把學生引入意境,激發閱讀興趣。范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細心、正確聽出教師的語速、輕重緩急等,讓學生進入文章意境,從而營造了氛圍,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我教《第一場雪》一課時,通過有感情范讀描寫下雪後的句子,作者寫雪景時運用了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寫法,[即(靜態描寫):「好大的雪啊!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松、沉甸甸的雪球。」(動態描寫):「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為理解課文做了鋪墊。整個過程使學生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便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2)多種方式,興趣升華
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採用各種方式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或以情設趣,或以疑激趣,或以電教媒體引趣等。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我注意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並適時召開閱讀交流會、故事會等,給學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展示的平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如:在課堂上學習古詩《峨眉山月歌》時,我有意的教給學生一些閱讀古詩的方法,講一些詩人李白的典故,然後推薦一些李白的詩給孩子閱讀。在學了《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兩篇寓言後,我告訴學生一些寓言的文體特點,然後向孩子們介紹《伊索寓言》,讓他們自己憑個人興趣去閱讀其他寓言,體會寓言的寓意,感受寓言的優美。通過這些方式,學生閱讀興趣大增,從原來不願讀,到現在主動借書讀,從原來只讀漫畫書到讀經典文章,學生閱讀興趣得到升華。
(3)在班級中營造一個好的閱讀氛圍
班級中自我開始,每人一周制訂一定的閱讀量,再採取一些辦法予以檢查,對完成得好的學生予以精神鼓勵,既在班級中樹立了榜樣,讓榜樣去影響更多的人,又讓孩子們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自覺地去閱讀。而且還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課外閱讀雖多為自讀,但適當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過課外交流活動,一是對課外閱讀具有促進作用;二是激發興趣,學生讀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會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通過交流,既使本課所儲存的信息,得到了增長,又能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增強與人交往的能力。
3、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在新課標教學中,提倡「授人以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無不有益。基於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特點,更需要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堅持不懈、科學的訓練,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以致用。第一,要養成認真的閱讀態度。必須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這樣才有利於准確地從閱讀中獲取信息。第二,要養成動手的閱讀習慣。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習慣地對重點詞句、不解之處,做上記號,再勤於動手去查閱工具書及向老師提問。在閱讀中「君子動口不動手」是難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的。第三,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讀書動口不動腦,則純屬「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便無法理解課文更談不上創新,也將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因此,在讀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讀思結合,不斷地去發現問題,在積極的思考中,盡可能地去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第四,將讀與寫有機地結合。在讀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
三、結束語
總之,農村小學的閱讀教學必須改革,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跟上時代步伐。在閱讀教學中,不要太追求結果,要努力注重過程。應該立足於促進每一個學生的長遠發展,讓學生學會閱讀方法,把學習的主權歸還給學生,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Ⅲ 中國農村英語教育現狀及解決

1. 胡春洞、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中小學外語教學法》,專1996 年;屬

2. 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 年;

3. 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 2002 年。

Ⅳ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 胡春洞、張思中,《抄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中小學外語教學法》,1996 年;

2. 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 年;

3. 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 2002 年。

Ⅳ 《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讀書心得

《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一書匯集全國100位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在新課程精彩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旨在展示教師優秀的教學經驗和獨具魅力的教學智慧,給我們教學一線教師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教學以深刻的啟迪。本書圍繞當前課改的一些關鍵問題、熱點問題來構建全書的整體框架,體現出極強的針對性。內容為第一章:新課程怎樣提煉教師的素養,第二章:新課程怎樣備課,第三章:新課程怎樣上課,第四章:新課程怎樣說課,第五章:新課程怎樣聽課,第六章:新課程怎樣評課。這六大內容涵蓋了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每章先講述理論,然後再配以精彩的案例,非常實用、可讀.
書中提到把學生教活很重要的三個方面是: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讓學生有思維活動,有數學思考;要交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數學學習習慣是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些數學活動的特殊傾向,一定的學習行為重復多次就會形成一定的數學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趨向定型化、穩固化,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的表現出來。因此,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有利於他們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在人生之旅上不斷獲得成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可溯性大,一但良好習慣養成,就能使其終身受益。
都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因此培養問題意識,引導自主質疑,是自主學習的關鍵。但在平常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願意提問,不會提問。實際上,學生們上課不提問發言,是學生的主動參與權實現不充分的結果。很多時候,讓學生自主地說是要花很多時間的,課堂上,老師為了把每個知識點都講到,於是把本該由學生說出的東西都說了,老師說的越來越多,學生自然就說的越來越少。另外,老師對學生的發言總是要求很苛刻,要說話聲音響亮,說得完整,說的最好是標准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也不太願意多表達了。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財富。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都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語言,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要想使學生會提問,多提問,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其次,要想讓學生會提問,那老師就要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認知規律的情境,設計出學生感興趣,能吸引學生,激發他們主動思考的問題。在平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提問的方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中要培養的數學習慣有很多,作為教育工作中的一線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對他們在學習中出現的不良行為要幫助他們及時改正,並能從源頭起杜絕這些現象,使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樣他們便會在人生之旅上不斷獲得成功。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充實知識,更新觀念,拓寬認識領域,終生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Ⅵ 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責和素質

