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牙簽藝術創新課程

牙簽藝術創新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09 10:40:20

Ⅰ 用牙簽做簡單的工藝品

  1. 首先,准備好做小椅子的材料,如圖所示,牙簽一袋,稍微鋒利一點的小刀版,502膠水或者哥倆好權也可以,刻度精確的直尺。

Ⅱ 牙簽的牙簽的藝術

2005年西班牙馬略卡島博物館收藏的牙簽藝術品,不計其數的牙簽製造的藝術建築,名為「牙簽城2號」。

Ⅲ 藝術牙簽成都還霸王有沒有

藝術牙簽成都還霸王,我相信肯定是有的,因為成都是一個直轄市,在那裡像這類東西,我相信應該很常見

Ⅳ 牙簽穿越牙簽的魔術是怎麼變的

1,准備來原料:牙簽,雙自面膠。
2,向大家展示手和雙面膠。
3,事先在大拇指的指甲蓋上貼上雙面膠。
4,將牙簽沾到大拇指指甲蓋上。
5,變的時候吧大拇指伸直就行了。

魔術是以不斷變化讓人捉摸不透並帶給觀眾驚奇體驗為核心的一種表演藝術,是製造奇跡的藝術。
更簡單的說,他是一種違反客觀規律的表演。它是依據科學的原理,運用特製的道具,巧妙綜合視覺傳達、心理學、化學、數學、物理學、表演學等不同科學領域的高智慧的表演藝術。抓住人們好奇、求知心理的特點,製造出種種讓人不可思議、變幻莫測的假象,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

Ⅳ 牙簽的牙簽創新

隨著人襲們對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開始誕生了澱粉牙簽。澱粉牙簽一般採用玉米澱粉、地瓜澱粉、薄荷制劑、白茅根制劑、白芷制劑、明礬、山梨醇、水、食用色素為原料,將水加溫至沸點後與各原料按比例攪拌混均後置於擠出機中,在高溫高壓下擠出成條狀物後,用自然溫度下的清水噴淋洗滌,將噴淋洗滌後的條狀物置於冷凍裝置中,在-21℃條件下冷凍24小時後取出,再用自然溫度下的清水噴淋洗滌,然後置於乾燥設備中在35-40℃條件下乾燥24-30小時後取出,並切割成牙簽長度的短段,切割後的短段用研磨機削磨後即為成品。該成品牙簽具有質地堅硬、不分叉、不易折斷的特性,還具有用完可溶於水作為食物,不僅不破壞樹木,而且對環境無污染,且對牙齦具有保健作用的優點。
這種牙簽軟硬適中,而且無毒不傷人,一年能「救」下幾十萬畝樹林。在兩會期間,曾有全國政協委員、延邊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朴惠善見人就掏出幾枝白色透明的小牙簽,向大家宣傳可以使用澱粉做成的環保牙簽。

Ⅵ 為什麼說細節是一種創造

有位醫學院的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天對他的學生說:「當醫生,最要緊的就是膽大心細!」說完,便將一隻手指伸進桌子上一隻盛滿尿液的杯子里,接著再把手指放進自己的嘴中,隨後教授將那隻杯子遞給學生,讓這些學生學著他的樣子做。看著每個學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後再塞進嘴裡,忍著嘔吐的狼狽樣子,他微微笑了笑說:「不錯,不錯,你們每個人都夠膽大的。」緊接著教授又難過起來:「只可惜你們看得不夠心細,沒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進嘴裡的卻是中指啊!」

教授這樣做的本意,是教育學生在科研與工作中都要注意細節。相信嘗過尿液的學生應該終生能夠記住這次「教訓」。

其實我們做企業更需要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但是細節更為寶貴的價值在於,它是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因為在每一個看似細小的環節當中,都凝結著經營者點點滴滴的心血和智慧。台灣首富王永慶就是一個善於在經營中創新之人。

王永慶早年家裡非常窮,根本讀不起書,只好去別人的米行里做伙計。他做伙計期間,一邊留心觀察來來往往的各種人,特別是老闆怎麼談生意,一邊積累一點資金。

16歲那年,王永慶在老家嘉義開了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30家米店,競爭相當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地段諞僻,開得晚,規模小,沒有任何優勢。剛開張的時候,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王永慶就背著米袋,一家一家地上門推銷,但效果就是不行。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立足米市場,自己就必須有一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仔細思量以後,王永慶決定在米的質量和服務上下工夫。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非常落後,做飯的時候,都要淘米,很不方便。但長期積累的習慣,買賣雙方都見怪不怪。

