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黃埔軍校課程表
㈠ 黃埔軍校17屆畢業學員名單
第十七期學生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0年4月15日開學。1942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527人。第二總隊於1940年5月6日開學。1941年11月20日畢業於銅梁,計1374人。第三總隊於1940年7月13日開學,1942年2月1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030人。
1、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一總隊(1940年4月15日至1942年4月12日)
黃埔軍校第十七期同學錄(1)
2、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二總隊(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黃埔軍校第十七期同學錄(2)
3、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三總隊(1940年6月12日至1942年2月15日)
暫未查詢到學員名單
(1)武漢黃埔軍校課程表擴展閱讀:
黃埔軍校建於1924年,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二十三萬餘人。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
1924年3月27日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1924年8月14日軍校舉行第二期新生入學考試。11月19日,湘軍講武堂學生158人並入該校,編為第六隊。1925年9月6日畢業,計449人。
1925年7月1日第三期開學,共分9個隊與1個騎兵隊,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畢業,計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開學,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共5個科。10月4日畢業,計2645人。
1926年4月第五期開學,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轉至南京學習,8月15日畢業,計1480人。
第六期分為廣州黃埔和南京兩地學習:
1926年8月黃埔地區開學,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原4400人只留800餘人。1929年2月24日畢業者為718人。南京地區開學後收納武漢分校、長沙分校、福建陸軍幹部學校學生共同學習。1929年5月15日畢業,計3634人。
第七期也分為廣州黃埔和南京兩地學習:
第七期黃埔部分因蔣介石下野曾一度中斷學習。1928年5月復課。1930年9月26日畢業,計666人。南京部分於1929年3月16日開學,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4科。1929年12月28日畢業,計852人。
1930年5月第八期招生,1931年採用德式教育。1932年3月武漢分校第八期學生並入後分兩個總隊(武漢分校學生為第二總隊)。1933年5月20日第一總隊學生畢業,計305人。11月25日第二總隊學生畢業,計1240人。
1931年3月6日第九期學生入學(自該期起開始向黃河南北、邊疆等地招生)。1934年5月畢業,計654人。
第十期學生分為兩批,設步兵、騎兵、炮兵、工兵、交通5個科。第一批於1936年6月16日畢業,共計940人。第二批於1937年1月畢業,計621人。
第十一期於1934年9月開學,編為兩個入伍生團。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交通5個科。1937年8月28日第一團學生畢業,計605人。10月25日,第二團畢業,計664人。
1935年9月28日第十二期學生入校。11月11日並入要塞炮校學生。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4個科。因抗戰需要,該期學生提前於1938年1月20日畢業,計740人。
1936年8月在南京招收第十三期學生。1938年9月16日於四川銅梁畢業,計1412人。
第十四期學生於1937年秋、冬分別入校,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38年11月畢業於四川銅梁,計669人。第二總隊於1939年9月畢業於四川銅梁,計1510。第六總隊於1939年1月畢業成都,計1520人。
1938年1月第十五期學生入校。1940年7月21日於成都畢業,計1559人。另外代訓空軍學生272人。
