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學科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㈠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音樂綜合實踐活動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音樂綜合實踐活動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音樂素養除了在課堂學習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綜合實踐活動,努力開發和積極利用課外學習資源,有效地開展音樂綜合實踐活動,是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音樂課應著重培養學生胡音樂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音樂實踐,那麼,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
1 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樂實踐活動
1.1 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
《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音樂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的機會,以實現學生自主的學,主動的學,創造性的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
1.2 合作性音樂實踐活動
合作學習要求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互相合作,揚長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其資源得到共享。
葉聖陶學生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與己無關的想法。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活動,增強小組合作的效果,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合作的習慣。例如二年級音樂欣賞《龜兔賽跑》。教師講課時會安排音樂故事表演,這時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課本中給出了幾個角色:小兔,烏龜,小熊,小猴子,小貓。除了這幾個角色,教師還可以添加幾個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組分工時,教師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優生學困生綜合在一起,給每個人都留有機會。這樣合作學習才能發揮其作用,達到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支持,配合,促進了情感的交流。
1.3 探究性音樂實踐活動
探究性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大程度上給學生以學習的自由,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它有助於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音樂課《小雨沙沙》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歌詞之後,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下雨,能說說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麼樣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時,可以教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看誰學的好,看誰合作的好。歌曲學到一定時候,教師拿出各種樂器,讓學生自由為歌曲配樂,進行實踐探究,最後,歌曲圓滿結束後,可以提問學生你都有哪些體會,可以說一說嗎,孩子們會說出許多你想不到的話來,在這一節課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真正實施了素質教育。
㈡ 音樂類教學實踐活動
大型音樂劇。《音樂之聲》
音樂劇對學生的多方面的技能都有提高,並且可以專讓很多人來屬參加,我們以前改編過這部音樂之聲,中間穿插了現代音樂、現代舞蹈,古典鋼琴,古典音樂、芭蕾舞,華爾茲效果很不錯。可以發動戲里學生不同的協會,加入不同的新鮮專業內容。
並且這個音樂劇的題材又是講述一位音樂女教師的成功教學,也很有意義。
㈢ 如何做好音樂課堂實踐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實踐活動
關鍵詞:小學音樂 實踐活動 措施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改變了原有的陳舊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法更靈活,創新空間更廣泛,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學習音樂更輕松。因為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給長期不受重視的音樂課無疑帶來了利好的消息;而且新課程下強調要關注學生,使學生們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會使我們的教學目的性更強,也更有針對性,當然也更有利於我們教育對象學生的發展。
那麼,針對於我們小學音樂學科的特定,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呢?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用游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主動性還未形成,所以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最好是從他們感興趣的形式做起,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
小學生喜歡游戲,所以從「游戲」入手,開展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讓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在不經意的游戲中,植入學生的心田,從中掌握音樂知識。
二、把音樂知識融於教學實踐中
新課程標准促使我們以新觀念為主帥、新能力為先鋒、新方法為利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傳統的講授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常規武器」並非毫無價值,關鍵是要注入新的內涵,要對教材、案例、學生心理特點,進行科學、藝術的處理,形成可行性的課堂教學思路。
低年級教學重點是以激發、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為主。音樂知識和技能在新教材里被巧妙地設計融入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如在教授《紅星歌》時,通過走路的游戲感受進行曲的風格。在慢、中、快的不同速度中使學生感受速度是影響樂曲情緒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音的長短時,我們可以從小動物的叫聲導入新課。教師可以准備很多小動物的頭飾,讓學生戴在頭上,自己根據頭飾上的動物叫聲的長短,來組成小組。你看吧:青蛙、小狗、鴨子成一組(四分音符);小貓、老牛、小羊成一組(二分音符);小鳥、老鼠和小豬又成一組(八分音符)。老師說:小動物音樂會開始了,大家同時唱了起來。教師引導:這個音樂會有些混亂,你們能根據小動物叫聲的長短,分別演唱嗎?這樣就組成了三個聲部的節奏。接著再用打擊樂器將音的不同長短組成三個聲部的伴奏。教師會讓學生自己根據打擊樂器聲音長短的不同,自己再一次組成小組(第一次是根據小動物叫聲的長短,自己組成小組),聲音長的有碰鍾、三角鐵;稍短些的鈴鼓、沙球、響板、雙響筒等為一組。看著黑板的節奏合奏譜敲擊,再為一段好聽的音樂配上伴奏,就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音的長短與打擊樂器合奏譜和敲擊方法。
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創造欲
創造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音樂課程標准提出了音樂課程的「創展的價值」,鼓勵音樂創造,並拓展了「創造」這一新的教學領域。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可以傾聽,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寫畫.在各個環節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找,去感受音樂,去創造音樂,這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音樂課,只是識譜、唱歌,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束縛了學生的能力.音樂課應該是學生的世界,音樂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學生應該成為一個主動參與者,而不能僅僅只是一個聆聽者。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應只關注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注重音樂的實踐,關注音樂技能以外的實踐。
四、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類最大的歡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這些道出了音樂的德育教育功能。音樂最能感動人,它能給人以美的感受與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升華人的靈魂。在音樂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更是潤物細無聲。