一、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職責包括:
1、認真履行任課教師職責。
2、認真鑽研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3、加強自身學習,不斷進修提高,重視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帶好電腦興趣小組。
4、熟悉微機室的整體運作,正確使用有關電器設備和儀器,能對機器做好日常的維護,及時排除故障,經常檢查微機室的溫度、電源電壓,管好電腦室的工作環境。
5、嚴格遵守規章制度,設立使用登記表,杜絕使用不經允許的軟體,不私自外借各類軟硬體,做好防病毒工作。
6、加強管理,未經領導同意,外來人員不得上機操作。
7、加強對學生愛護微機室儀器、設備的教育,搞好清潔衛生工作。
二、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有師德高尚、樂於奉獻、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塑造學生。
2、力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新課程改革是當今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引起了整個社會的普遍關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進一步思考,新課程怎樣教,怎樣教得更好,成為參與課改的主要實驗者。
3、具有較高的信息能力。即操縱、利用與開發信息的能力。
4、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

Ⅶ 《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讀後感

近幾年來,看書越來越少,特別是教育類的書籍。每次想看書都感覺沒有多少時間,白天工作忙,晚上備備課,改改作業就很晚了,哪還有時間看書呀。暑假,總算擠出了點時間,翻看了《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一書,這本書分六章:第一章,新課程怎樣提煉教師的素養;第二章,新課程怎樣備課;第三章,新課程怎樣上課;第四章,新課程怎樣說課;第五章,新課程怎樣聽課;第六章,新課程怎樣評課。
書中提到把學生教活很重要的三個方面是: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讓學生有思維活動,有頭腦思考;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習習慣是人在學習活動中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學習活動的特殊傾向,一定的學習行為重復多次就會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趨向定型化、穩固化,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的表現出來。因此,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有利於他們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在人生之旅上不斷獲得成功。特別是初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可溯性大,一但良好習慣養成,就能使其終身受益。
培養問題意識,引導自主質疑,是自主學習的關鍵。但在平常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願意提問,不會提問。實際上,學生們上課不提問發言,是學生的主動參與權實現不充分的結果。很多時候,讓學生自主地說是要花很多時間的,課堂上,老師為了把每個知識點都講到,於是把本該由學生說出的東西都說了,老師說的越來越多,學生自然就說的越來越少。另外,有的老師對問題不分難易程度,不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隨意指定學生作答,久而久

