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課程表教案反思
『壹』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我錯了的教學反思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貳』 幼兒園大班社會認識地圖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背景: 自選活動前,孩子們在給活動區做准備和整理材料時,我發現幾個孩子在一起相互交流:「哎,沒意思,怎麼還是這些區域?」「是啊,我都不高興玩了。」「要是有個跳舞板就好了。」孩子們的聲音並不響。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看著他們的表情,聽著他們的話語,我若有所思。大班幼兒的認知能力不斷增強的同時,對某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和看法。可他們又不願或不敢表達出來。既然家長對活動區有看法,為何不把區域的內容和設置交給他們去做主?說不定會有大收獲。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共同商量班級活動區域的調整方案,並形成統一意見。 2.共同制定活動區域的規則,並在活動中遵守。 活動准備: 1.區域設置調查表 2.32開白紙若干、水彩筆、剪刀 3.彩色卡紙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 師:開學了,小朋友又回到幼兒園,一起學習和生活了。我們的六個活動又要開放了,這學期我們可以設置哪些區域?這些區域可以安排在活動室的什麼地方比較合適呢?你覺得哪些區域可以保留?哪些區域可以調整?大家吧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 2.調查記錄 (1)師出示調查表,將幼兒所喜歡的區域名稱及地點逐一記錄在表格內,鼓勵幼兒大膽表達不同的意見。 (2)師:大家說出了這么多自己喜歡的區域,可我們的活動室不是很大,我們安排不了這么多區域怎樣?這也要聽聽大家的意見。老師一個一個地報出區域名稱,你同意的話就舉手錶示。師邊說出區域名稱邊記錄幼兒舉手人數,並逐一登記。 (3)師:怎麼知道哪六個區域是小朋友最想設置的區域呢? 師邊指表格中數字邊啟發幼兒從數字最多的依次往下找,師在備注欄中打勾。 3.交流討論結果,老師補充並完善,全班統一意見。 4.共同討論活動區規則 師:活動區需要規則嗎?活動區有哪些規則?我們可以用什麼標記來提醒大家呢? 5.幼兒為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制定規則。 (1)共同為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域制定規則。 (2)喜歡同一區域的孩子圍坐在一起。 (3)幼兒分組討論、分工繪畫。 師:你想給這個活動區制定什麼規則?想一想怎麼畫讓人一看就明白它表示的意思呢? 幼兒分工,把制定好的活動區規則用水彩筆畫下來,然後剪下來。 6.交流、反饋 (1)小組里介紹講自己畫的是什麼規則?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這些規則合適不合適? (2),每組請一個代表,向全班介紹自己所在區域及制定的規則。 (3)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教師與幼兒一起將製作好的「規則」圖片貼在彩色卡紙上,並布置在相應活動區域的牆上。鼓勵幼兒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叄』 大班社會活動:愛是什麼教案和教學反思
教育活動目標:()通過活動,感受愛與被愛的幸福,體驗生活的美好。 (2)能大膽的用語言表達對愛的理解與感受,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愛。 活動重點:體驗不同的愛,感受愛帶給我們的幸福,並學習如何表達愛。 活動准備:有關父母的愛的短片,動畫《鷹爸爸和小鷹》,幼兒園里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愛的短片,各種有關愛的圖片,歌曲「我愛你」,愛心圖片。 活動過程:(一)導入部分: a:出示愛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它是什麼,表達了什麼含義?(它是桃心,愛心,它代表了「愛」) b:提問:愛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 (小結:愛能帶給我們溫暖,快樂,幸福。) (二)基本部分:a:播放動畫,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分別表達了什麼樣的愛? 動畫一:觀看動畫,感受親情間彼此的關愛,懂得孝敬長輩是一種愛。 提問:你找到愛了嗎?都有誰對誰的愛?那在你家,你都感受到了誰給你的愛?那你是怎麼做的?(感受到了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愛,我也愛他們。) 小結:孝敬長輩是一種愛,這種愛會帶給大家溫暖。 動畫二:通過觀看,懂得分享也是一種愛。 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在這個大家庭里,你都感受到了誰的愛? 有來自老師的愛,小夥伴的愛,一起游戲,一起看書,一起吃飯等等,體驗分享也是一種愛。 小結:分享是一種愛,這種愛會帶給我們快樂。 動畫三:觀看鷹爸爸和小鷹的故事,結合生活實際,懂得嚴格要求也是一種愛,觀看第一段視頻提問:鷹爸爸和小鷹在干什麼? 觀看第二段視頻提問:鷹爸爸是怎麼做的,那他是一個好爸爸還是壞爸爸,爸爸對小鷹的愛是什麼樣的愛? 提問:在生活中,誰給了你這種嚴厲的愛?(爸爸,媽媽,老師等) 小結:嚴厲也是愛,這種愛會讓你成長,也會讓你進步,需要你用心體會。 b: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愛。 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的愛,那你愛誰?那你怎樣讓他知道你很愛他?(用語言,動作等)播放歌曲「我愛你」,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愛。 小結:愛要大聲的說出來,還可以通過動作,行為來表現。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愛。 (三)結束部分:結合圖片和音樂,引導幼兒感受各種各樣不同的愛。 小結: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心存愛,奉獻愛,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肆』 幼兒園大班萬能教後反思
