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奧數課程綱要
㈠ 小學數學奧數知識點總結
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奧數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奧數題目往往從結構到解法都充滿著藝術的魅力,易於小學生積極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小學生又親身體驗到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因此會產生進一步對學習數學的嚮往感、入迷感。
其次,奧數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審美感。數學的美在許多的奧數題目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讓我們先來觀察奧數題的—系列解題技巧:構造、對應、逆推、區分、染色、對稱、配對、特殊化、一般化、優化、假設、輔助圖表……令人眼花繚亂。這些解題技巧是一種高智力水平的藝術,能帶給小學生—種獨立於詩歌、音樂、繪畫之外的另一種審美感受。
再次,奧數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奧數題的求解更要依賴的是整體全面的洞察力、敏銳的直覺和獨創性的構思,這些正是創造力構成的主要元素,而這些創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統接受過奧數教學的小學生之所長。
一年級奧數: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踏入小學。不論是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養和正確的引導,這就需要家長對整個六年的小學學習有一個全面的規劃。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1.巧算與速算的基本知識: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計算是學生學習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如果能夠在看似無序的算式中尋找到一定的規律,化繁為簡,那麼學生一定能夠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計算與速算是各種後續問題學習的基礎。學好數學,首先就要過計算這關。
2.認識並學會數各種基本圖形:正方形、長方體、圓和立方體等是小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圖形。通過系統的指導,使一年級的學生能夠計算出各種基本圖形的個數;使學生建立起有序思維,為建立思維模式打下基礎。
3.學習簡單的枚舉法:枚舉法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的確是有一定的困難。在華數課本中,介紹這一難題時採用數數這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將復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便於孩子們理解。枚舉法訓練的重點在於有序的思維方式,學習之初將抽象問題形象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方式。
4.數字的奇與偶、不等與相等等關於數論的基礎知識:數論問題是後續學習中的一個重點,而這學期將要學到的:數字的奇與偶、不等與相等等無疑將會是今後學習的基礎,在這里我們把數論問題分解為各種類型逐一講解,使華數學習更加系統。
二年級奧數:
二年級是開發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最佳時期,學習奧數不僅能夠極大地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也能為孩子之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家長來說,激發孩子對華數的興趣是最主要的。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1、計算要過關:對於二年級學生的奧數學習來說,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學校數學的學習情況,孩子還沒有學習乘除法的列豎式,尤其是乘法的列豎式在二年級華數的學習中要求的比較多,比如華數課本下冊第三講速算與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應用題中也會有所應用。所以對於學習下冊華數的學生,首先計算關一定要過。
2、枚舉是難點: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序思維和抽象思維是比較困難的,對於問題,二年級的學生更多的願意以湊數來嘗試解答問題。而枚舉法的問題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維,比如華數課本上冊幾枚硬幣湊錢的方法,下冊的整數拆分都屬於枚舉法的問題。這類問題不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時直觀性不強,對於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難。建議家長可以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比如上面舉到的漢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應用題要接觸:二年級華數課本下冊中的後幾講已經接觸到了應用題部分,對於倍數等概念也有學習,建議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三年級中的部分問題,但是難度不要像三年級華數課本中那樣大。
三年級奧數:
三年級的奧數學習是小學奧數最重要的基礎階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級奧數最基本的知識技巧,才能有效的促進今後的數學學習,最終在競賽、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斬獲。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三年級屬於奧數學習打基礎階段,孩子進入三年級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計算能力,認知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相比於一、二年級有很大的提高,這個時期是奧數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學奧數的黃金時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級這一黃金時段,關繫到以後小升初的成與敗。下面就簡要介紹一下三年級下學期學習的關鍵知識點。
1.運用運算定律及性質速算與巧算
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本知識,也是學好奧數的基礎。能否又快又準的算出答案,是歷年數學競賽考察的一個基本點。在三年級,主要學習了加法與乘法運算定律,其中應用乘法分配率是競賽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點;除此之外,競賽中還時常考察帶符號「搬家」與添括弧/去括弧這兩種通過改變運算順序進而簡便運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問題解析:由於四個加項沒有公共的乘數,不能直接應用乘法分配率。可以考慮先分組應用乘法分配率,在觀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12+13×12=(17+13)×12=30×12=360
2.學習假設思想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源於我國1500年前左右的偉大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其中記載的31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說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問題解析:我們知道每隻雞2隻腳,每隻兔子4隻腳,我們不妨假設籠子裡面只有雞,那麼應該有隻腳,而事實上有94隻腳,原因就是我們把一部分兔子假設成了雞。
我們知道,每隻兔子比雞多2隻腳,那麼一共應該有隻兔子,剩下了35–12=23隻雞。
對於一般的雞兔同籠問題,我們有雞數=(兔的腳數總頭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
兔數=(總腳數-雞的腳數總頭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
3.平均數應用題
「平均數」這個數學概念在同學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常用到。例如,三年級上學期期末考完試,可以計算全班同學的數學「平均成績」,同學與爸爸媽媽三個人的「平均年齡」等等,都是我們經常碰到的求平均數的問題。根據我們所舉的例子,可以總結出求平均數的一般公式:總數和÷人數(或個數)=平均數。比如說人大附小三年級(一)班第2小組5名同學上學期期末數學成績分別是93,95,98,97,90,那麼第2小組5名同學的數學平均分是多少呢?
問題解析:根據我們總結的公式,首先可以求出第2小組5名同學數學的總分一共是93+95+98+97+92=475,所以他們的平均分是475÷5=95(分)。
4.和差倍應用題
和差倍問題是由和差問題、和倍問題、差倍問題三類問題組成的。和倍問題是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與它們的倍數關系,求大小兩個數的應用題,一般可應用公式:數量和÷對應的倍數和=「1」倍量;差倍問題就是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差和它們的倍數關系,求大小兩個數的應用題,一般可應用公式:數量差÷對應的倍數差=「1」倍量;和差問題是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差,求大小兩個數的應用題一般可應用公式:大數=(數量和+數量差)÷2,小數=(數量和-數量差)÷2。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兩種量彼此間的關系,常採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以線段的相對長度來表示兩種量間的關系,以便於找到解題的途徑。
5.年齡問題
基本的年齡問題可以說是和差倍問題生活化的典型應用。同時,年齡問題也有其鮮明的特點:任何兩個人之間的年齡差保持不變。解決年齡問題,關鍵就是要抓住以上兩點。例如:哥哥兩年後的年齡是弟弟年齡的2倍,今年哥哥比弟弟大5歲,那麼今年弟弟多少歲?
問題解析:由於兩人之間的年齡差不變,在2年之後哥哥仍然比弟弟大5歲,那時哥哥是弟弟年齡的2倍,這就變成了一道差倍問題,也就是說弟弟的年齡在2年後是5÷(2-1)=5(歲),所以今年弟弟5-2=3(歲)。
四年級奧數:
四年級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學習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有所增加,各種競賽任務和招生考試的成績重要性大大增加,不論自己的孩子是剛剛開始學習奧數,還是已經著手為競賽、升學做准備,如何更好的完成四年級的學習計劃,如何做好四年級和五年級的過渡,如何規劃小升初之前的這兩年時間是每個家長都要面對的問題。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1、計算:計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點,每個年級奧數的學習都以計算為基礎,較好的計算能力是學好其它章節,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每個年級的計算有每個年級的特點,四年級的計算以加入了小數的計算為主,對於奧數基礎扎實的同學並且希望在五年級取得一些成績的同學還應該加入一些分數的計算。四年級計算應該掌握的重點題型有多位數的計算,小數的基本運算,小數的簡便運算等。其中,多位數的計算主要以通過縮放講多位數湊成各位數全是9的多位數,再利用乘法的分配率進行計算。小數的簡便運算主要與等差數列求和、乘法的分配率和結合率、換元法等結合在一起,需要同學們對各種題型熟練的掌握,尤其是多位數的計算。最後,小數計算的重點還是最基礎的小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在初學小數時由於小數點的原因計算經常出錯,如果計算不準確,再好的方法和技巧都無從談起。所以,四年級學習計算的重點在於以基礎計算為主,掌握各種簡便運算技巧,提高准確度和速度。
