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種植課程澆水教案
① 幼兒園小班自然角種植活動《種瓜教案》
活動目標: 1、對種植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遷移種草莓的經驗,繼續學習栽種過程。 3、關注植物的生長,願意連續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變化。 活動准備: 1、瓜秧若干種(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塊 3、小鏟、水壺等。 4、設計記錄表,甜瓜、香瓜等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並認識常見瓜 教師出示瓜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麼瓜?你吃過嗎?」 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幼兒共同回憶栽種草莓的經驗,觀察並初步嘗試種瓜活動。 「你們栽過草莓嗎?是怎樣栽的?」 「瓜秧怎樣栽呢?」教師示範重點: (1)強調瓜秧非常嬌嫩,要輕拿輕放。 (2)栽瓜過程:先用鏟將土挖一個坑,然後將瓜秧輕輕地放進去,再在四周圍圍上細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裡還要做什麼?」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澆水活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進行日常觀察、照料與記錄活動。 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等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記錄瓜秧的生長變化過程。
② 幼兒園小班我為小樹澆澆水教案屬於什麼領域
幼兒園小班植樹節活動教案:我為小樹澆澆水 壽光市稻田鎮曙光幼兒園 吳偉靜 一、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日益關注的問題。而對幼兒進行環境啟蒙教育,使幼兒知道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簡單的環保知識並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為他們長大以後成為具有牢固的環保觀念的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是很有必要的。隨著幼兒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進一步結合勞動教育,組織幼兒自己動手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他們把初步的環保意識轉化為自己的行動,並在活動中鞏固這種意識。於是我們在植樹節這天,為美化、凈化環境,組織幼兒給樹木澆水,宣傳綠色植物的好處,教育小朋友要愛護樹木。 二、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 2、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懂得保護植物就是保護環境的意識。 3、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耐心、愛心,體驗同伴間相互勞動的喜悅。 三、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以及霧霾天氣的圖片。 2、大水桶一個(裝滿水),幼兒人手一個水壺。 四、活動過程 1、談話: (1)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麼節嗎?(植樹節)教師用簡單明了的話語向幼兒介紹植樹節的由來。 (2)你知道樹木有什麼作用嗎?(幼兒互相討論) 引導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風沙的危害」以及霧霾天氣的圖片,讓幼兒知道我們居住的環境污染特別嚴重,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危害。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教師小結:樹木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氣溫、防風遮雨;另外,樹木還可以製成各種傢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樹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2、教師與幼兒一起為小樹澆水 (1)教師提出要求: ①按順序給路邊的小樹澆水並注意不碰斷小樹苗不踩壞小花朵。 ②水壺里的水不要裝太多,以免水灑出來弄濕衣服、鞋子。 ③取水時不要擁擠,要按照順序排好隊。 ④給樹木澆水只要澆滿就行,不能溢出水。 (2)教師示範給小樹澆水。 (3)幼兒動手給小樹澆水,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使用正確的方法。
③ 托班《給小花澆水》教案與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
1、學會照顧花草樹木,經常給它們澆水
2、培養幼兒認真地做每一件事情,並能堅持把它做完
活動准備:
1、為幼兒准備小水壺
2、圖片兩張
圖一:小朋友給小花澆水,小花露出笑容說:「謝謝你!」;圖片二:小朋友澆花,沒有澆完就離開。小花哭著說:「我要喝水。」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主題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觀看第一張圖片,然後提問:
1)第一張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小花為什麼露出笑容?
2)第二張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小花為什麼不高興?
2、引導幼兒一起討論:
1)我們應該怎樣照顧小花?
2)當你給花澆水時,小朋友要和你做游戲,你該怎麼辦?
3)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事,別人邀請你做另一件事,應該怎麼辦?
