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實驗課程設置

小學實驗課程設置

發布時間: 2021-02-09 00:11:14

Ⅰ 小學科學課程一般做些什麼實驗

小學科學課程實驗內容包括:

1.觀察常見的植物

2.認識本地典型的植物並說出它們的特徵3.拓印樹葉或樹皮4.為校園內的植物掛牌


常見的
動物
1.觀察小動物



2.給動物分類



常見的
其他
生物
1.觀察黴菌




2.做酸奶或泡菜



3.用酵母菌發面




生命的共同特徵
生物的
生命周期
1.栽培植物並觀察植物的一生



2.飼養小動物



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1.觀察果實



2.觀察種子的結構



3.觀察並解剖花的結構




4.觀察根的形態



5.觀察莖的形態



6.觀察葉的形態



7.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




8.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動植物的細胞永久裝片











1.探究根的作用



2.探究莖的作用



3.探究葉的作用



4.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5.認識常見動物的食性



6.探究麵包(饅頭)發霉與哪些因素有關

Ⅱ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2)小學實驗課程設置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Ⅲ 成都市青羊實驗小學的課程安排

附小擁有豐抄富多彩的校襲本課程,學生們能在學校中完成基本課程學習之餘選擇種植、木藝、非洲鼓、繪畫、足球、排球、舞蹈等數十種校本課程;附小擁有異彩紛呈的校園特色活動,運動會、足球聯賽、氣排球及太極操表演、合唱展示等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在附小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我們將努力追求有特色,最優化的教育環境及模式。

Ⅳ 小學綜合實踐包括哪些課程

編輯本段教育課程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

Ⅳ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Ⅵ 小學科學實驗設計課程的基本任務

小學科學實驗設計課程的基本任務
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設計能力不是僅僅指小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而是一種綜合的實驗能力,是指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理解實驗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實驗方案或者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有步驟地操作實驗、採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歸納總結實驗結論的綜合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實驗能力有利於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效果,增強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自信心,綜合發展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科學課的教學效率。

