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課程對小學生的重要性
1. 學童聲合唱有什麼好處
(一)合唱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唱歌教學。現在中小學普遍存在對音樂課堂的不重視,造成孩子們對音樂常識了解很少,唱歌技巧更是知之甚少。唱歌教學最大的好處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無論是中小學階段、大學階段還是將來走向社會。少年時期的唱歌教學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通過排練、錄音、錄像、演出等等這些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余文化生活。尤其在各種演出活動中,在把歌聲帶給聽眾的同時,也必然會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增強他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
(二)合唱是一個團隊的活動。合唱是一種群眾性很強的演唱形式,合唱中多聲部的和聲效果的和諧統一、均衡、聲部立體感的充分表現,歌唱方法的協調一致給人以美的感受,並以其豐富、深刻、動人的藝術感染力震撼人心,引起人們的共鳴,同時,合唱還具有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與人合作的意識。合唱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的一種,在整個音樂教育中占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表演的藝術,還能看透學生的心智,給學生創造實踐的舞台,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不斷提高藝術修養,讓學生學會相互團結、相互合作、學會謙讓的道理。
( 三)合唱使孩子綜合藝術修養的提高:合唱是要求很高的藝術,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必須學習樂理知識、古今中外的音樂史、即興唱譜的能力訓練、單音 雙音 以及和弦的聽力訓練等等。這是其他樂器學習所達不到的。
( 四) 讓孩子們積極參加合唱訓練,在價值導向、智能發展、心理保健、審美陶冶、專長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對他們無疑會起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過去幾年,蜚聲全球的奧地利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專業醫生弗蘭克教授在呼籲教育工作者和年輕父母要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早期音樂教育,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對唱歌的興趣。他認為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 每天佔用三節課時讓小學生參加合唱團合理嗎
每天佔用三節課時讓小學生參加合唱團不合理,小學生是以學習為主
3. 參加合唱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好處
學音樂究竟有什麼好處
並不是每一位音樂小學者的父母都能對這一點侃侃而談的,其實作為家長,應該多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因為這才是讓孩子學音樂的真正原因。
(1) 鍛煉記憶力
說記憶力是獲得學習高分的必要工具一點也不為過,許多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究竟原因就是因為「前學後忘記」,沒能記住那些必須記住的知識。其實,記憶力是需要不斷訓練的,孩子在演奏的時候,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記住樂譜傷的一切標記,這對孩子來說無疑就是一種極好的鍛煉。日久天長,孩子記憶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提高,而這也將大大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2) 培養專注力
當孩子學習音樂時。他必須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才能記住那些樂譜上的音符和各種各樣的標記,並且只有專心致志,他才能學會老師所教的演奏方法和各種樂理。專注力時任何學習所必備的,而專注力時需要不斷訓練的。學習音樂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培訓專注力的過程,當然這也需要一些科學的方法才能做到。
(3) 培養想像力
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知名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音樂對開發孩子的又腦大有好處。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邏輯,右腦則主導人的想像力、創造力和靈感。許多研究者認為,右腦的開發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尤其重要,因為幼兒期是孩子創造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開始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想像力思維模式不僅容易形成,而且嫩永久保持。所以,從小讓孩子學音樂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想像和創造力。
(4) 培養手腦協調能力
試想當孩子面對樂譜開始演奏時,他必須在幾秒鍾之內把所看到的音符和各種標記記住,並立刻作出反應,隨後通過大腦發出指令,讓手指靈巧地活動起來。這一系列動作在不知不覺中就鍛煉了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特別是在孩子4~5歲時,他們的協調能力本身就已在外界的刺激下獲得了發展,這種訓練將大大提高孩子的發展速度。
(5) 陶冶性情,培養美感
如果僅把音樂當成一門必修的「功課」來學,那可是個大錯誤。無論演奏什麼樂器唱什麼歌,都應該首先讓孩子學著去體會音樂中傳達的感情。美感的培養將對孩子確立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提高請商都大有益處.