3、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給班裡和幼兒園的花草樹木澆水
三、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對自己照顧的花草樹木說句悄消話。如:我會照顧你的。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培養幼兒做事專心,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課後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麼?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④ 幼兒園大班種植樂教案的教育反思
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大班種植活動:給黃瓜苗澆水
活動目標 :
1、給黃瓜苗澆水,觀察黃瓜的變化。
2、積累照料黃瓜的經驗。
准備
澆水用的小桶、小茶杯等若干。
過程
1.帶領幼兒去黃瓜地
.猜想黃瓜的長勢
教師:「你們猜猜黃瓜種子有沒有發芽呢?」
「如果發芽了,小苗苗會使什麼樣子的呢?」(幼兒猜想)
3.幼兒觀察黃瓜的變化,並進行澆水
教師:「有些黃瓜種子已經發芽了,可是你們有沒有發覺黃瓜有點口渴了?我們來給它們澆澆水吧。」
4.教師示範如何澆水。
教師:「要往黃瓜苗苗根部澆水,要不然黃瓜會被水沖死的。」
教師給每組幼兒劃一個區域,准備好水,開始澆水。
5.幼兒收拾整理澆水用具,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加蔬菜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2.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活動准備:
1. 種植物:蔬菜種子、小青菜等(最好是幼兒認識的種植物,另外種子的種類有埋在土中的,有外露的種植物)
2.種植的工具:小鏟子、澆水壺等
3.幼兒事先已穿好反穿衣、幼兒自製的標記
4.版面:展示種植植物的主要過程的圖片(現場將圖片貼上去)
5.有關勞動光榮的輕松愉快的音樂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體驗種植――討論交流――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讓我們一起來把開心的事告訴客人老師。
1. 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春遊去蔬菜基地參觀的內容
2. 討論交流:
(1)小朋友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的?
(2)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種植的幾個重要環節:挖坑――播種――填土――澆水 說明:在版面上進行展示,為後面幼兒的自主種植提供支持
(3)師要簡單小結:農民真了不起,種出了許多營養豐富的蔬菜,勞動真光榮。 (評析:已有的春遊時的種植經驗為這次種植蔬菜的「遷移應用」作了很好的鋪墊。所以幼兒在討論時,氣氛活躍,能較快得出結論。這里突出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熱情。)
二.體驗種植
1. 出示各種種植物以及種植的工具,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說明: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對種植物以及種植工具簡單介紹一下
2. 幼兒自主種植蔬菜,教師觀察指導。 觀察要點:幼兒種植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幼兒之間互動交流的情況 說明:引導種好的幼兒將自己製作的標記插入土中,以示辨認 (評析:這部分是重點和難點。在實施過程中幼兒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能明確活動的目標,在種植過程中也逐步培養了幼兒協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遇到矛盾時,幼兒思維活躍,能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體現出了思維的創新性,同時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於種植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較簡單,在前期幼兒也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教師沒有干涉他們種植過程中產生問題碰撞後的最終解決結果。)
三、 討論交流 1. 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說明:結合現場錄象內容――要捕捉到幼兒活動中的亮點,如合作、協商、邊學邊做等 2. 我們已經完成了種蔬菜的任務,真了不起。可是剛才農民伯伯說的,蔬菜種下去後,還要細心的照顧它才會長大。那我們應該怎麼照顧它們呢? 說明:可以適當准備一些相關的圖片,繼續貼在版面上,幫助幼兒在活動後學習如何照顧蔬菜 (評析: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行為過程比較連貫完整地表達出來,能力強的幼兒能對自己的合作情況作出簡單評價,從中發現問題,共同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觀察記錄本,引導幼兒關注蔬菜的生長變化,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以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引子」,充分調動幼兒繼續探索慾望,使幼兒圍繞進行尋根究底的探索,在自身的探索活動中,接受科學知識,豐富幼兒的種植經驗,使幼兒思維、認知和科學興趣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活動反思: 種植活動是一項極為有趣的探索活動,不受時間的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條件差,沒有材料進行科學活動」的困境,非常適於農村幼兒園,也得利於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 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主要採用了層層遞近的方式,當孩子在春遊活動時對種植活動有了一定的體驗之後,我再進行推動,給予孩子一定的的空間和機會,讓幼兒在探索體驗過程中再來發現問題,尋找教育的機智,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看似是一個活動,但它確實是與其他領域的內容相聯系的比如:幼兒的認知、情感、科學等領域都在活動中有所滲透。 本次活動後,幼兒生成了幾個熱點:如:幼兒A:一澆水,菜苗就倒了,後來我們重新種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菜苗種的太淺)幼兒B:我們種的菜苗讓某某踩壞了,我們讓他小心一點。(菜苗護理時的注意點)幼兒C:我和XX小朋友產生了爭執,我說:應該把根埋進土裡,他說我種反了。