2、平均數問題:在學習平均數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先對平均數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我們在授課過程中經常發現絕大多數同學在解平均數問題時經常犯一個錯,尤其是在行程問題中的一道題,錯誤率最高。小明從學校到家速度為12,從家到學校速度為24,問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很多同學答案都是18,誤以為平均數度就是速度的平均,這是不對的。在學習平均數問題的時候還要會利用基準數處理一大串數據的求和問題和求平均數的問題。很多復雜的平均數問題都是可以利用濃度三角的方法來解決的,尤其是思維導引中後面的一些復雜的平均數問題,同學們應該嘗試用濃度三角的方法來解決平均數問題。平均數問題的學習對以後濃度問題的學習很有好處,因為大部分平均問題的題型和濃度問題的題型從本質上來講是相同的
3、行程問題:四年級行程問題要掌握以下各類的問題:相遇問題、追及問題、火車相遇問題、流水行船問題、多次相遇問題等。首先,我們要對基本的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有同學到六年級了對於追及問題中兩個人所走的時間是否相等還經常容易出錯。其次,我們要熟悉並掌握火車相遇問題和流水行船問題這兩個行程問題中最基本的專題,對我們後面復雜行程問題的學習起到非常大的幫助。最後,要掌握行程問題中解決復雜問題常用的技巧,劃線段的習慣,並養成良好、簡潔的解題習慣。畫線段圖的方法是解決很多復雜行程問題常用的方法,很多同學在畫線段圖的時候不夠簡潔,常常畫出的線段圖中多餘的線段和條件太多,導致畫出的線段圖比題目本身還復雜,無法分析求解。在平時的學習中應該盡量模仿老師,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4、排列組合:排列組合是對上學期所學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兩講的一個升華。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中大家對分步和分類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排列組合在此基礎上提供了更專業更有效解決計數問題的方法。在排列組合中首先要對排列組合的概念、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計算、排列與組合的區別等有很好的理解,尤其是排列和組合的區分上,需要對一些經典例題的掌握從而來理解排列和組合的區別。同時,很多問題好需要結合分類分步方法和排列組合的原理來解題,並不是單純的排解組合公式的應用。對於一些基礎不好的同學,一定要在熟練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之後再來學習排列組合的知識。對於一些排列組合常見的題型和常用的方法要做到信手拈來。
5、幾何計數與周期性問題:幾何計數和周期性問題相對於行程和排列組合來說是兩個較小的專題,但是也是各大競賽和入學考試常見題型,尤其是很多綜合題同時包含數論和周期性問題的相關知識點,是競賽和備考的重中之重。幾何級數的掌握要從線段、角、三角形、長方形開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復雜計數問題的步驟。而周期性問題常和等差數列、數論結合在一起,同學在做題題時經常容易出錯,需要在這方面的加大做題量。
五年級奧數:
五年級下學期是小升初前的最後一個學期,對於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這一關過好了,才可能在小升初的備考中游刃有餘。所以這學期的奧數學習應該有更強的針對性,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目標選擇合適的班型。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五年級屬於小學高年級,孩子進入五年級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計算能力,認知能力,邏輯分析能力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這個時期是奧數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學奧數的黃金時段,所以是否把握住五年級這個黃金時段,關繫到以後小升初的成與敗。那麼在整個五年級階段都有哪些重點知識呢?為了孩子更好的把握五年級的學習重點,下面就介紹一下五年級的關鍵知識點。
1.進入數學寶庫的分析方法——遞推方法: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從簡單到復雜,奧數也是一樣,對於復雜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最簡單的情況入手,通過處理簡單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規律或者訣竅,從而來解決復雜的問題,這就是遞推方法。比如說:平面上2008條直線最多有幾個交點?同學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時,肯定會想畫2008條直線相交然後再數交點個數,那該是多麻煩啊!其實我們可以先來解決簡單點的情況,分別找到1條、2條、3條、4條……這些直線有多少個交點。
1條直線最多有0個交點0
2條直線最多有1個交點1
3條直線最多有3個交點1+2=3
4條直線最多有6個交點1+2+3=6
5條直線最多有10個交點1+2+3+4=10
6條直線最多有15個交點1+2+3+4+5=15
……
所以2008條直線有1+2+3+4+5+…+2007=2015028個交點。
那麼聰明的你,你能算出2008條直線最多可以把圓分成幾部分么?