如在《兩只老虎》一課,我們創編的歌詞不只是兩只小貓、兩只小狗還有三隻老虎、四隻老虎甚至是十隻老虎,在創編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老虎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有的沒牙,有的沒腳,有的沒眼,有的沒腦,學生表演著各式各樣的老虎。看到大家的表演,我想如果真有十隻這樣的老虎出現在我面前會是什麼樣啊?我問學生,這些老虎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他們都缺少東西,他們都有殘疾)老虎被人們稱為百獸之王,你願意看到我們的動物園里看到的都是殘疾老虎嗎?那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於是學生想到了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要有愛心,要多種樹,要節約……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沒有課外活動的音樂教學,是不完全的音樂教學。在音樂教學大綱中指出:「學校音樂教育必須包括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這是一個整體。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只憑每周兩節音樂課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喚醒學生的音樂潛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合理地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力求做到使音樂課外活動能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才能補充音樂教學的不足。比如組織課外活動小組,舞蹈組、器樂組、合唱組等。或者開展歌詠比賽,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歌唱能夠起到減輕壓力的作用,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活躍校園文化,挖掘學生的潛能都是學校教學當中的重點。組織歌詠比賽,能夠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能力,也給他們一個相互學習和比較的機會,我利用慶祝節日活動開展全校性的歌詠比賽,每學期一次,如慶「五一」「迎國慶」等小型的以班級為單位的革命歌曲大合唱、個人演唱比賽。在歌唱、比賽的全過程中,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強了參與競爭的意識和自己的能力。同時開展優秀紅色經典歌曲傳唱活動也是一次對學生的教育活動,積極向上的、健康的內容,生動活潑的節奏,優美動聽的曲調,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起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讓每個小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並在音樂的作用下健康成長,是音樂教育工作的神聖使命。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潛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㈣ 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音樂綜合實踐活動
[摘要]: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音樂素養除了在課堂學習回中逐步形成答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綜合實踐活動,努力開發和積極利用課外學習資源,有效地開展音樂綜合實踐活動,是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關鍵詞]:音樂實踐能力 自主 合作 探究 創造中圖分類號:K262.25 文獻標識碼:K 文章編號:1009-914X(2012)26- 0506 -01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音樂課應著重培養學生胡音樂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音樂實踐,那麼,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一、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樂實踐活動1、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音樂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剩餘2381字)
㈤ 小學音樂學科的教研活動指導思想
一、組情分析:
本組共有組員5 人,現有當屆區小學音樂學科帶頭人人,骨幹教師1 人。根據組員現有發展狀況,為打造名師、帶頭人、骨幹為目標,促進組員個性化發展,繼續以集中參加教研活動、分層次要求研討、開課、講座的形式,努力促進三個梯隊組員在自身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以教研工作計劃內容為指導,緊緊圍繞音樂課程新標准,努力創建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音樂課堂。以課程改革實驗為契機,把更新教育觀念腳踏實地地貫徹到教育改革的全過程中去,加強音樂教學理論的學習,進一步提高我校小學音樂教師現代教育教學能力和業務工作能力,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使我校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更上一層樓!制定如下音樂教研活動計劃。針對本領域特點,就「小學音樂常態課教學」主題,進行研究、探索教學模式,建立具有特點的小學音樂教學。
三、目標與措施:
目標:1.挖掘教材,整合經驗;
2.學習經典,轉化精髓;
3.理論實踐,相得益彰。
措施: 1.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新課程標准,轉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運用新課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的知識結構,把握新教材的教學要求,探索新教法,研究新學法,建立有效的教學常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結合教師實際,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層次的教研活動,通過理論學習、教材分析、集體備課、上公開課等豐富的教研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本組音樂教研活動的質量。
3.以抓教學常規研究為突破口,提高本組音樂教師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4.立足本組教研,根據學科特點,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解決教學實際問題。
5.加強橫向交流,提高藝術教學的實效性。
6.本學期共活動20次,第二周起每周三下午3:50。
7..活動形式:現場觀摩(小學常規課)——研討——理論講座。
8.課例開發形式:說課比賽——核心組研討——修改教案——呈現。
9.第一梯隊組員首先承擔案例呈現工作;第二梯隊組員嘗試組織教研活動;第三梯隊組員以學習觀摩為主。
10.組員共同收集相關理論信息,並進行講座。
11.按照「百家湖小學音樂教研組教研/教學工作表格」撰寫教研、教學活動設計,本學期活動結束時,每位主持人、執教者上報一份活動材料文本,並撰寫活動報道(附照片),交至百家湖小學音樂教研組公共郵箱。
12.組員要認真參與觀摩、研討,每次觀摩認真填寫「百家湖小學音樂教研組聽課/評課工作表格」,並在七日內上傳至百家湖小學音樂教研組公共郵箱[email protected]與大家分享。
13.撰寫論文必須圍繞本組本學期研究主題,注意收集過程資料。
四、活動安排:
1.教研活動時間:每周三下午3:50
2.教研活動地點:南京市百家湖小學一(6)班
3.每單周教研活動前將安排一名教研組成員開設公開課,教研活動時將組織本組成員進行觀摩,認真組織研討、交流以此來提高開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每雙周教研活動將進行對下一次公開課的集體備課。
4.備課研討:做好「備精一堂課,磨整一堂課」注重研討、交流和反思的行為跟進。
5.按計劃組織本組教師聽課學習,更好促進我校小學音樂教師內力的提高。
㈥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有效地開展音樂綜合實踐活動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音樂素養除了在課堂學習中逐步形成內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綜容合實踐活動。音樂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音樂實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呢?一、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樂實踐活動1.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音樂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的機會,以實現學生自主地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
㈦ 小學音樂綜合實踐課主題和方案
在教完新的知識之後,讓同學在課本上做一些練習,並抽幾個同學演唱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