第十六期學生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38年10月入校,1940年12月畢業,計1597人,代訓空軍學生97人。第二總隊於1939年1月入校,受訓銅梁,1939年10月於銅梁畢業,計1629人。第三總隊於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165人。
第十七期學生分3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0年4月15日開學。1942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527人。第二總隊於1940年5月6日開學。1941年11月20日畢業於銅梁,計1374人。第三總隊於1940年7月13日開學,1942年2月1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030人。
第十八期學生分2個總隊。第一總隊於1941年4月1日入伍。1943年2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600人。第二總隊於1941年11月25日入伍。1943年10月8日畢業於成都南校場,計1237人。
第十九期學生於1942年5月入伍,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特別班、輜重兵、通信兵7個科。1945年4月14日畢業於成都西校場,計902人。
第二十期學生於1944年3月20日入伍,分步兵、騎兵、炮兵、通信兵、輜重兵、工兵6個科。1946年春並廣西6分校學生入校。1946年12月2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計1116人。
第二十一期學生於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戰車兵7個科。其中戰車兵科於成立較晚,延長1學期畢業。1947年12月25日畢業,計2219人。
第二十二期學生於1948年7月7日在雙流入伍,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6個科。1949年2月12日畢業,計1538人。
第二十三期學生於1949年初入學,年底解放軍兵臨成都,該期學生提前於12月4日畢業。除少數師生空運台灣,其餘被殲。
總計:41386人,抗戰陣亡2萬餘人。
㈡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遺址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建在兩湖書院的遺址上。兩湖書院為張之洞1890年創辦,舊址原湖北醫院住院專部、今武漢音樂學屬院、武昌實驗小學一帶。當時兩湖書院是軍校的本部,六期的男生和五期的政治科都住在這里。五期工兵、炮兵科分駐大東門外華中師大舊址和平湖門外舊騎兵營,女生隊駐在與書院一牆之隔的舊兩湖中學。
書院內原有一個內湖,環境清幽,上世紀80年代還存在,現已被填得面目全非。軍校的建築只剩下位於武昌實驗小學內的幾幢辦公樓,湖北省198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曾加以修繕,紅色的木柱、白色的牆壁、白色的檐瓦,有一點古色古香的意味。小學的大門側,立了舊址的標記,但為保證學校的教學秩序,一般不讓外人進入。因此,這樣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遺址,只能被長期冷落。
所幸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標牌,使得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遺址尚存。如果在此基礎上,將舊址妥善保護修繕並對外開放,將進一步彰顯和豐富我市歷史文化名城內涵。
同時筆者還建議,將這里辦成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紀念館和研究中心,陳列有關歷史文物,開展有關宣傳、教育、紀念活動,這對我市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㈢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十七期第二十六總隊學員名單
查益陽縣蘆山鄉九保六甲十二戶軍人劉淦泉
㈣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單及其結局
黃 鰲 、李抄奇中 、李鳴珂 、石鳴珂、王錫鈞、嚴沛霖 、陳 劼 、丁炳權 、萬全策 、賈韞山、袁滌清 、申茂生 、趙履強 、丘飛龍 、呂昭仁、孫樹成、凌技雄 、張作猷、張本清、陳子厚、鄭炳庚、李 榮 、陳拔詩 、王克勤、李 青、蔡鳳翁、陳 堅、陳志達、陳 沛 、甘麗初、謝瀛濱、呂佐周 等
病逝:李奇中、王錫鈞 、嚴沛霖 、陳 劼 、丁炳權、賈韞山
陣亡:丘飛龍 、呂昭仁 、凌技雄 、陳子厚、萬全策
(4)武漢黃埔軍校課程表擴展閱讀
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㈤ 求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二期學員名單,知道的舉個手哈!
