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線上課程筆記是怎麼做的
① 網課筆記怎麼做
抓住重點,詳細捕捉。我記筆記時會先把老師板書的重點內容記下來。然後,在聽課過程中補充一些細節性的知識。另外,詳細記下沒有聽懂的內容,進行標注,方便下課之後再進行學習。
整理筆記可以讓我在復習備考時更准確地抓住重點,更輕松自信地度過充滿壓力的期末復習時間。每次看著自己滿滿的筆記本,也會擁有滿滿的成就感!
上課記錄筆記尤為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為了記筆記而耽誤了聽課。你可以先用簡單的幾個字先代替,下課時再補全內容。同時,筆記是讓我們更好梳理知識點的一個工具,所以要條理清晰,適當運用標記或不同顏色區分筆記重點。
除此之外,做筆記也要成就自己的一套體系。我們可以選擇用筆記本,也可以寫在書上,只要將知識點記錄清楚即可。相對而言,我更喜歡把筆記寫在書上,因為這可以結合書上的一些例題來更好地掌握知識。
在專注聽講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筆記。課上,我會在書上簡略地做筆記(比如劃線、寫關鍵詞等),用拍照、截圖等方式記錄老師講解的PPT;課後,我會重新整理筆記,把重要的知識點歸納進筆記本。
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在課上花大量時間記筆記而忽略了課堂內容。再次記筆記會在心中重新捋順邏輯,便於思維導圖的構建。
筆記在提高學習專注度的同時,還為課後鞏固和期末復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於自己做筆記的心得,其一,選擇適合自己的筆記本。我向大家推薦每一頁都是獨立的活頁本,不僅可以減少上課攜帶的筆記本的數量,還可以在課程結束後將筆記訂裝成冊,而且未用完的紙張還可以留著以後用。其二,對筆記內容進行排版,提升其層次感。比如標注出不同層次的標題,並使用不同的格式等。其三,突出重點以便記憶。對於老師課堂上提出的重難點知識,我們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或者畫符號標記出來,必要的時候可以在旁邊記錄一些案例,這樣便會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習時,我會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做筆記。首先,重點不同,標注不同。我會將書本和PPT上沒有的內容做好記錄,將老師說的重點、自己不懂的知識點、經過思考後才明白的知識點分別做不同記號。其次,課後整理筆記。聽課過程中,我會在自己腦海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再梳理筆記。最後,利用框架鞏固復習。在掌握所有知識的前提下,寫出一個簡潔的知識框架,下次復習時看著它聯想知識點,以此查缺補漏。
每個人記筆記都有不同的方法,我的方法也僅供大家參考,畢竟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② 小學科學課堂如何做筆記
在做課堂筆記的方法上,應該因人而異。
從縱向看,各年級學生智力回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答
三、四年級,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較差,所以課堂筆記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即教師多提示學生該記錄哪些東西,該怎麼記;
五、六年級的學生動手筆記的能力已比較強,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已記錄的課堂重點之外,自主去選擇自己該記錄些什麼東西。
從橫向來看,各個班級中,每位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情況也是不一樣的,這個就更加的復雜了,需要我們教師能耐心地觀察,並且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具體可以讓學生統一使用的方法上,可以有以下幾條:
(1)不要記得太緊太密,每頁右邊留下約1/3的空白處,以便日後補充、修改;
(2)用詞用語要簡潔濃縮,常用詞語可用代號;
(3)注意聽課與看書結合,有些內容可直接在書上批註。
(4)用不同的顏色的筆,比如你用藍色和紅色,一般的用藍色筆寫,重要的內容如概念,用紅色筆寫,這樣便於以後復習只需看一下提綱然後進行聯想。
③ 小學生怎樣記課堂筆記
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小學生在課堂上記筆記有什麼好處。因為在我的課堂上,每一個班的學生都要求記課堂筆記,而且每堂課在我走進教室之前筆記本就是打開著的,省得一到讓學生動筆的時候課堂就有一段時間顯得特別混亂,轉身掏書包找練習本、鉛筆、橡皮掉在地上,影響正常課堂教學時間。 課堂筆記就是學生對老師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做書面記錄,並把它作為今後復習和學習的重要資料,好處有很多,比如有助於知識的存儲和記憶,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因為小學生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比較短。再有就是回到家裡復習或等到期末復習的時候課堂筆記就派上用場了。記課堂筆記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於每一個學生,教師得想辦法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記筆記方法。一、在書本上作「旁註」。 有的時候老師可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學期下來,翻開學生的教科書時像新的一樣,一個字也沒有。這樣的學生積累的東西一定特別少。認為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重點例如一些詞語的解釋、重點的段落,或用畫線、或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或寫一些簡單的註解等標注出來。比方說重點的地方可以用直線畫下來,比這個還重要的內容用波浪線現出來,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畫一個問號,需要積累的詞語可以用圓圈、方框圈起來。總之教科書不能空著,不能學過了還和新的一樣!這不利於積累,復習時也沒有依據。畢竟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一定會有精彩的部分,這些精彩有時是轉瞬即逝的,可能課堂上你還記得很牢固,但你保證不了過一段時間不遺忘,如果你記筆記了,做標注了,復習時當你看到你的標注,課堂精彩處的鏡頭就會馬上再現,可能一些知識點很快回到你的記憶當中。二、准備一個專門的課堂筆記本。 