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課題節日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

課題節日文化與幼兒園課程的

發布時間: 2021-02-09 10:56:54

A. 淺談如何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幼兒園傳統節日文化教育

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遺留下來的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它蘊含了我國人民敬老愛幼、勤勞善良、與人為善等優良品德。雖然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來歷與風俗,但都崇尚家人的團聚與和諧,表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如:全家團圓的中秋節、尊老敬老的重陽節、喜氣洋洋的春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七夕節、龍抬頭、清明節、端午節等。 節日文化內容深厚,歷史久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習俗不同,單靠幼兒園進行傳統節日的滲透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家長資源的挖掘利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更加認識到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創設離不開豐富的物質基礎,而資源的整合利用離不開有效的家園互動。 一、密切家園聯系,建立平等、合作的良好家園關系 在傳統節日教育活動中我們通過「傳統節日專欄」宣傳各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風俗。各班教師還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採用「家園直通車」「家園聯系欄」「家長信箱」「主題牆」等形式,搭建家園之間相互交流傳統節日的信息平台。並在每個傳統節日到來之際向每個家庭發放了「節日調查表」來了解家長對傳統節日的來歷知多少、玉門本地人怎樣過傳統節日、傳統節日的民俗習慣等。例如:通過《龍抬頭節日調查表》我們了解到玉門本地人在農歷的二月二這一天無論大人小孩都要去剃頭、理發來紀念龍抬頭的日子,也是寓意著自己能像龍一樣健壯、騰飛。到節日這一天我們就鼓勵孩子跟著家長去理發,讓幼兒感受節日中人們爭相理發的熱鬧場景。然後教師再通過《認識龍》、《節令與龍抬頭》、《龍年的由來》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的組織實施讓幼兒了解龍的有關知識和節日的民間風俗,懂得了各地在過傳統節日時會有不同的風俗。通過《元宵節調查表》我們了解到玉門地區有鬧社火、放煙花、賞花燈、吃元宵等習俗。我們動員家長帶領幼兒在節日時觀看社火表演,觀賞煙花。並在家長的支持與指導下,設計組織了美工活動《搓元宵》《製作花燈》,使幼兒在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中感受到喜慶、熱鬧與祥和的節日氛圍,加深幼兒對元宵節的認識與感知。 二、有效的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和教育活動的實施 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中,我們根據每個節日的風俗特點,利用家長資源在園內外開展各種形式的家園互動活動,不僅讓家長和幼兒感受團圓、和諧、快樂的節日氛圍,更有效地促進了親子之情。 例如:在中秋節到來之際請家長與幼兒一同收集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故事、傳說,在幼兒有了一定中秋節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開展了「快快樂樂過中秋」主題系列活動,並邀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親子賞月晚會》讓幼兒、家長感受中秋團圓集體過節的快樂。我們還了解到本地人在中秋節有燒鍋盔、獻月亮、饋贈親友等食俗,我們就相應設計了美工活動《做鍋盔》,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親子製作鍋盔來讓幼兒了解玉門本地人過中秋的習俗和食俗,並初步了解了鍋盔的製作方法。元旦「迎新年」親子活動,我們事先發送「請您幫忙」的家園互動信後,家長送來了對聯、福字、中國結、燈籠、窗花等各種春節物品,我們把這些物品布置到主題牆、活動區當中,教室里呈現出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在這些活動過程中,我們採取了教師、幼兒、家庭、多向互動方式。同時,讓我們明白了家庭資源是節日主題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源。 三、引導家長有效利用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生活化的教育 教師應注重幼兒園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請家長抓住節日契機對幼兒進行社會化、生活化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如:清明節到了,我們要求家長帶著孩子參與踏青掃墓,祭拜祖先的活動,讓孩子感受家人憫懷先祖的親情。端午節,父母在和孩子吃粽子之餘,給孩子講一講屈原的故事;在重陽節(老人節)這一天許多父母帶領一家老少去爬山,和孩子一起挑選禮物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並說一些祝福的話,讓孩子們從小就深深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與歡樂,感受到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這些家庭活動不僅讓大人小孩感受到濃濃的民俗文化,還大大融洽了家長與孩子間的親情,增強了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父母長輩的社會性情感。 四、發揮家庭教育優勢,增強幼兒對節日的全面體驗 我國每個民間節日都有其獨特的風俗習慣,節日的慶祝活動有的在白天進行,有的在晚上進行,有的是社會活動,有的則是在家中和家人共同的活動。可見,幼兒園單方面的節日慶祝活動承載不了民間節日活動的全部內涵,無法代替家庭、社會在節日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家長挖掘自身潛在的教育資源,發揮家庭教育優勢。如:教師在節前要注意給孩子和家長布置任務,讓家長利用節日機會帶孩子參觀、游覽、訪友、觀看節日電視文藝節目、電視傳媒等,節日家庭活動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過節後,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孩子開展游戲、討論,或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來園,進行以節日為主題的親子游戲活動,通過親子活動把孩子對有關節日的所見所聞轉化為其內在經驗。家長們在幫助收集資料的同時,還可協助教師豐富孩子一些和主題活動相關的知識,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增加對節日文化全面的感知與體驗,感受節日的氛圍及團圓的意義。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影響是其他教育環境無可比擬和取代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結合,使教育滲透在了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傳統節日活動更需要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的有機結合。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統整各方資源,形成教學合力,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中、在多渠道的參與下,增強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與感受,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深深地紮根於幼兒的心田,並一直傳承下去。