王永慶經過長期的觀察在這里找到了突破口。他帶領弟弟一起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點的將米里的秕糠、沙石之類的雜物挑出來,再出售。

這樣,王永慶店裡米的質量就比別人的高一個檔次,深受顧客的喜愛,生意也就一天天好起來了。同時,王永慶在服務質量上也更進了一步。當時,客戶都是自己來買米,自己扛回去。這對年輕人來說,也許並沒什麼;對老年人來說,就有些不方便了。王永慶注意到了這一點,便主動送貨上門。這就大大方便了顧客,尤其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這些為米店樹立了非常好的聲望。

王永慶送貨上門並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事。他送貨時,還要將米倒到米缸里。如果缸里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擦乾凈米缸,然後將新米倒進去,把舊米放在上層。這樣,使米不至於因存放時間過長而變質。這一精細的服務,贏得了許多顧客的心,使回頭客一天天變多了。

不光如此,王永慶每次送貨上門後,還要用本子記下這家的米缸有多大,有多少人吃飯,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的飯量如何等等。他根據記載的情況估計顧客會什麼時候要米。等時候一到,不用顧客上門,他就將相應數量的米送上門來了。

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發現,當地的許多居民大多數都靠打工為生,經濟條件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的時候,就已經沒錢花了。由於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貨到要收款,有的顧客手頭緊張,一時拿不出錢來,會弄得大家都很尷尬。於是,王永慶採取「按時送米、定時收錢」的辦法,先送米上門,等他們發工資後,再約定時間上門收錢。這樣極大地方便了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顧客,同時在社會上樹立了好口碑。

酒香不怕巷子深。王永慶米行的生意很快就吸引了整個嘉義城。

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一個碾米廠,並把它設在最繁華的地段。從此,王永慶開始了向台灣首富的目標邁進。

事業發展壯大後,王永慶在管理企業時,同樣注重每一個細節。他的部屬深深為王永慶精通每一個細節所折服。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勸他學一學美國的管理,拋開細節只管大政策。針對這一批評,王永慶回答說:「我不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點點滴滴的管理,如果我們對這些細枝末節進行研究,就會細分各操作動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兩個人操作的工作量減為一個人,生產力會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個人兼顧兩部機器,這樣生產力就提高了4倍。」

一個企業要創新,必須加強對細節的關注。一向以創新意識著稱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曾經留意到一家小餐廳內部的布置頗有一絲新意。各個餐桌上都擺上了一個頗有創意的牙簽筒:筒體以「露露」的藍、白色為基色,印有「露露」的logo,並且表面繪有與露露杏仁露包裝罐體圖案一致的圖案,看似一件設計精美的藝術品;另外餐廳的牆壁上也掛上了一個很有個性的店表:整個店表同樣以藍、白為基色,配以紅色的表針,表面中上端印有「露露」的logo,下半部分印有「喝露露葆健康」、「中國馳名商標」、「美容養顏、調節血脂、調節非特異性免疫」(露露宣傳廣告語)等字樣,整個店表渾然一體,沒有絲毫的雜亂之感。

小小的牙簽筒,設計精美,圖案簡潔,色彩明快,告別了單調的白色,既為顧客的就餐消費提供了方便,同時,又通過與產品包裝罐體一致的圖案設計吸引了顧客的眼球,形成了「露露」品牌極強的品牌聯想力與品牌親和力。據餐廳老闆反映,露露牙簽筒因設計精美、實用性強,存在比較嚴重的丟失現象,排除社會道德方面的因素,我們應該怎樣從宣傳效果的角度看待這一現象呢?結論只有一個:露露的牙簽筒受歡迎!不僅商家歡迎,消費者也歡迎。顧客吃完飯,把牙簽筒拿回家,再配以家庭范圍內的口碑宣傳,最終使露露宣傳品的宣傳效果得到了放大。而「露露餐廳」以藍、白為主色,紅色為點綴,三色構成了「露露」宣傳品的代表色,極易與周圍餐廳的裝潢風格融為一體,起到了一般宣傳品所沒有的裝飾效果。還是聽聽餐廳老闆對露露餐廳的評價吧:「露露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到,並非單純為了宣傳他們自己,倒像是為裝飾我們,雖說上面也有他們的宣傳語,不過很簡潔明了,可是誰看了還都知道是露露的東西,這個度很難掌握。不像有些廠家只顧自己宣傳了,廣告的感覺太濃,甚至地址、電話、聯系人都寫上了,顯得太亂,我們不愛用,即使當時勉強用上,他們廠家的人一走,我們就趕快換了」。