Ⅶ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Ⅷ 小學生科學DIY實踐秀課程方案

淺談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原則、形式與課程設置把活動課提高到課程設置的高度來認識與安排,這是國家教委頒發的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方案》中關於課程設置的重要改革內容之一,《課程方案》明確指出:"活動在實施與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這就從教學法規的高度明確了活動課同學科課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輔相成"?我想以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原則與形式為例,談談個人的看法,希望能與同行們共同探討。一、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原則原則之一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以小學生的個性要素得到發展為宗旨,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課程方案》對小學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確的培養目標,這個培養目標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為體現小學階段性質和任務而設計的國家要求,也就是國家關於知識和能力的質量標准;另一方面是為體現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個性發展要求。落實到小學數學課,國家質量標准就是要求小學生具有初步的運算技能、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四項,這個任務主要由小學數學的學科課(或者叫必修課)來擔當。至於發展小學生個性的要求,《課程方案》明確提出主要由活動課來擔當,其教學目標就是"增強興趣,拓寬知識,增長才幹,發展特長"。有人會提出,這個要求在學科課所包含的實際活動中就能做到,或者開展課外活動就可以實現。我認為這是誤解。誠然,小學數學學科課所包含的實際活動,諸如觀察、實驗、練習等,也能培養學生某些個性要素,但它服務的目的不同,它只是為學科課的教學目標而服務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學科課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沒有具體教學時間的界限;而小學數學活動課應是以發展學生個性要素為首要目標的課型,每節課教學時間與學科課的教學時間相配合。還有,活動課也不同於課外活動:①活動課屬於課程的范疇,課外活動則是"在教學大綱范圍之外由學生自願參加的各種教育活動的總稱",它不屬於課程的范疇;②活動課有一定的結構性,它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活動方式,而且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隨著年級的上升而具有層次性,而課外活動則沒有這種有序的要求;③活動課的設計和實施要具有一定的規范,那就是活動課必須有教學綱要和活動課指導書,並嚴格按此規范實施教學進程,而課外活動則不具備這個要求。原則之二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淡化選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學階段的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的教育,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應當強調其普及性,淡化其選拔性。"這個要求不僅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活動中要落實,更要在各科的教學活動中落實。學科類課程的教學活動做到人人受益,比較好操作,因為學科類課程所擔負的國家關於知識和能力的各項規定,由統一的大綱和教材所列舉,由國家規范的教學、考查等計劃予以落實和檢查。而活動課是以培養個性特徵為標志的新課型,系統的操作硬體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難處。但是,我們應當這樣理解:小學數學活動課所說的"人人受益",不應當以分數、成績的提高來理解,應當從學生的個性要素得到發展予以解釋。從活動課參予程度講,不要像組織數學課外活動小組那樣,只允許少數數學愛好者參加,而應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從活動課的課程設計講,在學科課為每個學生打好共同基礎的條件下,為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提供發展空間;從活動課的教學效果講,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有的學生數學知識、能力和愛好都得到提高,這是受益。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有的學生數學知識和能力提高不甚明顯,但是通過數學的櫥窗對觀察課外天地,觀察實際生活的興趣產生了,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雖然沒有引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但這種活動課教學嘗試在學生記憶中留下思維印象,能成為今後處理問題的一種思維參考,這也應該說是受益。縱或阻塞了他們對數學的愛好,但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促使他們去愛好其它學科,也同樣屬於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受益,就是指小學生的個性要素,主要指興趣和情感,通過數學的載體而得到發展。原則之三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注意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保護"童心"。小學生的年齡階段(6~11、12歲),在心理學上稱為兒童期(或稱學齡早期)。這一階段,小學生不但身體發育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階段,而且由於從一個備受家庭保護的幼兒變成必須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承擔一定社會義務的小學生,這就促使兒童心理特徵產生質的飛躍,概括起來,就是產生了在幼兒期沒有的"好奇、好動、好勝"的"童心"。這三個"好"只有"好奇""好動"充分得到發展,"好勝"的兒童價值特徵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動"的心理狀態健康成長,就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予以控制:①調控環境,促使小學生總是保持向上振奮的心理狀態。小學生向上振奮的心理狀態的形成是立足於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恆程度又依賴於環境(包含教學環境)對小學生接受知識是否有一種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種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圍是調控環境的關鍵。小學數學活動課基於數學學科的抽象特點,愉快教育氛圍的建立,特別要注意杜絕成人期望值的強加與過量過高數學材料的灌輸。就是說,不要設想通過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個個都成為數學神童;也不要認為,實施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就是灌輸小學數學之外使小學生難以接受的成人處理數學的材料。②樹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學生形成穩固的知識、能力體系和健康的行為與習慣。小學生的"好動",是建立在模仿基礎上的好動,通過模仿,一旦成為小學生穩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為了促使小學生形成穩固的知識、能力體系和健康的行為習慣,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應當提供學生認為有趣的、益於拓廣知識的模仿典型。小學數學活動課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據數學的特徵以及小學生的知識、能力條件,通過游戲、觀察、拼圖、製作、不完全歸納等思維及操作法,讓學生得到學科課內所沒有的、又能激發學生求知興趣的數和形的一些結論(但是不要證明)。這些結論,要求學生都記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過程則是教會模仿的本意。只有這樣,"好動"的心理特點才可以說在數學活動課里得到健康地培育。