2.變化無窮、形跡不定的行程問題:提到行程問題,同學們可能就感到頭疼,的確不錯,因為行程問題中各個物體的速度、時間、路程都在變化,而且各個物體都是在運動中,位置是隨著時間在變化,所以分析起來就很麻煩,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把行程問題進行了細分:基本行程(單個物體)、平均速度、相遇、追及、流水行船、火車過橋、火車錯車、鍾表問題、環形線路上行程。只要我們掌握這些每個小類型中的訣竅,形成一種分析思路,復雜的行程問題無非是這些類型的變形而已,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3.抽象而又雜亂的數論問題:數論是從五年級的核心知識,無論是在哪本教材里,都用了很多的章節來講解數論,要想解決復雜的數論問題,我們首先得掌握數論的基本知識:數的奇偶性、約數(現在叫因數)、倍數、公約數及最大公約數、公倍數及最小公倍數、質數、合數、分解質因數、整除、余數及同餘等。這些基本知識點里又有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例題,只要能掌握好這些知識點,然後做一定量的數論綜合習題,碰到難的數論問題我們就容易解決了。
4.有趣的抽屜原理: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說:把4個蘋果放到3個抽屜里,無論你怎麼放,總有某個抽屜里至少有2個蘋果,這就是抽屜原理。
對於抽屜原理我們只要找到蘋果的個數a與抽屜的個數b,我們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結論:
若a÷b=r……q
當q=0時,我們就說總有某個抽屜里至少有r個蘋果;
當q0時,我們就說總有某個抽屜里至少有(r+1)個蘋果。
比如說把32個蘋果放進8個抽屜里,因為32÷8=4,無論怎麼放,總有某個抽屜里有4個蘋果。如果把35個蘋果放進8個抽屜里,因為35÷8=4……3,無論怎麼放,總有某個抽屜里有4+1=5個蘋果。
但是大部分的奧數題是沒有告訴我們抽屜的個數的,那樣我們就得自己構造抽屜,從而找出抽屜的個數。
5.圖形面積計算:求圖形的面積也是奧數中的一個難點,對於這類題我們首先要掌握好各種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記住一些重要的結論:比如說三角形的等積變形、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對的邊是斜邊的一半、勾股定理、梯形中蝴蝶翅膀原理、相似三角形中邊與面積的關系。在計算面積時的方法有:直接計演算法、割補法、方程法等。在圖形面積計算中,難題往往得添加輔助線,這個就是難點所在,因為添加輔助線非常靈活,這就要我們多做些這方面的題,多積累一些添加輔助線的技巧,做到心中有數。
六年級奧數:
現在正是小升初特別關鍵的一個時期,無論從信息還是自身的學習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我想通過最近巨人組織的活動大家至少能夠看到是有一批非常敬業的老師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盡量多的機會,後面還會陸續有活動,各位家長在信息和機會方面肯定不用擔心。下面我主要說說當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把握住它,首先要明確一點,小升初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而只是為了孩子今後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同學做題的時候審題不認真,經常把會做的題目做錯,即使是最厲害的學生,如果把題目看錯了,那也是不可能把題目做對的。這一點特別特別的重要,無論是小升初還是今後的中考高考,因為現在的衡量標准其實並不是比誰更「聰明」,而是比誰更認真,學習更扎實。從最近的一些學校的考試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趨勢,就是題量大,時間段,對於單位時間內的做題效率有很高的要求,這個效率體現在兩個方面,就是速度和正確率。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1、分數百分數問題,比和比例:
這是六年級的重點內容,在歷年各個學校測試中所佔比例非常高,重點應該掌握好以下內容:
對單位1的正確理解,知道甲比乙多百分之幾和乙比甲少百分之幾的區別;
求單位1的正確方法,用具體的量去除以對應的分率,找到對應關系是重點;
分數比和整數比的轉化,了解正比和反比關系;
通過對「份數」的理解結合比例解決和倍(按比例分配)和差倍問題;
2、行程問題:
應用題里最重要的內容,因為綜合考察了學生比例,方程的運用以及分析復雜問題的能力,所以常常作為壓軸題出現,重點應該掌握以下內容:
路程速度時間三個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當路程一定時,速度與時間成反比;速度一定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時間一定時,速度與路程成正比。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很多題目中一定要先去找到這個「一定」的量;
當三個量均不相等時,學會通過其中兩個量的比例關系求第三個量的比;
學會用比例的方法分析解決一般的行程問題;
有了以上基礎,進一步加強多次相遇追及問題及火車過橋流水行船等特殊行程問題的理解,重點是學會如何去分析一個復雜的題目,而不是一味的做題;
3、幾何問題:
幾何問題是各個學校考察的重點內容,分為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兩大塊,具體的平面幾何里分為直線形問題和圓與扇形;立體幾何里分為表面積和體積兩大部分內容。學生應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等積變換及面積中比例的應用;
與圓和扇形的周長面積相關的幾何問題,處理不規則圖形問題的相關方法;
立體圖形面積:染色問題、切面問題、投影法、切挖問題;
立體圖形體積:簡單體積求解、體積變換、浸泡問題;
4、數論問題:
常考內容,而且可以應用於策略問題,數字謎問題,計算問題等其他專題中,相當重要,應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掌握被特殊整數整除的性質,如數字和能被9整除的整數一定是9的倍數等;
最好了解其中的道理,因為這個方法可以用在許多題目中,包括一些數字謎問題;
