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保健老師安全教育課程
㈠ 幼兒園安全教育內容
安全教育的重點是幼兒安全行為習慣培養 幼兒好奇好動,愛探索,生活經驗貧乏,自我保護能力差,是社會成員中最脆弱、最易受到傷害的弱勢群體。因此幼兒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應該說,大多數幼兒園都很重視幼兒的安全問題,但目前幼兒的安全教育實效差強人意。2...006年一項調查顯示,76.6%的幼兒有過在游戲中摔傷或碰傷的經歷;66.8%的幼兒有過從床上摔下的經歷;25.8%的幼兒有過從樓梯上摔落的經歷。2010年我國幼兒園連續發生惡性安全事件,幼兒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幼兒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的第一殺手。 目前幼兒園安全教育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1、重保護,輕教育 家長和教師偏重對兒童採取全方位的保護,認為少活動就可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有的園甚至減少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剝奪了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雖然教師和家長在竭盡全力地呵護幼兒,已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但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成人對孩子的保護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關注和保護孩子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教給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重安全知識的灌輸,輕安全行為的訓練 日常進行安全教育時大部分是保教人員對幼兒進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教育,忽視逃生教育和避難技巧訓練。這種教育方式屬於灌輸式的被動教育,幼兒常常是『左耳進,右耳出』,其效果可想而知。從知到行之間有一段距離,幼兒知道怎麼做,但如果不加以實踐、練習和鞏固,他們是不會自動產生相應的安全行為的。按皮亞傑的觀點,兒童的行為不會自動產生,也不能由教師或父母傳授而獲得,只能是通過兒童的主動建構而內化到他們的認知結構中。 因此,要切實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在加強幼兒安全管理的同時,要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能光說不練,除了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教育外,重點應該放在幼兒安全行為的訓練上,促進其自動化安全行為的形成。幼兒安全行為包括兩個方面: 1、預防性安全行為,即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旨在保護自身生命的安全行為,如不把異物放進口鼻中,安全用電,外出遵守交通規則等; 2、安全自救行為,即在出現意外災害時能沉著應對,學會自救避險,如撥打急救電話,火災自救,地震避險等。 幼兒安全行為習慣培養的幾點策略 1、 在愉快的游戲中有意識的學習 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通過各種不同的游戲自然融入安 全教育的內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戲中嘗試解決各種問題,不僅使幼兒從中獲得力所能及的防災、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以及保護自己的經驗,也可滿足幼兒情感的需要,獲得成功和信心。因此,游戲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游戲進行安全行為的練習,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游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創造性的反映現實生活。教師要充分挖掘角色游戲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尤其是蘊含其中的安全行為方面的表現,發揮其安全教育的作用。例如幼兒在玩「娃娃家」游戲時,老師一方面要創設自由、寬松、溫馨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充分享受游戲的樂趣,一方面可有意識的發展出「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等游戲情節;組織開展「紅綠燈」游戲,讓幼兒掌握「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馬線上」、「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等有關規則。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吸收了豐富的安全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游戲性質的角色表演,獲得了深刻的自我保護意識,得到了自我保護行為的鍛煉。 體育游戲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防不勝防。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動作的協調性及手臂、大腿肌肉的力量,影響著幼兒安全自護。可以通過「抓尾巴」、「大風和樹葉」等有趣的游戲,增強幼兒躲閃、呼喊等快速反應能力;還可以設計專門的體育游戲演習求救技能,如嘗試越過障礙物。通過這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體育游戲,提高幼兒的行動反應力。一旦面臨相應的危險事情,經過訓練的孩子因為有行為和心理的准備,自救逃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情境游戲 師幼共同創設一種模擬意外或災難的特定情境,讓幼兒設想、體驗身臨其境時的正確應對方法。