(蘿卜的種植方法),因此,在問題下,我們將生成一些後續活動,比如,如何讓幼兒自己照顧觀察種植角;品嘗親手種植的蔬菜等等。 整個活動,前後歷經一個月,我們得到了有豐富種植經驗的老農指導和家長的配合,我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特別是一名農村幼兒教師,更加需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去觀察、探索大自然,感受農村的美。
種大蒜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種植大蒜的方法,樂意參與種植活動,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活動准備]
⊙請家長協助幼兒共同收集種植用的小器具。
⊙帶領幼兒參觀園內種植園地,了解種植的過程。
⊙初步認識大蒜頭的外形特徵。
⊙小動物標簽一套,松軟泥土,鏟子,水桶若干,大蒜頭。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種植的興趣。
出示大蒜頭,大蒜頭會變,你知道它能變成什麼樣子嗎?大蒜頭變出的蒜葉子做菜,又香又好吃,還能殺菌。那我們一起來種一種,讓它變出更好的蒜葉來。
2.示範種大蒜的方法。
老師示範:將大蒜頭一一掰開,拿出小器具,貼上自己的動物標簽,盛上泥土,手捏住大蒜,將尖頭朝上,按進土裡,最後澆上一點水,放在能照到太陽的地方。
3.幼兒自己動手種植大蒜。
幼兒種植,老師給予幫助與指導。
4.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出示操作材料《大蒜生長記錄》。大蒜慢慢會變,它們怎麼變的,我們隔幾天,就將觀察到的大蒜的變化情況畫在空格上,比一比,誰的大蒜長得又快又好。(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或離園前的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隔1——2天澆一次水並記錄生長情況。)
活動名稱:種植蔬菜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種植青菜活動,願意親近大自然。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動手能力。
3.萌發照顧管理青菜生長的興趣。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正在開展「好吃的食物」的主題活動,雖然剛開展不久,但是孩子們卻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快樂,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從多渠道收集了各種關於蔬菜的資料和圖片,並共同進行布置,使環境與孩子之間產生了積極的互動。當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蔬菜有了良好的感性認識以後,孩子們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什麼:「我們吃的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蔬菜的家在哪兒?」「蔬菜是長在樹上的還是長在地上的?」「農民伯伯是怎麼種出來的?」「蔬菜是怎麼到農貿市場去的?」「人們是怎麼買菜和賣菜的?」 等等••••••
活動前期,在我們開展了「籃子里的蔬菜」「去菜場」「好看的蔬菜」「蔬菜大聚會」「去參觀果蔬基地」 等活動後,孩子們更是對與蔬菜相關的事物非常的關注,蔬菜的生長秘密就是最近孩子關注的熱點之一。孩子們通過前期的活動,已經對各種蔬菜積累了初淺的經驗,孩子們正積極的渴望感知和發現蔬菜的生長秘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進一步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我及時的抓住了孩子最感興趣的熱點——親自種一種、管理蔬菜,組織和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通過情景和資料的再現,幫助幼兒將零碎、片面的經驗進行整理、歸納和提升。同時在種植的活動中將獲得的經驗遷移,旨在讓幼兒通過此次活動,觀察了解青菜的生長及變化,獲得相應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體驗其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回憶再現已有經驗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為什麼?我們一起告訴老師吧。
1.組織幼兒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上次去蔬菜基地去參觀的內容
2.結合參觀進行討論:
(2)這些的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
(3)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生長的幾個重要方面:
挖坑——播種——填土——澆水——除草
二.種植體驗經驗
1.出示各種種子,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2.按小組進行討論:如何種植? 協商如何分工?
幼兒:先挖坑,接著放苗,再填土,最後澆水。
3.幼兒合作種植菜秧,教師協助指導。
4.種植後的討論(結合現場錄象內容)
(1)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
(2)教師提問: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3)我們應該怎樣來照顧菜寶寶?
三.活動延伸:
繼續關注種子的生長,萌發探索植物生長的興趣。
(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管理和記錄)
課程鄉土特色活動登錄
活動名稱 種蠶豆 主 題 秋天的畫報
活動背景 上周我們開展了一次穀物拼貼,幼兒對蠶豆很感興趣,正好在拼貼之後也有剩餘的,於是我們開展了種蠶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蠶豆,知道蠶豆的名稱,初步懂得蠶豆的種植季節以及生長過程。
2、初步學會種植管理蠶豆的方法,萌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環境和材料 鏟子蠶豆泥土盒子噴壺
活動過程
1、幼兒通過觀察,學習選種。
(1)請幼兒仔細看一看,說一說,在發芽實驗中,哪些蠶豆種子發了牙?
(2)幼兒把顆粒飽滿的種子挑選出來。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讓幼兒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淺知識,認識一些農具,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
(1)提問:這塊地現在能種嗎?為什麼?我們先要干什麼?用哪些工具?
(2)幼兒觀看教師整地,並認識一些農具?
3、幼兒學習種植蠶豆的技巧。
(1)提問:地整好了,該怎樣下種呢?為什麼?