掌握約數倍數的性質,會用分解質因數法,短除法,輾轉相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學會求約數個數的方法,為了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需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
了解同餘的概念,學會把余數問題轉化成整除問題,下面的這個性質是非常有用的:兩個數被第三個數去除,如果所得的余數相同,那麼這兩個數的差就能被這個數整除;
能夠解決求一個多位數除以一個較小的自然數所得的余數問題,例如求1011121314…9899除以11的余數,以及求20082008除以13的余數這類問題;
5、計算問題:
計算問題通常在前幾個題目中出現概率較高,主要考察兩個方面,一個是基本的四則運算能力,同時,一些速算巧算及裂項換元等技巧也經常成為考察的重點。我們應該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計算基本功的訓練;
利用乘法分配率進行速算與巧算;
分小數互化及運算,繁分數運算;
估算與比較;
計算公式應用。如等差數列求和,平方差公式等;
裂項,換元與通項公式。
㈡ 求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單元課程綱要
課程類型:必修課
教學材料: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
授課教師:任嚴
授課對象:五里店小學二二班學生
授課時間: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一、課程標准相關陳述
1、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
2、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3、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6、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二、課程目標
1.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並說明估算的思路。
3.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三、評價任務
1、過程作業。合作學習,講授與訓練。
2、結果紙筆測試。
四、學習活動(內容和實施)
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編排。
本節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部分內容。教學加法計算以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參觀博物館」的情景圖,圖中給出了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人數和兩輛限乘70人的客車。安排情景圖具有三個方面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到實際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需要用兩位數加法計算的問題,體會學習兩位數加法的實際意義;二是給學生創設一種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三是為後面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特別是例題安排)提供實際背景,讓學生從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有利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加減法計算。2.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編排。
本節包括不退位減法、退位減法和運用100以內加減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三方面的內容。在兩位數減法以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北京贏了」的情景圖,畫面上不僅有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歡慶場面,同時還有四個申辦城市所得的票數。情景圖一方面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為後面教學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提供了實際背景,將枯燥的數據賦予振奮人心的實際意義。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編排。
本節主要包括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和加減法估算。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上是前面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知識的綜合運用,除計算順序外沒有多少新知識。加、減法估算主要是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體會加、減法的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加減法估算,並培養估算的意識。[小精靈兒童網
4.整理和復習的編排。
教材突出了單元知識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練習七,以全面鞏固100以內加、減法知識,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計算能力。整理部分主要是整理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並且將加法和減法筆算方法聯系起來整理,這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明確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它們的計算方法。教材在整理部分也安排用加減法知識解決問題,這主要是進一步突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七是一組綜合性的練習,重點在於鞏固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圖。
