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生成性課程目標

幼兒園生成性課程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2-05 19:54:35

㈠ 幼兒園小班教生成性主題活動有哪些

目標:

(1) 能用「水可以用來...」的句式,說出水的各種用途;

(2) 能積極參加游戲,動腦筋說出與他人不同的水的用途;

(3) 知道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

准備:

有關水用途的小卡片

㈡ 課程目標編制的三種取向是什麼

1、行為目標取向

行為取向的課程目標是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具有導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勵功能與評價功能。行為目標具體、明確,便於操作、評價,對於學習以訓練知識、技能為主的課程內容較為適合。

2、生成性目標取向

生成性目標不是由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目標,它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像行為目標那樣重視結果。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差異,強調目標的適應性、生成性。

3、表現性目標取向

表現性目標,指在教育情境的種種遭遇中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關注學生的創造精神、批判思維,適合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程安排。

拓展資料

課程目標編制是指為了完成一項課程計劃而進行的整個過程,它包括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階段。

盡管課程系統千差萬別,編排它們卻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程序,總要把思想上、觀念上的東西加以具體化,經過若干過程和步驟,最終形成所期望的課程結構。這一過程或步驟就是課程目標編制。嚴格地講,課程目標編制是一種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技術。課程目標編制理論或技術是專門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科學地編制課程並使之形成某種結構的一門學問。

㈢ 什麼是生成性課堂教學

生成性課堂教學指的是:

1、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師生生命的活動的多樣性喝教學懷舊的復雜性,吧每節課都視作是不可重復的激情和智慧的綜合生產過程的課堂狀態。它強調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學生在原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實現意義的獲得和提升。

2、因此,「生成性」是一種動態教學,是一種多樣化的教學,是一種提升的教學。生成性教學也是相對於預設式教學而言的,與預設式教學的被動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學更強調學習的自主構建,與預設式教學靜態預設式相比,生成性教學更強調教學的動態生成。

可以說,「生成性」是對「接受性」的一種批判和超越,是對「預設式」的補充和修正。生成性教學教學的提出,是對教學教學認識深化的結果,同時也為現代教學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

(3)幼兒園生成性課程目標擴展閱讀

正確認識預設和生成關系:

教學是目標,有計劃地活動,追求教學的動態生成,並不是不要預設。課堂教學生成性與預設性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是課堂的基本屬性。預設式生成的基礎,它會隨著課堂的生成而有效地調整,生成是預設的更高境界,它也會隨著預設的關注而更加精彩。

在教學實際活動中,需要教師在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預設的基礎上,依循學生的認知曲線、思維張弛及情感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策略,引領學生發現問題,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目的,讓課堂教學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

幼兒園課程生成性價值的判斷上有哪些正確的判斷

1.受唯理派哲學思想影響的是( ) A. 蒙台梭利課程 B. 福祿貝爾設計的恩物 C. 方案教學 D. 直接教學模式 2.綜合性課程的長處有( )。 A. 是由關聯的課程,能對兒童各方面的學習進行有意義的聯系。 B. 能使兒童發展與知識結合成一體。 C. 能促進兒童主動的學習。 D. 已有相當長的運用歷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3.下列較多地被運用在藝術領域的課程目標是( )。 A. 生成性目標 B. 表現性目標 C. 行為目標 D. 結果目標 4.在直接教學課程模式中,教師的角色是( )。 A. 兒童行為的訓練者 B.兒童學習的共同建構者 C. 兒童主動活動的鼓勵者 D.兒童行為的強化者