它具有防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徵。例如創設一個「火場逃生」的場景:某處發生火災了,旁邊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門、窗等多種物品,幼兒當場進行保護自己的逃生演練。通過情境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從小具有災難自救的意識,並能想出一定的辦法解決遇到的有關災難自救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幼兒戰勝災難的勇氣、信心和智慧。 2、 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滲透 《綱要》指出: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 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讓幼兒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才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要讓幼兒明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知道應該怎樣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現幼兒的傷害事件。如;入園——不帶小刀、扣子等危險物品進園;進餐——安靜進餐、細嚼慢咽,不說笑(以免嗆著);睡眠——正確睡姿,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不含著東西睡覺;行走——行走時抬頭挺胸,手前後自然擺動,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游戲等活動——遵守游戲規則和集體紀律;專題或滲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動——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為;離園——有序活動,靜待家長,安全返家等等。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製力較差,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兩天就能奏效的。因此,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給方法外,還要經常提醒,不斷強化,逐步形成幼兒的自覺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由於意外事故的殘忍性,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將事件真實再現,而只能言語描述,很難引起孩子的重視,例如告誡幼兒「不能獨自去游泳,可能會溺水」,幼兒是很難理解和重視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要抓住契機,讓幼兒引以為戒。如針對孩子不遵守規則而發生摔傷事件,當孩子對摔傷的後果有清晰認識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思考: 還有哪些情況會出現事故,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危害,應該怎樣預防等等 3、 在未雨綢繆的演習中實踐 福建省某幼兒園今年3月發生火災,幼兒園教師立即組織300多名孩子有序疏散到園 內的空地上,整個過程只用了3分鍾。工作人員立即使用滅火器、水管等滅火工具積極組織自救,10分鍾後大火被消防大隊成功撲滅。這次火災能得到有效控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就是該園定期組織消防演練的成效。開展常態化的模擬演習活動,如防地震、防火災、防颱風等。雖然有些自然災害如地震等是人力所無法控制的,但發生地震或大火,出現雷雨或台風天氣時,如何把傷害減至最輕程度呢?通過組織模擬演習活動,教育幼兒在突發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逃生時避免混亂和人踩人等。如模擬演習活動:地震時聽到警報聲,告訴幼兒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的下樓,逃生時不扭頭向後看,要快速跑到平坦的廣場,遠離高樓等建築物,針對惡性傷害的「恐怖事件」,幼兒園也要組織相應的演練。模擬演習活動能使孩子掌握在突發情況下有序逃生的方法,當災難發生時,能冷靜、正確的保護自己。經過多次的模擬演練,幼兒自救的意識增強了,自救動作更迅速 進行安全模擬演習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比如幼兒園事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自救或疏散演習預案,各班教室要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向幼兒講清為什麼要進行演習即演習的
㈡ 幼兒園中班健康安全教育有哪些內容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活動名稱:
安全小衛士
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識;
2、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准備:
1、課件;
2、實物:鞭炮、氣球
3、錄音機、圖片、方向盤
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今天,大班哥哥姐姐到我們這來玩,看!他們在干什麼?
(大班幼兒表演放鞭炮不小心炸傷手的事情)
老師問:大班哥哥姐姐這樣做安全嗎?為什麼?我們能不能這樣做?
2、觀看錄像,討論娃娃丫丫的行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娃娃、丫丫的媽媽不在家,他們做了許多不安全的事,請小朋友仔細看,他們做了哪此錯事,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①不能戴大人的眼鏡;不能玩煤氣;不能玩插頭;不能玩刀.
②手破了不能用臟抹布擦;不能亂吃葯;喝水前要試試水溫;不能用手撿碎玻璃.
③不能在看電視時離電視太近;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能玩錘子;不能亂掏耳朵、眼、鼻.