2.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4.關注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5.溝通口算、筆算、估算的聯系。
6.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
本單元安排了大量的合作學習內容,這為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研討去完成學習任務創造了條件。
五、作業評價
1、過程表現與作業。
2、課程測試。
第一課時
課 題:不進位加
課程內容:教科書第8---10頁
教材分析:例1是計算二(1)班和二(2)班共有多少人,其內容是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內容。教材先安排了兩班小朋友上車的插圖,用畫面上的內容引出加法算式「36+30」。由於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加法學生一年級就已經會口算了,所以教材直接給出了口算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聰聰」提示大家「也可以寫成豎式,用筆算」,以引出筆算。為了突出豎式的寫法,教材配合小棒圖按如下程序安排了列豎式計算的過程,一方面非常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列豎式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另一方面又清楚地反映出豎式計算的過程,特別是從個位算起的計算順序。
學情分析:本部分內容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全面了解畫面內容,並根據畫面內容引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學習。突出各道例題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例1重點解決列豎式時如何對位的問題,例2著重解決計算順序問題。
課程目標:
1、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豎式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3、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程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教師出示參觀博物館的情景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內容。
請學生說說圖中有什麼,告訴了我們什麼事。引導學生發現每班的人數和車輛的准乘人數。
問: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如果學生提不出乘車問題,教師就提問: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二、目標定向,自主探究
1、自主學習。
2、自己列式。
三、質疑問難,合作交流
1、你能用堅式計算出來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匯報。
四、精講點拔,釋疑解惑
1、教寫豎式
2、請學生自己寫豎式,指名寫在投影片上,集體訂正其他學生同位互查。
3、討論:列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
五、鞏固檢測,反饋矯正
35+2= 26+30= 45+20= 86+3=
六、自我評價,拓展升華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課 題:不進位加(二)
課程內容:第10頁 例2 做一做 練習二的1、2題
課程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養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這是不進位加的第二課時,教學重點讓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例2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重點解決豎式計算從哪一位加起的計算順序問題。
學情分析:多數學生掌握了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有個別學生還有困難,對筆算理解較慢,要注重個別輔導。對大多數學生的要求要提高,能夠熟練運算。
教具准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准備:小棒
實施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目標定向,自主探究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三、質疑問難,合作交流
1、怎麼列豎式?
2、小組合作交流。
3、匯報。
四、精講點拔,釋疑解惑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為什麼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時應注意什麼?
五、鞏固檢測,反饋矯正
練習二 第1題: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六、自我評價,拓展升華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課 題:進位加
課程內容:第11頁 例3 做一做 練習二
㈢ 二年級上冊的數學奧數題
123456×= 145×999= 69×99= 2034×11=
68×99= 471×101= 24×101= 456×99=
24×999= 38×999= 478×99= 654×99=
56×54= 45×65= 69×49= 94×91=
23×83= 14×94= 19×11= 32×38=182×324= 403×457= 158×702= 306×178=
1.小明有10元錢,花去的錢數比剩下的多2元,小明花去多少元?
2.有大米216千克,第一天用去34千克,第二天用去比第一天多27千克,第二天用去多少千克大米?還剩多少千克大米?
