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甘肅省小學課程標准課時安排

甘肅省小學課程標准課時安排

發布時間: 2021-02-12 02:52:23

『壹』 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基本課時多少節

各省課時設置不一樣,江蘇一、二、五、六年級每周5節課,三、四年級每周4節課。

『貳』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什麼哪些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

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由於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教學工作做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的效果,忽視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改變。過去,課程目標側重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如今,課程的功能由過去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新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義。

『叄』 小學課程課時標准詳細資料

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每周課時總量為30節。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3節)
語文(9節)
數學(5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4節)
小學三、四、五、六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包括作文】(8節)
數學(5節)
英語(2節)
科學(2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2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肆』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伍』 國家規定教師每周課時量是多少

國家教育部規定教師每周工作量:

1、普通高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0—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每周12節,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2、初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3、小學教師每周工作量14—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

(5)甘肅省小學課程標准課時安排擴展閱讀:

1.《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2.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陸』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關於全日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暫行意見》中規定:中學語文教師每人教兩個班(10課時~12課時);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教師每人每周授課12課時~16課時,平均14課時;其他各學科每人每周授課14課時~18課時,平均16課時。

小學教師每人包教一個班的語文、數學,或每周授課16課時~20課時,平均18課時。其他省、市根據本地區特點,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均有類似規定。


(6)甘肅省小學課程標准課時安排擴展閱讀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柒』 小學學科課程標準是什麼

小學美術教師學科專業素養一級考核樣題 模塊三 學科課程標准

一、選擇題
單選
1、新課程標準是的制定部門是( C)
A 國務院 B 省級人民政府 C教育部 D 北京師范大學
2、新課程標准把美術學科定性為什麼學科?( A )
A文化性 B選修科目 C 由地方規定 D學校自行規定
3、對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開課要求是 ( A )
A 必修科目 B 選修科目 C 由地方規定 D 學校自行確定
4、美術學科最能培養學生審美體驗的方面是(C )
A 感覺 B 知覺 C 視覺 D 情感
5、美術課程教學評價的主要目標是 ( A )
A 促進學生發展 B 促進教師發展 C 選拔人才 D 修滿學分
6、美術課程是學校進行什麼的主要途徑?(C )
A 藝術教育 B 技能教育 C 美育 D 人文教育
7、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是( D )
A 目標 B 升學 C 就業 D 興趣
8、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習共分為幾個領域( B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9、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科共分幾個學段?( B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10、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美術共分幾個學段?( A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多選題
1、美術課程評價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BCD )
A.導向性 B.科學性 C.整體性 D.可操作性
2、美術課程教學評價要淡化的功能是( CD )。
A.促進學生發展 B.促進教師發展 C.選拔性 D.甄別性
3、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 AC )
A.基礎知識 B.情感態度 C.基本技能 D.學生發展
4、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A BCD )
A. 情感 B.態度 C.價值觀 D.能力
5、美術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更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 ABD )
A.均衡性 B.綜合性 C.可塑性 D.選擇性
6、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課程的管理者有( ABC )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教師
8、美術課程的學習領域有( ABD )
A.造型*表現 B.設計*應用 C.電腦美術 D.綜合*探索
9、新課程改革之前我國美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BC )
A.過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B.課程的綜合性不足 C.課程的多樣性不足 D.加強技能訓練
10、課程改革的目的在於(AC )
A.提高學生的能力 B.加強學科知識 C.加強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D.加強技能訓練
二、填空題
1、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2、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
3、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
4、美術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5、改變過分強調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過分強調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7、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造就性和適應。
8、課程改革的目的: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性和(探索性)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9、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
10、思維又可以分為(發散思維)思維和(收斂思維)思維兩種類型,美術活動主動是(發散思維)思維活動。
11、藝術至高價值在於(創造),藝術教育的至高價值無疑是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
12、人的行為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情趣性)行為,一種是(意志性)行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更多的調動學生的(情趣性)行為。
13、(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就是教育的過程與教育的目標的統一。
14、美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表述的,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對美術的學習內容是以四個領域來劃分的,分別是(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究)。
16、各學習領域分別由(標准)、(教學活動建議)和(評價建議)三個部分組成。
17、(標准)是課程總目標的具體化,體現出與總目標的對應關系。
18、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共分為(4個)學段。
19、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的第四個學段是(7—9)年級。
20、(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維的學習領域。
三、判斷題
1、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
2、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
4、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5、新課程改革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6、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過分強調評分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7、新課程改革是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8、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造就性好適應。(√)
9、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
10、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
11、美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
12、美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選修的藝術課程。(×)
13、人文性應該是美術的基本性質。(√)
14、藝術性是美術學科的基本性質。(×)
15、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16、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是按照四個領域來劃分的。(√)
17、新課程標准對義務教育階段每個學年的課程目標都做出了清晰的規定。(×)
18、課程標准內容可以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做出相對靈活的安排。(√)
19、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與音樂課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20、國家是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內容的唯一管理者。(×)

『捌』 教育部規定小學一年級每星期的總課節量是多少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小學一年級周課時數26節,其中語文7節,數學4節,音樂節,美術2節,體育4節,品德與生活2節,地方課4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截至2017年7月,教育部設有19個內設司、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也設在其中。另外,教育部還直接管理15個教育類社會團體和組織。

(8)甘肅省小學課程標准課時安排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一、 研究擬定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草案。

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和全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擬定教育體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發展的重點、結構、速度,指導並協調實施工作。

三、 統籌管理本部門教育經費;參與擬定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方針、政策;監測全國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

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類學校的設置標准、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基本文件;組織審定中等和初等學校的統編教材;指導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教育的教育教學改革。

五、 統籌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繼續教育等工作。

『玖』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9)甘肅省小學課程標准課時安排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拾』 小學語文一周幾節課為標准

分別為:

低年級(一、二年級)8節;

中年級(三、四年級)7節;

高年級(五、六年級)6節。

2001年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如下:

(10)甘肅省小學課程標准課時安排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有關說明

1、表一為義務教育階段一至九年級的課程設置,表二為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周課時數、學年總課時數、九年總課時數和各門課程課時比例,每門課的課時比例有一定彈性幅度。地方與學校課程的課時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共占總課時的16%~20%。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同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課程計劃;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應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范圍內;根據教育部關於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的具體要求,報教育部備案。

民族學校、復式教學點、簡易小學等學校的課程設置,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自主決定。

2、每學年上課時間35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如學校傳統活動、文化節、運動會、遠足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初中最後一年的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增加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3周。

3、晨會、班隊會、科技文體活動等,由學校自主安排。

4.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其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開發或選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可與地方、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學校在做學年教學安排時,應根據活動的性質和內容,統籌合理安排。

5、初中階段的學校再選擇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時,若西安著科學、歷史、地理、可相應減少自然地理的內容;若選擇歷史與社會、生物、物理、化學,則應參照相關課程標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內容。

6、各門課程均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應滲透在相應課程中進行。

7、一至六年級設體育課,七至九年級設體育與健康課,均應貫徹「健康第一」的原則。七至九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識,應在學生進行相關體育活動時,使學生了解,但不得組織筆試。

8、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確定本地區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工作目標和步驟。

初中階段開設外語課程的語種,可在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中任選一種。外國語學校或其他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第二外語。民族地區的中小學校,外語課程的設置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決定。


參考資料:中國教育部官網-《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