3、平時在幼兒園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請幼兒講述。
4、電話鈴響,原來是邀請小朋友去看健康安全圖片展(徵求小朋友的同意)
幼兒判斷圖片上安全行為的對與錯,並說出原因。
當幼兒講到玩滑滑梯注意安全時,與幼兒一起唱滑滑梯歌曲,並與幼兒一起出去玩滑滑梯,然後結束。
㈢ 2015年幼兒園保健安全教育有哪些
●進餐前後半小時不組織幼兒做劇烈運動。 ●幫助幼兒養成餐前洗手、餐後漱口的好習慣。 ●分餐時必須使用食品夾,不讓幼兒端過熱的飯菜。 ●指導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不拿餐具走動、打鬧,不含咬餐具,進餐時不大聲說笑。 ●給幼兒提供溫度適宜的溫開水。 ●運動後半小時內小給幼兒喝水。 ●讓幼兒知道不能喝生水。 ●教育幼兒飲水時不打鬧、不說笑。 ●糾正幼兒不良睡姿,教育幼兒不要蒙頭睡。 ● 幼兒入睡期間,教師要隨時觀察幼兒睡眠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置。 ●幼兒起床後,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情緒、面色是否有異常,檢查幼兒是否穿戴整齊。
㈣ 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結構包括什麼課程
一、 健康的要素包括
1、身體健康 2、心理健康 3、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幼兒園實施健康教育的側重點:
身體健康------促進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動作的協調發展和抵禦疾病的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大膽的表達和表現;不怕困難、做事認真、喜歡探索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幼兒能和他人友好相處、與人合作;會關心別人;懂得遵守規則約束自我等。
三、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途徑:
(一)身體健康
1、多種形式的體育游戲 2、加強保育工作,提高幼兒抵抗疾病的能力 3、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方法
(二)、心理健康
1、教師適時的角色轉換 1)當幼兒情緒不好時教師是關心者 2)當幼兒生活上有困難時教師是幫助者 3)當幼兒講話時教師是傾聽者 4)當幼兒游戲時教師是幼兒的夥伴 5)當幼兒有需要時教師是提供者 6)當幼兒學習時教師是促進者 2、為幼兒創設自由的空間 3、提供豐富的材料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做事認真 4、為幼兒創設情境,培養勇敢、克服困難的精神 5、教學活動和游戲當中培養幼兒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三)社會適應能力
1、認識周圍人,懂得我的生活離不開大家 2、為幼兒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 3、學會關心、學會合作 4、學會遵守規則
(四)、管理是健康教育得以落實的保證
健康教育各要素間的關系: 健康教育各要素是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的綜合體。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應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始終。 以身體健康為例,不只是在戶外和體育教學活動中有促進身體健康的內容,在其他的學習活動中也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例如室內美工活動中幼兒座位的擺放要考慮幼兒的間隔利於幼兒安全,室內空氣的流通利於幼兒健康;自我保健活
動中認識外用葯品、認識特殊服務電話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也是幼兒身體得到健康保證的一個方面,因此說無論教育活動、戶外鍛煉、日常生活環節如喝水、進餐都要考慮是否有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幼兒一日生活的始終都要貫穿健康教育。
六、健康教育的評價:經過幾年的研究我們建立了一整套的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總體概括為:快樂、健康、文明、聰慧。這既是教師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我們評估教師教育工作的標准。 即:
1、使幼兒在園生活得快樂
2、促進幼兒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3、培養幼兒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行為方式、文明的交往方式
4、開發幼兒智力潛能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
㈤ 幼兒健康教育與幼兒園安全工作 這門課課程中哪一個
開展幼兒安全教育:淺談大班幼兒安全自護教育 現代社會中隨著獨生子女人數的不斷增加,孩子成了家庭中人人關注的中心,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更是時刻牽動著父母和祖輩的心。幼兒的安全及安全教育成為我國幼兒園高度關注的問題。而自我保護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對大班孩子加強安全自護教育更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當務之急。因為孩子一旦上了小學,小學老師不可能時刻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如果缺少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容易發生危險。為了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順利成長,我們對大班的幼兒加強了安全自護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內容——滲透於游戲和生活中 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為主,而真實的生活是充滿了各種危險因素的,讓孩子學會在生活中保護自我不受傷害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十分重視給幼兒創設情境,比如在認識「神奇的電話號碼」時,我們通過情境表演,創設小朋友遇到困難尋求幫助的情境。如:獨自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門;奶奶突然昏倒:發生火警等游戲情境。讓幼兒主動參與分析討論,積極地獲取了知識。同時在班級里的區域活動中放置了「神奇的電話」,讓幼兒在游戲中練習撥打電話,鞏固他們對「110」「119」「120」等特殊電話號碼的認識。 