也許,有的企業並不重視這些細小的事情,但在世界上凡是知名的服務企業都是非常注重從細節上提高服務質量,而且制定了明確的服務標准,一切為顧客設想的服務方式,添置了舒適的服務設施,重視提高員工的服務素質,努力為顧客提供細致入微,超越顧客期望的服務。

又如,美國希爾頓大酒店發現旅客最害怕的是在旅館住宿會睡不著覺,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認床」,於是和全美睡眠基金會達成協議,聯合研究是哪些因素促使一些人一換了睡眠環境,就會難以入眠,然後對症下葯,消除這些因素。從1995年3月起,美國希爾頓大酒店用不同的隔音設備,為顧客配用不同的床墊、枕頭等,歡迎顧客試用。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摸索出一種基本上適合所有旅客的辦法,從而解決了一些人換床後睡不著的問題。

我們的經營在於從細小處著手,致力於從細小處創新,把顧客置於真正「正常」的位置,給他們一個優良的服務環境,才能達到經營的效果。

人常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想在生活中練就一雙發現細節的眼晴,需要你經歷一個長期積累,細致觀察的過程,只有如此,你才能擁有鷹一樣敏銳的目光,發現別人所觀注不到的東西。

宋代的米芾是個大畫家,專愛收集古畫,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程度。他在汴梁城閑逛時,只要發現有人在賣古畫,總會立即上前細細觀賞,有時還會要求賣畫者把畫讓他帶回去看看。賣畫者認得他是當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畫交給了他,他便連夜復制一幅假畫,第二天將假畫還去而將真畫留下。由於他極善臨摹,那假畫的確足已亂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跡。

又一日,當他又用此法將自己臨摹的一幅足以以假亂真的假畫還去時,畫主人卻說了一句:「大人且莫玩笑,請將真畫還我!」米芾大驚,問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畫上有個小牧童,那小牧童的眼裡有個牛的影子,您的畫上沒有。」米芾聽罷,這才叫苦不迭。

上述這個極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裡牛的影子,就是細節,而一向「穩操勝券」的米芾,也正是「栽」在眼中的牛這個小小的細節上!而畫主人之所以能夠發現這一細節,肯定是對於畫作有著非凡的鑒賞力和卓越的觀察力,這絕非一天的功夫。

類似的情節還常常見於文學作品,《聊齋志異》中就有一篇。

有個老人一向為人豪爽,常常主動借錢接濟四方。有個好賭的無賴聽說此事,就找到老人也想借錢,老人於是答應了他。可也就在這時,老人卻發現了這位借錢者的一個極其熟練的動作——這位借錢者見案頭放著幾枚銅錢,便伸出手來,將那幾枚銅錢「高下疊放,如此再三」。老人立即由這個細節看出,此乃賭徒的習慣動作,故此不再借錢給他。

汪中求先生也曾在書中說過:「素養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積累,這種積累是一種功夫。」為此他還特意舉了一個例子: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歷、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經過初試、筆試等四輪淘汰後,只剩下6個應聘者,但公司最終只選擇一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闆親自面試。看來,接下來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出現7個考生,於是就問道:「有不是來參加面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身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試。」人們聽到他這么講,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為然地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來參加這次面試呢?」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財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這個男子說:「我雖然只是本科畢業,只有中級職稱,可是我卻有著1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這時主考官馬上插話說:「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的財富。」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子走上前,給主考官倒茶。男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與同事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其他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男子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歷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更多、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男子離開座位,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忽然回過頭:「這10年經歷的12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愕,目光轉而注視著倒茶的老頭。那老頭詫異之際,很快恢復了鎮靜,隨後笑了:「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老頭的言語表明他確實是這家大公司的老闆。這次輪到這位考生一個笑了。

其實,這個考生從一進門就開始留意到這個倒茶水的老人的眼神、氣度、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個企業的老闆,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這種洞察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而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注重對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地訓練和提高。這一點,對於一個人和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

那些目光敏銳、頭腦有準備的偉人、創業者,總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取得成功。「商品」這個資本主義的產兒,自資本主義社會誕生之日起,就經常和人們打交道,走進千家萬戶。由於司空見慣,沒有人對它特別注意。然而,馬克思卻緊緊抓住了它,並花費畢生的精力研究、剖析它,從而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幕和秘密,寫出了巨著《資本論》。我國江西省某縣民辦教師段元星,在極差的條件下,長期堅持業余觀測,用目測方法獨立發現了一顆新星。

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談到日積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習慣,因為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有意思的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說:「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質」。而習慣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否則,人們怎麼會說:「好運氣不如好習慣」呢?

