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親子活動課程表
① 小班親子游戲活動方案
樓主、自己網路、樓主是幼兒園老師還是學生?
② 什麼是親子課程
親子園從字意上理解:親就是父母,子就是孩子。親子園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園地,他為現在的獨生子女提供了一種與同年齡孩子在一起近距離交往的社會環境。在這里,寶寶可以參加全面、系統、規劃良好的課程培訓,在安全、自由、溫馨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同時也為家長提供了一些嬰幼兒發展信息與親職技巧的指導,使寶寶在生命中的頭三年獲得最佳的發展。2、親子園和托兒所、幼兒園托班有什麼區別? 首先親子園在時間安排上比較靈活;其次親子園的課程設置較之託兒所更科學、全面,從生活保育上升到抓住寶寶的學習關鍵其與其敏感期,對寶寶實施潛能開發教育,較之幼兒園更低齡化,所有活動設計和材料提供都從嬰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活動形式寓教於樂,更易於小寶寶接受。再次親子園強調親子的共同參與,增進親子感情,增加寶寶的安全感,有助於寶寶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3、寶寶參加親子課程主要會有哪些進步呢? 通過參加科學而系統的親子課程培訓,寶寶參在五個方面得到發展:大運動、精細運動、認知、語言、和社會交往。其中由於親子園提供了寶寶與老師、寶寶與不同年齡夥伴交往的豐富環境,因此寶寶參加親子園活動後,社會性發展的進步及規則意識,秩序感的建立尤其顯著,這些都為寶寶三歲後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寶寶在家時,父母和長輩都會教給寶寶許多知識,這為什麼不同於親子園的親子游戲?首先,親子園為寶寶創設了一個良好的集體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寶寶可以學習與人打招呼、禮貌交往、謙讓、合作游戲等,對於健康個性非常有益。這是在家中獨自一人接受教育的寶寶所無法比擬的。其次,親子園的課程科學而系統,有專業的師資,可以促進寶寶的全面發展。而在家中教育寶寶往往會過多重視語言、認知、忽略藝術、社會性,精細動作等方面的教育,造成寶寶的發展不均衡及總體智力水平欠缺。5、寶寶第一次上課通常會出現哪些現象? 一個從來沒上過親子園的寶寶,第一次上課可能出現一些不適應的情況。如有寶寶會被教室內的各種器械、教具過吸引,過分興奮,到處奔跑,不願坐下。也有的寶寶會產生害怕、恐懼的情緒,出現哭鬧的現象,不肯參與活動。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因為寶寶第一次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在心理上需要進行一個調試的過程,興奮也好,害怕也罷,都是寶寶對新環境作出的調節反應。爸爸媽媽不要著急,只要努力配合老師的要求,採取正確的方法秩序漸進地引導寶寶,一般寶寶能在四節課左右便開始適應。6、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做好配合工作? 爸爸媽媽首要任務是要堅持帶寶寶參加親子園的活動,使寶寶的學習呈連續性。
③ 幼兒園托班親子游戲
游戲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也是初步的社會實踐活動之一。有目的、有系統的游戲,能夠促進孩子的身心發育,增長孩子的知識,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父母是否有興趣與孩子一起玩以下幾種游戲呢? (1) 創造性的游戲。如讓孩子當醫生,給病人(媽媽)看病;或讓孩子當司機,開火車去旅遊等。 (2) 建築性的游戲。可以利用積木、沙子等材料,和孩子一起建造各種樓房,或修建水庫等。 (3) 活動性的游戲。如跑、跳、投、踢,騎小三輪車等,父母可以設定簡單的規則,和孩子進行比賽。(幼兒身體做車輪,在地上打滾) (4) 模仿性的游戲。如玩「過家家」,讓孩子當「爸爸」、「媽媽」,親手「做飯」、「洗衣服」等。 