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老師新課程
① 如何考教師編制
教師編制考試的方法與技巧:
首先,確定你的資格應聘小學教師崗位應具備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小學骨幹教師應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應聘幼師崗位的須具備師范院校幼兒教育專業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應聘中學骨幹教師崗位應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相應層次的教師資格證書,計算機應用能力、普通話水平均達到相應學科要求。應聘中小學骨幹教師崗位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程序:應往屆畢業生招聘程序:報名及資格初審——筆試——試教——體檢——考察(含資格復核)——確定擬聘人選——聘用。
應、往屆畢業生: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證書》、《普通話水平等級證書》、《外語水平等級證書》、《教師資格證書》
考試的時間::
沒有固定的時間,教育局會按缺編情況,一般在一學年開始前,也就是每年的5到8月份進行教師入編考試。
事業單位學校的教師是有一定教師編制的,編制教師的工資由國家財政支出。要考編制首先要找到一所公辦學校,另外這所公辦學校編制未滿,需要編制人員,編制考試由人事廳出題,考試和其他事業單位考試基本相同,基本內容為:公共科目考試,技能考試,面試組成。
② 教師資格證考新課改內容嗎
要考的
考資格證英語學科的考查內容全面,在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這一科目中除了考查學員的英語語言知識與能力,還考查語言教學知識與能力,教學設計等。
其中語言教學知識與能力中也對包含新課程標准。那麼,資格證中對新課標的內容是如何考查的呢?本篇文章中,華圖教師將結合真題,為各位考生分析英語課程標准的不同板塊在國考資格證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中的考查方面:
一、課程標准結構的「大餅圖」
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課程目標結構里的五塊餅
所以,真題對大餅圖考查得並不難,如果再細考就是考每塊餅里包含了哪些,比如:學習策略包括哪些?以下哪一個不是學習策略中的調控策略?考生在備考時注意要透徹理解。
二、兩大「建議」
(一)教學建議
新課標里的教學建議比較多,較為零散,似乎沒有太多規律可循。先來看看真題如何考查相關內容:
【真題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not be regarded as a feature of successful English teacher?
A. Thinking of learners』 needs.
B. Having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C.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D. Following the course book only.
【真題剖析】
雖然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但新課標也建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通過適當的取捨和刪減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在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中說到「合理開發和積極利用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保證。」所以,一名成功的英語教師需要合理地開發與利用各種有益於教學的資源,如:學校資源、網路資源、學生資源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需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有具備扎實的英語學科專業知識,對英語要有很好的掌控能力;一名成功的英語教師還應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堂和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與應用語言知識,這些都是一名成功的教師應做到的。因此,本題選D。
【真題示例】
In writing, students may not know how to put something into proper English and thus ask their teacher for help. Here the teacher is to play the role of a/an______.
A. facilitator B. assessor
C. controller D. participant
【真題剖析】
根據新課標,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本題是在案例中考查考生對教師角色的理解與判斷。本題中的教師在幫助學生,促進學生更好地寫作,促進教學的進行,故本題選A。B項「評估者」,指教師評估學生表現時充當的角色。C項「控制者」,指教師控制教學活動的節奏、用語規則等,從而保證學生能有同等學習機會、運用目標語言表達等。D項「參與者」,指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提供給學生一個向英語水平高於自己的人的學習機會,教師此處不是一個權威的身份,而是和學生平等的參與者。
(二)評價建議
評價建議是資格證考試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內容,下面通過真題進行感知:
【真題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assessment is NOT true?
A.Summative assessment is mainly based on testing.
B.Testing is a pan of assessment,only one means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about a student.
C.English teaching should put summative assessment at first.
