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的現狀
㈠ 對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著力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信息技術教育在落後地區仍是個空缺,既不納入考試科目,成績也不列入學生的總評,並且也不列入期末考試科目,而評價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最終是以升學率為評價標准。如以高考成績評價一個努力12年的學生,使得學生和學校不得不重視高考科目,這是從思想上和行動上不重視信息技術課的根本原因。於是,造成了表面上的支持和重視,而思想上的不重視。經常有學生家長問,需不需要給孩子買台電腦。難道買電腦就能提高信息技術嗎?買不買也不能由老師的一句話來決定。常言說道:一心不能二用。學的時候要專心,玩的時候要暢快。但在信息技術課上,學和玩的界限就不那麼明顯了。「玩心」是所有的學生都有的,信息技
長期以來,普通教育以知識性的課堂灌輸為主。如在這偏遠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沒有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即使課表上排有,也如同虛設,一些學校缺少專業教師,就把這課附加在班主任或課任教師老師身上,這樣信息技術課在學生的心目中自然就成了「副課」了。
思想認識有待提高。面對信息化社會飛速發展及我國加入WTO所面臨的全球化及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基層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校長對農村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站位不高,思想上存在種種畏難情緒。信息技術課不是升學考試科目,沒有必要去大力發展--副科論。黨和國家提出了科教興國.提高全民素質,進行素質教育的改革。但是在農村,不管是行政部門或學校.家長,都是以提高升學率為教學工作的中心目標,對於這目標有利的方法措施就實施,而其它的則無關緊要。以這種偏頗的目標來作為教學工作的導向,學生也會受其影響,就會使學生單純的去學習升學科目,而不會把學生的特長發揮出來,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學生以考試的分數來評價自己,而忽視了其它方面的發展,造成了學生心理的畸形發展,抑制了學生全能發揮。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那麼,如何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呢?需要有一個摸索的過程。筆者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這里不妨提點個人的看法。就宏觀而言,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基礎應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相應的教學理論,何克抗教授把它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的目的」。這里強調的是學習環境,它包括「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而學習環境的設計則是至關重要的,關於這一點,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從目前看,似應有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兩大塊。前者的教育似應從強調信息的重要性入手,教會學生收集信息、檢索信息進而運用信息的方法;後者內容更豐富,如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術,電腦繪畫,文字處理,製作電子報刊、網頁等。總言之,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這就有個信息素養的問題。關於信息素養,筆者認為主要表現為八方面的能力,即運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生成信息、創造信息、發揮信息的效益、信息協作、信息免疫。當然,以上所論或許太理論化或有泛泛而談之嫌,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個動態過程,需要實踐,在此謹希望為教師們提一個參考的框架而已。
㈡ 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教育沒問題,就是說書籍的安排其實是沒問題的。
但問題出在學校,學校覺得在中小學重視信息教育是沒用的。
所以都是半開半閉,隨便做做樣子。
很多差點的學校開都不開這個課程。
所以關鍵在學校能重視這個課程,讓學生從小就了解到電腦,不只是會玩游戲就好了。
就是因為不了解電腦,才有那麼多孩子沉迷網路游戲。
㈢ 幫幫寫片論文:15、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現狀和問題調查
........可能拿真錢去找人寫。才有
㈣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結構的研究
2、網際網路上教學資源的分析與利用的研究、
3、基於因版特網權教學模式的研究
4、利用校園網進行教學的研究
5、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學策略的研究
6、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教材的研究
7、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評價體系的研究
8、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應用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設計研究
9、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科課程整合的模式設計研究
10、新型課堂環境教學模式比較研究
11、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方式構建與實踐研究
12、以信息技術為支持環境的研究型教學方案與素材設計研究
13、中小學網路教育資源與學科整合教學的個案與評價研究
㈤ 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存在什麼問題論文
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我之前弄過的啊,哥們,
還在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