(2)幼兒觀看教師種豆。
(3)幼兒自己種植,教師觀察指導。
4、學習管理蠶豆的方法,愛護蠶豆。
活動反思
由於幼兒對蠶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幼兒很興奮,但是對於如何種植蠶豆幼兒知道的很少,而教師在講述的時候幼兒也不能理解,因此在示範種植的時候幼兒特別想自己也試試,輪到自己種植的時候有的幼兒會搶。
種植活動:我給蘿卜把水澆
設計意圖:
開學初孩子們在種植園種了蘿卜,每天早上來園都興致勃勃的去看蘿卜寶寶的長勢。可是有好幾天都是雨天,孩子們沒有辦法去種植園。這不,這幾天天剛晴,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拿著澆水工具和除草工具去了種植園給蘿卜寶寶們除草、澆水了!
活動目標:
1、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鏟子、噴壺等。
2、學會照料蘿卜的簡單方法。
活動准備:
鏟子、噴壺等工具。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察蘿卜寶寶的長勢:
「我們種的蘿卜寶寶是什麼樣子的?現在它們長出了什麼?」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
「現在蘿卜寶寶們的周圍都長出了草了,有的蘿卜寶寶渴的連土都裂縫了,該用什麼工具來幫幫它們呢?」
觀看並認識鏟子、水壺等工具。
3、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給蘿卜寶寶澆水、除草。
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小結:我們要經常到地里關心蘿卜寶寶,看看它們什麼時候要喝水,什麼時候要除草,是怎樣長大的。
4、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蘿卜寶寶的生長狀況。
反思:
今天我們來到種植園地給蘿卜苗苗澆水,當看到蘿卜苗苗又長高了時,孩子們都興奮的跳了起來。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領悟了一個道理:不管是什麼樣的活動,我們都要為孩子們創設自主參與、自由觀察與實踐的機會與條件,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領悟到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感悟到如果缺乏了責任心,做事半途而廢,就不可能有收獲,更體會不到收獲帶來的喜悅
活動一
活動內容:挖紅薯
活動准備:
1、事先聯系好實驗基地。
2、各種挖紅薯的工具、小籃子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農具挖出紅薯,體驗田間勞動的辛苦與快樂。
2、感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共同討論挖紅薯時應注意些什麼?
了解一些農具的用法、名稱等
2、 大小自由結伴拿好小籃子來到紅薯地里挖紅薯。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利用各種農具挖紅薯,比比哪種農具最好挖。
(2)鼓勵幼兒互相合作挖出紅薯。
(3)引導幼兒比較新挖出的紅薯與剛才挖出的哪只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
2、培養幼兒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力。
3、幫助幼兒進行田間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活動准備:
1、聯系好勞動園地的有關事宜。
2、為幼兒准備適宜的工具,備足開水及衛生保健用品。
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向幼兒講明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使幼兒明白要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在旅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觀賞秋季景色,認識一些蔬菜、果實,感受田野豐收的美景。
二、來到勞動園地後,引導幼兒主動問候他人,向農民伯伯學習使用勞動工具的簡單技能及農作物的採摘方法,如:拔蘿卜、挖紅薯、拾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教師和農民伯伯的幫助下採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工具,不破壞農作物。
三、回園後和幼兒交流體會,說說勞動的辛苦,明白珍惜勞動果實的道理。
四、師幼一起動手將採摘的農作物進行清潔
註:查看本文詳細信息,請登錄安徽人事資料網 站內搜索: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看了該文章的人還看了:
大班畢業活動反思
畢業典禮在祝福聲中圓滿落下帷幕。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對在園生活的回顧和總結,也包含了老師和家長對他們殷切的期望和衷心的祝福。為了能更好的開展這次的活
尺子的測量活動反思
在長度單位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進行估計、交流、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通過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認識長度單位。 在引入毫米時,我安排學生用尺子測量數學
中班體育紙球活動反思
中班體育活動《好玩紙球》教案 執教人:楊清梅 設計意圖:《綱要》里指出重視和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而在冷的冬天幼兒小手都不願意
