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縣課程表
①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教育
明前教育資料缺,無考。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思恩縣知縣楊天啟創建學宮於縣城南門外,清代設有書院。部分城鄉設有私塾。
清光緒末年,學校稱學堂,全縣有初等、高等小學堂2所,學生不足250人。
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教育有所發展,思恩縣城、宜北縣城和較大的鄉設有完小,部分小學附設幼稚班。思恩縣城設國民中學,並開辦女子初級小學及簡師班。因戰亂,學校時有停課現象。
解放後,廢除舊的教育制度,教育事業日漸興旺。1987年,全縣形成了中小學教育網,縣城設有高級中學、初級中學、民族中學及中等專業學校和重點小學,每鄉鎮都設有普通中學和中心小學,村設有完小、教學點,全縣基本實現小學普及教育。
2007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有小學310所,其中村完小以上學校149所,教學點161個,小學在校生26500多人;普通初級中學18所,初中在校生13400多人;普通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1所,私立高中1所,高中在校生近3000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在校生1300多人(含在企業頂崗實習學生);縣直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50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50人。全縣專任教師3566人,其中,幼兒教師45人,小學教師2349人,初中教師952人,高中教師160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60人。
1992年,環江縣實現了基本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目標,1998年,又完成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任務,並通過國家級驗收。2005年10月,全縣各鄉鎮全部通過自治區級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以下簡稱「普九」)評估驗收,「普九」人口覆蓋率已達100%。2006年11月全縣「普實」工作通過了自治區級評估驗收。
② 廣西省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屬於哪個市
屬河池市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處廣西西北部,尤其是龍岩鄉龍岩社區上敢屯是世界著名的避暑山莊,該縣地處桂西北雲貴高原東南麓,東鄰融水,羅城縣,南接宜州、河池市,西隔打狗河與南丹縣相望,北與貴州荔波、從江兩縣毗連。距首府南寧331公里,距桂林340公里,距金城江48公里,距劉三姐故鄉宜州67公里,交通方便。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縣。成立於1987年,全縣總面積為4572平方公里,轄6鎮6鄉,總人口37.82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為5.9萬人,占總人數的14.38%,縣內居住著毛南、壯、苗、瑤、仫佬、水、侗等13個民族,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在此交流融匯,環江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大小環江兩條河從北至南貫穿縣境,造就了青山巍巍,綠水長流的秀麗景色。境內植被保存完好,生態環境優良。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江木論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九萬山自然保護區與舉世聞名的文雅天坑群。境內珍藏著眾多的名貴動、植物。
http://ke..com/link?url=_jkgYT_VOUhKZprJaykY_bgiHaYbGkJxBABwDaM_2f_wY9xSzr-qXS2zN4hmN5ZbSwYZsai_nPxKUWl--
③ 環江縣都川中學68班學生名單
直到今天,直到現在才知道,苦丁茶喝在嘴裡苦,縷縷茶香行走於胃腸,沁入心脾,專品出的卻是它苦屬澀的芬芳。就像我們慢慢喝上癮的濃咖啡,加糖,或是加牛奶,要的是一種口感,卻改變了它本質的意境。那種一點一滴滲透的醇香繚繞,和著午後慵懶的時光,以及所有經不起時光推敲的往事,慢慢撲捉到一種成熟的味道。
