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學研學課程概念設計
Ⅰ 研學旅行課程標准如何設計
據報道,日前,四川省多部門聯合發文,將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正式納入中內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而且剛剛開始起步的研學旅行讓很多旅行社嗅到了商機,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在研學旅行既沒有行業標准,也沒有國家認可的研學旅行導師的情況下,研學旅行將會混亂很長一段時間。
希望相關的標准可以早日出台!
Ⅱ 暑期來臨 研學旅行應該怎麼學
暑期來臨,給孩子一段寓教於樂的研學旅行,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研學產品,家長和孩子該如何選擇?學校、旅行社、教育機構等都在推研學旅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研學旅行?
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研學旅行不能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一些旅遊機構推出的研學產品,只強調研學路線和研學基地,沒有結合校內課程的研學課程設計,更沒有研學導師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幫助進行知識的梳理和轉化。」北京亦庄實驗小學教師賀潤黎認為,市場上這樣的產品還是以「游」為主,稱不上完全意義上的「研學旅行」。
發揮學校主導作用
按照《意見》要求,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當是研學旅行的主導者。
「從研學旅行計劃的制定、課程的設計、研學路線和基地的選擇、研學導師的培訓,到安全和資金的保障、研學效果的評估等,教育部門和各學校應當有明確的思路和制度保障。」賀潤黎說。
「中小學校開展研學旅行,不僅要統籌協調校內資源,還要根據自身需求,發揮好校外可利用資源的作用。」曾經當過多年中學教師的北京大潮研學國旅董事長張信建議,各中小學校成立研學旅行教研室,統一協調學校各個部門和各類資源,專門負責全校研學旅行整體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研學旅行工作管理制度,並對一些具體事務出台可操作性的措施。
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社會合力
研學旅行,表面上看只是學校組織的校外學習活動,實則涉及公安、財務、交通運輸、旅遊等多個部門。《意見》指出,學校可以委託有資質、信譽好的企業或機構開展研學旅行。旅行社在交通、食宿等方面有資源優勢,學校與其合作能夠提高研學旅行效率。但目前研學旅行市場准入門檻低、魚龍混雜,提醒,學校選擇旅行社時,一定要謹慎。同時,也呼籲國家制定研學旅行市場行業准入標准,進行規范管理。
Ⅲ 教育部新指示,勞動教育也是重要一課程,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相結合的課程如何進行研發怎樣設計評價體系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出意見,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對此,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
2020年3月8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直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王春雷老師在《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下的課程研發與評價體系》課程中,分享了這個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這一話題。
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傳統而現代的素質教育手段,作為對現行課程改革部分弊端的撬動點,作為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路徑,賦予時代使命而重構,目前已經被整合為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組成部分,一些地區已經將研學旅行課程正式納入學校課表。
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王春雷老師說「教育評價體系是教育教學轉變的核心要素。在直播時,王春雷老師以用體驗教育的眼光來看研學旅行:研學旅行課程+研學旅行評價。
研學旅行課程載體是活動;課程開發就是活動策劃。研學旅行評價方法是:
及時評價+單項評價+綜合評價+延時評價。
詳細內容小夥伴們可以進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在線學習欄目「視頻直播」進行課程學習,或者咨詢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師。
Ⅳ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Ⅳ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5)北京小學研學課程概念設計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Ⅵ 學校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研學課程
北京未名研學,開展研學需要全社會力量的支持,學校開展研學活動是學生實現綜合素質培養的快速通道,期待研學之路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