每一個學科都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包括語文、數學、思品與社會、科學等等,這是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課堂筆記本不是要你把課堂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一般情況下以老師的板書為主,其次是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記錄在本子上。每一個學科的記錄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說數學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書本上都有,所以這些不必記,在書上畫上重點號就可以,但一些老師對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題的技巧等一定要記下來,因為這些可能是老師用很長時間、甚至是用一輩子的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你說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記下來?語文課上一些課文的作者簡介、寫作時代背景、寫作特點等書本上可能沒有作註解,老師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或根據教學要求,課堂上一定會對這些作出簡要介紹,這也是老師通過查閱很多資料或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作筆記的重點。這樣復習的時候效率才會高,積累的東西才會多。為什麼說每一個學科要有一本專門的筆記本呢?因為不同的學科記筆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筆記本有的時候會很亂,復習起來不方便,找來找去的效率不會高。三、學會在筆記中質疑。 細心的老師會發現,有的學生課堂記筆記的方法也掌握了,課聽得認真、筆記記的詳細,學習成績本該提高得很快,可就有個別學生的成績提高起來還很慢,成績好的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得也不夠好,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沒後勁。什麼原因?其一、寫字速度慢,課堂只為記筆記而記筆記,有的時候跟不上老師的講解。其二、學生不會思考!課堂只為了記而記,沒有充分的思考時間,或沒有自主思考問題的習慣。所以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要學會記重點,留下一些時間把自己的困惑寫下來,然後留在課後思考、與人交流,這樣才會有發展。記完課堂筆記後,一定要記得整理。因為課堂老師的講解一定要快於學生動筆記錄,所以沒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學比較一下,把自己沒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筆記上,使筆記更趨於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識點掌握有誤,其實這個過程也是記憶和復習的過程,一定要趁熱打鐵,不要拖拉。 說到底,小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其實就是一種學法指導的過程。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我們的小學教育是為學生的將來打基礎的教育,打下什麼底兒就是什麼樣,所以當老師的一定要為學生負責,讓學生養成課堂記筆記的習慣。
④ 小學生如何學會做筆記
1、記號筆記法
無論記憶力多麼強的人,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住,聽課必須記筆記。無論書寫速度多麼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全部記錄下來,這就必須藉助符號幫助自己記錄,以利長期記憶。
記號筆記,就是在自己認為重要、疑難或其他需要標記的字、詞、句、段的正文旁邊按照自己的習慣畫上各種記號。如重點語句可打著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於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除了記號外,還可以用紅、藍、黑等不同顏色來做記號。讀書的記號很多,善於讀書的人自己應訂立一套專供自己使用的記號。書中或筆記中的符號,便於復習時查找,而且簡明的符號比文字更容易在腦中留下印象。一些常用的詞彙術語可用個別字或字母來代替,同時可使用省略號之類的標點符號,以提示自己這里是省略等,但應以看懂為原則。
2、記重、難點有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聽課,覺得有必要聽的就認真聽;覺得對自己益處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麼用心聽,而做自己的練習。老師講課,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時候是與教材無關的。作為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全盤接收。只記重點,只記難點。抓住要點聽和記,比毫無重點地全部聽和記,效果要好得多。有人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帶,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一般說來,講課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反映出來:板書、思路、事例、總結。
板書是老師在黑板上列出的講課綱目,往往以提綱、圖解、表解的形式反映老師所講的知識的內在聯系,便於我們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應當完整地記下來。
思路,指老師分析問題、推導結論的過程,體現老師的思想方法和對教材透徹的理解,記下老師的思路,有利於啟發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
事例,指老師作講解重點內容時所舉的典型事例,如語文語法教學中的典型例句。
總結,是對一個章節、一個課時所講內容的歸納總結,往往是講課的重點概括、是經過篩選、濃縮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知識,如果能夠准確而有條理地記下來,可以減輕我們學習上不必要的負擔,少走些彎路。
3、記提綱一般說來,老師的課堂板書就是課堂學習內容的綱目。這些綱目是任課老師在研透教材內容基礎上,根據教學體會寫出來的,它基本上能反映授課內容的知識結構和要點。它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復習新課內容和知識體系,所以,同學們不妨將它記在筆記上。