大家也許還記得達·芬奇畫蛋的故事吧,為了把一個蛋畫圓,達·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不停畫圓圈。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把細節做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小事進行訓練,並形成習慣。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諸事繁忙之時,仍然堅持讓自己的下屬不斷地培養對細節關注的習慣。當他的助理呈遞一份計劃給他的數天之後,該助理問他對其計劃的意見。基辛格和善地問道:「這是不是你所能作的最佳計劃?」

「嗯……」助理猶疑地回答,「我相信再作些改進的話,一定會更好。」

基辛格立刻把那個計劃退還給他。

努力了兩周之後,助理又呈上了自己的成果。幾天後,基辛格請該助理到他辦公室去,問道:「這的確是你所能擬定的最好計劃了嗎?」

助理後退了一步,喃喃地說:「也許還有一兩點可以再改進一下……也許需要再多說明一下……」

助理隨後走出了辦公室,腋下夾著那份計劃,他下定決心要研擬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須承認的「完美」計劃。

這位助理日夜工作,有時甚至就睡在辦公室里,三周之後,計劃終於完成了!他很得意地跨著大步走入基辛格的辦公室,將該計劃呈交給國務卿。

當聽到那熟悉的問題「這的確是你能做到的最最完美的計劃了嗎」時,他激動地說:「是的,國務卿先生!」

「很好。」基辛格說,「這樣的話,我有必要好好地讀一讀了!」

基辛格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他的助理應該做什麼,然而卻通過這種嚴格的要求來訓練自己的下屬怎樣完成一份合格的計劃書。

其實任何事情在剛一開始的時候都很難做,都沒有可循的模式,只有按照某一種步驟進行訓練,用自己的意志來堅持,才會慢慢形成運動員一個標準的動作、藝術家瀟灑而俊美的一筆一畫。有一句話叫「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企業都在強調格式化,但是格式化的前提就應當是操作規范的培訓,只有培訓才能使所有的人找到一個統一的標准,行動步調才能一致起來,更進一步講,團隊精神便是從培訓中得來的。

所以說,員工進入企業一定要訓練,而且任何小事都要訓練,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才能成就優秀的員工、優秀的業績,優秀的企業。

Ⅶ 怎樣用牙簽製作建築造型

1,將牙簽洗凈,風干。

2,設計圖紙,或在腦海中想像成品圖。專

3,用萬能屬膠粘連牙簽。

4,定型,風干。

5,噴漆,塗色。(可省略)

工藝品(英:art craft)手工藝的產品。即通過手工或機器將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產品,是對一組價值藝 術品的總稱。工藝品來源於生活,卻又創造了高於生活的價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人類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是人類的無 價之寶。

Ⅷ 用什麼粘好,牙簽工藝品

鼻涕。。。。呵呵抄說襲笑呢,自我感覺三秒膠快些,但每次滴一點點真正的一點點,這個量不好掌握,動不動就粘到手了,或者做的模型感覺有點臟(膠多的地方凝固後不好看)熱熔膠也用過幾次,惡心的是拉絲和凝固後的修整。看別人說用白乳膠,不敢想像我有沒有耐心等膠凝固。

