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師生關系是應該是
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
人是生而平等的 ,師生關系也應該是平等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訓者」的角色,以朋友的角色與學生平等地交流。
Ⅱ 基礎教育課程倡導下的新型師生關系
1、導師。老師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既關心學生吸取知識,更注重豐富學生情感,健全學生的身心,完善學生的人格,教學生學會做人。老師應是學生自我發展的促進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擾的排除者。在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社會為中心」的現代教學中,老師應該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而不是一味講授前人的知識經驗。
2、朋友。老師要明白亦師亦友的關系是以後的大勢所趨。老師要以平等的立場關心每一位學生,要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班級的每一分子,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好學生的榜樣。使學生自覺的以老師為中心,向老師學習知識、學習做人。有難關一起度過,使師生關系變的和諧、融洽。
3、助手。老師應放下架子,淡化權威的角色,與學生共同探究、教學相長。幫助他們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溝溝坎坎,幫助他們戰勝學習知識中的種種困難,相信他們、鼓勵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老師要為學生服務,成為他們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楷模。做學生的楷模,老師是學生踏進科學寶庫的引路人,是傳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鋪路石。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學生最直觀、最生動、最重要的師表。老師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全面提高自己素質,以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去影響、感召、激勵學生成才。這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內容。
Ⅲ 教師資格 新時期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您好,關於《綜合素質》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的考試綜合指導:
(一)師生關系的含義及功能
1.師生關系的概念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
2.師生關系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結成的相互關系,其本身就孕育著一種教育任務。
(2)激勵功能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師生雙方都會產生重要的激勵作用。對於學生而言,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校生活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教師而言,良好的師生關系
能夠使教師感受到教育教學過程的愉快和自身從事工作的價值,從而煥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激勵教師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
(3)社會功能
良好的師生關系傳遞著一種關懷、信任的心理氛圍,對於學生今後更好地適應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教學相長的催化劑;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滿足學生的多種需要。
(二)師生關系的基本類型
師生關系可以分為放任型、專制型和民主型。每一種師生關系都有其特徵與不同的影響:放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無序、隨意和放縱。在放任型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師不在場時反而更好,這是由於學生中的具有領袖才能的人,出面進行組織的結果。
專制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命令、權威和疏遠。在專制型模式之下,當教師在場時學生的學習成績高於教師不在場時,說明學生只有在教師的權威下才肯努力學習。
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開放、平等和互助。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比較適中,學習成績比較穩定。
因此,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師生關系應當為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
(三)辯證統一的師生關系
1.教學上的授受關系
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2.人格上的平等關系
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與幫助的關系。
3.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
師生關系從本質上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知識和智力上,而且體現在思想和人格上。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
1.尊師愛生
尊師愛生是指學生應當尊重教師,教師應當關愛學生,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關愛。教師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2.民主平等
師生在教育教學中還要講民主,這種民主不是表面上的你問我答,而是師生之間真正的對話關系。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爭論質疑,允許學生說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每一束思想火花。
3.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是指教師只有了解學生及教育的目的,才能使自己的知識和教育智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只有了解教師和教育取向時,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更好地
獲得知識,促進自身發展。教學相長是教師與學生在一種良好的教學環境下的相互促進關系,是在尊師愛生、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兩者良好關系的進一步延伸和升華。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上的相互包容,情感上的相互支持。
Ⅳ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是
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的是課程內容而不是課程之外的內容,它與什麼師生關系無關,更與什麼新型師生關系無關,至於影響/改變師生關系的不是什麼新課程,而是新的社會/政治運動,是資產階級/資本主義運動的結果與表現.