4、記補充老師在講課時,除了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外,常常還會作些適當的補充,這些補充的內容融入了老師的心血,對於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啟迪思路,開闊視野,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同學們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對老師補充的內容除了記在心上外,還要突出地記在筆記本上。
5、記疑點疑點是指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有疑問的地方。有的疑點源於老師的疏忽,有的則可能來自自己的理想錯誤或遺漏。同學們也應該把這些記下來,課後再求教老師,或通過自己思考來解除這些疑惑。
6、記問題一是學習該內容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記下來提醒自己;二是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問題,便於課後弄懂它。
7、記方法老師在講解例題時,常常會講解解題的技巧、思路和方法。這些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學們應將這些方法記錄在冊,並根據所記錄下的方法進行理解、復習,並且日積月累,舉一反三,無疑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8、記心得聽課時,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學生有時會突發奇想,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以前認為不相關的觀念串在一起,忽然悟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或是對老師講解的內容有新的想法和心得,同學們也不妨將這些思想的火花記錄下來,以便於課後復習、理解、整理甚至進行新的創造。
⑤ 小學生怎樣做好課堂筆記
1、緊跟老師的思路
即使課前認真地進行了預習,也並不是說聽課時思想就可以放鬆了。上課時孩子還是應當緊張起來:
認真聽講,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
沒聽懂先做個記號,課後再說,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盡量將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記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認真聽講,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
沒聽懂先做個記號,課後再說,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盡量將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記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總之,老師的思路,是一節課的精華。抓住了老師的思路,也就等同於抓住了一節課的精華。
2、「前松後緊」法
「前松後緊」,是說聽課時前幾分鍾可以鬆弛一點,後頭再緊張起來。一節課45分鍾,一天好幾節課,要想每節課自始至終緊張、專注地聽講,基本不可能。因此,父母可以建議孩子聽課時「前松後緊」。
老師上課時,往往一開始是回顧以前所講內容並引入新的內容,這些一般比較簡單,接下來是較深入的分析和講解,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據心理學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續20~25分鍾。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會下降。如果聽課是「前緊後松」,前半節課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後半節課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松勁。而課堂教學的內容,後半節才是重頭戲。
3、有重點地記下老師講課的內容
對於不同的學科,記筆記有不同的記法。例如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書上都有,而且內容完整、語句嚴謹,科學性與邏輯性都很強,所以不必記。著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
這些內容一定要記:
① 老師列出的提綱。孩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所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下,所以只需記下老師列出的提綱。
② 老師強調的重點。
③ 課本上沒有而是老師補充的內容。
④ 結合老師講課的內容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⑤ 記疑點: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
⑥記方法: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
⑦ 記總結: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03
整理筆記「七步法」
第一步,憶
「趁熱打鐵」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信息。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
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而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准確性」。
第四步,編
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如,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准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
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
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後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⑥ 如何教小學三年級學生做課堂筆記