Ⅸ 如何用牙簽製作簡單的工藝品

1,首先准備做工藝品的材料:一袋牙簽,膠水,小刀,尺子,磨砂紙。

Ⅹ 淺談怎麼在幼兒園開展創意課程

老師則較注重技能的培養,如注意物體的外部形狀、色彩的搭配,畫面的空間安排;評價幼兒作品的好壞也僅以「像不像」為唯一標准。這樣,幼兒在繪畫時努力按照老師的要求,抑制了自我表現力,扼殺了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在活動中,教師常常會走極端。要麼「以結果為重,以學技能技巧為主」,要麼「以發展想像為重,以放任為主」。教師如何在模仿學習和鼓勵創新兩者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合適點」,如何在教學中掌握 「合適的尺度」,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我認為可以讓孩子初步感受、發現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通過自主探索,嘗試各種不同的創作材料和形式,培養幼兒樂於探究、想像和創造。能在寬松、自主的創意活動氛圍中盡情地發揮想像,用自己喜歡的創作方式創造地表現美。以「凡是我感興趣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我的作品,凡是我喜歡的材料都可以成為我創作的材料」來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多元創意美術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他們通過這一藝術方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那麼,我們究竟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一、轉換思想,更新理念教師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觀念,滿足不同差異幼兒的需要,鼓勵每一個幼兒積極動手,鼓勵引導他們擁有的自發的藝術傾向和創造。同時教師有計劃地教導幼兒學習一些基本的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為幼兒更好地表達而插上的飛行翅膀。以前教師准備的材料較單一,除了紙就是顏料,現在的教學中,各種廢棄材料:紙巾筒、紙盒、一次性筷子、冷飲棒、廢報紙、塑料袋、塑料杯等都變成了我們的教學內容,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教師要注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幼兒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習慣的培養,豐富幼兒經驗,擴大幼兒知識面;可利用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引導欣賞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擴展幼兒視野;在美術活動引導中鼓勵幼兒盡情插上想像的翅膀來飛翔,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二、營造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環境。創設具有開放的、新形態的、充滿創意藝術氛圍的教育環境是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的切入點。重視環境的潛在教育功能。(一)同伴的創意作品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我們在每班的門口裝置了作品展示欄;並且每個班在園里有對外開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這些框架後,我們孩子的作品就展示在這兒,這是孩子們階段性美術成果的最好展現,也為孩子們創設一方藝術交流的天地。(二)用家長的設計靈感來為孩子開辟一個展示舞台除了孩子,家長也是我們藝術環境的參與者,我們每年都組織家園教玩具大賽,作品要求是家長和孩子們用生活中的廢棄環保材料構思、的,我們有個作品展示廳,裡面陳列了家長與孩子的智慧結晶,有的新奇出人意料,奇思妙想讓人耳目一新,深受啟迪。孩子們參觀時都津津樂道的向同伴講解自己的作品和與父母中的趣事。(三)用名家的抽象藝術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我們首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創設了優美、生動、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環境,我們的藝術走廊上畫著世界著名畫家的抽象畫作品,給幼兒欣賞人類最優秀的藝術精品,讓幼兒直接與對話,直接感知藝術的魅力,使之從小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力。(四)用個性化創意美術環境誘發幼兒的創造思維我們力圖讓幼兒園的每一幅畫、每一棵樹、一顆草,每一件設施,每一個空間設計都能給幼兒以美術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我園的美術創意活動室中有多種工作坊,如:色彩坊、泥塑坊、手工坊、水墨坊、紙工坊等。每個工作坊里都有一張大工作台,放著各種不同材料,有顏料、毛筆、繩、珠、棒等,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藝術手段,表達內心感受。幼兒對美術工具的喜好是不一樣的,而經常變換的,不同的美術材料能激起幼兒的興趣和熱情。提供多樣的、開放的材料工具,讓幼兒有選擇的機會,有助於創造出多樣的表現形式,有助於他們在操作中學會使用多種工具,感受不同工具所帶來的不同效果,增添樂趣,增加美感。