④ 環江縣縣慶是多少號
11月18日
⑤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民族風情
生產
毛南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各種副業。毛南族飼養的菜牛遠銷上海、香港等地,頗有聲譽;他們編織的竹器,工藝精湛,著名的花竹帽,精緻美觀而又實用,既是毛南族的手工藝品,又是姑娘們珍愛的裝飾品。
建築
毛南族人的居室為干欄式樣,干欄內外山牆全是以木、石為構架,結實穩當。干欄一般為兩層,上面住人,下面圈畜,門外有曬台,採光適宜而又可以防潮,這是中國南方民族民居的傑作。干欄的樓柱是石柱,樓內的台階是石條,房基和山牆也大部分是由石塊製成,連門檻、曬台、牛欄、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料壘砌或雕鑿的,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鳥魚蟲更是美不勝收。
石刻
毛南族石墓上的雕刻遠近聞名,如今存留在鳳凰山上的古墓群就是毛南石雕的典型代表。歷來重視精雕細刻的毛南族石匠,在冰冷的石頭上把花鳥魚蟲、人物、用具都賦予了生命。毛南族石匠的創作既不描線也不起稿,全憑手中的刀鑿根據腦中的構思在石上即興雕刻,創作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農耕
毛南族居住的地方重巒疊嶂,耕地不足,他們在石山岩縫中把每一寸土地都開發出來,壘石保土,可以說惜土如金。毛南族人的耕作極其精細,水田往往要一遍又一遍地翻耕,把田中的全部土疙瘩搗碎再栽秧,精細耕作,所以他們的田地糧食產量都很高。不僅如此,毛南族人民很早就在山地的種植中採用密植、套種、間種等方法,為嶺南西部的農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飲食 毛南族人的主食為大米、玉米,蔬菜有豌豆、白菜、南瓜、豆角、蘿卜等。在節日的宴席上,豆腐是重要的副食品。毛南族人民十分好客,客人到家都待為上賓,他們熱情地把家裡腌好的酸肉、酸螺絲、酸菜都端出來款待客人,而且還要請客人品嘗最有民族風味的「毛南飯」。
服飾
毛南族男女都喜歡穿藍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對襟衫,婦女穿十分漂亮的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褲子較寬並滾著花邊,婦女們還喜歡把頭發盤成發髻,喜歡佩帶首飾,胸前有銀、玉等裝飾品,尤其喜歡戴花竹做的帽子。
語言
毛南族有本族的語言,但沒有本族的文字,他們歷來學習和使用漢語。毛南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在語音、語調、語序以及基本詞彙方面與同一語族的壯語、侗語、仫佬語和水語有許多共同點和相似之處,尤其與水語更為接近。由於毛南人民長期與壯、漢族人民密切交往,所以許多人都能操壯語和漢語(柳州官語),毛南族還借用漢字的音義記錄毛南語,創成「土俗字」,用來記錄本民族的民歌和祭祀用語。
毛南族是個信奉多神的民族,他們所信仰的原始教名目很多,其中主要是動植物崇拜。
環江縣有毛南語、壯語、漢語、苗語、瑤語、仫佬語等種語言。壯語使用人口最多,約佔全縣人口70.4%。其次是毛南語,使用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16.8%,主要分布在上南、下南兩個鄉。漢語使用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9%,主要分布在思恩、川山、東興、龍岩、洛陽、馴樂等鄉鎮。苗語、瑤語、仫佬語3種語言使用人口約佔全縣人口的2%,主要分別分布在馴樂、東興、長美3個鄉。在這里只介紹實行區域自治的主體民族毛南族語言。毛南族自稱為ma:u4ma:n6,主要居住在上南、下南、洛陽、川山、水源、木論、思恩等鄉鎮,共有5.48萬人,其中上、下南的毛南族人口最多。毛南族聚居區內,特別是在中、下南一帶,毛南語是毛南族人民之間的主要交際工具。長期以來,毛南族人民與毗鄰的漢族、壯族人民有密切的交往,大部分人都能聽懂或能講漢語和壯語,尤其在上南鄉,大部分青少年都用壯語進行交流。
毛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它同該語系其他語言有很多共同特點。例如在語音方面,每個音節都由一定的聲母、韻母結合而成,每個音節都有聲調,它的8個調類分平、上、去、入(各分陰陽),分別為第1調、第2調、第3調、第4調、第5調、第6調、第7調(分長、短),第8調(分長、短),這點與漢語很相似,其他如母音分長短,都有i、u、m、n、T、P、t、k八個韻尾,也是毛南語和該語族其他語言及現代漢語粵方言的共同特徵。在詞彙方面,有很多同源詞。語法方面,同該語族諸語言一樣,它的基本語序也是:主語+謂語+賓語;以名詞為中心的修飾片語,除數詞和量詞外,其他修飾成分一般都放在中心詞之後;有一定數量的虛詞,虛詞的使用和語序一樣,在語法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有相當多的量詞,量詞有表示數量和區分事物類別的功用。