原則之四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突出具體形象思維,給學生以能力的鑰匙,不給知識的包袱,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小學生的思維,在四年級之前,是以認識"具體實例"、"直觀特徵"為標志的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四年級之後,則向掌握"主要屬性"、"種屬關系"、"實際功用"為標志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不過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支柱。作為小學階段思維訓練的一門主課,小學數學的學科課和活動課,責無旁貸地要促使小學生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為了實現這種過渡,可採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數和形的具體形象材料,讓學生拓廣知識,擴大眼界。怎樣選擇這些材料?荷蘭數學教育家凡?希勒(VanHiele)認為:人類認識數和形有五級水平,小學四年級以前學生,應選擇認識"形象級水平"的材料,就是學生通過圖形和數的整體形象,而不是通過性質去認識數和形。四年級之後的學生,可選擇"性質級水平"的材料,即通過圖形和數的性質去認識數和形。至於後三種水平材料的認識,則是中學以後的事情了。這種認識可作為小學數學活動課選擇充足有趣具體形象材料的依據。②通過設懸念,設問題情境,積極啟發小學生從已知到未知,促使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轉換,同時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以及讓學生掌握不完全歸納法之類的數學方法。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在活動課的思維材料的選擇上,一要"不超綱",即所涉及知識不應超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動課的教學進度與學科課的教學進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識與能力訓練盡量做到前後配合。在活動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表現為要當學生智慧的啟迪者,不要當真理的恩賜者,更不能藉活動課之機,把學生當成"倉庫",拚命向學生灌輸他們不願接受的成人化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壓,感到不耐煩。否則,數學活動課就不能促使學生個性要素的發展,增長才能的數學目的就會落空。二、小學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形式1.數學游戲。數學游戲是對四年級以前學生進行活動課教學的一種好形式。好的數學游戲應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應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趣與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長。為此,設計數學游戲的思路,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游戲內容要通過豐富而新穎的形象來包裝。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然而,數學教師慣用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方法,雖然最初的數學概念能從形象化入手,但最後總下降為單調而呆板的數學概念和"符號",成人化的思維痕跡很深,這種教法特別不能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興趣,我們教育中應當盡量避免。正確的數學概念的形象化包裝,必須結合低年級小學生思維在具體形象方面占優勢的認識特點,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愛好來制定關於數學概念的教學形象設計,要不顯露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符號",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而新穎的游戲之中,從而起到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感官,在小學生頭腦中樹起鮮明的形象,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戲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戲劇性活動來實現。低年級小學生,剛由家庭進入社會,一切都新鮮,好動和不滿足是他們進步的第一要素。數學活動課教學要抓住這一特點,設計適合他們口味的戲劇化數學游戲,把學生引入求知的好動中,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戲劇化處理這座在具體與抽象間的橋梁,把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引到抽象思維,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維永遠處於興奮之中,實現活動課的目的。③游戲結構要是美的結構形式。數學游戲美的結構,是指美的語言、美的教學態度、美的板書設計及教具運用。最能直接打動低年級小學生心靈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學結構形式,是一股推動低年級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數學活動課的游戲結構也應按此來設計。2.數學講座。小學四年級後開展數學講座,這是有利於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這種以數學講座為內容的數學活動課取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取材於學科知識的擴張,發展學生能力。這類教學內容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智力型,如找規律填數,奇數和偶數運用,巧妙計算等;②實用型,如利用圖形的合理分類的計算題,金融投資的基本計算知識等;③動手型,如繪制圖表,用圖形解應用題等。另一方面是取材於數學名人的故事,取材於數學史上的典型成果。通過講述這些故事,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3.數學實踐。小學四年級後的數學活動課可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這是拓寬學生視野的又一種好形式。如去銀行了解什麼是年息?年息為什麼採用"%"的記號?什麼是月息?月息為什麼採用"‰"的記號?也可到市場去了解怎樣用統計表處理變化的市場價格?怎樣利用已學過的圖形拼成優美的商標圖案等等。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不僅會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能使學生知道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有廣闊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這一大課堂的錘煉,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勇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堅強個性。4.數學牆報。這是繼數學實踐之後,學生自己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活動課的好形式。這種活動的開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美的欣賞能力,宜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中廣泛開展。

Ⅸ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有哪些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不像其他學科課程內容那樣界限分明和系統化,而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超越了傳統的學科邏輯體系。不管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將來的,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人物、動物、植物還是事物,不管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文化科研還是科學藝術,只要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具有潛在教育價值的主題或項目均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你的分兒太少,具體的內容再交流。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