孩子們會用短繩、稻草、舊光碟、鈕扣拼貼成小鳥,會用紙巾、漿糊、顏料做成臉譜,每件作品都是孩子們大膽想像,富有個性的創造。老師們把這些作品掛在牆壁上,放在架子上,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創作的過程和喜悅。在美術室的書架上,擺放著著名世界畫家的畫冊,幼兒可以隨意翻閱、欣賞。每班的個性化班級布置也是我園在美術創建中的一個亮點。老師們有充分的自,老師們會根據每個教學主題活動設計出不同的主題牆飾如:大班主題《動物世界》《臉譜》,中班主題《海底世界》小班主題《樹葉畫》。(五)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鼓勵的創作形式寬松的心理環境、的作畫方式,有利於兒童思維的激活和表現的大膽;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幼兒樹立自主表現的意識,使作品呈現的個性化。泥工吧、創意坊、我型我秀等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寬松的氛圍,濃郁的創意環境,有利於幼兒的大膽表達與表現。三、創意美術教學活動指導策略為了讓孩子更快樂的接受美術教育,讓創意美術教學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我們關注以下幾方面教學策略:(一)激發幼兒創新思維1、新穎的手段:小朋友最喜歡捉迷藏 了,我們老師就抓住孩子的這種好玩的心理,和小朋友一起玩變色游戲;油水分離畫:孩子們先用油畫棒畫網,再用水粉塗色,一張網馬上呈現在孩子們面前;或者先用各色油畫棒塗底色,再蓋上一層黑油畫棒色,再用牙簽刮畫,一種全新的畫躍然紙上。我們還嘗試著用透明膠先在紙上勾勒出想要的圖案,再上色,撕去膠紙;幼兒們發現原來做畫並不拘於油畫棒,他們在老師新穎手段的啟發會到美術創作的樂趣。2、獨特的方法:平時我們都是畫平面的圖片,現在我們還可以創作成立體的造型,我們先用報紙做基本凹凸面,再用膠紙加以固定,最後用餐巾紙加乳膠定型上色。一件立體造型展示在孩子們面前,他們都為這種表現手法而驚訝,在這種獨特方法的指引下,我們鱷魚、機器人等造型。 (二) 教師要把「創新」具體化、明確化。有的教師常會要求幼兒做的作品要「跟老師的不一樣」、「跟小朋友的不一樣」。這個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兒束手無策。我認為所謂「不一樣」,首先應提倡幼兒創新,使作品不同於自己以前的創作,不滿足於自己已經掌握的方法。如「城的建築」,我給孩子們提議評選優秀建築設計師活動,激起幼兒的興趣,並讓他們觀看一張張世界各地建築的課件,還特地精選了一組具有典型建築特徵的照片貼於牆上,請孩子們欣賞,引導幼兒了解建築的主要特徵。然後提議:「你們把自己想像成參加競選的設計師吧,來設計與眾不同的建築造型,要有各式屋頂,門、窗戶,還可以有陽台,孩子們觀看了各種各樣的建築課件,觀察了五顏六色的圖片,一個個歡呼雀躍,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設計師的爭奪。不僅可以畫建築,還可以用廢紙盒做立體。他們以自己的理解,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別具一格的建築,教師也就用不著擔心出現「千篇一律」的結果了。四、創意性地使用美工材料,既然是多元表現創意活動,那材料的多元是無疑的。如創意活動「京劇臉譜」,孩子可以選擇用陶泥捏塑;可以選擇用畫筆塗鴉;也選擇用生活材料。特別是生活材料的收集更是非常豐富,如盒子、紙板、瓶子、蛋殼、種子、布頭、吸管、彩紙等等,都是的好材料。但材料多元並不等於越多越好、越雜越好。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在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面對繁雜的材料反而無從下手。因此,在材料的准備上我們要做到有針對性。在決定投放材料之前,我們要思考這些材料可能會對幼兒的智力、情感和審美等方面產生怎樣的影響,然後再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准備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操作材料不同;同一年齡段的孩子,因各班的情況不同,有時准備的材料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個班級的孩子,能力情況也有差異,所以材料的提供上教師也要考慮周全。要兼顧每一個孩子的能力,有選擇地准備材料,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動手,都願意動手,要讓孩子體驗到越玩越想玩,越玩越有趣,做到常玩常新。如我們給孩子一個飲水瓶,先問問孩子,你們想這瓶有什麼用?再和他們商量你可以把它設計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有的孩子說我要做個娃娃,有的孩子說我要做風車,還有的說我就把他做花瓶。最後每個孩子都做出了自己心中的作品,在這過程中,他們不僅得到充分的成就感外,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另外,又可以把材料的運用從單一向豐富過渡。如在玩紙盒中,我們一開始只是單一的將兩三個紙盒粘在一起,只要接近實物就可以,慢慢的,我們建議將幾個紙盒作品在一起,做成樓,還要對樓的窗戶、大門進行裝飾,鼓勵幼兒創編各種有趣的故事,從而就產生了一種由幼兒親手的教玩具了,即有價值又有教育意義。廢舊材料可以通過家長、幼兒共同收集。我園在教室的門口設置了一個「環保箱」,發動家長和幼兒注意收集各類廢舊物。可以是塑料瓶、紙盒、布、樹葉、舊報紙、羽毛、舊光碟等,可謂是多不勝數。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