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課程改革
1. 新課標地區指哪些地方
高中新課程改革是以省級為單位實施的。
2004年秋季,廣東、山東、海南、寧專夏四省區作為基屬礎教育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省區,首批進入實驗;
2005年秋季,江蘇省進入實驗;
2006年秋季,福建、浙江、遼寧、安徽、天津5省市進入實驗;
2007年秋季,北京、湖南、黑龍江、陝西、吉林5省市進入實驗。
到2007年秋季,全國已有15個省份進入了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
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統一規劃,高中新課程改革將在2010年前全面推開。
高考新課標省份:
2007年(4個):
廣東、山東、海南、寧夏
2008年(5個):
廣東、山東、海南、寧夏
江蘇
2009年(10個)
廣東、山東、海南、寧夏
江蘇
福建、浙江、遼寧、安徽、天津
【經濟實力四強全部為新課標卷】
【高考考生數量前十名中有5個省區為新課標卷:山東、廣東、江蘇、安徽、浙江。】
2010年(15個)
廣東、山東、海南、寧夏
江蘇
福建、浙江、遼寧、安徽、天津
北京、湖南、黑龍江、陝西、吉林
2. 山東基礎教育改革30年徵文
回顧與展望
(一)總結經驗:回顧改革發展的歷程與成就
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推動中國教育事業走上了快車道。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教育思想理論得到空前突破。從對「兩個基本估計」的批判到提出教育要「三個面向」,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到「科教興國、教育創新」共識的形成,從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和諧社會」教育觀念的全面創新,從素質教育大討論到啟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教育思想理論的發展,全面促進了我國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的全面進步。
2.教育體制改革與發展成就斐然。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教育轉型為市場經濟體下的教育;8部教育法出台,依法治教步入軌道;普通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三足鼎立;公辦學校、民辦學校比肩發展;基礎教育投入由政府為主、社會集資為輔的辦學模式發展到政府對農村基礎教育學雜費的全部承擔;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廣泛開展,留學教育空前發達;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教育經費籌措機制不斷的完善。
3.如期實現了「兩基」目標。全國青壯年文盲率由60%下降到5%以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面積完成;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由不足4年(1966)提升到12年(2006);基礎教育師資隊伍穩定,學歷合格率達標,教師地位與待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改善。
4.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恢復到發展,全國大部分地級市建立有大學,全國大學數量和質量有了巨大發展;綜合性大學、理工科大學、高職大學、獨立學院、成人大學均發生了結構性、布局性和級能性的歷史性調整;大學的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快速提升,研究生規模發展迅速,大學招生人數每年遞增,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2700萬,正式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5.素質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教育轉型積極推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各種考試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教育質量評估、教育督導、學校德育、教育信息技術、教師教育等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教育形態已由滿足普及型、數量擴張型、知識本位型向質量提高型、選擇發展型、以人為本型轉變。
(二)展望未來:應對發展問題的挑戰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教育工作存在的許多困難、問題和挑戰。
1.教育內部問題。如教育發展的總體質量水平與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創新型國家的矛盾;教育不均衡發展和人民群眾對「上學難、上學貴」權利訴求;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與區域、城鄉、各類教育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素質教育與現行教育觀念、教育體制與機制、師資水平滯後的矛盾;等等。
2.教育發展的外部條件和環境問題。如教育投入與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相比仍然嚴重不足,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亟待提高;城鄉、地域經濟差別以及社會保障能力差別對教育均衡發展的制約;教育的輿論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社會、家庭對教育的價值期望與教育自身發展方向存在較大偏差;網路信息技術的泛文化影響與學校德育的沖突;全民科學素養低下與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艱巨性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障礙;社會治安不善導致校園安全問題十分突出;社會道德風氣不良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長的負面影響;等等。
3.教育發展與創新問題。如社會轉型與教育結構、教育內容、課程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等不適應的矛盾;教育結構沖突與社會和諧問題;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學校教育模式轉型問題;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教育國際化發展多元文化的理解問題;創辦世界一流大學問題;高新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人才培養問題;面對科學社會特徵深化課程改革問題;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和資源調配機制建設等等。
30年來,中國已經創辦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未來中國必須在全面提高質量的基礎上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去追求高質量的教育,更有理由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總結、研究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就和經驗,深入討論當前和今後中國教育重大發展問題,對於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活動基調:和諧、創新、科學