如何教小學三年級的做筆記課堂如果因為要把他的學習成績全部都做好了之後,然後才可以做好他的好筆記,首先在課堂上面聽得懂才可以。
⑦ 語文在線解答小學生怎麼做課堂筆記
課堂筆記就是學生對老師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做書面記錄,並把它作為今後復習和學習的重要資料,好處有很多,比如有助於知識的存儲和記憶;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再有就是回到家裡復習或等到期末復習的時候課堂筆記就派上用場了。
記課堂筆記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於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記筆記方法。
一、在書本上作「旁註」。
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重點例如一些詞語的解釋、重點的段落,或用畫線、或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或寫一些簡單的註解等標注出來。比方說重點的地方可以用直線畫下來,比這個還重要的內容用波浪線現出來,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畫一個問號,需要積累的詞語可以用圓圈、方框圈起來。
二、准備一個專門的課堂筆記本。
每一個學科都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包括語文、數學、思品與社會、科學等等,這是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一般情況下以老師的板書為主,其次是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記錄在本子上。
三、學會在筆記中質疑。
(一)寫字速度慢,課堂只為記筆記而記筆記,有的時候跟不上老師的講解。(二)學生不會思考!課堂只為了記而記,沒有充分的思考時間,或沒有自主思考問題的習慣。所以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要學會記重點,留下一些時間把自己的困惑寫下來,然後留在課後思考、與人交流,這樣才會有發展。記完課堂筆記後,一定要記得整理。因為課堂老師的講解一定要快於學生動筆記錄,所以沒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學比較一下,把自己沒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筆記上,使筆記更趨於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識點掌握有誤,其實這個過程也是記憶和復習的過程,一定要趁熱打鐵,不要拖拉。
說到底,小學生學會記課堂筆記其實就是一種學法指導的過程。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小學教育是為學生的將來
一、記提綱。一般說來,老師的課堂板書就是課堂學習內容的綱目。這些綱目是任課老師在研透教材內容基礎上,根據教學體會寫出來的,它反映了授課內容的知識結構和要點。把他們記下來,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復習新課內容和知識體系。
二、記疑點。一是學習該內容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記下來提醒自己;二是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問題,便於課後弄懂它。
三、記方法。課堂上老師常常會講解解題的技巧、思路和方法。這些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將這些方法記錄在冊,並根據所記錄下的方法進行理解、復習,並且日積月累,舉一反三,有助於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四、適當記。應該強調的是,上課應以聽為主,輔以筆記,不能以筆記代替聽課或影響聽課;課堂筆記隨堂記錄,課後應及時補充、整理,以便以後復習,並培養整理筆記的習慣。
一、記提綱
老師講課大多有提綱,並且講課時老師會將備課提綱書寫在黑板上,這些提綱反映了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並且有條理性,因而比較重要,故應記在筆記本上。
二、記問題
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於課後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弄通。
三、記疑點
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這類疑點,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師講課疏忽造成的,記下來後,便於課後與老師商榷。
四、記方法
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這對於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並對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
五、記總結
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尋找存在問題、找到規律,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⑧ 小學生做課堂筆記的方法
、記老師的板書
教師的板書是通過教師精心計劃設計好的,從板書上能突出教師的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板書對所教學的內容一目瞭然。記好板書,有利於我們理清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除理科題的演算過程外,一般應完整地記下主板書的內容。
教師為了強化重點難點,通常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和繪畫,並用文字、符號、線條、圖表等形式把教材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使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也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思維的訓練。如學習《小松樹》一文,最後學生感悟「只有長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這句話時,我分別叫三個學生在黑板寫上自己的這些經典的感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只有積極向上,不斷進取,才能有更多的收獲。」板書這些是要花一定的時間,所以我一般放在開課時或者課要結束時板書,這樣便於學生做筆記,不會影響聽課,顧此失彼。不管使用哪種方法,對小學生而言,幫助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教師的扶持和檢測少不了。