3.黃花有237朵,紅花比黃花多45朵,黃花和紅花一共有多少朵?
4. 小明有20支筆,給小立3支後,還比小立多2支,小立原有多少支?
1. 2,3,5,8,12,( ),( ) 2. 1,3,7,15,( ),63,( )
3. 1,5,2,10,3,15,4,( ),( )
4. ○、△、☆分別代表什麼數?
(1)、○+○+○=18 ? (2)、△+○=14 (3)、☆+☆+☆+☆=20
○=( ) △=( ) ☆=( )
5.△+○=9 △+△+○+○+○=25 △=( ) ○=( )
二、 應用題:
1. 有35顆糖,按淘氣—笑笑—丁丁—冬冬的順序,每人每次發一顆,想一想,誰分到最後一顆?
2. 淘氣有300元錢,買書用去56元,買文具用去128元,淘氣剩下的錢比原來少多少元?
奧數
一、計算
43+26+7+4 54+38 -54 19+19+19+19
22+23+24+25+5+6+7+8
二、從1數到130,一共數了多少個「2」?
三、二(1)班同學排成人數相等的兩行做操,小華站在其中一行,從前面數他是第12個,從後面數他是第9個,一(1)班共有學生多少人?
四、13個小朋友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已經抓住了5隻「小雞」,還有幾只沒抓住?
五、天色已晚,媽媽叫小明打開房間電燈,可淘氣的小明一連拉了9下開關。請你說說這時燈是亮還是不亮?拉20下呢?拉100下呢?
二年級奧數練習3
1.在下列各式右端的□內填上與右端完全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各算式都成立。
(1)1×1×1=1□1□1
(2)12÷4-3=12□4□3
(3)20÷10+4=20□10□4
(4)6 +6-6-6 = 6□6□6□6
2.5隻貓吃5隻老鼠用5分鍾,20隻貓吃20隻老鼠用多少分鍾?
3.1隻鵝的重量+3隻雞的重量=10隻鴨的重量 8隻雞的重量=16隻鴨的重量
1隻鵝的重量=()只鴨的重量 1隻鵝的重量=( )只雞
4.一個數加上5,減去7,乘以4,除以6得18,這個數是多少?
5.一隻抽屜里雜亂無章地放著6隻紅襪子和6隻白襪子,這12隻襪子除去顏色不同,其他都相同。若閉著眼睛從抽屜中取出兩只顏色相同的襪子,至少取出幾只,才能保證其中必有兩只配成顏色相同的一雙?如果要是紅色的呢?
6.兩個數的和是174,這兩個數一個比另一個大4,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7.大小兩個倉庫,已知大倉庫存糧比小倉庫多496噸,又知大倉庫存糧是小倉庫的3倍,問大小倉庫各存糧多少噸?
8.學校圖書館買來文藝書和科技書共448本,其中科技書是文藝書的3倍。文藝書和科技書各多少本?
9.A、B、C三個數的和是108,A數是B數的3倍,B數是C數的2倍,A、B、C三數各是多少?
10.一個三位數,各位上的數之和是15,百位上的數比個位上的數小5;如果把個位和百位數對調,那麼得到的新數比原數的3倍少39。則原來的這個三位數是( )。
二年級奧數4
一、速算
1.9+99+9992. 18+19+20+21+22
二、找規律填數:
(1)100,95,90,85,80,( ),70
(2)2,4,6,( )
三、小紅有一捆鉛筆,她先給了弟弟一半又一隻,又給了妹妹剩下的一半又一隻,最後自己只剩下一隻,小紅原有鉛筆___只。
四、小亮今年10歲,媽媽今年36歲,小亮25歲時媽媽比小亮大歲?
五、已知△+○=30,○=△+△
△= ○=
六、5個草莓的重量相當於一個杏的重量,3個杏的重量相當於一個桃的重量( )個草莓的重量是一個桃的重量。
七、一班、二班共有圖書100本,如果一班給二班15本兩班圖書就一樣多了,一班原有圖書 本,二班原有圖書本?