B. 中國的傳統節日對幼兒園的活動有哪些意義

所謂傳統節日是人類社會發展背景下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烙印。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鑄就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可見,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節日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在這種背景下,教育訊猛發展。當代的中國幼兒教育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可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節日文化的、十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什麼孩子們所熟知並熱衷的卻是"洋節日""洋風俗"?很多人對於節日的概念已經淡化,不同成長年代和成長背景中的人對於節日的感受與理解有著本質的不同,尤其對身處激烈社會競爭中的年輕家長而言,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使我們不得不對自己的民族文化產生憂思與緊迫感。因此,如何對待青少年中產生的輕視自身文化的傾向,任何看待自身傳統文化,如何讓我們的孩子珍惜自己的傳統節日、發展我們的文化,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更新,不致面臨被湮沒和扭曲的命運等等,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我們知道,與西方文化歷來崇尚的"愛智"的教育目的相比,中國傳統文化之於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其獨有的倫理型文化正是最為注重道德自覺和理想人格培養的文化,其以人際關系和諧作為最高范疇的理想型教育對於人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因此,作為具有悠久歷史、豐富文化傳統的中國的國民,就更應當清醒並堅定地保持文化自覺;重視我們的節日就是在弘揚我們的文化。下面淺談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及教育途徑。 一、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 (一)、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 情感是人在社會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豐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們精神生活得以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尤其情感對孩子智慧的發展、德性的養成,以及整個人的成長,是陽光,是雨露。如果沒有情感就沒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兒童的情感生活並不完全是自發的。我們應當重視對幼兒的情感教育。誠如郭沫若所說:"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而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相應的禮節、禮儀,這些禮節、禮儀體現著道德精神。中國傳統節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節日習俗更是豐富多樣、各放異彩。從古至今,傳統節日的紀念、慶祝方式隨時代的更替在不斷地變化,但總有一些植根在深處的東西時代綿延至今生生不息,那就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在我們深刻地理解傳統節日文化中附著的教育意義之後,我們抓住節日的核心意義,把握要點進行價值遴選找准和突出節日文化中的精華,然後設計活動,使幼兒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健康情感得到發展。如: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以及春節的不同節日活動中使幼兒感受到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從而產生愉悅、舒服的情感體驗。 (二)、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陳鶴琴先生所倡導的"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踐中也發現,要兒童自主、自信、主動發展就必須以這一思想為宗旨。因此,我們在開展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讓孩子做。如:端午節,教師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及端午節的習俗。使幼兒知道端午節是我國人民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然後,示範、講解包粽子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讓幼兒動手參與包粽子,最後讓孩子品嘗粽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端午節"使之成為孩子內心熱愛和期盼的節日,幼兒主動積極性得到發揮,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發展。 二、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途徑 (一)、寓傳統節日教育於幼兒園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一日活動形式多樣,傳統節日教育應在幼兒園各個環節活動中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即既與兒歌、故事、談話等語言活動相結合,也與美術、音樂等藝術活動相結合,還與生活、游戲活動相結合,如角色游戲"拜年"。通過游戲再次讓幼兒感受春節那種祥和、喜慶、歡樂的氣氛;學會說一些吉祥、祝福的話。除了將傳統節日教育與課程教育相結合,還可以結合節日,組織開展一些專題性的節慶活動,如中秋賞月活動,鬧元宵逛燈游園活動等。通過集體慶祝活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表現能力,體驗過傳統節日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二)寓傳統節日教育於環境創設及利用之中 《綱要》特別強調了環境教育,強調了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環境不僅是物質的、精神的,而且還是活動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構成了幼兒豐富的學習與成長世界;環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說明:兒童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愛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非被動的學習者。周邊的社會生態環境為兒童提供了潛在的發展機會,並對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同時幼兒的反應行為與習慣亦會影響到與其直接相關的家庭、幼兒園、社區。可見,節日教育應把握好環境這一教育因素,積極創設和利用節日環境,使環境發揮應有的節日教育功能。所以,在節日教育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節日的氛圍、情景,設法調動幼兒的情感。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布置具有節日特點的環境,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區節日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幼兒感受節日,讓幼兒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對節日的全面認識和深刻體驗。