教育反思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 幼兒園大班教育反思 。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岩手裡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岩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岩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
『伍』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新年的計劃的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新年快到了,大街小巷到處洋溢著節日的快樂氣氛,為了增進孩子們對我國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組織了這次談話活動。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大膽的創新精神。 2.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要求幼兒能夠用較為流利的語言描述情 景, 並能夠使用豐富的詞彙來形容新年的快樂和自己愉悅的心情。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大膽的創新精神難點:引導幼兒用 較為流利的語言描述,表達自己的心情。活動准備各種與新年有關的圖片或者物品活動過程談話導題:「新年就要來到了,大家都很高興,讓我們來想一想,怎樣過新年才快樂呢?」幼兒自由討論,請想好了的小朋友來講一講,他准備怎樣過新年?去年的時候是什麼過的?心情怎麼樣?1、出示各種與新年有關的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麼,人們在做什麼?他們的表情看起來怎麼樣?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為什麼?2,憶去年小朋友給其他的班小朋友拜年的情景,請幼兒想一想當時的情景是怎麼樣的?我們在拜年的時候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拜年》這首兒歌,全班一起來背誦,激發幼兒對新年的嚮往。3、告訴小朋友,新年是一年的新開始,小朋友又大了一歲了。提問:你在新的一年裡有些什麼打算,有什麼願望,應該怎樣做?4、教師小結:我們不僅自己要快樂的過新年,而且還有給身邊的人送去自己的祝福,我們已經學會了很多拜年的話,還可以把自己的祝福畫出來,做成賀年卡,送給自己最喜歡的人,好嗎?5,孩子們畫畫,動手做賀卡。教學反思新課程實施,明確提出了「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優化教與學的過程」 要求。要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關鍵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學方式應由以直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自主活動為主,凸現幼兒的體驗、探索與發現、合作交流;要注重幼兒學習的過程,豐富幼兒活動的經歷和體驗,為幼兒提供多種活動與表現能力的機會、條件;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支持性的環境,讓每個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有效互動中,大膽地探索,充分地表達,獲得各種有益的經驗。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讓孩子們看一看,想一想,將孩子們們引入過新年的氣氛中,孩子們在回憶拜年,發壓歲錢,看煙花爆竹中感受到了我國傳統的節日的豐富和有趣,讓孩子們說祝福的話,做賀卡,表達對親人朋友的祝福和愛,孩子們在活動中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暢所欲言,充分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凸現幼兒的體驗、探索與發現。
『陸』 幼兒園大班社會怎麼辦教案及反思
活動背景: 這是一個情境表演香煙先生的遭遇,乍一看來香煙與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沒有太大的關系,但作為社會小主人的孩子們,在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到來之際,我覺得可以嘗試著與幼兒談一談香煙的危害。通過平時與我們班幼兒的一些閑聊中,我了解幼兒對吸煙會影響人體的健康這方面了解較多,所以我在活動設計中要求幼兒不僅要從禁煙標志認識起,講講吸煙對自己,他人以及社會的危害,並通過讓幼兒製作一些戒煙食品、標志,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建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活動目標: 1.了解抽煙對人體健康,社會環境的危害。 2.通過認識禁煙標志,初步感受禁煙的社會意義。 3.通過動手動腦的操作游戲,發揮幼兒的想像,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了解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幼兒已有改編歌曲的能力 2.材料准備:大型積木,剪刀,各種材料紙,彩色筆等,視頻轉換儀,禁煙標志 3.環境准備:在活動室內布置「電影院」、「超市」、「商場」的場景;幼兒已認識這些漢字,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以便幼兒能坐在地毯上看電視。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引導幼兒認識禁煙標志。 配班老師扮作香煙先生,自我介紹後走到「電影院」等場景處不敢進,卻遛走了,引導幼兒觀察禁煙標志的特徵,及為什麼這些地方會掛上「禁煙標志」。 (分析:幼兒由情境表演引到認識禁煙標志,此處把幼兒帶到情境中去,引起了幼兒認識禁煙標志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講一講為什麼「電影院」這些地方會掛上禁煙標志? 