D.Formative assessment focuses on the final proct or result of learning rather tha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真題剖析】英語教學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而不是
③ 教師招聘考新課程改革理論嗎有誰回答一下
一般都考的
教育理論知識也包括新課改
你可以看一下
新課改內容不多
重點就是那幾個
什麼新的
學生觀
教師觀啊
看看考試也會心安
加油吧
④ 誰有新課程理念的試題,關於教師考試。
可以上網站上查查
⑤ 請問福建省的教師招聘考試,一直看到新課程還有新課標,這兩個是一樣的嗎。
真題是保密的,哪來里能自找到。不過有的模擬試卷和真題還是挺接近的。
教育綜合考試內容直接照去年的考綱背就行了,考綱不會年年大變樣的,基本一致。
專業知識沒有出特別的考綱。
新課標就是新課程標準的簡稱,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指2001年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還有,宣稱有真題的,我覺得不大可能,因為按要求這是不能外泄的,考試部門也沒有公開。
題型你找些比較權威的模擬試卷做做,差不了多少,每年都那樣的。
⑥ 新教師如何開展新課程教學
新《教師教育標准》對中小學教師提出新要求
袁占舵
假期內要找個時間組織老師好好學學對教師的新要求。提高認識,用於實踐。
從有關渠道獲悉,目前教育部正在醞釀出台的《教師教育標准》,對教師的入職標准有所提高,確立了「兒童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三大原則,將改變目前偏重書本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式。 目前,標准已由華東師范大學編制完成並提交到教育部,待教育部公布後,有望成為國內通行的教師教育標准。
據起草標準的有關專家透露,《教師教育標准》主要是針對中小學教師,涵蓋教師標准、教師教育標准、課程標准、評價標准等四個方面。 有關專家表示,該標准最快年底出台。 授課將轉向「授人以漁」 領銜起草標準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鍾啟泉告訴記者,該標准意味著我國師范教育體系要進行大改革,改革後的師范課程將著重於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師工作的重心必須從「教會知識」轉向「教學生會學知識」,即所謂的「授之以漁」。 他說,新的教師專業標准和課程標准要求教師不單單是「教書匠」,教師尊重孩子的學習權,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所以新標准要求教師必須要研究教育對象(學生),杜絕「目中無人」的教育方式。 鍾啟泉表示,按照他領銜起草的標准,現在的絕大多數老師不合格。現在我國的中小學老師存在三個主要問題:不讀書、不研究、不合作。
鍾啟泉說:「我提到的絕大多數老師都不合格並不是說這些不合格的老師要遭到淘汰,而是說大多數的老師需要進一步的學習,事實上所有的老師都應該是終身學習者。」(這句話剛在網上引起爭論) 觀點:素質教育一直喊了這么多年,關注學生的口號也是提的那麼響亮,可看看我們的課堂,看看我們的學生,還是整天圍繞著考試轉圈圈。不斷的改革,卻總是出現換湯不換葯的情景,老師捨不得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架子,甚至教給學生的依然是十幾年前的老套知識,學生懂得的老師不知道,學生想知道的,老師不會教。難怪教育沒有起色,教育的起始階段,教師的素質卻是最低的,不能不令我們擔憂,教育究竟該怎麼走? 即將出台的《新教師教育標准》無形中給那些沉迷於吃老本的教師打了一針強心針。
「兒童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三大原則讓那些教死知識,讓學生背死知識,讓學生越學越死的老師無處可逃,不得不改變理念,學習新知。 新的教師專業標准和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教師不應只做一個「教書匠」,更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權,與學生平等對話,而不應該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教師的關注重點不應只是教材課本,更多的應該是學生本身,拒絕「目中無生」的課堂,而是每一節課能做到心中有學生,讓學生學到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方法,而不單單是學到知識,讓教師真正成為「授人以漁」的老師。
現在大多數的中小學教師缺乏學習和研究,基本處於一種固步自封的狀態。不讀書,不研究,不合作,讓現在的一些老師已經處於或是瀕臨落伍的窘況,一套理論講了十幾年,一樣的課重復十幾年,根本不考慮學生的變化及發展狀態。 難怪鍾啟泉教授說:按照他領銜起草的標准,現在的絕大多數老師不合格。現在我國的中小學老師存在三個主要問題:不讀書、不研究、不合作。這樣的老師如何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更不用說學生的發展。學生知道的,老師竟然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老師又如何去教那樣的學生。填鴨式教育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發展和成長。
終身學習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彙,當各行各業都在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彌補自身的知識缺陷而充電時,老師們卻鮮有人主動去學習研究讀書的。抱著一本「老經」不撒手,課堂上不是關注學生而是追求流暢,自我陶醉,這樣的局面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的教育者? 希望新教師教育標準的出台,能讓更多的老師真正看清自身的處境,真正認識教育的本質,真正能讀起書來,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種教育的至高境界。
如果您是新教師。想學新課程的東西,可以到我的博客空間,輸入名字「袁占舵」直接搜索就進入了,裡面有很多關於新課程的文章。歡迎加我好友。
⑦ 教師應如何走向新課程
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盡快走進新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說,不是沒有痛苦的.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其艱難性是不言而喻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場攻堅戰. 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改變 ●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范、但卻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據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我們知道,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惟一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那麼,促進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據專家分析,促進者的角色有幾個特點: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教師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單兵作戰.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 力量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可以說,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為的變化,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教師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將打破班級界限,根據課題的需要和興趣組成研究小組,由於一項課題往往涉及到語文、地理、歷史等多種學科,需要幾位教師同時參與指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實驗員、圖書館員之間的配合將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教數學的不研究數學在物理、化學、生物中的應用,教語文的也不光顧歷史、地理、政治書籍.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