孩子是在游戲中認識生活,學會生活的,也在游戲中增長智力,陶冶情操。所以,父母應安排好時間多與孩子一起做游戲,既享受親子之樂,又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劃圈抓癢癢 把孩子抱坐在腿上,爸爸或媽媽在孩子手心上用手指劃圈圈,邊劃邊說一個圈、兩個圈、三個圈。劃時孩子手心有點癢,他會很開心地咯咯笑。然後讓小孩在大人手心上劃圈抓癢癢,爸爸或媽媽假意躲閃,逗孩子開心。 藏貓貓 剪刀、石頭、布,誰贏誰就藏在指定區域里,輸誰就來找藏起來的人,找之前要從1數到10,然後開始找,找到就算勝利,誰贏誰就親對方一下. 撈大魚 孩子做魚,成人或者孩子當漁夫。漁夫拿著輕薄的紗或布,揮動起來,套那些做魚的孩子。如果哪個孩子被布套住了,就會被放在假設的菜板上,漁夫在他肚子上拉一下,用手在他腿、腳部做出切的動作,這個游戲需在戶外進行。 倒騎自行車 一人拉住孩子的雙腳,孩子用雙手走 親子踢毽子 家長拿系好繩子的毽子,孩子踢,看誰踢的多。 拍拍手,對對子(人物:爸爸和兒子)游戲方法:我邊拍手邊說:「嗨、嗨、兒子、兒子聽清楚,老爸和你做游戲,我說大,你說啥?」兒子緊跟著邊拍手邊說:「老爸、老爸告訴您,您說大,我說小。」老爸緊跟著邊拍手邊出題:「我說白,你說啥?或我說多,你說啥?」等。 兒子對游戲熟悉後,由兒子出題,我老爸對題。例:「老爸、老爸聽清楚,兒子我要出題啦,我說寬,你說啥?」老爸就邊拍手邊回答:「乖兒子,告訴你,你說寬,我說窄,…… 游戲中,出題人、答題人我和兒子輪流做。不但使兒子掌握了一些單音節的反義詞了,同時,兒子對人稱代詞「你、我」也能分清。 游戲准備:小鐵圈、平衡木、小桌子各三個(或在地上劃好三塊區域)、各式積木或易拉罐若干 游戲玩法: 邀請三個家庭(一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分成三組,站在起跑線後,在對面終點處安排三個「倉庫」(內裝積木或易拉罐)。 發出口令後,每個家庭的孩子向對面倉庫跑去,分別要側身鑽過小鐵圈、走過平衡木,到倉庫拿一塊積木(或一個易拉罐)後直線跑步返回,並將積木(易拉罐)交給各自的家人,由家人搭建造型(用積木)或壘高(用易拉罐)。幼兒繼續按規則前往倉庫取物品,直到規定時間結束。 在規定時間內以壘得最高的家庭為勝。 規則 1、每次幼兒去「倉庫」只能取一塊積木。 2、鑽鐵圈、走平衡木失敗或動作不規范時,要從原處重新完成動作後再繼續前進。 3、也可組織多個家庭組成聯隊,以接力賽的形式進行游戲。
④ 適合托班寶寶的室內親子游戲有哪些
1、媽媽和寶寶游戲《袋鼠媽媽》
玩法:讓孩子雙手抱緊媽媽的脖子,雙腿夾緊媽媽的腰版,像小袋鼠一樣緊緊掛權在媽媽的胸前。媽媽抱著寶寶,雙腳向前跳躍。
2、爸爸和寶寶的游戲《袋鼠爸爸》
玩法:讓孩子雙手抱緊爸爸的脖子,雙腿夾緊爸爸的腰,像小袋鼠一樣緊緊掛在爸爸的胸前。爸爸彎下腰,雙手雙腳著地爬行。
3、家長和寶寶游戲《跳圈圈》
玩法:准備兩個圈,孩子從一個圈裡跳到另一個圈裡,家長趕快從孩子後面將圈拿到前面,依次類推,直到終點。
4、家長和寶寶游戲《跳跳球》
玩法:寶寶站在起點處,家長站在孩子對面指定的位置,口令一響,寶寶坐到跳跳球上跳到家長面前,再由家長把寶寶抱回起點,速度快的那一組勝利。
5、家長和寶寶游戲《寶寶快爬》
玩法:每位家庭指定一條路程相同的爬行路線,寶寶在前家長在後,口令一響,寶寶與家長同時爬行,家長不能超過寶寶,必須跟隨在寶寶身後,最先到達終點的一組勝利。
⑤ 有什麼適合托班的親子游戲
托班的孩子在戶外適合玩什麼樣的游戲,要能夠集體一起玩的,操作容易,又安全的。
老鷹捉小雞
我是幼兒教師,我建議跟家長一起可以做一些玩一些
⑥ 紅黃藍親子園的課程安排如何多大寶寶可以去
寶寶半歲的時候就送去了,自主開設的有7大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內同的課程,秉承了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其中的探索課適合0.5-2歲的寶寶,培養爬、走等9大運動能力。其他的課程也是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課程安排。
⑦ 有早教課程表嗎
1、首先考慮寶寶的狀態和成長情況