㈤ 2015年春季生成課幼兒園里的生成課

生成課程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教育者對兒童的需要和感興趣的事物的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活動,以促進兒童更加有效學習的課程發展過程。教師只有轉變課程觀念,提高生成課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因勢利導,才能啟迪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幼兒與他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關鍵詞:幼兒園生成課程興趣發散性思維 「生成課程」是指教師在與兒童一起活動時,逐漸發現兒童的興趣、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性工作,激發每個孩子的潛力,使之不斷地生成變化。生成課程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教育者對兒童的需要和感興趣的事物的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活動,以促進兒童更加有效學習的課程發展過程。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教師們對於生成課程更加重視,因為它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那麼幼兒園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生成性課程呢? 一、轉變教師觀念以開放的態度來對待生成課程與教學 在觀念上要轉變,也就是說,觀念要領先,要先到位。因為生成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和動態性,與教師計劃好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相比,打破了他們原有的教學習慣,而且生成課程的提出對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教師的目標意識、對幼兒的觀察了解、動態過程的意識、師生間的互動等。這就要求教師以開放的態度,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地位,首先成為一個傾聽者,以關懷接納的態度與每一個幼兒交往,隨時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從中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進行價值判斷,以便生成有價值的教育課程;其次,教師應該成為觀察者、支持者、參與者,用善於發現的眼光、心態促進生成課程的發生。 二、提升教師素養,提高教師生成課程的能力 生成課程對教師的能力及全面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生成課程是以一種開放的態度來對待課程與教學,它重視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課程由原來的全部預設轉變到留有部分空間給老師和幼兒,這就要求教師運用教育機智,關注生活的點點滴滴,關注幼兒的興趣、產生的問題和困惑,支持、幫助、引導他們去探究,和他們一起探索,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在生活中隨機發生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來調整教學計劃,對其預設課程進行補充和拓展。這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也就是教學相長,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得調動起「教」與「學」的積極性,學得更生動、更有效,更有利於發揮和發展幼兒的主體性,培養創新人才;同時有利於激發他們創造的熱情,促進其專業成長。 三、以幼兒生活為基礎,全面挖掘幼兒園生成課程的資源 1.從當前學習的內容或主題中生成。幼兒園生成課程的實施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教師主觀臆造的,而是從當前學習的內容或主題中產生及延展的。教師依據教育內容或主題,依據教師對幼兒認知水平的了解,充分地估計他們接觸教學內容時可能出現的各式各樣的提問、聯想來設計一個大的框架,如以各種節日為中心展開的主題活動,以「我的航天夢」、「美麗的家鄉」為主題的活動等,既完成了綱要要求的教學內容,又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好奇心,因勢利導,豐富完善了課程。 2.從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中生成。幼兒園環境對幼兒園的課程及其生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首先, 由於幼兒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知識經驗、能力和意願對客觀環境做出選擇性反映,並主動地與這些環境進行交互作用。教師創設的環境應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水平、興趣、能力、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充滿童心童趣。其次,教師創設的環境應具有豐富性。環境里蘊含的信息量越多,對幼兒的刺激越強烈,越能調動幼兒主動去獲取大量信息的積極性。因此,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要盡可能地體現出多元文化信息、能力經驗、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其三,教師創設的環境應體現啟發性。環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刺激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不僅要能引起幼兒觀察,還要能誘發幼兒利用這些信息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索。 3.從幼兒的興趣及自主游戲中生成。綱要中指出: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幼兒遇事多從興趣出發,因此游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各種感官積極活動,從而自發生成新的知識,創造出新的玩法,發現新的問題。 4.從社會、社區中生成。幼兒園、家庭、社區都有豐富的教育資源,這些都是他們熟知的和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每天都會遇到的人和事,應充分地加以利用,並進行有機的整合。如主題活動「我的家」、「我周圍的建築」、「小區里的寵物」、「交通工具」,從這些主題中通過情境、游戲等方法,讓幼兒學會與人交往的禮儀、規則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幼兒與他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㈥ 試析幼兒園課程目標設計模式中的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的價值差異,開卷考試中2

課程目標設計模式中的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
發均,看子

㈦ 生成性目標 和 目標的生成 之間的區別是什麼_

在廣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是一個比較大的版視角,涵蓋面是全層次的。權它即是教育意圖,包含了「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又包含年級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
狹義的課程目標
在狹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內部的教育與學生的關系,是一個相對狹窄而具體化的視角,它的涵蓋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標」。在狹義上,課程目標不包含「教育方針」,只包含「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行為取向性目標
行為取向的課程目標是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具有導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勵功能與評價功能。

