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校課程有哪些內容
A. 小學中的地方課程包括哪些內容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比如南方的小學生的課程分為 語文,數學,英文,課外活動,以及一些大型的辯論賽,來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解答能力的。
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建設,應緊緊圍繞農村地方和學校所在社區的實際,緊密結合當地的生產生活,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目標應定位於使培養的人能夠全面發展,適應當地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這樣的基本點上。
它的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⑴地方(社區)的歷史、地理、經濟、人文、自然、資源、環境等;
⑵教育部規定的、但尚未進入國家課程中的教育內容,如人口、國防、安全、法制、禁毒、環境、防震、職業指導、青春期教育等;
⑶農職業技術或勞動技術教育的內容,包括在農村中學實施的綠色證書課程;
⑷與農業、農村、農民有關的實用知識、技能的內容;
⑸根據統編教材改編、補充、整理的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或教學參考資料,等等。不同內容可按不同層次,分別由地方和學校來組織開發,如凡是帶有一定共性的教育內容,可由各級地方組織開發地方課程。
而地方特色非常明顯的教育內容,則由學校根據本校實際組織開發學校課程。這些課程可以編寫教材(包括活頁教材、音像教材),也可以不編寫教材,而以課程大綱或綱要的形式體現,或只作為教師教學時的參考資料。
(1)小學生學校課程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1993年,我國實行了新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改變了全國大一統的課程格局,增加了地方課程,突破了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了國家統一管理課程的制度,逐步實行中央、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體系。
多年來的「一綱一本」的課程教材體系正向「一綱多本」或「多綱多本」的課程教材體系轉變。地方和學校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課程多樣化的趨勢日益明顯。這樣,就使地方和學校有了一定的課程管理權,使地方和學校有了課程開發的一定自由。
在保證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和水平,發揮地方、社區和學校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能使課程和教學更好地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許多有條件的地方、學校與課程專家合作,在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建設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些地區和學校在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方面已做了一些成功的嘗試。有的學校設置了符合當地與學校實際的課程,有的學校自編了相應的教材,許多學校在各學科教學中還補充了當地生產、生活、自然、歷史的實際例子,彌補了國家課程和統編教材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不足。
但就總體而言,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建設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課程目標的確立,缺乏必要的理性抽象和實踐驗證;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指導思想與選擇標准不夠明確,只局限於經驗層面;課程實施與評價、教師培訓等方面很不規范,隨意性很大。特別是在理論上和觀念上比較滯後,水平參差不齊。絕大多數學校還不具備理論和開發能力。有些概念還需要進一步界定。
B.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有哪些
1、主要課程
主要開設課程有:教育通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理論、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法、小學英語教材與教學研究等。
2、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3、培養模式
為了更好地滿足基礎教育對小學教師的人才需求,在院、系辦學思想的指導下,積極實踐以人為本、整體教育、目標培養、實踐體驗的教育理念,構建2111人才培養模式。2111即可擔任小學語文、數學2門主課的教學,兼顧1門其它課程,指導1門活動課程,專長1門課的教學。
在構建課程結構體繫上堅持體現「三性一體」的特徵,三性指高等教育的共性、高師教育的特性、與小學教育專業的個性,一體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為一體。
在培養工作中堅持大學通識課、基礎專業課、學科專業課、公共選修課、活動課、社會實踐課六個課程平台以小學教育專業實踐和小學教育研究一線貫穿,並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2111人才培養特色。
(2)小學生學校課程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的作用
從人生發展歷程來看,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是長身體、長知識最旺盛的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敏捷,對什麼問題都要問個為什麼,他們像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小學生記憶力強,善於背誦,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牢記在心。
小學生模仿力強,容易做到習久成性,在兒童時代養成的好習慣,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輩子;相反,小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到中學和大學時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發展智力,還要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思想品德上要有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的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C.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D. 小學有哪些課程
我來幫你吧:
小學的主要課程有
語文、
數學
英語
科學
思想品德
健康
社會
音樂
體育
美術
微機
要有教師資格證,能勝任主要學科,這就是基本條件了!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祝好運吧!
E. 小學學校與與地方課程有哪些
首先指出的是綜合實踐課程屬於國家課程。國家、地方、學校是國家規定的三級課程。
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即三級課程、三級管理。 國家:制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審議省級上報的課程推廣方案;評估全國范圍內的課程質量。 地方:開發地方課程;指導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 學校:開發校本課程;選用教科書。 三級課程包涵的課程,以中小學(1-9年級)為例,列表如下: 國家課程:1-6年級: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7-9年級: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並沒有給出權威性界定,只是從綜合實踐活動所包括的內容和目標兩個方面進行了說明: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自小學3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3課時。 地方課程:(各地自主開發,省廳審批。規定性與自主開發性相結合)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書法、傳統文化、健康教育、人生規化……
語文學科的學法指導、名作賞析、閱讀寫作、英語(Q吧)學科的寫作方法指導、英語興趣小組、英語奧賽輔導、社團課程等都屬於校本課程。
F. 小學科目有哪些
小學設有的主要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及以上)、品德與生活(或品德與社會)、科學。附屬科目有體育、藝術(音樂和美術)、健康、法制,信息技術,綜合實踐。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
(6)小學生學校課程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一、中國台灣的小學科目
台灣小學課程的學習領域主要有語文學習領域(包含國語文、英語、閩南語、客家語與原住民語,國語文在小學稱作國語,中學稱作國文)、生活課程(小學1、2年級的科目,為自然與生活科技與社會的合並科目)。
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彈性、綜合活動,以及重大議題(資訊教育、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課本因學校而有所不同。
二、美國的小學科目
在美國多數小學實行六年制教育,也有實行四年或八年制教育的小學和五年制的小學。四年制或八年制小學通常把小學與初中或高中直接掛通起來。美國小學一般規模較小(每個班級一般不超過25人),每班一名教師,教師必須完成各門課的教學任務和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
美國的小學課程極富彈性;既沒有界限明確的學科,也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課時。各州小學一般開設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以及體育、美術、音樂、外語等課程。
G. 小學可開設哪些特色課程
這個關鍵看家長和老師:傳統的特色課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關鍵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和實踐能力,孩子在幼兒階段,只要能在比較自由的環境中激發孩子的自主、熱情和創造力的家長和老師,幼兒園就可以開設各類行色課程。如果是孩子在沒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較多模仿或聽命於家長和老師、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發孩子較強熱情的,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參加特色課程,否則孩子最後會失去靈感和創造力或興趣,同時更嚴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長的活力或失去正確的審美觀,這樣我們就害了孩子。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受這種傷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變這一現狀,因為...不說了,現在的中國社會還不是說真話的社會,大家心裡都明白。冒著挨批的風險說這么多露鋒頭的話,只是希望能提醒下還不了解現狀的家長注意防止孩子受到傷害,並不是說特色課程就一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