陸軍步兵學校第二期學員名錄
台灣黃埔校史館顧問 葉泉宏先生 撰稿
第二期 138人
宋健人 江蘇邳縣
侯鵬雲 福建閩侯
吳守庸 遼寧遼陽
柳藍田 河北內邱
譚人驥 湖南湘鄉
柴敬忠 河北清苑
孫純德 遼寧鐵嶺
高正雅 湖南寧鄉
周慶順 浙江樂清
張友曾 河北清苑
張鳳基 河北大城
李應龍 雲南洱源
周劍秋 湖南零陵
文湘 廣東瓊州
塗煥陶 湖南瀏陽
閻興漢 河北正定
楊枝健 雲南大理
王奎昌 遼寧遼陽
陳工布 遼寧鳳城
張書春 河北正定
羅正球 湖南零陵
董翰忱 遼寧新民
阮成美 河南正陽
許誠 浙江蕭山
羅伯庚 湖南邵陽
董文軒 陜西渭南
邵嗣雍 浙江諸暨
何繼厚 江蘇江寧
羅家璽 雲南鹽豐
劉恩榮 河北新河
朱成明 雲南玉溪
段培德 陜西長安
賈亦斌 湖北武穴
劉平 四川成都
李士琦 廣東東莞
黃植虞 廣東惠陽
劉奠西 陜西乾縣
唐耀勛 廣東清遠
余傑謀 廣東高要
侯懷穆 四川華陽
蘇時 湖北枝江
王宗義 陜西新平
魏翱烈 遼寧遼陽
張求真 安徽宿縣
閻國琛 遼寧遼陽
朱有凱 湖北江陵
王國一 遼寧西安
顧德泉 遼寧北鎮
邱復興 河北安新
李登岳 山西趙城
劉廣增 遼寧岫岩
魏鑒賢 廣東五華
謝世慶 湖南醴陵
齊子才 陜西西安
李文沼 山東高唐
張俊才 河北天津
黃天騤 湖北孝感
張士毅 湖北應城
田樹桐 甘肅通渭
黨克儉 陜西朝邑
鄭貞年 福建長樂
王如龍 四川內江
戚崇仁 雲南昆明
劉景武 廣東潮陽
唐天錫 安徽合肥
程琮 山西嵐縣
陳淅潮 湖北鍾祥
曾天節 廣東五華
蕭圭田 湖南湘潭
吳振剛 福建連城
張錚 雲南昆明
樂在中 湖北黃梅
宋國安 河南博愛
李智 浙江海門
邱紹倫 四川仁壽
洪範 廣東欽縣
袁福崇 湖南寧鄉
劉慶升 河南寶豐
彭子清 江西吉安
萬里浪 四川灌縣
張森 廣東惠來
廖省三 湖南嶽州
黃中樞 湖北孝感
黃祖憲 江西臨川
趙天逸 浙江瑞安
施普 廣東瓊州
王文健 河北趙縣
田岐秀 山西陽城
熊弼 貴州甕安
李松珩 河北獻縣
高翹 山西臨縣
吳繼綸 四川秀山
柴祥雲 湖北崇陽
李俊武 河南新安
蕭子華 湖南武岡
苑上宗 山西渾源
劉安泰 山東萊陽
袁新民 安徽阜陽
盧開相 四川瀘縣
韓國棟 廣東瓊州
竇子章 陜西定邊
潘之愚 安徽阜陽
魏鴻舉 遼寧沈陽
黃鐵生 雲南綏江
張雲漢 陜西富平
劉芸 江西吉安
趙武 江西靖安
朱士淵 雲南賓川
郝家禧 河北江津
方懋鍇 安徽壽縣
何釗 湖南邵陽
藍鐵民 江西興國
王品咸 河北遵化
李冠那 廣東羅定
謝士俊 貴州銅仁
李蕙田 山西遼縣
徐世傑 河北望都
王維翰 貴州安順
趙秉文 陜西長安
蕭萼 湖南邵陽
李熊 湖南永興
成徂東 湖南新化
戴希天 遼寧遼陽
李克元 山西虞鄉
和殿邦 雲南麗江
郭貴祥 山西渾源
何東耀 湖北荊門
康厚澤 湖南新化
文華揚 廣東文昌
龍德 遼寧西安
程友民 四川合川
晉開元 雲南鎮雄
苟振鐸 甘肅甘谷
李學蔚 河南開封
劉韻泉 湖南益陽
周義重 河南郟縣
㈥ 黃埔軍校每一期是多久
黃埔一期總學習時間為7個月。
1924年3月27日,在第一階段舉行的日本學校新生入學考試,結果將公布的4月28日,招生編譯的四支球隊。 11月30日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生考試。 1925年6月25日畢業典禮填充線,一共有645人畢業。
1924年8月14日,在日本舉行的第二次大一校聯考。 11月19日,158人進入軍隊軍校學生學校,編譯的第六隊。 9月6,1925年畢業,共449。
1925年7月1日開始的第三期,分為九隊騎兵,而不論其主題。 1926年1月17日畢業,共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學期,分為步兵師炮兵科,工程部門,部門經理,政治家庭,共五戶人家。 10月4日畢業後,即2645人。
1926年4場5所學校,第四相同的科目。 1927年7月20日前往南京學習,8月15畢業後,即1480。
黃埔,廣州,南京第六分為兩個學習。黃埔區的學校,1926年8月後,蔣介石蔣介石背叛革命,只留下原來的4400 800多人。 1929年2月24日由718人畢業。入學後,學校在南京,武漢分行,長沙分行,福建陸軍幹部學校學生一起學習。 1929年5月15日畢業,共3634人。第七屆廣州黃埔和南京也分為兩個學習。