本次系列活動和諧、創新、科學作為基調,堅持科學發展觀,將主要學術討論聚焦在建設教育強國問題上。從構建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為出發點,以歷史變革的視角,見證中國教育發展軌跡,總結中國30年來教育改革發展經驗教訓,弘揚教育大國特色與優良教育傳統,揭示現實重大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教育創新的
回
3. 山東省初中新課改時間
是從2001年開始的
4. 山東新課改具體內容
年山東省高考實行「3+X+1」模式,其中基本能力考試「1」總分為100分,以實際得分的60%記入高考總分。記者今天獲悉,全國知名教育網站——「中國教育在線」網公布了這一消息,但該消息還有待省招考院證實。
我省明年高考首次實行「3+X+1」模式,比「3+X」多了一個「1」,即基本能力考試。「1」到底考什麼內容,分值多少,目前省教育部門還沒明確說法。但「中國教育在線」網站率先公布的「山東高考基本能力考試說明」,卻對「1」進行了詳細解釋。
該「考試說明」在「考試形式與卷面結構」部分中稱:「考試形式為筆試、閉卷。試卷卷面分值為100分,以考生實際得分的60%記入高考總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鍾。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均採用綜合題的形式。」
「考試說明」進而提到,「第Ⅰ卷為單項選擇題,由3至5個題組構成,共15道小題,每題2分,分值共30分。第Ⅱ卷由3至5道綜合題構成,在每道綜合題內部根據考查需要設計多種題型,包括單項選擇、填空、問答、識圖、繪圖等,分值共70分。」
有關專家表示,「『1』以考生實際得分的60%記入高考總分」,意味著基本能力考試在明年高考中所佔的比例降低,明年高考改革更加著眼於「軟著陸」。
記者了解到,「基本能力」的考試范圍涉及高中新課程的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人文與社會、科學6個學習領域的必修內容。它著眼於不同學習領域、不同科目間的有機整合和內在聯系,藉助一定的生活、生產和學習情境綜合考查學生的各種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我市一些高三負責課改的老師認為,盡管這一高考方案還有待省招考院證實,但明年的基本能力考試肯定會更加註重開放性。其中,「開放性」要求答案具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多樣性,強調命題設計注重對考生多元思維與創新能力的考查。
5.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山東省新泰第一中學是山東省規范化學校,連續12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始建於1952年,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一所設施設備先進、校園及周邊環境良好、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的齊魯名校。學校分兩個校區,佔地6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有154個教學班,在校生11000人。教職工588人,其中高級教師142人,獲得國家、省、市級優秀教師稱號的300多人次。2007年新泰市第三中學,新泰市第四中學,新泰市第五中學並入新泰市第一中學,組成了新的新泰一中。新泰市一中是山東省重點高中,省級文明單位,始建於1952年。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一所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一流的齊魯名校。目前,學校佔地600畝,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有154個教學班,在校生11000餘人,教職工58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42人,國家、省、地級優秀教師300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這是他們自己的宣傳,但是從家長的反映來看,還是一個不錯的學校,但是比前幾年稍差了點啊!再說了,學校都一樣,關鍵看個人是否認學啊!
6. 我是山東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學生,選的科目並不是很擅長,高二開學半學期了,還可以再調班嗎,麻煩嗎
你可以去找老師問一下可不可以調一下你得課程,爭取選到最適合你自己的科目,如果不行你就努力去學習爭取考高分!
7. 山東省<當代教育新理念><新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小學教師考試材料
一、填充題:(每格1分,共30分)
1、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內核是 。本次課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種「 」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2、一般說來,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包括三類: 、 、
。
3、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改變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成為
、 和 。
4、在「學校文化」再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建立民主的
、建設合作的 和營造豐富的 。
5、課程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
、 、 。
6、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僅關注學生「 」,還應當關注學生「 」。
7、「 」是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也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主要特徵。
8、課程資源分為 、 和 。
是最深厚的課程資源。
9、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同伴互助,其基本形式是對話和協作。而對話的類型主要有: 、 、 、 。
10、一般來說,發展性學生評價包括以下四個程序: 、
、 、
。
二、簡答題:(共32分)
1、貫穿本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它包含著哪三層含義?(4分)
2、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特性和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應當遵循什麼原則?(8分)
3、學校是課程實實在在發生的地方,是課程最真實存在、生長的地方。學校對課程的管理主要有幾個方面?(4分)
4、課程資源開發途徑有哪些?為什麼說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8分)
5、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基本要素有幾個?它們的關系如何?(4分)
6、當前對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最關鍵的是對考試的改革。你認為改革考試應該改什麼?(4分)
三、問答題:(共38分)
1、「教師不僅要會教書,而且要會編書」。假如由你來編書(校本課程開發),你認為應當如何編?(包括哪些內容?)你認為目前我們學校可以編出哪些新的校本課程?(15分)
2、新課程有關教育評價的改革重點涉及到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你認為應當如何改革?(15分)
3、今年九月,江蘇省即將全面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作為一個參與者,你覺得應該如何進行?(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