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戶外教育課程
❶ 想給孩子報個戶外素質拓展課程,怎麼了解戶外教育機構的資質
首先你可以去他們官網看看他們曾經做過的活動圖片,一般的機構在精彩回顧或者培訓動態裡面會更新,看看他們從多久開始做的活動以及服務過的對象有哪些。
其次在與機構交流的過程中,看看他們對於專業知識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服務態度、細心程度以及教練的資質。
我覺得尋找戶外拓展機構的要點就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了解教練的資質,說實話就年紀越大的越好。就比如現在成都教練市場老說,超過10年的教練都是很少的,當然他們都是最好的。還要一點就是他們是否能保障孩子的安全。
❷ 戶外教育網上的戶外課程招生怎麼樣
可以呀,幫助機構招生,而且審核較為嚴格。
❸ 現在戶外教育這么多,怎麼給孩子選擇戶外拓展課程啊
確實太多了
❹ 小學戶外體育自主活動教案
【設計意圖】現今社會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我們的環境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遭到破壞,河裡的水變黑變臭,到處都會有塑料袋隨風「飛舞」,對於環境的重視,我們刻不容緩。所以我們要從小抓起,讓孩子們知道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所以我設計了活動《小魚想回家》,從小讓他們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環境。
【活動目標】
1、通過聽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愛護環境。
2、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自己不要去破壞清清的河水。
【活動准備】
故事掛圖、《小魚想回家》的故事磁帶一盤、小魚卡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小魚卡片,讓幼兒認識,並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小魚的知識,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啊?
幼:小魚。
師:那小魚生活在哪裡啊?
幼:水裡。
師:若是水變臟了,它們會怎麼樣呢?現在我們看一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故事掛圖,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並說出自己看到了什麼。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片,想讓小朋友們看一看,小朋友們要仔細看,待會要告訴我圖片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兒仔細觀看圖片。)
師:小朋友,你們都看仔細了嗎?圖片中都有什麼?
幼:有小魚、小烏龜,有的小魚死了,有的小魚在哭。還有黑黑的河水。
師:為什麼小魚哭了呢?
幼:河水黑了,它的小夥伴死了,……
師:為什麼它的夥伴會死掉,咱們聽一下故事,一起找一下原因。
小結:本環節主要讓幼兒觀察圖片,並在觀察中帶著問題去聽故事,為以下的教學起到引導的作用。
2、教師放故事磁帶,讓幼兒邊看掛圖邊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剛剛聽到的故事名字是什麼呀?
幼:《小魚想回家》
師:故事中都有誰啊?
幼:小魚、小烏龜媽媽和烏龜寶寶。
師:哦!那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再來仔細的聽一遍故事,待會兒我要問問題的。
小結:本環節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並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3、請幼兒再聽一遍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去愛護環境,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師:小朋友,故事中的小魚怎麼了?
幼:哭了。
師:它為什麼會哭?
幼:小魚想回家。
師:那現在小魚的家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不能回?
幼:黑黑的,還有很多的垃圾,小魚不能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了。
師:那我們大家怎麼做,才能幫助小魚回家呢?
幼:不亂扔垃圾,不把臟東西倒在河水裡,保護河水不被污染。
小結:本環節是重點部分,主要引導幼兒去保護我們的環境,從自己的身邊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水資源。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們要愛護周圍的環境。
附故事:《小魚想回家》
一隻烏龜媽媽領孩子們到草地上做游戲,忽然,一隻小烏龜跑過來說:「媽媽,聽是誰在哭啊?」媽媽和孩子們朝著哭聲走過去,原來是一條小魚在低聲哭泣。烏龜媽媽問:「小魚,你怎麼哭了?」小魚抬起頭,傷心的流著眼淚說:「我是一條小魚,以前我們總是自由自在的在水裡面玩耍,可是最近河裡的水變臟了,我的好幾個小夥伴都翻了白肚皮了。沒有辦法啊?」說完小魚又繼續哭泣起來。烏龜媽媽說:「是啊,以前我們的家是清清的河水,現在的家又臟又臭,我們都不想回家了.」小魚說:「我特別的傷心,我們離開了家都沒辦法呼吸了,我好想回到原來的家啊。」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個辦法讓我早點回家嗎?
❺ 適合小學生戶外玩的集體游戲
盲人三角
活動前先發給每人一個眼罩,所有夥伴戴上後,讓一個人將繩索整捆任意放置於活動場地的任一位置後,開始說規則:
1.所有人設法找到繩索,將繩索排列成一個正三角形(邊長、角度相等),三角形頂端需朝向剛才說規則的人所指定的方向
2.過程中,手不可離開繩索,確定完成後,全部人都蹲下(或將繩索平放在地上)
3.如果要增加挑戰性,可限制執行過程中不可說話
活動意義:
1.在共同任務中,是如何確定自己的方向?三角形的方向如何確認?
2.實際的工作經驗中,你是如何協調出個人與團隊目標共同的一致性?如何釐清與定位個人&團隊目標?
3.當三角形被放下時,是否每個人都很明確的知道自己與團隊的位置、方向?或者你是存有疑問?還是沒有意見,以大家的看法為主?在你的工作團隊中,是否也有類似的情形?
4.執行或討論的過程中有沒有人對眾人的意見、想法做歸納、整合?如果有,你覺得這個角色有哪些功能?通常團隊中有沒有人扮演這個角色?
5.當夥伴的意見無人整合、共識未形成時,你的感覺是?團隊有哪些狀況?
6.蒙眼的過程中,最讓你困擾的是什麼(ex:不安全感、不確定性…)?實際的生活體驗是否有類似情形?