早教課的時間安排一般都是機構定的,很多寶寶上午上課,由於起得早可能會精神不集中或者犯困,這樣的孩子最好選擇下午的課。如果早教中心離家遠,去一次不容易,那最好一周去一次,免得過多的旅途勞頓;或者連上兩節,但一定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專注力。倘若一周上一節,而寶寶卻經常吵著要去上課,那家長可以考慮多給寶寶增加課程,說明早教課讓孩子很快樂,這樣效果也會好。無論如何,每周的課程最好不要超過3節,畢竟每個年齡段有各自適合學習的內容,讓多了反而會事倍功半。
2、根據父母的時間安排
早教課最好有父母的陪伴,有利於培養親子關系,也是家長學習的好機會。雙方都是上班族,那最好給寶寶安排周末的課,保證能有家長帶孩子去。如果為了求多,而讓老人或者保姆帶去上,那效果可能會很不理想哦。
3、符合自身經濟預算
很多工薪階層反映,能上一門課對家裡來說都很不容易了,哪還有錢多上幾節?的確,早教費用是比較昂貴的,雖說早教投入有必要,但一定不能過度。早教課多輔以家庭教育方法,也是不錯的選擇,兩者結合的好,可能比多上幾門課程都有用的多呢。
⑧ 幼兒園托班親子節目
幼兒園平時的一些兒歌是帶動作的,你們就可以選擇一個。我給你推薦幾個。 1、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好,拉起寶寶的一隻小手,在寶寶掌心便畫圈邊說兒歌: 小熊圓臉胖乎乎,(用食指在寶寶手心畫圈) 嘿黝嘿黝爬上山,(食指與中指交替象爬山狀慢慢從手腕爬向肩頭) 一不小心掉下來,(食指和中指迅速從肩頭滑向手腕) 屁股做到洞洞里。(說到「洞洞里」時突然把手伸到寶寶的腋窩下瘙癢,目的是逗笑寶寶) 兒歌說到最後還可以撓寶寶腳心,腋窩或腰,使游戲更加有趣味性。 2、媽媽引導寶寶認識自己的五官,眼睛在哪裡?鼻子在哪裡?等 拍手掌,看我摸,(拍手有節奏的說兒歌) 我不摸呀你別摸。(搖手) 我摸耳朵你也摸耳朵,(雙手有節奏的輕拉耳垂) 我摸眼睛你也摸眼睛,(雙手有節奏的輕摸眼睛) 我摸鼻子你也摸鼻子,(雙手食指有節奏的輕指鼻子) 我摸腦殼你也摸腦殼。(雙手有節奏的輕拍頭頂) 在家中做同樣的游戲,可以換成身體其他部位,如肩膀,腰,膝蓋,腳等~~ 3、媽媽帶著寶寶在鏡子前做動作,用語言和動作感染寶寶,熟練後可以讓寶寶模仿媽媽的動作。 小花貓,喵喵瞄,(五指張開做小花貓捋鬍子的動作) 每天早上伸伸腰,(兩臂上舉交叉一次做伸懶腰的動作) 左伸伸,(兩臂上舉向左彎腰) 右伸伸,(兩臂上舉向右彎腰) 最後還要扭扭腰。(雙手叉腰左右晃動) 4、這個是坐著玩的游戲,媽媽帶著寶寶面對面坐著,動作一定要輕柔,並用表情與寶寶交流;說兒歌時吐字要清晰,便於寶寶聽清楚。 蒸,蒸,蒸饅頭,幫我蒸一個大饅頭,(握著寶寶的手,按節奏拍拍掌心) 揉好面,(揉一揉寶寶的手) 拍一拍,(拍三下手) 然後再來揉一揉,(再揉手) 再在中間點個點兒,(用手指輕輕點在寶寶的鼻尖上) 放到蒸鍋蒸一蒸,(握住手,並按節奏拍掌心) 饅頭蒸好了,把它送給誰?(停頓,媽媽做出尋找的樣子) 送給我心愛的小寶貝!(撓寶寶的腋窩或腰,親密的抱起寶寶) 5、媽媽示範手臂高高向上舉,再向下彎腰夠地面的動作讓寶寶模仿。我家美美就好喜歡這個游戲。 向上夠天空,(踮起腳,手臂高高上舉) 向下摸草地,(向下彎腰雙手夠地面) 向上夠天空,(重復第一個動作) 向下摸草地,(重復第二個動作) 再轉一個圈,(原地自轉圈) 砰!然後倒下去!(側身倒在地上或床上) 請在地墊上玩這個游戲,沒有地墊的情況下,在地上玩到最後也可以歪倒在床上哈! 6、小花狗。說這個兒歌前可以先和寶寶講:「小花狗會看家,它最愛吃肉骨頭,吃飽了它就會向你點頭,搖尾致謝。」 我是一隻小花狗,(雙手交叉抱肩) 天天蹲在大門口,(繼續上面的動作並蹲下身) 豎起耳朵站起身,(雙手五指並攏指尖向上放在耳朵上做小狗的耳朵,慢慢站起身) 翹起尾巴點點頭,(雙手背後交叉重疊,彎腰,臀部翹起,然後點頭) 重復三遍~~~ 7、寶寶度過行走敏感期之後,對走路不像以前那樣狂熱了,當寶寶總賴在媽媽懷里讓媽媽抱的時候,媽媽可以用這首兒歌引導寶寶自己走路。 小鳥自己飛(雙臂伸開在身體兩側,模仿小鳥飛得動作) 小貓自己跑(五指伸開在臉頰兩側左右拉動,模仿小貓) 我們都是好孩子(雙手點在胸前,再雙臂伸平並挑起大拇指做稱贊狀) 不要媽媽抱(身體直立,雙臂伸手指向前方,同時五指張開左右搖擺,做出不要的動作) 不要媽媽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