C. 如何將傳統民俗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活動中滲透使得傳統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

結合我國多個傳統節日,我園開展了各種直觀而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意義,了解中華大地的民族風情和民俗習慣,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對中華民族正確的認知意識,使幼兒能從小樹立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下面結合我園開展的相關主題活動,談談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的有效途徑。 一、創設教學環境,讓幼兒初步認識傳統節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應創設有利於幼兒向環境學習與環境互動的條件,使幼兒在與環境的自然接觸中認識各種食物,獲得各種感受,理解各種現象。」每年的傳統節日是培養幼兒民族情感的良好契機,當每個傳統節日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先創設與節日相關的教學環境,例如:在元宵節前夕,我們老師利用舊紙盒、舊瓶子等廢舊物品,設計製作了許多元宵花燈,有平面的,有立體的,色澤鮮艷,款式各異,十分漂亮。各式花燈懸掛於活動室內外,輔以若干簡易燈謎穿插其中,幼兒通過直觀的視覺環境對「元宵節」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 科學合理的運用環境創設手段,是成功開展節日教學的重要環節。直觀的環境布置能夠幫助幼兒迅速感知節日信息,並初步形成「節日名稱――節日主題――節日元素」的聯想記憶鏈條,有助於下一步幼兒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二、運用教學手段,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 我國每年有諸多個傳統節日,不同的傳統節日都有著不同的節日意義及傳統習俗。讓學齡前兒童認識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內涵,並在課堂活動的進行中培養幼兒的基本能力和愛國情感,是我們開展傳統節日教學活動的目的所在。 例如,在元宵花燈這天,我們安排了一整天的教學活動:白天,我們領著幼兒在「歡天喜地鬧元宵」大型壁畫面前,向幼兒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和慶祝形式,引導幼兒玩「猜燈謎」游戲,並組織幼兒搓湯圓,讓幼兒在下午茶點時吃到自己動手搓出來的湯圓;晚上是元宵活動的高潮時刻,我們組織全園幼兒到戶外小區逛花燈,讓幼兒親身參與到各種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中來。寓教於樂的教學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倡家園同步,讓幼兒更全面認識傳統節日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長河的源頭。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寫道:「一個人知識豐富與否、思想發展與否、良好習慣形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完全責任。家庭教育是振興民族的希望,是整個教育的基礎,關繫到國家的命運。」《綱要》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當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早期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時,將引導孩子朝著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家園合作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同時,應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與家長一起努力,提高對幼兒的教育效果。 有一位學者曾經說過:「越是傳統的就越是跨世紀的」。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注意挖掘身邊中華傳統文化題材,並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傳達給幼兒,就能凈化幼兒的心靈、陶冶幼兒性情、提高幼兒素質。 讓我們共同攜手,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用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對幼兒進行美的教育,讓幼兒從小耳濡目染,使幼兒的心靈受到精神文明的滋養和凈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產生由衷的認同感和共鳴。培養幼兒成為愛祖國、愛民族、崇尚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的一代新人。

D. 研究性學習課題:關於傳統節日及文化的調查與研究

一、活動背景
目前,我們小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知之甚少,為了讓我們能夠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並且能夠讓傳統節日得到更好的發展和繼承,這個學期我們班開展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調查研究」綜合實踐活動。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我們重點選了其中四個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作為子課題,並進行分組調查研究。
二、研究內容
了解各傳統節日的起源;收集有關各傳統節日的詩詞;了解各傳統節日的習俗,了解各傳統節日飲食習慣;了解人們在各傳統節日期間還進行哪些其他活動等。將了解、收集到的資料有序地進行整理,並裝訂成冊。
三、任務分工
根據選擇的子課題,我們全班同學分成四組,各組的任務分工如下:
1、煙花隊:組長李子健、吳雨純,主要負責調查研究春節的傳統習俗;
2、勝利之光:組長塗廣駿、王楊洋,主要負責調查研究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3、陽光隊:組長吳梓渟、肖筱,主要負責調查研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4、月亮之光:組長張方瓊、肖依晨,主要負責調查研究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四、研究過程
首先,我們為這次活動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研究計劃,確定各分組研究的子課題和人員。為了活躍這次活動的氣氛,增強各分組的凝聚力,各分組都給自己取了積極向上的組名,還有響亮的口號。接下來各分組根據各自的子課題制定分組研究計劃,分頭進行調查研究。各分組通過看報、問長輩、上網查資料等各種渠道來搜集相關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的資料,並整理成冊,寫成研究報告。
五、研究成果
各分組經過半個多學期的調查研究,搜集了不少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資料。下面就是各組的研究成果,搜集的部分資料。
1、煙花隊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其間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風俗特色。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上古的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子,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和影壁中。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E. 幼兒園傳統節日特色課程實施的途徑有哪些