Ⅷ 華師版歷史初中三年全六冊復習資料

定義
歷史:history historical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科學:
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范疇。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里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詞源
「史」字在中國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寫為「 」(見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歷史」一詞則出現於清末。
歷史這個詞在英語中為History,在法語中為Histoire,二者同出於希臘語的Histria,其本意為「征問」、「問而知之」。
[編輯本段]國外對「歷史」一詞的解釋
英語:(1) The n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but also some things that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r personal experience.
(2) In the past facts, obsolete things. Example: this matter has already become history.
(3) the record of past events, history, origin; Memorabilia.
(4) document and explain the process of human activities as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in an disciplines.
(5) title. "Greece Persian war history." The ancient Greek historian Herodotus book. The book of nine volumes, the former four volumes main recalled Egypt, Babylon, Persia, and Lu Ya end, the West XU Ya local history and Greece, after Greece and Persia five volumes . But this book is the first important European history books.
(6) personal curriculum vitae; experience
(7)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 next influential events
(8) to historical records, conquerors beautify their own tools.
(9) the truth of history, often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in evolution.
釋義:
(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也指某種事物的發展過程或個人的經歷。
(二)過去的事實,過時的事物。例:這件事早已成為歷史。
(三)對過去事件的記載, 沿革, 來歷; 大事記。
(四)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五)書名。即《希臘波斯戰爭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著。全書共九卷,前四卷主要追述埃及、巴比倫、波斯、呂底亞、西徐亞及希臘本土的歷史,後五卷敘述希臘與波斯戰爭的起因和經過,止於公元前479年。書上雜有許多神話傳說,不盡可信。但此書為歐洲第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
(六)個人的履歷;經歷
(七)對形成未來的進程有影響的事件
(八)歷史記載,征服者美化自己的工具。
(九)歷史的真實,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演變。
[編輯本段]歷史學的功用及方法
歷史學的功用
英國詩人雪萊曾這樣寫道:「歷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迴旋詩。」
歷史,它往往會以驚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現,如何從過往相似的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應對今天的現實生活?答案是,學習研究歷史。
也因此,歷史學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以史為鑒」,「讀史明智」……都在強調著歷史學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對民族、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
當一個民族成為能夠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的民族時,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歷史學習方法
歷史科學習總的要求是講求方法,提高效益。具體要求是打實基礎,突出重點;獨立思考,善於質疑;及時總結,觸類旁通;循序漸進,效率第一。
歷史科學習要掌握三種知識:章節知識結構、專題知識結構和理論知識,其中,章節知識是基礎。下面具體說一下學習的方法:
1、課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體內容,其中「大字」是學習的重中之重。掌握大字,首先是記要記「死」、背要背「硬」。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無疑是正確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記憶。其次,理解要深。理解知識,即掌握歷史事件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聯系,區分歷史事物的表層現象和內涵本質。如魏源的「師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學習西方和抵禦侵略,隱含的目的是「強國」;二是不同概念之間的隱性聯系,洋務派繼承了抵抗派「師夷長技」的思想,並擴大了學習西方的內容,但兩派都不懂得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於改變這一制度,這要挖掘的隱性聯系。「小字」是對大字的延伸和補充,它更具體、詳實,可視情況掌握:知識性記述,濃縮成要點;情節性描述,轉化為理性認識;觀點結論性分析,與大字同等掌握。
2、表格、地圖和文獻資料是學習的重要內容。地圖掌握注意兩點,一是與重大歷史事件、現象相聯系,能夠反映時代特徵和歷史演變趨勢的地圖;二是對圖中內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內容。文獻資料是復習時易忽略的內容,高考對教材文獻資料的命題技術不斷提高。對教材文獻資料,一要讀懂,二要分析與正文的關系,三要能說明反映了什麼現象和問題。
3、注釋不是章節知識學習的重點,可作瀏覽式掌握,但在某些專題知識的序列中有它的重要位置。如「奇怪戰爭」是注釋內容,把它放到綏靖政策這個知識結構中,可以看出它是英法綏靖政策在戰時的繼續。總之,上述幾種教材知識,學習時即要有輕重緩急次序,又要注意各自特點,不可偏廢。