幼:a:吸煙不光危害自己的健康,在這些地方抽香煙的氣味在空氣中也會影響別人。 b:吸煙還會引起火災。 (分析:此處幼兒自然而然把自己已有的知識通過相互討論講了出來,就很自然的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為下面的討論活動做好鋪墊) 2.幼兒和老師一起討論「吸煙到底有什麼害處師:剛才小朋友講得很好,所以有了禁煙標志人們就不能在這些地方吸煙,那麼吸煙到底有什麼害處呢? 幼:a:吸煙危害自己,經常吸煙的人會咳嗽多痰,香煙里的有害物質會使人生病,甚至得癌症。 b:吸煙的人吐出的煙會飄散在空氣中影響別人,特別是在室內空氣不流通危害更大。 c:吸煙的人一不小心就會引起火災,造成很大的損失。 教師小結:原來吸煙有這么多的害處,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小朋友再想一想,一包香煙多少錢?如果這些錢給我們可以做哪些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後回答:好的幾十塊錢,差的也得幾塊錢,我們可以用這些錢買書,買衣服,買文具用品等等。 (分析:此處先讓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最後歸納再提升到「經濟」價值這個上面,培養了幼兒探索意識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此環節也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所在) 3.教師介紹世界無煙日,並引導幼兒尋找戒煙的方法。 師: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提出要禁煙,並規定每年的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許多地方出現了無煙商場、無煙列車,處處禁煙,可是那些吸慣了煙的人,總是想吸煙怎麼辦呢? 幼:a:把他關起來,不讓他吸 b:這不行,這樣他會偷偷地吸 c:把生產香煙的廠關悼 d:給他吃糖,把煙藏起來 e:這也不行,他不喜歡吃糖怎麼辦?煙藏起來他還可以再去買呀。 f:買一些戒煙的葯給他吃 g:買一些戒煙食品給他吃(分析:此處幼兒討論激烈,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能想到怎樣解決戒煙問題,這個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從幼兒的回答中引出了此次活動的難點「想想戒煙的方法及如何動手製作」) 4.游戲:趕走「壞香煙」升華禁煙意識情境:香煙先生哭著上場說:「小朋友們都知道了禁煙的好處,想了好多戒煙的方法,我只好去流浪了 師:香煙會給人們帶來這么多害處,我們小朋友喜歡它嗎?我們唱首歌趕走它吧。 師生共同把歌曲《趕走大狐狸》改編成《趕走壞香煙》進行歌表演(分析:此處利用歌表演把幼兒的情緒推向高潮,使幼兒不但從思想,語言上了解香煙的危害,從行動上也抵禦害人又害己的壞香煙) 5.游戲「戒煙工廠」的搭建,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師:我們趕走了香煙先生,既然生產香煙的廠一點兒也不好,乾脆我們來搭建一個戒煙工廠吧。 分組游戲: a 組:用大型積木搭建戒煙工廠 b 組:用各種材料剪貼禁煙標志 c 組:用各種材料製作各種戒煙食品(分析:將幼兒剛獲得的經驗及大家討論的戒煙方法遷移到游戲中來,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興致很高,同時讓幼兒自主選擇小組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每個幼兒在操作活動中自己的特長和想像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6.師生共同在園內把生產的禁煙標志張貼在牆上,把禁煙產品放到娃娃商店裡去賣。師生一起出活動室。 (分析:結束部分把幼兒製作的成品拿出活動室,師生共同張貼和布置娃娃商店,使幼兒覺得自己的成果有用處,感受游戲活動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通過整個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後,我發現選擇一個讓幼兒願意談,喜歡談,有內容談的話題十分重要,並且也要了解幼兒在這方面有初步知識、經驗後再開展,這樣幼兒才會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吸煙在幼兒的身邊,親屬當中不乏有許多人,活動前我又讓他們和父母交流吸煙是好是壞,所以孩子們感興趣,覺得「我了解了吸煙的危害,回去講給吸煙的爸爸,爺爺,叔叔聽,我真像個小大人」。 整個活動從情境表演入手,教師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和幼兒一起從禁煙標志認識起,通過觀察、相互討論、改編歌曲、自由想像、選擇操作等環節一步一步走向主題,幼兒在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想像、辨析事理及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動的結尾我讓孩子們的製作成果物有所用,孩子們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重視,老師是把他們當成一個有見解的人來一起學習知識的,所以在活動後他們總喜歡找我交談:「劉老師我覺得吸煙還有這樣的危害;孫老師,我又想到了一個戒煙的方法……」 孩子們的自信心增強了,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更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過程中我也發現存在了一些我教學中的失誤,在討論吸煙危害時,由於我的引導,幼兒大部分圍繞對人體和周圍環境的危害交談,而對於吸煙吐出的煙霧對大氣層的影響沒能涉及到,環保意識強調不夠;在禁煙標志方面由於我事先查閱的資料還不夠詳細,造成對禁煙標志的理解不夠全面,事後我發現孩子們對這個活動的積極性還很高,我就趁熱打鐵又組織了一次活動彌補了教學活動中的不足,經驗告訴了我每次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它又是開展另一個教育活動很好的契機,所以教師如何把握幼兒的動態,挖掘來源於生活的題材,做好每次活動後的反思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