真實的生活是充滿了各種危險因素的,讓孩子學會在生活中保護自我不受傷害是非常必要的。我們的安全教育更多地與生活相結合,讓孩子在玩中自己去體會什麼是安全,逐步樹立安全意識,以及應對危險的能力。以消防安全教育這一主題為例。為了讓幼兒了解火災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及學習著火時的自救措施。我們設計了兩個活動《著火了怎麼辦》和《救火》。讓幼兒對消防安全有一些初步的認識;然後教師和孩子們一起討論關於消防安全的孩子們感興趣內容,如消防演習有哪些步驟,怎樣逃離火災現場,有哪些消防用品等;接下來在各種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就可以去親身體驗剛才所討論過的內容。在藝術活動中,孩子們根據錄像或畫冊等來自製一些消防用品,如滅火器,消防隊員制服,滅火用的長長的水管等。製作完後,大家一起討論這些東西各自的用途,他們自製的消防用品接下來作為角色游戲的道具,老師也會為他們准備大量的道具,如由一個大紙箱和四個小椅子組成的消防車,消防隊員的徽章等。角色游戲中一些孩子表演救火隊員,練習怎樣使用一些滅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則表演逃離火災現場的人,練習一些逃生的動作或自救技能。孩子們還可以自己畫了些關於消防安全的有趣的圖片,然後自己看圖說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消防安全的故事。 二、安全教育的保證——幼兒的反復練習 幼兒的記憶特點告訴我們,如果不給予復習鞏固,幼兒以前掌握的一些安全自護知識和技能將再次遺忘在。我們就利用游戲、知識競賽、參觀活動、隨機教育等形式加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將自我保護的學習內容融入游戲之中,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生活技能。如:將「救生圈扔給誰」的故事編成表演游戲,在「小舞台」游戲中進行表演;在自由活動時和孩子一起下「好習慣棋」等,使孩子自我保護的技能在游戲中得到了發展。 我們還在班級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同時發動家長參與。競賽的題型有必答題,搶答題、看圖連線、判斷題和實際操作題。通過幼兒競賽鞏固了自我保護的知識,增強了自我保護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學習安全自護知識的興趣。 另外,隨時把社會上的一些由於不注意安全所造成的事故,作為現場教育內容,幫助幼兒增加自我保護的意識。採取創造和模擬問題情景,先引導幼兒設想自救方法,再用游戲進行演示,從而讓幼兒掌握一些初步的自救技能。在愉悅的氣氛中,提高了自救技能,增強了應變處事能力,有了這樣的練習活動,以後遇事才有可能不慌不亂,從容應付。 三、安全教育的支持者——家長、社會 在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過程中,要求家長配合,進行一致性的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安全自護教育的保證。因為有相當一部分自我保護的教育內容存在於家庭中。造成幼兒安全及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的原因與一些家長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有直接關系。比如:孩子鞋帶松開了,如果自己不會系,為避免危險,家長多選擇給孩子買不用系帶的鞋,而不是教會孩子系鞋帶,自己去避免危險的發生。折射出家長對於幼兒安全教育的誤區。這些家長都意識到外界存在著的一些對兒童發展不利的因素,採取全方位的保護,對許多本該孩子做的事情他們全部代勞,嚴格限制兒童的各種活動。其實孩子在生活中會面臨的危險都是不可預料的,家長和老師都不可能為孩子排除一切危險因素。「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過分消極的保護只會產生許多不良的後果,只有積極的保護——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才能使幼兒避免傷害。可見,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家長意識,改變家長觀念。使家長認識到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高家長們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強了家長們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我們利用各種有效形式開展家長工作,使家長成為我們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夥伴。如向家長介紹我們的研究計劃、活動安排、介紹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並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是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關鍵。 四、啟示: 通過開展各種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育、游戲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個體安全意識,鍛煉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我們認識到幼兒園在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外,還要多向家長宣傳幼兒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積聚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盡可能減少和避免幼兒事故危險的發生。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們的職責,然而,健康與安全不能被動的等待給予,而應該讓孩子主動地獲得。這種獲得要從良好的環境中來,從各種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從豐富多彩的游戲中來,從讓幼兒反復練習,從家園一致的教育中來。
㈥ 幼兒園安全教育課程如何做到隨機性、適用性
幼兒園安全教育課程,是幼兒園必修課程,孩子是最沒有把控力的,所以從小班教學開始就應該去上安全教育課程。隨機性體現在老師應有很強的安全意識感,在任何有潛在危險的時候要告知幼兒,不隨時演示如果出現講產生的後果,讓幼兒時刻有警惕的心理。適用性,要根據幼兒所處的環境,在課堂和課間的時候去演練,讓幼兒對幼兒園...的環境應了如指掌,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能聽從老師指揮。對幼兒現有生活狀況已十分了解,處於鬧市區的孩子應知道走失的處理,在家中獨留的孩子,也要去注意哪些事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