八、在一次小學數學競賽的領獎台上有五名同學上台領獎,他們每兩人都相互握了一次手。問:他們共握了 次手?
九、鍾鼓樓的鍾打點報時,5點鍾打5下需要4秒鍾。問中午12 點是打12下需要 秒鍾?
十、桔子和蘋果共有360個,其中桔子數是蘋果數的2倍,求桔子有 個,蘋果有 個?
十一、用數字0,1,2,3,4中的任意三個數相加可以得到______個不同的和。
二年級奧數5
一、按規律填空.
1. 23456, 34562,45623,( )( )( ). 2. 1,2,4,7,11,,( )( )( )
3. 1,0,1,2,3,5, ( )( )( ) . 4. 901,802,703, ( )( )( ) .
5. 1,2,4,8, ( )( )( ) . 6. 0,1,4,9,16,( )( )( )
7. 0,2,6,12,20 ( )( )( ) 8. 90,89,87,84,80,( )( )( ),
9. 1,1,2,3,4,5,8,7,16,9,( )( )還有的,再等一等
㈣ 有沒有小學數學課程綱要
第一階段(1~2年級)
一年級上冊: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鍾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鍾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鍾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內容:
一、數一數
二、比一比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五、分類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七、11~20各數的認識
八、認識鍾表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年級下冊: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
│ │ 單元結束 │ 期 末 │
│ ├─────┬──────┼─────┬──────┤
│ │平均錯誤率│ 速 度 │平均錯誤率│ 速 度 │
├──────┼─────┼──────┼─────┼──────┤
│20 以內的退 │10%以內 │絕大多數達到│7%以內 │絕人多數達到│
│位減法 │ │每分鍾做8題 │ │每分鍾做10題│
├──────┼─────┼──────┼─────┼──────┤
│100 以內的 │12%以內 │絕大多數達到│10%以內 │絕大多數達到│
│加、減法口算│ │每分鍾做5題 │ │每分鍾做6題 │
└──────┴─────┴──────┴─────┴──────┘
內容:
一、位置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圖形的拼組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
實踐活動:擺一擺,想一想
五、認識人民幣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七、認識時間
實踐活動:小小商店
八、找規律
九、統計
十、總復習
二年級上冊: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的計算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這兩部分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特別是表內乘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乘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和一位數相乘。因此,表內乘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同時,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在這兩部分計算教學中,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助於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出現厘米和米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初步認識線段與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數學廣角」是新的教學內容,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單元結束時 期末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速度
表內乘法 6%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鍾做8題 4%以內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鍾做10題
內容:
一、長度單位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三、角的初步認識
四、表內乘法(一)
五、觀察物體
六、表內乘法(二)
實踐活動:看一看擺一擺
七、統計
八、數學廣角
九、總復習
二年級下冊: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
這冊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認數的范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慣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在加、減法計算方面,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這些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等等。
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對於實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給學生初步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包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和認識「銳角和鈍角」等內容。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進行最簡單的圖形平移,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並且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這一冊教材也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弧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弧。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單元結束時 期末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速度
表內除法 6%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鍾做8題 4%以內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鍾做10題
內容:
一、解決問題
二、表內除法(一)
三、圖形與變換
實踐活動:剪一剪
四、表內除法(二)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
六、克和千克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實踐活動:有多重
八、統計
九、找規律
十、總復習
㈤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配套奧數教材是什麼
《舉一反三》
有很多版本,陝西和內蒙出的不錯
其實2年級,找個<師大卷王>或<黃崗試卷>,會做就行.
3\4年級再開始學奧數
㈥ 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課程綱要!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解決問題
㈦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學習內容目錄
目錄
1.長度單位…………1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8
我長版高了…………36
3.角的初權步認識…………38
4.表內乘法(一)…………44
5.觀察物體…………67
6.表內乘法(二)…………72
看一看擺一擺…………92
7.統計…………94
8.數學廣角…………99
9.總復習…………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