4. 如何提高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
多練習聽音吧,小孩子對聲音的接受度應該挺高的,潛移默化吧,還可以玩一些培養節奏感或者和聲搭配的游戲,多感受應該就能提高了~~
5. 藝術課程對小學生的影響
藝術課程對小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能夠通過更好的藝術課程學習,讓小學生感受到美的重要性,得到美育的有效發展。
6.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合唱能力
音樂課中發聲練習是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徑。老師應特別重視此環節的教學,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及其手段傳授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發聲,用恰當的情感去表現,做到聲情並茂,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認識並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不僅是人賴以維持生命的生理機能,而且也是說話、歌唱得以發聲的原動力。呼吸的訓練對於聲音的表現有密切的關系。聲帶的振動,共鳴的發揮,聲音的變化,情感的表達等全有賴於氣息的控制與運用。歌唱時需要大量的氣息,要求氣深、量多,速度快而無聲,經口吸氣,呼氣均勻、緩慢,節省並保持吸氣時的感覺,同時根據不同的心理與情感狀態支配呼吸,所謂「氣隨情變,氣動情傳」。歌唱時為了美化語言,就要隨著音樂旋律、節奏與情感表達的需要,不斷有意識的控制與調節氣息的運動。例如:唱柔和與舒緩的歌曲或唱低音時,呼吸要保持平穩,氣息必然不能太猛,然而也不能沒有氣息的支持,否則氣短聲虛,會影響共鳴與音色的發揮;而唱激越昂揚的歌曲或唱高音時,氣息必然要飽滿有力,然而也不能聲嘶力竭,而要保持一定的強弱或力度。一首歌曲或樂句的起、承、轉、合與高、低、抑、揚------要在氣息的運用上進行周密地安排,在依字行腔的過程中,要使氣息的運用游刃有餘,流暢貫通。正確運用呼吸是聲樂藝術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唱法雖然在氣息的運用上各有不同的要求與方法,但都十分重視掌握呼吸的正確方法與氣息的合理運用。傳統唱論中所雲:「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唐、段安節:《樂府雜錄》)這里所說的「臍間」即指「丹田」呼吸的方法,就是用小腹肌的收放鼓動橫隔膜,幫助胸膛來鼓動肺部呼吸。呼吸有力,肺活量大,氣息充足,才能夠自如地運氣發聲。二、學會正確的咬字、吐字。 由於歌曲的情緒、風格之不同,因此在歌唱時的咬字、吐字也應不同。字的頭、腹、尾各有不同的口腔形態,它們是按照一定的語言體系,在有規律地組合中交錯變化來發音發聲的。字要有力度、彈性、穿透力;才能聲傳達遠,清晰可辨,所謂「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雖過於誇張,但都強調了字的噴吐要結實、有力的要求。正確的咬字、吐字也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好每一首歌曲或練習曲的咬字、吐字的主要特點和方法,使學生在歌唱時富有表現力。如像《嘀哩、嘀哩》,它的情緒是輕盈、歡快、活潑,對這樣的歌曲的演唱要求就須做到咬字清晰、有彈性,唇齒舌的活動要靈活,聲母到韻母的過渡要快,不能拖泥帶水;特別中間襯詞部分的「嘀哩哩------」強調舌尖的動作,要唱得既清楚又靈巧。而像舒柏特的《搖籃曲》是一首深情、優美、柔和、抒發母親對寶寶愛撫之情的歌曲則要求字與字之間唱得連貫、圓滑,一些拍子中有圓滑線處,聲母的過渡就要稍慢些,以增強其柔和親切之感。例如,第一句「睡吧、睡吧」中幾個「睡」字要由shi到ui有一個過渡,最後「被裡多溫暖」中的「暖」字應由nu到an有一個過渡。唱雄壯有力的歌曲時,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應突出字頭即聲母的作用,唇齒舌部都要有一定的緊張度,要有一種爆發力,這樣唱才能增強歌曲的氣勢,表現出歌曲的特點。三、理解歌曲的曲式結構每唱一首歌,就像在講述一個故事,要想把歌唱得生動形象,就必須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手法,結構特點及歌曲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等,這樣的歌唱才能給人以完整的藝術形象。《雨花石》這首短小抒情的贊頌歌曲,它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的起與發展唱出了雨花石的默默無聞與無私奉獻,第二樂段也就是歌曲的最後一樂句連續的高音,歌曲的高潮部分唱出了雨花石以此為榮的高尚品質。學生充分了解、掌握歌曲的主要特點,表現手法和思想內容後,在歌唱中結合實際便能使情感得到升華。四、引導學生用真摯的情感去歌唱。要想感動別人,首先得感動自己。因此,歌唱前要充分了解歌曲的主題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用歌聲把作者創作歌曲的情感表現出來,教師要善於啟發調動學生的感情,讓他們用「心」去唱,而且要唱好它,我認為還得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每首歌曲都有一個情感基調,是深情贊頌,是親切自豪,是歡快熱情,是庄嚴雄偉,是明朗開闊,是真摯自然,是哀婉傷感------等等都要深入挖掘詞意的同時掌握住感情的基調。基調准確才能有助於內容的表達與主題的發揮。這是因為情感基調是作品情感表現的總趨勢,它體現出一種情感的整體綜合,而這種整體綜合正是高度概括的主題表現所需要的。為此,必須加強對歌詞內容的情感體驗,准確把握情感基調,使歌曲主題能夠得到准確地揭示。比如演唱《摘草莓》這首歌曲,根據詞意體驗農村孩子生活中的情趣,設身處地投入歌曲的主人公「小姑娘」角色,充分表現出「我」內心歡快和尊敬老人的幸福豪情,使歌曲的感情與主題才得以完美的發揮。否則,就會適得其反的效果。顯
7.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合唱教學的方式進行合理運用,以保證小學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
一、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問題
