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新教材的認識
㈠ 研訓主題: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如何用好新教材、上好新教材
新課改是為了適來應社會進步和自教育的發展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變革。新課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展,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它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它還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不但改善學生學習方式,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還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㈡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如何評價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測評現場
沒有試卷、沒有答題紙,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測評?蘆淞區第三小學進行了嘗新,研發了一套「道德與法制學科表現性評價現場測評系統」。
對價值觀成績不滿意 可申請再考
2019年12月30日下午,南方第三小學開展了四年級道德與法制學科表現性評價現場測評活動。
評委除了學校教師外,還邀請了學生家長。現場測評包括「我來露一手」「答題我能行」「環保小達人」「尋找智多星」「愛心加油站」五項內容。
測評過程中,學生們在現場完成剝豆子、剝大蒜、折衣服,去校園撿三種不同的垃圾進行分類,給幫助自己的人寫感恩卡,掃描二維碼「挑戰答題王」等活動任務。
該校校長黃新說,除此以外,還有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考察,主要通過網上測評。學生如果對自己成績不滿意,可以再次申請考試,一直考到自己滿意為止,「如此一來,正確的價值觀就慢慢形成了。」
為什麼這么測?
2018年,南方第三小學成為我市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駐點教研校。經過一年多探究,該校探索出了一套「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上述測評,是對中小學綜合素質測評中五個維度中的「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維度的再次研究與開發。
黃新介紹,該評價系統是基於教材的目標對學生道德素質、法治觀念、環保意識、正確的價值觀幾個方面來進行表現性的評價,分為課堂評價、網路評價與期末評價,可採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自我評價、行為觀察、日常觀察、價值判斷等方式。
據悉,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業綜合評價,日常評價占綜合評價的60%,期末測試占綜合評價的40%。
市教科院工作人員余民說,這樣的考核具有可操作性,有領先性和創新性,也有可推廣性。
內容來源:株洲新聞網
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㈢ 我與新教材800字。.結合在小學初中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過程中的感悟。
小學初中語文歷史,使用了部遍新教材。你可以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看看他們對新教材的看法。這個感悟,不好寫啊,不能僅僅站在所教學科角度來寫了,高度要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