Ⅳ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倡導「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從而引起了新一輪教學改革浪潮。而踐行新課程理念,如何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過程。新課程強調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感情、體驗與觀念,從而一直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而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建立起民主平等、真誠和諧的新師生關系。只有民主平等,才能促進學生參與交往;只有學生參與交往,才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
Ⅵ 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它表現在 民主平等(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幫助關系,版教師理解學權生,一視同仁的與學生交往,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同時也要求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尊師愛生(學生尊敬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人格尊嚴,對教師有禮貌,願意協助配合教師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教師熱愛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了解關心愛護。),教學相長(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學生可以超過教師),心理相容(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是協調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是師生關系親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Ⅶ 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黃丹寧摘要:新課改要求我們轉變教學觀念,重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而要實現這一轉變,需要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而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新課改;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具體策略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根據新課改的這一理念,結合筆者十年來教育教學的工作經歷,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學生功課成績的好壞,與他們是否喜歡這門功課的任課教師有很大的關系。一個教師如果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就能很容易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也就能夠順利完成,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善於幫助學生
教師應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來加以關愛,要經常深入學生中間,進行交流與溝通,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學習、做事、為人各方面的情況。要給生活困難的學生更多的關懷,給學習困難的學生更多的鼓勵,及時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當教師的愛流入學生的心田時,他們就會把師愛化作對知識和集體活動的熱愛。我經常找學生談心或以寫周記的方式傾聽學生的心聲,學生的周記本上留下了我一句句真誠感人的話語;筆者曾多次成功地化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這些學生很感激筆者,願意聽從筆者的教導;學生生病或生活有困難時,筆者總是不厭其煩地去關照他們。其實,筆者所做的都是舉手之勞的事,但給學生和家長留下的卻是美好的印象。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才能博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尊敬教師,教師的教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如果我們都能夠尊重學生的熱情,同時用恰當的語言給予正確的引導,是能夠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反之,如果由於不尊重學生的感情而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那是很難補救的,很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所以,筆者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開學初,班裡有一位膽小怕事的女同學忐忑不安地來到辦公室說:「老師,我的思想品德課本沒帶,同步學習還沒交。」因為她是初犯,又看得出她心裡很懊悔,所以,我也平靜地對她說:「這次原諒你,不能有第二次了,課本向各班同學借,作業下午親自交到老師手中來,行嗎?」她的神情有了極大的變化,喜出望外地說:「行!老師!」同時臉上露出了微笑,走出了辦公室借書去了。筆者第二天從她的日記里看到:「我沒帶書和作業,以為會被老師罵得狗血淋頭,沒想到,老師態度和藹,老師真好!以後我一定要做得更好,使親愛的老師滿意,讓她天天開心。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這肺腑之言,多難得呀!老師這樣做不是一舉兩得嗎?何樂而不為呢?
三、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
那些優等生固然值得關注,但那些所謂的「差生」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身上同樣有著閃亮點,他們更值得關注。教師應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動之以情,因勢利導,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榮耀,重新樹立信心,振作精神。一個教師的成功不僅是培養了幾個尖子生,更應該是以賞識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尊重和賞識學生,正是對「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的實踐。在我寫給學生的期末評語中,句句飽含對學生殷切的希望,沒有批評,只有鼓勵。沒有隨意捏造之語,全是肺腑之言。學生通過評語都讀懂了教師的心,增添了積極向上的信心。
四、教師要完善個性,提升教育藝術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完善人格魅力,使自己擁有熱情親切、真誠樂觀、幽默健談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具備這些個性特徵,教師就能運用靈活機智的教育藝術,去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記得那時剛走上講壇不久,有一次剛走進教室,學生就「嘩」的一聲,繼而鼓起掌來,原因是筆者吹了個新發型。然後,筆者順勢開了個玩笑:「明星閃亮登場,謝謝你們的掌聲,你們的熱情讓我很開心。」那一節課我們學得很開心。確實,我們面對的是稚氣未脫、心智尚未健全的初中生,他們總會搞出一些惡作劇,如果我們一味地加以訓斥指責,或喋喋不休地講道理,只能招致他們的討厭。而他們會因討厭教師而討厭學習。如果我們能冷靜處之,或一笑了之,或幽默對待,就能夠從消極的事物中發掘出積極的因素,從而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教育和指導。
五、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
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技巧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旁徵博引、談古論今,適時點撥,令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教師能夠於枯燥處激發趣味,於顯淺處挖掘深邃,時時點然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的教師誰不崇拜,這樣的課堂誰不留戀?教師就應該這樣以自己的博學多識、精湛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活力,展現教學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這也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策略。
如果說教育教學是一門學問,那麼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將是這門學問中的精髓篇章。記得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主任、特級教師——劉穎老師說過:「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師生關系體現著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筆者將繼續用關愛哺育學生成長,用信任樹立學生自尊,用賞識喚回學生信心。作者單位:廣西崇左市天等縣民族中學
Ⅷ 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
自主、合作、探究、民主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
Ⅸ 如何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
我們應正確地看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辯證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既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體來說:
第一,在教學上的授受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從教學內容的角度說,老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學生是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個體。教師的教育影響必須經過學生選擇內化才能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實際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需要學生創造性地積極參與這個過程,需要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目的最終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後不論學生學習什麼,只要他具備這種主體意識,自主學習,教學就達到了基本目的。
第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與幫助的關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將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第三,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從本質上講,師生關系是一種人——人關系。師生關系是師生間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感化的社會互助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知識和智力上,而且體現在思想和人格上。俗話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正直的有高尚品德修為的人一定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正能量。反之,如何這個老師行為不正,思想偏執勢必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思想品德的修養才是最重要的
Ⅹ 新課程倡導怎樣的教師觀
包括兩復個方面:
1· 新課程不僅要制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
2· 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