坐地起身
1.首先要大家四個人一組,圍成一圈,背對背的坐在地上。(坐的意思是屁股貼地,正常來說一個坐在地上的人,是無法手不著物的站起來的)
2.四人手
"橋"
手,然後要他們一同站起來。很容易吧?那麼再試試多人一點,如六至七個人,應該還不是太難。最後再試試十四五人一同站起來,那難度就會較高了。
說明:親自試過十多人一起起身,雖然試了許多次才成功,但證明是可以成功的。這個游戲其實可以帶出很多理論,如大組和細組用力方向的不同、如何合作才可成功等,非常適合團隊課程。
拋球游戲
1、道具:6個小皮球
2、適合人數:10人以上
3、時間:20分鍾
4、地點:戶外空地
5、操作規則:
1)
所有人圍成一個大圈,間隔稍松一些;
2)教練告訴游戲規則:首先進行一個皮球的傳遞,皮球傳遞是通過拋球來進行,不可以太近,最好是傳給對面的人。要求是皮球只能傳給沒有接過球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同時接兩次皮球。球落地或著有人接到兩次,則游戲失敗,重新開始。
3)等到大家熟悉規則之後,加大游戲難度,告訴大家拋球只能拋給上一回合拋過的人,同時用2個球、3個球,三個球連續的在圓圈中傳遞。記下時間。
4)繼續加大難度,可以再加一個球,一共4個球,同時,在這4個球中,可以將一個球按照與其它3個球相反的順序逆拋。記下時間。
5)可以增加到6個球。
❻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有哪些
1、主要課程
主要開設課程有:教育通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理論、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法、小學英語教材與教學研究等。
2、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3、培養模式
為了更好地滿足基礎教育對小學教師的人才需求,在院、系辦學思想的指導下,積極實踐以人為本、整體教育、目標培養、實踐體驗的教育理念,構建2111人才培養模式。2111即可擔任小學語文、數學2門主課的教學,兼顧1門其它課程,指導1門活動課程,專長1門課的教學。
在構建課程結構體繫上堅持體現「三性一體」的特徵,三性指高等教育的共性、高師教育的特性、與小學教育專業的個性,一體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為一體。
在培養工作中堅持大學通識課、基礎專業課、學科專業課、公共選修課、活動課、社會實踐課六個課程平台以小學教育專業實踐和小學教育研究一線貫穿,並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2111人才培養特色。
(6)小學戶外教育課程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的作用
從人生發展歷程來看,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是長身體、長知識最旺盛的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敏捷,對什麼問題都要問個為什麼,他們像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小學生記憶力強,善於背誦,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牢記在心。
小學生模仿力強,容易做到習久成性,在兒童時代養成的好習慣,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輩子;相反,小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到中學和大學時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發展智力,還要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思想品德上要有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的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❼ 小學英語戶外課教學
不建議戶外教學,學生的安全問題你能保證的話也可以
❽ 小學教育學哪些課程
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等。
1、教育學
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解決教育問題、揭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教育學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它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2、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
3、邏輯學
邏輯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指導人們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的學科.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原則性的一門極為重要的科學,純粹理念就是人類大腦思維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4、普通話
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 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准漢語。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
5、教師口語
《教師口語》再版,說明"教師口語學"研究勢在必行,前景光明。要開好"教師口語"課,必須加強"教師口語學"研究,必須建立"教師口語學"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已成為近年來廣大口語教學研究工作者的共識。
❾ 適合小學六年級的室外體育課集體游戲。
適合小學六年級的室外體育課集體游戲:
1、跳繩接力:學生分成四組,四根跳繩,十米左右,放一個礦水瓶,跳去跳回,分男女比賽;
2、托球接力:用兵乓球拍托兵乓球,要求球放在拍子中間,在哪裡掉下從哪裡開始;
3、運球接力:用四個小籃球拍球接力;
4、跳圈接力:畫十個圓圈,分單腳或雙腳跳接力;
5、障礙接力:設置障礙,讓學生鑽過欄架、走過獨木橋、跨過小河、跳過一定高度、再跑回;
6、還可以進行老鷹捉小雞和丟手絹等游戲。
老鷹捉小雞,俗稱「黃鷂吃雞」,又叫「黃鼠狼吃雞」,是一種多人參加的益智娛樂游戲,在戶外或有一定空間的室內進行。這種游戲,對發展學生靈敏性和協調能力,培養學生合作練習,合作意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游戲開始時前先分角色,即一人當母雞,一人當老鷹,其餘的當小雞。小雞依次在母雞後牽著衣襟排成一隊,老鷹站在母雞對面,做捉小雞姿勢。游戲開始時,老鷹叫著做趕雞運作。母雞身後的小雞做驚恐狀,母雞極力保護身後的小雞。老鷹再叫著轉著圈去捉小雞,眾小雞則在母雞身後左躲右閃。
丟手絹,又叫丟手帕,我國傳統的民間兒童游戲。開始前,准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游戲開始,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丟手絹的人要不知不覺地將手絹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後。被丟了手絹的人要迅速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然後迅速起身追逐丟手絹的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奔跑,跑到被丟手絹人的位置時蹲下,如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可表演跳舞、歌謠、講故事等。
(9)小學戶外教育課程擴展閱讀
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和學校體育的總任務是一致的,包括: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這3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必須協調一致,全面貫徹。體育課是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在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反復練習中,鍛煉學生的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是體育課的主要特點。
體育課的另一特點是學生在上課時,思想和行為的表現較多、較為明顯,比其他課程提供了更多的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機會。另外體育還包括身體形態和動作的健美等有關美育的因素。強調鍛煉身體的效果,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培養愛好體育運動的習慣,讓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積極主動、活潑愉快,這是現代中小學體育課發展的一般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