⑤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小小種植角
幼兒園健康教案:種植角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在實踐中體驗種植的樂趣。 2、掌握簡單的種植技能。 活動重點: 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中感受到樂趣。 活動難點: 觀察植物與水的關系。 材料准備: 種植角植物、細繩、盛水的容器、小鏟子等種植工具。 設計思路: 目前我們正在開展春天的主題,也因此孩子們對植物的觀察就有所增加。教室種植角的植物,在開始種植的時候沒有引起幼兒的太大興趣。過了一階段小苗長出來的時候小朋友們的興趣越來越濃了。每天早晨來時就忙著澆水,但是總是不恰當。有一天兩個小朋友因為澆水吵了起來,一個說多澆一個說少澆。我想同過此次活動對幼兒種植的經驗進行深入的提升。 活動過程: 1、澆水幼兒每天來時對植物進行觀察,試一試給種子澆水,看一看每天要澆多少水,若不澆水會出現什麼現象? 2、觀察種子是否發芽分成種植小組,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並做記錄。同時也要去觀察別的小組的植物長勢。看看一樣不一樣,如果不一樣問一問區別在哪。 3、討論:種子為什麼天天要澆水。經過觀察,組織幼兒討論為什麼種子要天天澆水。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⑥ 幼兒園種植區的秘密生活教案
即使你沒有一個綠拇指,你也可以和你的學齡前孩子一起,開始建立一個簡單的植物園哦!因為有一些植物比較難種植,而有一些比較容易種植,通過種植下面介紹到的五種比較容易成活的植物,可以幫助你的學齡前孩子認識到,家裡食用的食物,是如何從戶外的園子里成長起來的。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意識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1.牛至 孩子們會在披薩、義大利面醬和其他他們吃過的義大利食物中辨認出牛至的味道。讓他們看到是什麼味道如此熟悉,可以幫助他們將食物是如何從種子變成他們口中的食物所聯系起來。牛至的最佳戶外種植時間從五月底開始。輕輕地將牛至種子按壓到泥土下面大概間隔十英尺,然後在土壤變乾的時候適當澆水。當植物長到大概四英尺高或者長出12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收獲了!牛至種子在10至14天內就會發芽了。 2.草莓 草莓是初春最容易生長的種子。取決於你購買的種子的種類,草莓種子可以種植12到20英尺間隔的土壤中。記得將種子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種下之後要堆肥或者施上年齡肥料。要定期給草莓種子澆水。當你第一年收獲了一些草莓,第二年就會有大豐收了! 3.金盞花 孩子們都會喜歡金盞花生機勃勃、燦爛耀眼的橙色和黃色。當霜凍的威脅過去後,土地開始變暖,就是個種植金盞花的好時節了。將金盞花的種子直接埋到花園的土壤下面,大概六英尺間隔。記得栽種在有陽光照耀的地方哦!輕輕地將種子埋進土裡,然後覆蓋上四分之一英尺的泥土。徹底地灌溉一次,讓其吸收滿水分。在乾燥的期間,每周澆一到兩次水。到了夏季中旬的時候,你就能見到你的第一朵花了! 4.豆角 豆角不僅容易種植,還能讓孩子意識到食物是如何從園子里變到他們晚餐盤子里的。將綠色的豌豆種子埋到地下大約一英尺深。然後用泥土覆蓋,並且要將裂縫填滿。每排種子的間隔為1到2英尺,也就是大約兩個到兩個半腳印的距離。要好好澆灌。取決於你種植的種子類型,你將會在45到75天之內看到豌豆了! 5.萵苣 孩子們會更喜歡吃他們參與種植和准備的食物。出於這個原因,萵苣是最適合種植的蔬菜了。萵苣適合在最後一次霜凍日前2到4個星期的春季種植。將種子種到土壤大約二分之一英尺深,間隔8到14英尺,不同種類不同間隔,然後蓋上肥沃的土壤。要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在大概8到14周之後,你將會獲得第一次收獲了! 你和你的學齡前孩子一起種過花園嗎?你們種了什麼呢?你是否得到什麼幫助呢?一起分享你的技巧吧。
⑦ 幼兒園小班課文(澆花)怎麼寫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意識。
2、讓幼兒懂得保護花草樹木。
3、體驗繪畫活動帶來的樂趣。
4、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活動准備:
1、范畫。
2、蠟筆、白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家裡種了花嗎?都有些什麼花?
2、幼兒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原來呀!許多小朋友家裡種了花,有水仙花、月季花、太陽花。花兒開放的真美麗呀!
4、教師:那麼你們家的花兒都是誰來給它澆水的呀?
5、教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們都比較懶哦,只有少數的小朋友會給花兒澆水,說明他們很愛勞動,是個勤勞的孩子。我們大家都喜歡愛勞動的孩子哦!
二、教師舉例,培養幼兒愛勞動的意識。
教師:你們看過環衛工人在大街上的花壇里澆灌花草樹木嗎?因為有他們的辛勤勞作,所以我們的城市才會更美麗。所以我們都要熱愛勞動。
三、教師出示範畫。
1、出示範畫。
教師:老師也畫了一幅畫,老師畫的是我在家裡澆花。
四、幼兒作畫。
1、教師發放材料,並交代要求。
教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把你們自己澆花的情景畫在紙上,注意畫的時候要保持畫面的干凈整潔,勾線時要勾的清晰。要合理安排畫面,讓畫面豐富些。
2、教師巡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