第七黃浦部分由蔣介石步驟下來一旦停止學習。 1928年5月重新開放。 9月26日,1930年畢業,共666。南京段於3月16日,1929年開幕,分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師和4個家庭。 1929年12月28日畢業,共852人。
1930年5月第八屆招生,1931年用德國式的教育。 1932年3月第八屆武漢分公司後,兩名學生到兵團(武漢分公司的學生第二軍團)。 1933年5月20日第一軍團的畢業生,總計305。 11月25日第二軍團畢業生,即1240。
1931年3月6日第九招生(從北部和南部的黃河開始邊境等。接診)。 1934年5月共有654人畢業。
第十屆學生被分為兩組,設置的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師,交通五個科目。 6月16日,1936年畢業,共940人。 1937年1月畢業,第二批共621人。
第十一屆1934年9月,學校準備的兩個入伍的學生團體。步兵,騎兵,炮兵,工兵,交通5個科目。 1937年8月28日第一批畢業生605人總。 10月25日,第二批共664人畢業。
1935年9月28日第十二入校的學生。 11月11日到的要塞炮兵學校學生。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4節。由於戰爭,1938年1月20日,學生提前畢業,共740需要。
1936年八月十三南京就讀的學生。 1938年9月16日在四川銅梁畢業後,即1412。
第十四屆學生在1937年秋季和冬季,分別到學校,除以3兵團。第一軍團1938年11月畢業於四川銅梁,共669。第二軍團在1939年9月畢業於四川銅梁,即1510。第六軍團畢業於成都1939年1月,即1520。
1938年1月15學生入校。 1940年7月21日在成都,畢業後,即1559。另有272名學生,培養空軍。
第十六三大軍團的學生。第一軍團1938年10月入校,1940年12月畢業,共1597人,97人,培養空軍的學生。第二軍團在1939年1月到學校,培訓銅梁縣1939年10月在銅梁畢業,共1629人。第三軍團在1939年的春天到學校。 1940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即1165年。
第十七屆學生的三大軍團。 4月15日,1940年開幕的第一軍團。 1942年4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即1527。 5月6日,1940年開幕的第二軍團。 1941年11月20日畢業於銅梁,即1374。第三兵團於7月13日,1940年開業,1942年2月15日畢業於成都北校場,即1030。
第十八兵團學生分2。 4月1日,1941年軍隊第一軍團。 1943年2月畢業於成都北校場,即1600。 11月25日,1941年軍隊第二軍團。 1943年10月8日,即1237畢業於成都南校場。第十九學生入伍在1942年5月,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特殊類,
重黃埔軍校,通信兵7節。 1945年4月14日從成都出發,校場畢業,即902。
20的學生在1944年3月20日,軍隊,步兵,騎兵,炮兵,通信,輜重兵,工兵6節。 1946年春,廣西六個校區學生入校。 1946年12月25日從成都北校場,共有1116人畢業。
21期學生1945年1月3日在成都,軍隊,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程,輜重兵,通訊,戰車兵7第。年底成立的戰車兵科延長一個學期的研究生。 1947年12月25日畢業,共2219人。 24名學生1948年7月7日在雙流的軍隊,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程,輜重兵,通信兵六個科目。 2月12日,1949年畢業,即1538。
二十三名學生入學率在1949年年初,在解放軍成都大門,提前畢業的學生在12月4日結束。除了從台灣空運幾位老師和學生,其餘的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