合唱對演唱者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合唱教學中,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與知識水平。而目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影響著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1.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由於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學難度較大,很多音樂教師不願進行合唱歌曲的教授,另外,目前多數小學還沒有對音樂教育引起重視,音樂教師一般由其他教師兼任,這些教師缺乏專業的訓練和專業知識,很難發揮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也不願進行難度較大的合唱教學。
2.教學方法不科學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課堂中,由於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教師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都較低,無法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依舊採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這讓學生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利於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3.學習興趣不強
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在合唱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唱准每一個音節,同時要求學生將不同的聲部唱出來,這需要多次進行練習。大量的練習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進而產生消極的態度,磨滅學生合唱的興趣與熱情。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重要作用
1.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嚴格的要求,學生需要具備很好的氣息控制能力、音準掌握能力和不同聲部之間的配合能力。這就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訓練。訓練氣息,可使學生的肺活量增強,演唱時學生對氣息與音節的良好把握,能夠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為使學生有較好的音準,教師就要訓練其咬文吐字,這能讓學生變得口齒伶俐。學生要想在不同聲部在演唱過程中有較好的協調配合能力,就要具備敏捷的反應與思維能力。因此,合唱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是作為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活動,能直接對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行培養,在長期不懈的堅持下,定能構建其自身的審美心理,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興趣和積極性。合唱歌曲的旋律較單唱歌曲更為復雜,學生對合唱技巧與相關知識的掌握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從鑒賞合唱音樂出發,與學生一起對合唱音樂作品的唱法與技巧進行分析,並適時調整唱法,合唱過程中融匯了豐富的唱法與技巧。不斷提升合唱水平,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合唱學習的興趣。
2.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目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必須依賴於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自身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引導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水平,採用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在合唱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學生,應給予表揚,從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動力,讓學生的音樂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3.優化教學方法
音樂學科具有調節學生情緒的作用,所以,學校和教師必須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不斷對教學方法加以優化,並促進音樂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及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及學生的特點,總結出與學生水平相適應的教學方式,並應用到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將學生學習音樂合唱的慾望充分激發出來,以達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目標。
總之,小學音樂教育對於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合唱教學的感染力非常強,在音樂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勢,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合唱教學的方式合理運用,可以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