㈧ 什麼是生成性教學

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展開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進展,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在師生、生生合作、對話、碰撞中,出現超出教師預設方案的新問題、新情況,隨著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使課堂呈現出動態變化的、生機勃勃的特點。
不同的標准會有不同的分類。我個人粗淺的理解,生成大致可分為教學目標的生成、教學內容的生成和教學過程的生成三大類。教學目標的生成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並且與活動統一,它先於行動而且於行動之中產生;生成性目標強調的不是具體、細致的行為目標,而是一般的概略性目標,這樣的目標需要教師宏觀把握,並根據教學實際隨時調整。教學內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靈活性,並包含了一定的師生共同建構的「不確定性知識」,是在已有經驗與新信息不斷作用逐漸生成的。教學過程的生成具有極強的現場性和隨機性,學習的狀態、條件等隨時會發生變化,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信息,結合具體的教學場境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調整預定的教學環節和步驟,並根據執行過程中獲得的信息不斷修正和改變教學方案,或依據教學現場的實時特點而動態生成新的教學方案。
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預設體現對文本的尊重,生成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預設體現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體現教學的動態性和開放性,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補性。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視生成,那麼預設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預設」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有章可循,「生成」使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必須在繼承傳統預設課堂的良好基礎上,積極引入並探索動態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做到預設與生成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預設與生成既然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那麼我們在預設時就不能不考慮生成的空間,在生成的過程中也不能只顧生成而不關注預設的目標。在預設時,教學設計不應是單維的、死板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設計,而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的板塊式設計。具體應做到:⑴
關注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預案,提高生成質量和水平。⑵
以生成為導向,提高預設的針對性、開放性、可變性。預設如果不以生成為導向,那麼即使再充分的的設計都可能將是無價值的,都可能導致課堂上無生成。在生成性教學中,過程遠比預設和計劃生動、豐富,也必將出現更多的意外情況和問題,教師的把握和調控成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應該做到:⑴對預設要胸有成竹,不能心中無數。⑵
要順水推舟,,要自然生成不能生拉硬套。學生的回答和反應常常會跳出我們課前預設的框架,給我們毫無准備的突然「襲擊」。這時就需要教師冷靜面對,順勢而下,馭生成於彈指間。⑶
要有的放矢,不能任其發展,也就是要把握好生成的度。⑷ 要重視利用生成性資源,但不能忽視整體目標。
毫無疑問,當生成偏離預設時 ,教師必須有效而巧妙的把生成引到不偏離整體教學目標的路線上來。這裡面要明確幾個問題:⑴
教師必須很敏銳地覺察到生成偏離了預設。有些偏離,是教師一時興起或信口開河等原因造成的,並非學生的錯;有些偏離,是教師對學生的發言及行為缺乏預見或沒有及時「扭轉」造成的。⑵
對已覺察到的偏離,教師的「扭轉」要體現自然、有效的特點。教師自身的偏離,要巧妙的話鋒一轉,回到主題上來;對於學生的偏離,教師要提高預見性,注意「扭轉」時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等。⑶
並非所有的「偏離」都是不好的,要考慮具體情境,也許偏離在當時的情境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許我們的預設存在著某種缺憾,不一定非要把生成轉到預設上,一切要視當時的情況相機而定。真正精彩的生成,恰恰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生成性教學的誤區主要體現在:⑴ 刻意地生成。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要關注兩個層面,一是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二是學生的接受水平。⑵
無引領的生成。有些題目有十幾種解題方法.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較為繁瑣;有的比較簡捷,有的比較獨特。而部分教師
「聽其不語」,不對各種方法從本質上加以分析比較,提煉概括。結果學生或是各執一詞,不及其餘,或是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⑶
虛假的生成。部分教師無法突破預設的樊籠,缺乏對交流中生成性目標的把握,一心想讓學生盡快進入教師精心為他們設計的單行「綠色通道」,並按此設計忠實地加以實施,所謂的交流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為的是課堂的熱鬧,滿足的是教師公開課的需要,課堂教學成為教案的精緻翻版。要想避免這種現象,就要提高問題的針對性。⑷負面的生成。例如,在探索直徑與周長的關系時,許多學生想到了用圓片在尺上滾,或用線繞圓一周量出圓的周長,再想辦法算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正當學生積極探索之時,有位學生說到了圓周率和祖沖之,教師就順著學生講起了祖沖之用內切多邊形求圓周率的方法,結果花去了十幾分鍾,學生還聽得糊里糊塗。這種生成沒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反而有一定的負面作用。(這一很好的內容,如果放在下一課時或作為一種課外講座專門介紹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總之,針對以上各種誤區,在生成性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力追求自然、真實、有效的動態生成決不能為了生成而生成,也不能怕走進誤區該生成時不生成。
有效生成的范圍很廣泛,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營造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學習形式,關注學生的過程體驗,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活動,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生成不可能都是有效的。判斷生成信息是否有效是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的前提和基礎。要想准確判斷,必須深刻把握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對整個教材和課堂的把握要似如來佛的手掌心,任憑學生如何翻騰均能瞭然於心。也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對眾多生成的不確定信息做出去偽存真式的判斷。判斷時要善於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及時做出反應。當然也不是說判斷准了就一定能捕捉住有效生成的資源,還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大數學家希爾伯特曾說過:「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和學生一起進入思考的前沿」。要想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資源,我們還要反問一下自己,在課堂上,我們真正思考了沒有?
教學本身就是「度」的藝術。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學的「度」?在課堂教學中,不必因為擔心學生的思維無法控制完不成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率,而把課堂設計得環環相扣,井然有序,讓學生在教師預設好的「套路」中安靜地學習,「一帆風順」地直達目的地;也不能為了避免「牽著學生鼻子走」,避免課堂脫離「新課程理念」,因此極力倡導課堂要「自然生成」,不認真備課和寫教案,還美其名曰「給學生的思維騰出最大的自由空間」。
預設與生成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同等重要。把握生成的「度」,要根據具體的內容、學生的特點、現場的情境、教師的風格等綜合因素來確定,要做到:⑴
對於目標的生成,要適可而止,不可無限制地提高。⑵
對於教學內容的生成,要注意分析是否是有效信息,是否偏離了整體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在一些情境教學中,有的教師創設了情境後引導學生發現,有些發現是合理的,但卻是無用的。這時,教師就不能由著學生生成,而要巧妙地引到主題上來。⑶
對於教學過程的生成,要注意把握火候,要能像廚師做菜一樣控制好課堂氣氛的「溫度」。總之,該「放手」時必須要放得開
,該「回歸」時一定要回得來。當然,這是一種藝術,需要我們不懈地追求。
生成性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至少需要具備:⑴豐厚的文化底蘊,寬闊的視野,靈活的思維。很難想像一個知識貧乏、眼界狹窄、思維緩慢的教師能及時而有效地應對課堂上瞬息萬變的不確定的生成性資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⑵
精深的專業素養。⑶ 豐富的教學經驗。⑷ 足夠的教學機智。⑸ 高超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預設與生成是個矛盾的統一體,從理論上說,如果預設得當,應該有合理的生成。但教學中,許多教師常有精心的預設而課堂中沒有生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反思:⑴
所謂的「精心預設」是否只是教師個人的主觀臆想,是否脫離了實際。要知道,「對牛彈琴」某種意義上並非「牛」的錯。⑵
如果精心預設是科學的,那麼在我們執行的過程中,是否過於拘謹,是否沒有充分的互動。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至少要注意兩個問題:⑴
增強預設的科學性、預見性、合理性和針對性,尤其是針對性。我們一定要真正深入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內涵;學會換位思考,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關注每一個細節,把預設做到美麗極致。