1、幼兒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生活在一定 的社會環境里, 和周圍環境發生各種關系, 接受社會上的各種影響。 因此,注重結合社會生活開展傳統節日和德育教育,並進行全方位 的滲透。堅持做到相機而教、遇物而誨,傳統文化節日以一年一反 復的特點循環出現在幼兒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 許多傳統節日 前夕,周圍的社會生活中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要時刻保持著隨 機教育的觀念,充分貼近幼兒的生活開展教育。 2、 傳統節日特色課程的專題教育活動 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不同認知特點, 選擇恰當的傳統節日教育內 容與要求,根據傳統節日的進度表,結合傳統節日的開展,有計劃的 對幼兒進行節日專題性教育活動。 如小班幼兒可以開展中秋節、 春節、 元宵節專題教育活動,中大班幼兒可以開展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和 元宵節、重陽節和清明節專題教育活動。每個專題可綜合運用參觀活 動、談話活動、行為辨析、情景表演、游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 種活動形式, 通過幼兒的認知與實踐, 多方感受傳統節日文化與習俗, 提高其道德認識,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逐漸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道 德行為和習慣。 3、傳統節日特色課程和各領域教學的融合 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內容和形式要生動活潑、新穎有趣,根據 活動設計的特點,可以結合有關領域開展活動,如與語言領域、社會 領域、藝術領域、科學領域或健康領域結合進行活動,可以收到很好 的教育效果。 4、 游戲活動 通過主題游戲的形式對幼兒習得的傳統習俗和行為習慣的認知 經驗進行再現,不受環境和節慶活動的限制,可以適時的體驗傳統節 日文化中的「貴人倫,重親情,尊老愛幼,重孝道」文化特徵。幫助 幼兒鞏固和強化良好的道德品質及行為准則。 5、 家園共育 家庭道德品質教育,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 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幼兒期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將會對人 的一生產生長遠的影響。 因此以幼兒園為龍頭,教師在傳統文化節日教育活動中發揮主 導作用,並主動指導家庭教育,結合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因素,最大限 度地發揮其功能,力爭形成一種強大的教育合力。

