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做課程故事
『壹』 幼兒園主題課程故事講述分幾步走
幼兒園課程是以主題作為教育活動組合的裁體每個教育活動都體現各學習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強調每個教育活動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兒歌,歌曲等作為教育活動的材料,准確地確定每個教育活動的目標,清晰得表述能達成活動的活動過程。幼兒園課程即要利益於促進幼兒發展,又要能傳成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活動過程要貫穿課程的內涵,每個教育活動都充分體現各個學習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在教育活動中要體現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和藝術五個學習領域。 我在研究主題《多樣的服飾》時,首先讓幼兒了解我國56個民族各民族的服裝,各個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感受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美。在每個分主題上,我利用幼兒教育的理論過程中,建構理論,豐富理論,發展理論,讓理論發揮功能,讓理論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實踐指引方向。我注重幼兒的心理發展,而心理發展來於動作,讓主體與於客體的相互作用,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成為心理發展的動力,例如指導幼兒利用廢舊碎布,塑料,毛線,樹葉編制編織各種服飾和帽子,讓幼兒初步學習編織的技能。大膽的設計製作富有創意的服裝商標。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注重了教育策略,利用心理動作和操作性學習方式開展教育活動,使幼兒發揮了獨特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使幼兒從動作過程解決問題過程,促進了幼兒思維水平發展。 為了促進兒童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指導,我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如講故事,念兒歌,講解,做游戲示範動作,討論與交流,行為練習,模仿學習,具體幫助與指導,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游戲活動,實踐活動,觀看音像資料,圖片展示等。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通過選擇上述的幾種方法綜合的加以運用,達到了活動的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貳』 怎樣設計幼兒園大班的故事課優質課
幼兒園優質課大班社會《 時光的故事》教案 時光的故事教案--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每一個「我」不僅是一個獨特的「我」,而且是一個不斷成長發展的「我」。對於幼兒來說,發現自己的變化,知道自己長大了,可以幫助他們增強責任意識、樹立自信心;還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人。隨著自我意識的悄然增長,他們驚奇地發現自己在變化、在長大。當遇到困難時,他們學著自己去面對和克服困難;當發現問題時,他們 學著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同伴之間發生了爭執,他們學著理解和關心他人。作為一個大班哥哥姐姐,自己是怎樣成長的呢?自己究竟有什麼本領呢?別人又有哪些長處呢?對於即將升人小學的現狀又要做哪些准備呢?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系列的活動,讓幼兒利用不同時期的照片和衣物等物品的變化感受自己的成長過程,引導幼兒深入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並能夠樹立新的成長目標。 時光的故事教案--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進一步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 2、區別自己和別人的不同,敢於大膽地評價自我,正確地看待自我,增強自信心。 時光的故事教案--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幼兒照片兩張:一張小嬰兒時的、一張現在的照片,紙、彩筆、剪刀、膠棒等美工材料。 2、經驗准備:活動前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小時候的影集、用品、衣服等;請家長給幼兒講述小時的趣聞及趣事。 時光的故事教案--重點、難點: 幼兒在活動中能發現自己的成長變化,通過展示自己的本領自己評價自己,說出自己最突出的優點和今後的目標,並能完整地表達出來。 時光的故事教案--活動過程: 活動一不一樣的我 1、猜猜這是誰? 教師出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請幼兒猜一猜這是誰?與幼兒一起談論,從中發現教師的變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照片配對游戲。 (1)排列照片,提出問題。 教師將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在白板上面上、下各排一列,上方一列為「小時的我」,在下方一列為「現在的我」。 當幼兒看到把他們小時的照片貼到白板上時個個都興奮異常,因為事先有保密的協議,所以他們睜大眼睛、閉緊嘴巴緊盯著教師,貼到自己照片的小朋友不露聲色地看看別人,顯得很得意的樣子。 教師:請小朋友找一找、配一配哪兩張照片是同一個人? (2)幼兒操作游戲。 請幼兒將「小時的我」和「現在的我」連線,做成照片配對。孩子們的意見五花八門,急得照片的主人跺著腳喊:「不是!不是!錯了!這(那)個才是我!」。 教師:為什麼錯了?小朋友的變化在哪裡?
『叄』 如何製作幼兒園語言故事動畫課件
活動目標: 1、能抄清楚地講述動畫片中有趣的故事情節。 2、體驗喜羊羊戰勝灰太狼的喜悅心情。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動畫片的主要情節。 活動難點: 讓幼兒猜想小羊們對付灰太狼的辦法,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表述。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看過動畫片,了解動畫片中喜羊羊、村長和灰太狼等的外形特點。
『肆』 幼兒園學習故事困惑如何解決
最近一段時間,「學習故事」似乎成了幼教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在探索學習故事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了撰寫學習故事的行列。早在2007年,我就開始研讀來自紐西蘭的「學習故事」。今年,我又有幸拜讀了北京市西城區幼兒教師撰寫的數篇學習故事。幾年來,我一直在品味「學習故事」的魅力。
「學習故事」引發的思考
2007年冬天,我的一位紐西蘭朋友珍妮·里奇博士訪問北京,給我帶來一套原版的學習故事——《早期兒童學習評價示例》 (Kei Tua ote Pae/AssessFllent for Learning:Early,Childhood Exernplars)。閱讀中,發生在遙遠國度的一個個鮮活事例深深觸動著我。透過「學習故事」了解到中、新兩國教育實踐的差異後,我一直在探尋其中的緣由。
差異1:對幼兒園活動的理解
我先仔細查找了兩個國家幼兒園的課程定義,結果如下。
紐西蘭:課程是在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專門機構中所發生的所有與兒童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情。
中國:課程是在幼兒園有準備的環境中發生的,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並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個環節、各種活動的總和。
單從字面上看,並沒有太大差別。或許,差異就出在對「活動」的理解上。幼兒園的活動應該包括「幼兒發起」與「教師發起」兩部分,其中幼兒的自發活動本應佔大多數。而我們過於重視教師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如上課,卻忽視了大量存在的幼兒自發活動(包括自發游戲);並且沒有擺對教師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次序,常急於讓幼兒按教師的「期望」做事。
『伍』 幼兒故事課怎麼上好呢謝謝
故事課最好上了呀!做些教具或製作多媒體教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至於教學過程無非就那一套順序,先導入,比如說:今天我們幼兒園來了一位小客人......
或者出示故事主人公直接導入。然後講故事。可以倒敘,也可以講一半設計懸念。提問的要有新意,讓孩子學到知識點。中間可讓孩子表演激發他們的興趣。最後完整講述就可以了呀!
『陸』 怎樣上好幼兒園的一節故事課
找這個故事的動畫視頻放給他們看之後再向他們提出關於人物情節的有趣問題讓他們討論回答,然後教做人的道理,最後可以玩相關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