總之,要記住基本史實,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注意將理論與史實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編輯本段]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
朝 代 起 訖 都 城 今 地
夏 約前2070—約前1600
陽城 河南登封
商① 約前1600—約前1046 亳 河南鄭州
殷 河南安陽
周 西周 約前1046—前771② 鎬京 陝西西安
東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陽
秦 前221—前206 咸陽 陝西咸陽
漢 西漢③ 前206—公元25 長安 陝西西安
東漢 25—220 洛陽 河南洛陽
三國 魏 220-265 洛陽 河南洛陽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吳 222-280 建業 江蘇南京
西晉 265-315 洛陽 河南洛陽
東晉 315-317 洛陽 河南洛陽
十六國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十六國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隋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唐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五代
十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後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十國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遼 907-1125 皇都
(上京) 遼寧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龍江)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南京 北京
太祖——思宗
清 在公元1616年即明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國號金,建都於赫圖阿拉,後遷都與沈陽,於1636改國號為清,1644-1912都城在 北京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江蘇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註:
① 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殷,此後商也成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④ 這時期,在我國北方,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六國」。
⑤ 這時期,除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外,還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北漢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國」。
[編輯本段]中國古代的二十六史
書名 卷數 作者 組成部分
史記130 西漢司馬遷12本紀 10表 8書 30世家 70列傳
漢書120 東漢班固 14本紀 10表 18志 78列傳
後漢書130 劉宋范曄 東晉司馬彪12帝後紀 30志 88列傳
三國志65 西晉陳壽裴松之 30魏書 15蜀書 20吳書
晉書130 唐房玄齡何超 吳士鑒 10帝紀 20志 70列傳 30載記
宋書100 南齊沈約 10本紀 30志 60列傳
南齊書59 梁蕭子顯 8本紀 11志 40列傳
梁書56 唐姚思廉6本紀 50列傳
陳書36 唐姚思廉 6本紀 30列傳
魏書130 北齊魏收 14帝紀 96列傳 20志
北齊書50 唐李百葯 8本紀 42列傳
周書50 唐令狐德棻8本紀 42列傳
隋書85 唐魏徵 5帝紀 30志 50列傳
南史80 唐李延壽10本紀 70列傳
北史100 唐李延壽12本紀 88列傳
舊唐書214 五代劉殉24本紀 30志 160列傳
新唐書248 北宋歐陽修 10本紀 56志 22表 160列傳
舊五代史150 北宋薛居正61本紀 77列傳 12志
新五代史74 北宋歐陽修12本紀 45列傳 3考 11世家 3附錄
宋史497 元脫脫 47本紀 162志 32表 225列傳 1解
遼史116 元脫脫 30本紀 31志 8表 46列傳 1解
金史136 元脫脫 19本紀 39志 4表 73列傳 1解
元史210 明宋濂 47本紀 58志 8表 97列傳
新元史257 民國柯劭忞26本紀 7表 70志 154列傳
明史332 清張廷玉 24本紀 75志 13表 220列傳
清史稿536 民國趙爾巽 25本紀 142志 53表 316列傳
[編輯本段]世界歷史大事年表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1994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1997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1999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2003美國入侵伊拉克
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首先,研究歷史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不但是哲學問題,也是歷史問題。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研究歷史。人類的好奇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自然包括對自己過去的好奇心。
研究歷史,可以避免我們重新走以前的彎路。舉個例子:鴉片戰爭我們打敗了,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打贏?結論是我們不可能打贏,因為我們已經整體落後了。可是為什麼一場註定要打敗的戰爭,我們還要打?因為當時中國人的歷史局限性,他們在開戰前認識不到一定會打輸的結果。鴉片戰爭後,當時的中國人認真總結了歷史教訓了么?顯然沒有,於是才有後面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中法戰爭不敗而敗、甲午戰爭的慘敗、八國聯軍之戰的失敗等一系列的失敗。中國面對列強屢次失敗,而日本則未戰就屈服,然後通過明治維新奮發圖強,迅速崛起。面對現代化的機遇,日本之所以能付出很小的代價就獲得很大的成果,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的慘敗,認識到反抗的後果,所以採取了貌似屈辱,實際則更積極主動的政策。
我們犯過錯誤,為此我們耽誤了整整138年的時間(1840-1978),那麼我們如何避免這種錯誤的再次發生?我們不研究歷史行么?說句題外話,我認為中國近代的斷代,與其定成1840-1949,不如改成1840-1978更恰當。
目前,中華民族正處於復興階段,這次復興,我們是能再次創造一個漢、唐、康雍乾那樣的強盛時代,還是只能創造一個西晉、元初那樣的短暫興盛時代?我們應該效仿漢、唐、康雍乾的什麼?避免西晉、元初時代的什麼?不研究這些問題,行么?
