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認識課程表
㈠ 幼兒園大班課程表
早上早讀時觀察他們的精神狀況;上午
第一節課用游戲方式回顧昨天的類容;
第二節同樣用游戲方式給幼兒講今天的新課程。
下午第一節課讓幼兒看看電視或者老師帶著做游戲
唱歌等,第二節課
讓有兒寫寫作業練習。
日期
內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上 午
學習性區域活動 學習性區域活動 學習性區域活動 學習性區域活動 學習性區域活動
活動一 語言 科學 藝術 健康 社會
活動二 閱讀經典誦讀 閱讀經典誦讀 閱讀經典誦讀 閱讀經典誦讀 閱讀經典誦讀
戶 外活 動 拍球比賽 科學探索室 扭扭車 跑步比賽 蒙特梭利室
下 午
活動三 英語 英語 英語 英語 英語
藝術
興趣活動 舞蹈美術電子琴 舞蹈美術電子琴 舞蹈美術電子琴 舞蹈美術電子琴 舞蹈美術電子琴
戶外
游戲
活動 科學探索室 +
講故事 體育游戲活動 +
英語兒歌欣賞 打籃球 +
英語拼圖游戲 拍球比賽 +
中文歌曲欣賞 律動游戲 +
折紙游戲
㈡ 幼兒園課程表怎麼安排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幼兒園製作課程表需要根據你們幼兒園的課程安排進行,通常上午教學活動3節活動,下午兩節(包括特長活動和特色活動),大班活動是25-30分鍾,中班是20-25分鍾,小班是15-20分鍾;還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於2小時。具體要自己斟酌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㈢ 幼兒園課程表
幼兒園製作課程表需要根據你們幼兒園的課程安排進行,通常上午教學活動3節活動,下午兩節(包括特長活動和特色活動),大班活動是25-30分鍾,中班是20-25分鍾,小班是15-20分鍾;還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於2小時幼兒園的課程表是把所有班級的課程打出來的,至於表樣我這里沒有呀,其實很簡單的。比如:左側上分班級
、星期在上面位置(如星期一,你把所有班級上課活動內容打上去),左側下方是時間,分上下午,這樣製表格就可以了。
㈣ 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課程表怎麼安排
你應該不是幼兒教師吧?首先,幼兒園沒有課程表,只有周教學計劃,即逐日活動安排表,每周安排的活動內容都不同。第二,每所幼兒園、每個班、每個學期、使用的教材等等情況都不一樣,實際上沒有一個班的周計劃是完全一樣的。第三,不知你所用的是什麼教材。所以,這里不可能有人能幫你列所謂的幼兒園課程表,你還是自己按教 材內容自己做吧。還有,網上有很多幼兒園周計劃的例子,你可搜索一下作參考。
㈤ 幼兒園中班制定課程表
朋友,課程定製是自己說了算的,你制定課程表的時候動靜結合,文理結合就可以了。蒙氏數學,字寶寶,happy kids english 這三科我認為是主要學科,可以放到上午第一節課,快樂詩畫,幼兒用書可以放到下午;其次,可以根據本班孩子的現狀適當的加一些故事欣賞,古詩,兒歌,成語 珠算 之類的教學。 ...雖然我沒有給你表格,但是我希望你自己能制定一個適合你們本班孩子特點的課程表。加油!
㈥ 幼兒園課程表怎麼安排誰知道幫我詳細列 一下,需要小中大班的,高分重謝
我是小班老師 提供你小班的吧!一天流程是這樣的7:00--8:00 孩子入園時間8:00--8:30 早餐8:30--8:50 室內活動(區域活動)9:00--10:00 室外游戲10:00--10:30 如廁 洗手 喝水 吃水果10:30--10:50 上主題課程10:50--11:00 如廁 洗...手 餐前准備11:00---11:30 中飯11:30--11:50 散步 睡前故事12:00---2:30 午睡2:30--3:00 如廁 喝水 吃水果3:00---3:20 室內活動3:20---3:40 精細活動3:40--4:00 如廁 洗手 餐前准備4:00--4:30 晚餐4:30---5:00 聽音樂散步 喝水5點 後 家長就來接孩子了! 因為是下班 所以生活方面會多些!希望可能幫的到你!
㈦ 幼兒園課程表模板
幼兒園製作課程表需要根據你們幼兒園的課程安排進行,通常上午教學活動3節活動,下午兩節(包括特長活動和特色活動),大班活動是25-30分鍾,中班是20-25分鍾,小班是15-20分鍾;還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於2小時幼兒園的課程表是把所有班級的課程打出來的,至於表樣我這里沒有呀,其實很簡單的。...比如:左側上分班級 、星期在上面位置(如星期一,你把所有班級上課活動內容打上去),左側下方是時間,分上下午,這樣製表格就可以了。
㈧ 幼兒園大班繪本課程《一分鍾有多長》教案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節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鍾,最短的為12分鍾,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鍾左右。從統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鍾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 二、體驗:一分鍾能幹什麼 1.一分鍾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鍾畫面,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出示鍾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鍾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鍾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鍾。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鍾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鍾。 2.一分鍾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鍾里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鍾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鍾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裡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鍾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鍾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鍾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鍾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鍾。誰知道課間十分鍾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活動延伸: 在區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評析(靜安區教育學院吳月萍)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鍾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對當小學生的嚮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鍾.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看課程表,並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節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了如下環節:一分鍾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鍾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鍾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鍾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鍾」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