F. 傳統節日在幼兒園可以開展哪些活動這些活動培養幼兒哪些能力

所謂傳統節日是人類社會發展背景下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烙印。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鑄就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可見,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節日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在這種背景下,教育訊猛發展。當代的中國幼兒教育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可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節日文化的、十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什麼孩子們所熟知並熱衷的卻是\"洋節日\"\"洋風俗\"?很多人對於節日的概念已經淡化,不同成長年代和成長背景中的人對於節日的感受與理解有著本質的不同,尤其對身處激烈社會競爭中的年輕家長而言,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使我們不得不對自己的民族文化產生憂思與緊迫感。因此,如何對待青少年中產生的輕視自身文化的傾向,任何看待自身傳統文化,如何讓我們的孩子珍惜自己的傳統節日、發展我們的文化,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更新,不致面臨被湮沒和扭曲的命運等等,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我們知道,與西方文化歷來崇尚的\"愛智\"的教育目的相比,中國傳統文化之於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其獨有的倫理型文化正是最為注重道德自覺和理想人格培養的文化,其以人際關系和諧作為最高范疇的理想型教育對於人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因此,作為具有悠久歷史、豐富文化傳統的中國的國民,就更應當清醒並堅定地保持文化自覺;重視我們的節日就是在弘揚我們的文化。下面淺談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及教育途徑。
一、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意義
(一)、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
情感是人在社會活動中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豐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們精神生活得以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尤其情感對孩子智慧的發展、德性的養成,以及整個人的成長,是陽光,是雨露。如果沒有情感就沒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兒童的情感生活並不完全是自發的。我們應當重視對幼兒的情感教育。誠如郭沫若所說:\"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而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相應的禮節、禮儀,這些禮節、禮儀體現著道德精神。中國傳統節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節日習俗更是豐富多樣、各放異彩。從古至今,傳統節日的紀念、慶祝方式隨時代的更替在不斷地變化,但總有一些植根在深處的東西時代綿延至今生生不息,那就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在我們深刻地理解傳統節日文化中附著的教育意義之後,我們抓住節日的核心意義,把握要點進行價值遴選找准和突出節日文化中的精華,然後設計活動,使幼兒在傳統節日活動中健康情感得到發展。如: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以及春節的不同節日活動中使幼兒感受到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從而產生愉悅、舒服的情感體驗。
(二)、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陳鶴琴先生所倡導的\"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踐中也發現,要兒童自主、自信、主動發展就必須以這一思想為宗旨。因此,我們在開展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讓孩子做。如:端午節,教師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及端午節的習俗。使幼兒知道端午節是我國人民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然後,示範、講解包粽子的方法,再提供材料讓幼兒動手參與包粽子,最後讓孩子品嘗粽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端午節\"使之成為孩子內心熱愛和期盼的節日,幼兒主動積極性得到發揮,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發展。
二、幼兒園傳統節日活動的教育途徑
(一)、寓傳統節日教育於幼兒園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一日活動形式多樣,傳統節日教育應在幼兒園各個環節活動中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即既與兒歌、故事、談話等語言活動相結合,也與美術、音樂等藝術活動相結合,還與生活、游戲活動相結合,如角色游戲\"拜年\"。通過游戲再次讓幼兒感受春節那種祥和、喜慶、歡樂的氣氛;學會說一些吉祥、祝福的話。除了將傳統節日教育與課程教育相結合,還可以結合節日,組織開展一些專題性的節慶活動,如中秋賞月活動,鬧元宵逛燈游園活動等。通過集體慶祝活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表現能力,體驗過傳統節日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二)寓傳統節日教育於環境創設及利用之中
《綱要》特別強調了環境教育,強調了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環境不僅是物質的、精神的,而且還是活動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構成了幼兒豐富的學習與成長世界;環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說明:兒童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愛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非被動的學習者。周邊的社會生態環境為兒童提供了潛在的發展機會,並對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同時幼兒的反應行為與習慣亦會影響到與其直接相關的家庭、幼兒園、社區。可見,節日教育應把握好環境這一教育因素,積極創設和利用節日環境,使環境發揮應有的節日教育功能。所以,在節日教育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節日的氛圍、情景,設法調動幼兒的情感。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布置具有節日特點的環境,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區節日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幼兒感受節日,讓幼兒在與社會的互動中對節日的全面認識和深刻體驗。

G. 文化對幼兒園課程具有哪些影響

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文化與幼兒園課程進行整合,既是對文化的保存、繼承和發揚,也是對幼兒園課程資源的豐富,同時文化對於幼兒體格、認知、情緒、個性和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H. 幼兒園大班社會課題不一樣的節日教案

早上,媽媽要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又要趕著去上班,心裡一直牽掛著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能睡好、吃好……媽媽為了孩子,總是忙前忙後,很辛苦。為了讓孩子了解媽媽的辛苦,感受媽媽的愛,特意設計了"媽媽的節日"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2、了解媽媽的辛苦,知道媽媽愛我,我愛媽媽。 活動准備: 1、會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兒歌《我的好媽媽》。 2、媽媽的照片,為媽媽做禮物的材料,如,各種盒子、彩紙、絲帶、彩筆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園知道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婦女節)今天是三月八日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媽媽、老師、阿姨的節日。 2、引導幼兒了解媽媽的辛苦,知道關心媽媽。 (1)今天是媽媽節日,誰願意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呢?(說一說媽媽的樣子,媽媽的職業等)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媽媽是怎樣關心自己的?(給我洗衣服,給我做飯,生病時照顧我等) (3)在家裡你應該做? 媽休息的時候,你是怎樣做? 媽媽生氣的時候,你是怎樣做? 媽媽最忙的時候,你是怎樣做? (4)對媽媽說一句話,表達對媽媽的愛出示媽媽的照片,猜一下照片上是誰的媽媽,請照片上那位媽媽的孩子說一句話。(如:媽媽愛我,我愛媽媽,媽媽辛苦了等)3、說兒歌:《我的好媽媽》 附兒歌: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媽媽辛苦了,媽媽,媽媽快坐下。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 4、請幼兒用提供的材料製作送給媽媽的禮物 (1)請幼兒想一想怎樣為媽媽慶祝節日,如:給媽媽送禮物,幫媽媽做事等。 (2)為幼兒准備好各種材料,請幼兒選擇做什麼禮物送給媽媽。 活動延伸:把自己製作好的禮物送給媽媽;搜集有關媽媽的歌曲學唱;布置主題牆《我的好媽媽》。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