二、記下聽課的主要內容
筆記時,既要注意老師講解的知識體系,更要注意抓住講解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記下關鍵語句。要注意記下老師提醒的應注意的問題和強調容易出錯的地方,記下基本概念的要點,基本原理、定理、規則等的主要論據、論證方法、運用范圍及運用時要注意的問題等。老師在講到重點或難點內容時,總會有一些暗示的:他們或者在講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講後把內容重復一遍,以加強你的記憶。
我們要悉心觀察,及時筆記。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們要抓住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先寫小女孩忍飢挨餓在街上賣火柴,再寫可憐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里擦火柴取暖並看見了四次美好的幻覺,最後寫小女孩捏著燒過的火柴梗凍死在街頭。文章的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劃著火柴,使小女孩產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爐、肚子里填滿食物的噴香的烤鵝、掛滿禮物的美麗聖誕樹、疼愛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內容進行課堂筆記。
同時要切記,記筆記的前提是不能影響正常聽課和思考,這就要求在記筆記時把握好時機。記筆記的時機有三個:一個是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時,要抓緊時間搶記;二是老師講授重點內容時,要擠時間速記、簡記;三是下課後,沒記下來的要盡快抽時間去補記。記筆記的內容一般是:①知識的重、難點。②知識的疑點。③記書本上沒有、老師補充的知識點。有些內容則無需記筆記:①次要的知識。②一看就懂的內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識。
三、處理好聽、思、記三者的關系
筆記只是輔助我們聽好課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學習的主要任務。所以,上課要以聽講、思考、理解為主。因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點的東西,在以後翻閱筆記時,看到幾行字就可以回憶起主要內容。所以應盡可能做到邊聽、邊思考、邊記筆記,使三者協調進行。如果只追求筆記的完整而忽視上課認真聽講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會是得了芝麻,丟了西瓜。有的同學上課時不是以聽、思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筆記上,他們因一句沒聽清或沒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來看,到頭來往往是互相都記不成。所以,對一些暫時寫不上的字或記不完的內容,應果斷地留下空格,做上記號,大膽地跳過去,跟上老師的講解,課後可借記得好的同學的筆記查漏補缺。
四、記課堂筆記的位置
不少同學都有課堂筆記本,記在筆記本上當然不錯。但根據經驗,課堂筆記盡可能記在課本上。課本每頁的上、下、左、右總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詞可記在左、右空白處,段落大意可記在每頁結束處,重要的句子、語段分析可記在上、下空白處,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可記在課文最後的「思考與練習」處,文章的一些背景資料與文學常識可記在課文標題處。實際上,課文上的空白之處足足可以容納下課堂筆記的全部內容。如果實在不夠,可在課文最近貼上一頁白紙,把記不下的記在這頁白紙上。
這樣記筆記,復習起來就方便了,就不用一會兒翻課文,一會兒翻筆記本了。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方法,究竟記在什麼地方,還應根據學生的習慣和實際情況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異,多種多樣的。例如有的同學在課文中記筆記:「中心思想」可用「中心」來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來表示,甚至還可用「O」、「X」、「△」等符號來表示特定的內容。一般來講,課堂筆記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五、准備一個專門的課堂筆記本
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課堂筆記本不是要你把課堂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一般情況下以老師的板書為主,其次是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記錄在本子上。每一個學科的記錄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說數學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書本上都有,所以這些不必記,在書上畫上重點號就可以,但一些老師對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題的技巧等一定要記下來,因為這些可能是老師用很長時間、甚至是用一輩子的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你說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記下來?
語文課上一些課文的作者簡介、寫作時代背景、寫作特點等書本上可能沒有作註解,老師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或根據教學要求,課堂上一定會對這些作簡要介紹,這也是老師通過查閱很多資料或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作筆記的重點。這樣復習的時候效率才會高,積累的東西才會多。為什麼說每一個學科要有一本專門的筆記本呢?因為不同的學科記筆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筆記本有的時候會很亂,復習起來不方便,找來找去的效率不會高。
⑨ 請問下小學四年級上網課怎麼做筆記
小學四年級上完課,怎麼做筆記?你可以根據老師講的課程列出大體的框架做筆記,這樣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