為什麼馬克思預言的資本主義的衰落還沒有到來,反而在美國爆發了強大的生命力?為什麼蘇聯解體並放棄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怎麼了?社會主義怎麼了?為什麼只有歐洲是延著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描述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樣的發展順序,而世界其他民族都沒有完整的延著這條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發展觀,是人類發展的規律還是僅僅是在歐洲的特例?中國的封建社會和歐洲的封建社會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的(以及阿拉伯、東南亞的)封建社會真的是封建社會么?
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明清還有家奴,就說明清還是奴隸社會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宋代就有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說中國就一定能自主產生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是我們從國外學來的,現在我們又正在學習外來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和行為規范,甚至我們的法律體系、道德體系也都在向資本主義靠攏,那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能在我們國家融合么?這兩顆外來的果,嫁接在我們這五千年的老樹上,最後能有什麼結果?
日韓和台灣的發展現實表明,資本主義能夠在有幾千年傳統的東亞國家取得成功,甚至比本來應該更有優勢發展資本主義的印度、南美、北非更成功,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借鑒什麼?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什麼因素導致我們東亞國家更容易發展資本主義?
以上都是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的原因。
《歷史》
希羅多德的《歷史》是西方史上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故事的精彩和豐富性可以和《史記》相比較的。這本書開篇就說,「在這里發表出來的,乃是哈利卡爾那索斯人希羅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於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為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值得贊嘆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它們的光采」,而《史記》則只在最後的太史公自序才很謙虛也很驕傲的說「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以俟後世聖人君子」。
這里有這樣的比較,《歷史》關注人類,為人類的功業贊嘆不已,認為應該使這些功業為人傳誦。《史記》則要傳達「一家之言」,要「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已經有孔子的《春秋》臧否人物,「修舊起廢」,使「學者則之」的氣概。這是不是可以說是一種「主題先行」呢?
因此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有一些有趣的論題,可卻沒有被《史記》涉及。例如《歷史》中說,埃及人相信自己是全人類當中最古老的民族,普撒美提科斯成為國王的時候(公元前664年),埃及人曾經想知道這一點,於是普撒美提科斯找了兩個嬰兒,一生下來就交給一個牧羊人,叫他把他們放在羊群當中哺育,但不許任何人在這兩個嬰兒面前說一句話,為的是知道他們一生下來第一次說出的話是什麼。兩年過後,牧羊人把孩子領到國王面前,結果聽到這兩個孩子說著一個「倍科斯」的音,國王於是調查這是哪個民族的話,結果發現這是普里吉亞人的「麵包」這個詞,於是埃及人就放棄先前的說法,轉而認為普里吉亞人是最古老的民族。這種關於人類的好奇心的記載,在中國相類似的可能是關於紂王的傳說。傳說中紂王為了知道懷胎的是男或女,而下令將婦女剖腹,為了知道老人和年輕人的骨質區別而將兩個人的腿骨砍開。而且普撒美提科斯的這場實驗也帶有無視這兩個嬰兒的權益的成分,還有更為冷酷的版本說,他是叫一些被割去舌頭的婦女來哺育嬰兒的。這是希羅多德記錄的埃及人自己的故事了,而希羅多德本人為了證實埃及人是最古老的民族,還來到埃及的鄰居,了解到埃及的紀年,月份的劃分等等都是「最先的」。而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很少看到類似希羅多德那樣的對於人類的好奇心的記載。是中國歷史上缺乏好奇心這種東西嗎?也許是兩個地方的歷史學家興趣不同而已。
在對埃及的地理和歷史的考察中,還提到了希臘人對尼羅河每年泛濫一次從而給埃及帶來灌溉水和肥沃土地的現象所做的解釋,這一記載有這些可以注意的特點,第一,這些觀點並不是希羅多德的,第二,他記載了不同的說法,盡管他認為有的不值得相信,第三,這純粹是關於自然現象的,並不是任何「究天人之際」,「可以知得失」的努力。第四,在提到這些觀點之後,他自己也忍不住著手來解釋這個現象。這使得這場解釋進行得就象一個學術論文一樣:收集關於這個事物的觀點並加以評判,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這種情形多次出現。但在埃及的記敘中,希羅多德並沒有羅列和追究埃及歷史上國王的譜系,而《史記》在開篇的黃帝本紀則不然。盡管希羅多德曾經造訪祭司並聽說了埃及王國的起源。我想這並不是希羅多德不相信這個譜系,只能說是希羅多德對這個譜系不感興趣,也許是因為他不是一個埃及人的緣故?而對於太史公,我想是因為其家世可以追溯到「昔在顓臾」的被黃帝族系任命為司天或司地的「南正重」「北正黎」,則很難克制對舊日主子--黃帝家族的興趣。
《歷史》中還有一個精彩故事,說的是岡比西斯死在遠征埃及的征途中之後,大流士等波斯貴族行刺纂位的瑪哥斯僧,奪回波斯的統治權。故事的精彩部分在當七個起義的貴族平定局勢之後,討論波斯的統治權的時候,一個名叫歐塔涅斯的貴族說,「我認為應該停止使一個人進行獨裁的統治,因為這既不是一件快活事,也不是一件好事當一個人願意怎樣做便怎樣做而自己對所做的事又可以毫不負責的時候,那麼這種獨裁的統治有什麼好處呢?把這種權力給世界上最優秀的人,他也會脫離他的正常心情的...相反的,人民統治的優點首先在於它那美好的名聲,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那樣也不會產生一個國王所易犯的錯誤...,任職的人對他們任上所做的一切負責,而一切意見均交給人民大眾加以裁決。因此我的意見是,我們廢掉獨裁政治並增加人民的權力,因為一切事情是必須取決於公眾的」。

Ⅸ 研究外語教學現狀的文獻有哪些

  1. 胡春洞、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回《中小學外語教學答法》,1996 年;

2. 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1999 年;


3. 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2003 年;


4.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 2002 年。

Ⅹ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 胡春洞、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中小學外語教學法》,1996 年;

2. 張正回東,《答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 年;

3. 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 2002 年。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