⑥ 廣西省環江縣各鄉鎮趕集表
網上信息,未經核實:明倫是3、6、9,吉祥是4、7、10,東興是2、5、8 ,洛陽鎮 2、5 、8 ,水源 1、4、7。
⑦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介紹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處廣西西北部,地處桂西北雲貴高原東南麓,東鄰融水,羅城縣,南接宜州、河池市,西隔打狗河與南丹縣相望,北與貴州荔波、從江兩縣毗連。距首府南寧331公里,距桂林340公里,距金城江市48公里,距劉三姐故鄉宜州67公里,交通方便。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縣,成立於1987年,全縣總面積為4572平方公里,轄6鎮6鄉,總人口37.82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為5.9萬人,占總人數的14.38%,縣內居住著毛南、壯、苗、瑤、仫佬、水、侗等13個民族,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在此交流融匯,環江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大小環江兩條河從北至南貫穿縣境,造就了青山巍巍,綠水長流的秀麗景色。境內植被保存完好,生態環境優良,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江木論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九萬山自然保護區與舉世聞名的文雅天坑群,境內珍藏著眾多的名貴動、植物。12環江的「菜牛」和「五香」(香豬、香牛、香米、香鴨、香菇)等特產名揚區內外,環江是全國菜牛之鄉,同時境內有豐富的煤、鉛鋅等礦產資源。環江是廣西第三林業大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全國綠化模範縣,境內有九萬山久仁和木論喀斯特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廣西第二大文雅天坑群,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環江還是「全國蘭花之鄉」。
⑧ 廣西環江縣有多少個鄉鎮
6鎮6鄉一共是12個(其中一個是苗族鄉)。
⑨ 環江縣有多少個鄉鎮圩
環江縣就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截止2018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轄12個鄉鎮148個村(社區)3083個村民小組。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部,風景優美,入選「 世界自然遺產 」, 環江縣地處桂西北雲貴高原東南麓,東鄰融水、羅城縣,南接河池市宜州區,西隔與南丹縣相望,北與貴州荔波、從江兩縣毗連。成立於1987年,全縣總面積為4572平方公里,總人口37.82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為5.9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4.38%,縣內居住著漢、毛南、壯、苗、瑤、仫佬、水、侗等13個民族。
(9)環江縣課程表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
環江縣地處南嶺多金屬成礦帶西端,具有比較有利的成礦地質條件,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鉛、鋅、煤等礦產是廣西主產地之一,有優質的鉛鋅礦和無煙煤。截止2015年底,環江縣境內已發現礦種25種,主要有煤、鐵、鉛、鋅、釩、銅、鎳、錫、鎘、鍺、鉈、黃鐵礦、滑石、重晶石、方解石、石灰岩、白雲岩、石英岩、陶土等。現已開發利用煤、鐵、鉛、鋅、黃鐵礦、滑石、重晶石、方解石、石灰岩、白雲岩、石英岩、頁岩、沸石、輝綠岩等14種礦種。
毛南族人的居室為干欄式樣,干欄內外山牆全是以木、石為構架,結實穩當。干欄一般為兩層,上面住人,下面圈畜,門外有曬台,採光適宜而又可以防潮,這是中國南方民族民居的傑作。干欄的樓柱是石柱,樓內的台階是石條,房基和山牆也大部分是由石塊製成,連門檻、曬台、牛欄、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料壘砌或雕鑿的,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鳥魚蟲更是美不勝收。