㈨ 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一、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不能只是確定學生要學的主要語言知識點。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需要學什麼、怎樣學和為什麼學,就無法確定教學目標的明確性。
教學目標實際涵蓋了「教」與「學」兩個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或質量規格。教學目標要解決的內容及其功能可通過以下來表示:教學目標確定學習內容指導教師採取教學活動明確學習要達到的水平導學導教導測量。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中心內容,是教師在分析學生需要、知識准備,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以及完成任務的教學條件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和學習理論而設計的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一種預測。這種預期的學習結果往往以發生在學生身上的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作為指標。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成為教師選擇教學策略、開發教學媒體,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以及實施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准繩和歸宿,目標設定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面對兩個現實問題:一是教學目標由誰確定,二是教學目標為誰確定。這涉及到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等基本理論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一般都體現得比較好,但學生的主體作用卻往往體現得不夠。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處理、獲得意義的,他人無法替代。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無論怎樣科學,教學內容無論怎樣精彩,教學形式無論怎樣新穎,如果離開了學生主體的能動參與,教學目標終將難以達成,教學活動也將難以順利進行。所以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在考慮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環境以及教師的自身特點外,還要以學生的實際為根據,以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靜態的有限目標。它通常由課程標准規定,由教學任務來體現,且能在課前進行預設。二是在教學活動中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發出來的生成性目標。它是動態和無限的,難以在課前確定。預設的目標相對於學生而言是人為外加的,反映著社會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基本要求,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可以把它作為教學目標的「底線」。而生成性目標相對於學生而言是內在自發的,體現著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構成教學目標的「上限」。預設目標和生成性目標這兩部分的有機地融合,構成了完整的教學目標。無論忽視哪一方面,都會導致教學活動走向極端
——
要麼是變成「教師中心」,要麼是變成「學生中心」,這都不符合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